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子孫積福德的「保富法」

嚴謹

人氣 92

一、大買義田,佈施眾生

明朝華亭縣人顧正心,字仲修。他的父親名叫顧中立,做官做到廣西參議。

顧正心是個孝子,平常接受父親的教育,喜愛行善積德。他曾經把家中的積蓄拿出來,共計用銀子十萬四千七百兩,買下義田四萬八百畝,施捨給華亭、青浦兩縣,當作徭役的費用,使百姓消除了負擔徭役方面的困難。

有一次,姓代的巡撫,來到松江府,在除夕之夜,禁止燃放爆竹。有好些市民違反了禁令,燃放爆竹。顧正心正在街上觀看,因而被誤捕入獄。

顧正心到獄中後,看見饑寒的人,就送給他們衣食;罪尚可贖的人,就代為贖免。他這樣一做,監獄幾乎變空了。顧正心隨後,又捐資修理了獄室。

顧正心就是這樣捨己為人,從來不求回報。

後來,兩台大人,向朝廷報告了他的事跡,皇上授命為他光祿署臣,被敬奉為鄉賢。

周氏按曰:范仲淹開創義田,流芳千古。但他只利益到同姓的人,還沒有推廣到其他的百姓。他的田只能用百計算,還不能達到四萬有餘。顧正心君真是超越前人的傑出好人啊!推測他的福報,這個時候,他一定是在天宮,自在飛行,享福無窮了!

二、佈施有恆,喜得貴子

明朝末年,浙江有個姓史的人,好善樂施,尤其喜歡齋僧。當時有位僧人,名叫大成,出外為僧眾化飯,經常路過史家門前,史某如看見大成所化來的飯少,就送出飯來補充。史某這樣大約做了一年,沒有一點厭倦的心理。

有一天,史某的夫人臨產,突然看見大成走進房裡,大家非常吃驚,趕快去招呼他,但忽然就不見了。沒有多久,產婦就生下一個男孩,再派人去查問大成的蹤跡,他已經在當天圓寂了。於是,史某就把這個小孩,取名叫做史大成。

史大成從小就很聰明,在少年時代,就開始吃齋。長大後,文章聲譽,一天天增高,到順治年間,大魁天下。

三、為子孫積福德的「保富法」

明朝湖州人徐汝輝,家裏富裕,喜歡佈施。當時,杭州重建戒壇,要花費大量資金。上面命令兩司,召集富人募捐,徐汝輝願意一人承擔。憲長楊繼宗,問他為甚麼這樣做?徐汝輝回答說:「子孫不肖,即使我積留錢財,最終也是屬於他人。我為甚麼不做這樣的好事,積下陰德,留給後世子孫慢慢享用呢?何況錢財,是因為修福才積聚起來的。如果我的子孫,命裡沒有財,也就不可能積聚錢財。並不是我不愛他們啊! 」於是徐汝輝就獻出了白金千錠。

兩司非常讚歎他的開明大度,特地在後堂設宴款待他,邀集大家一起和他歡聚,又親自向徐汝輝贈送彩帳。聽到這件事的人,無不表示欽佩。

周氏按曰:《大寶積經》說:「我不施捨錢財,財就會捨棄我。我現在就應當施捨,使它變為永不衰竭的財富。」徐君就是這樣的積下了受用無窮的堅財。

聶雲台曾寫了一篇《保富法》,記載了曾國藩、范仲淹等名人,不為子孫積錢財,而為萬世積陰德的感人事跡。看看現在,真正這樣做到的,還有幾人呢?聶雲台是曾國藩的後裔,他雖是工商界巨頭,卻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佈施最為慷慨,為我們做出了表率。熱衷於追求金錢的人,請看看《保富法》吧,這樣您就不會整天為錢財的丟失而煩惱,並走上一條嶄新的人生道路。

(以上均據清代周思仁《安士全書》) @*

相關新聞
十七歲的夏完淳,英名長在!
陶淵明「夫耕於前,妻耘於後」
不忠誠清廉,如何立身於天地之間?
行善者人皆敬之,神亦佑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