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潮逆流 美移民第二代回國創業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4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飛編譯)薩米爾.卡帕迪亞(Samir Kapadia)曾在華盛頓一家大型基金會以及顧問公司工作過,當時他的事業前景看好,但他卻覺得生活已成常規,面臨瓶頸。

《紐約時報》報導,25歲的卡帕迪亞在印度出生,美國長大。「我開始覺得這種朝九晚五的生活不再令人滿意。」去年他辭去了工作並搬往孟買。

專家說,美國移民中受過高等教育的後代越來越多地移居到他們父母輩的母國,他們回到父母曾拋棄,但現在卻成為經濟大國的家園。

這些人中,有的像卡帕迪亞一樣,小時候來到美國,成為美國公民,而另一些人則是在美國出生長大。這種新趨勢顯示了全球移民潮不斷變化的性質,以及美國經濟霸主地位和競爭力面臨的挑戰。

在對這些移民第二代的採訪中,很多說他們不知道在國外會住多久﹔一些人說他們可能很多年都會待在國外。

在很多情況下,這些移民第二代離開美國的決定使父母感到困擾。多數人說他們是受到美國慘淡的就業氣候,或海外經濟發展前景的影響。

「市場正在開放﹔人們每天都有新點子﹔有如此多機會可以塑造和創建。」 卡帕迪亞說。他目前是孟買一家新外國政策研究組織Gateway House的研究員。

過去幾代中,全球欠發達國家一直面臨著人才外流,這些最好、最聰明的人才多數來到西方。這種趨勢並未停止,但現在已開始逆向而動,特別是流向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等國。

一些學者和企業領袖爭論說,這種移民第二代離開美國的趨勢不一定預示著美國的衰退。他們認為年輕的企業家和受過高等教育的專業人員在海外傳播美國的知識和技能。同時,這些員工在海外獲得了經驗並建立了網絡,亦稱為「人才循環」模式。

「這些人都是『飛毛腿』﹔他們有抓住機會的本能。」華盛頓非盈利組織移民政策研究所(Migration Policy Institute)總裁帕帕德米崔奧(Demetrios G. Papademetriou)說,該組織從事人口遷移的研究。

「我知道有人會懷疑他們的忠誠等等。」他說。「我知道當你去打仗時,忠誠至關重要。但這是一場不同的戰爭。」

美國政府沒有特別收集移民第二代離開美國的數據,但一些移民專家說這種現象是明顯的,而且越來越多。

洛杉磯Loyola Marymount大學亞太裔美國人研究計劃(Asian Pacific American Studies Program)主任帕克(Edward J. W. Park)說,這種移民趨勢是由一些外國政府帶動的,他們通過提供就業、投資、稅收和簽證獎勵,來吸引更多外國人才。「所以這不僅是個人做出這些決定。」「這是政府制定政策來促進這項趨勢。」

印度官員說他,們已看到近年來印度裔人士重返祖國的人數大幅上升,2010年就有10萬人。

29歲的埃希雅克(Jonathan Assayag)是巴西裔美國人,他在里約熱內盧出生,在南佛羅里達州長大,他去年回到了巴西。作為一名哈佛大學商學院畢業生,他之前在硅谷一家網絡公司工作,他曾試圖創立自己的公司,但沒有成功。

「有5個月時間,我每個週末都在星巴克咖啡店,思考在美國創立公司。」他回憶說。他在哈佛的朋友都敦促他做出改變。他們說:「你在做甚麼?去巴西吧,在那裏開創事業!」 。

在聖保羅定居後,他成為一家風險投資公司的企業家,並開設了一家網上眼鏡公司。「我會說巴西語言(葡萄牙語),我瞭解巴西文化,我知道這裡的人如何開展業務。」他說。

36歲的印度裔美國人簡恩(Reetu Jain)在德州長大,曾從事審計工作。她說,無論她去哪裏,總是會遇到返回自己祖國的人,並感到發展中國家有著「創造性地能量」。

她與身為律師的丈夫桑哈維(Nehal Sanghavi)在2011年1月搬往孟買,她目前是一名舞蹈老師和編舞者,並在電視廣告和寶萊塢影片中表演。

對很多移民後代來說,這種離開美國的做法令他們的父母輩困惑,甚至憤怒。

傑森..李(Jason Lee)在臺灣出生,美國長大。他在讀大學時告訴父母他想去香港看看,他父親拒絕為他支付機票。「他的思維定勢是:我那麼辛苦把你帶到美國來,現在你想回去?」29歲的李回憶說。李現在為新加坡一家投資公司工作,他父親的態度也軟化了。

(責任編輯﹕白玉)

相關新聞
報告﹕綠卡路太長 技術移民或選擇回國
家鄉前景璀燦 波蘭移民興起回國潮
逆經濟而上 加移民匯錢回國增加
多數留美博士不願回國 中國學生為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