糊塗到死的唐中宗(七)

子正
font print 人氣: 18
【字號】    
   標籤: tags: , , ,

七、忍無可忍太子怒,勇士奮起除武惡

公元七零六年秋,七月,中宗立衛王重俊為皇太子。太子性明果,而官屬率貴遊子弟。重俊因庶出,一直都受韋后擠壓,鬱悶經年,後又被武三思等擠壓,更是憂憤難當。自立為皇儲,即有翻然之心,於是,潛接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伺機出擊。

景龍元年(公元七零七年),韋后以太子重俊非己所生,非常厭惡他。武三思尤忌太子,生怕重俊即位後自己難保,日夜謀劃。上官婕妤因為武三思的緣故,每下制敕,必推尊武氏而抑制太子。安樂公主與駙馬左衛將軍武崇訓常陵侮太子,有時候把太子叫做奴才。崇訓又教公主言於中宗,請廢太子,立己為皇太女。

所有這些擠壓侮辱,以及對儲位和生命難保的恐懼,都鬱積於心,令太子日夜倍受煎熬。

秋,七月,太子實在按捺不住,決定鋌而走險。於是,與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將軍李思沖、李承況、獨孤禕之、沙吒忠義等,矯制發羽林騎兵三百餘人,殺武三思、武崇訓於其第,並親黨十餘人。 太子又使左金吾大將軍成王千里及其子天水王禧分兵守宮城諸門,自己與李多祚引兵自肅章門斬關而入,叩閣索上官婕妤。上官婕妤恐懼,為自保,乃蠱惑中宗和韋后,說道:「我看太子的心意,明著是索捕婉兒,隨後就會輪到皇后,再後就是皇上和大家了。」眾人果真都被蠱惑了。

於是,中宗乃與韋后、安樂公主、上官婕妤登玄武門樓以避兵鋒,使左羽林大將軍劉景仁帥飛騎百餘人屯於樓下以自衛。楊再思、蘇瑰、李嶠與兵部尚書宗楚客、左衛將軍紀處訥擁兵二千餘人屯太極殿前,閉門自守。

李多祚先至玄武樓下,欲升樓,宿衛拒之。多祚與太子狐疑,按兵不戰,寄望中宗責問,乘便將清君側實情告知中宗,以取得中宗理解。但,這樣的機會一直沒有找到。
宮闈令楊思勖在中宗身邊,請中宗下令攻擊李多祚。多祚婿羽林中郎將野呼利為太子前鋒總管,與楊思勖接戰,被楊所斬,多祚軍士氣猛降。

中宗據檻俯謂多祚所將千騎說:「汝輩皆朕宿衛之士,何為從多祚反?苟能斬反者,勿患不富貴。」眾軍本被裹挾,見中宗發言,於是倒戈,斬多祚、承況、禕之、忠義,餘眾皆潰。成王千里、天水王禧攻右延明門,將殺宗楚客、紀處訥,不克而死。太子以百騎走終南山,至鄠西,跟隨者不過數人,憩於林下,終為左右所殺。

按理說,發生這樣的巨變,明白人會反思自己,但中宗果真是糊塗,不但不反思,還繼續糊塗,竟然將自己親身兒子的頭用來祭武三思、武崇訓,然後梟之朝堂。

太子兵所經諸門守者皆都收牽連流放。韋氏之黨奏請悉誅之,中宗更命法司推斷。大理卿鄭惟忠曰:「大獄始決,人心未安,若復有改推,則反仄者眾矣。」中宗這才止步。

唉,這權位真的不是甚麼好東西,但卻要人以性命來相搏。人對權勢的貪慾,實在是得不償失。想那太子,本英武果敢,但畢竟城府未深,又不能忍耐,加之身邊缺少真正的謀士,在內外擠壓下貿然鋌而走險,失敗是必然的。但,太子這魯莽一擊,卻除去了元凶武三思等,於李唐江山也是大功一件,於被害的忠臣而言,也幫他們報了仇。後來,李隆基登基,太子一干人悉數被昭雪,這也印證了蒼天有眼的明訓。

武三思弄權朝堂,禍害忠臣,以為這李唐江山是自己的後花園了,本來很瞧不起太子,但卻被太子所滅。這也印證了一個道理,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武三思被滅也說明,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不滅的真理。

武三思遭惡報,那是罪有應得,但,武三思所以能禍害朝野,都是中宗昏聵所賜。那中宗因為昏聵,自己被武三思戴了綠帽子,還連帶將自己的兒子葬送掉,反過來還要用自己兒子的頭祭奠武三思,這等昏亂齷齪,連我這個看客都感到悲哀羞恥,罷了罷了,不忍再說了。(待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平原御史劉公,年少時家境孤寒,在東村關聖廟設塾教課。農家年終歲暮準備過年,所以就散了塾館,入城去探視姊姊。姊以一隻雛雞相贈。回家之後把雞宰了,打算就這樣來對付這個年關。
  • 王安石變法,實際上是王雱引導促成的。王雱有篇奏疏流傳於世,從中既可見他切中時弊的才智,又可見他尚力不尚德的法家為人。
  • 北宋熙寧年間,朝廷追求邊功。沈起認為交阯可取,禁止邊境貿易,徵召邊境壯丁,舉行邊境軍事演習,積極進行備戰。
  • 馬默,字處厚,北宋單州成武人。他家貧,徒步前往徂徠向石介求學。當時石介學生數以百計,馬默初來乍到就鶴立雞群。後來馬默學成下山時,石介對學生們說:「馬默他日必為名臣,應該送他到山下。」
  • 劉韐,字仲偃,北宋建州崇安人。中進士後歷任豐城尉、隴城縣令,王厚鎮守熙州後 陞遷他為狄道縣令、提舉陝西平貨司。
  • 黃興是辛亥革命時期革命派的重要領袖,與孫中山齊名。他在推翻滿清、建立民國的鬥爭中,功勳昭著,受到舉國上下的崇戴。而他功成不居,誠懇厚重,顧全大局的磊 落胸襟及矢忠革命的品質,更為世人所共仰。
  • 李彥仙,字少嚴,初名孝忠,北宋寧州彭原人,後來遷徙鞏州。李孝忠有大志,所交 結的都是豪俠之士,閒暇時就練習騎射。他家居極遠邊境,每次出門必定暗暗觀察山 川形勢,有時偵察到敵人放牧,就襲奪敵人的良馬而歸。
  • 相者,原為輔助之義,後引申為輔助國君,管理國家政事者稱為相。在春秋時候,「相」一詞已出現,但非為官職,只是代表居於輔助國家的地位。
  • 李廷機官風清廉、嚴刻,《明史》記其「遇事有執,尤廉潔,然性刻深,亦頗偏愎,不諳大體。」他主持浙江鄉試與官吏考核時,杜絕舞弊。
  • 種師道,字彝叔,北宋名將。他小時跟從張載學習,因為祖上功勳得以補三班奉職, 經考試後改為文官,擔任熙州推官、主管同谷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