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智慧再解讀系列】

命中沒有莫強求

無思
font print 人氣: 36
【字號】    
   標籤: tags:

一個人身才落地,他的命運就已經註定了,或者說就已經安排好了。這也是那些算卦的能夠算出來的原因所在,否則,如果變來變去的,那誰能算明白呀。那麼,誰安排人的命運?當然,就是高於人的生命安排的,說是神也行、天也行,總之,有安排這事的。

可無論誰安排,也不是隨隨便便的,都是根據你自己的業力和德的多少、根據你生生世世行善做惡的情況來安排的,那可是分毫不差的。所以講人要聽天由命、隨其自然,命中沒有莫強求。

有這樣一個故事,很能說明問題。說是有一個很有名的風水師,一生為人看塋地,神準,很受各方尊崇,可他到老了也沒有給自己看塊好墳地。眼看風水師一天天老下去,說不定哪一天就要嗚呼哀哉,他的兩個兒子著急了,就懇求父親看塊寶地,好讓兒孫們出人頭地大富大貴。

風水師說,好地有得是,只是你們沒有那個命呀,福薄擎受不了,弄不好反招禍害。這倆兄弟苦苦哀求不已。最後,老風水師說,既然你們苦苦哀求,那你們一定照我交代的做,一絲一毫不能走樣,否則可能有殺身之禍。兄弟倆趕緊賭咒發誓,高高興興答應了。於是,風水師就仔細交代了一番話,要他們牢記在心。

沒過多久,老風水師死了。這兄弟倆就按照父親交代的,用麻繩綁住棺材抬著出門,一直走。走到一個地方,麻繩斷了,兄弟倆就地挖土把父親埋了。然後趕緊回家,大門緊鎖,等待一百天過後再出門。兄弟倆很聽話,等啊等,不管多麼難熬吧,終於等到了第一百天,兄弟倆商量說:父親要咱們等一百天,現在已經到一百天了,沒啥危險了,進城轉轉吧。於是兄弟倆身穿麻布孝衣,進城逛街。

且說,當天晚上州官夢見城門外有兩條白龍飛舞,深感驚訝。龍是皇帝的象徵啊,怎麼會出現在城門外,而且還是兩條?難道有人要造反,自立為王?州官不敢大意,天一亮就派精幹人員去城門守著,仔細觀察來往人等。可想而知,就發現這兄弟倆穿著打扮不同尋常,抓起來一問,就牽扯出風水來了。過去的官員多是讀書人出身,也要研讀周易的,對風水之類學問也都通曉的。

去墳上一看,竟然是塊真龍地,這還了得?過去除了皇家,誰敢看真龍地,那是等同篡逆的大罪啊。結果掘開墳一看,墓裡憑空長出很多小人小馬兵器之類,而且小人都已經披甲戴盔腳踩馬鐙,準備上馬。據說,人一旦上馬,事情就成了,誰也改變不了了。就差那麼一天,兄弟倆求福不成,反倒送了性命。

講的是故事,理可是一點不差的。過去老人們都講:命裡半斤,只能吃八兩;生有命,死有地。千百年流傳下來的東西,那都是非同小可的,不然也流傳不下來。可人們往往把那些耳熟能詳的口頭禪、老熟話當成耳旁風了,聽得多了反而麻木了,不當回事了,不知道許多真機就在其中啊!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杭州雅扇」自古有名。尤其是南宋遷都臨安(即杭州)後,制扇工藝更為發達,形成了許多的著名商號,如「徐茂之」、「青茂」、「陳家」、「周家」等品牌。自南宋以後,杭州制扇業極為發達,與絲綢、茶葉齊名,被視為「杭產三絕」,也是杭州「五杭」(杭剪、杭線、杭煙、杭粉、杭扇)之一。
  • 中國扇文化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隋唐之後,羽扇與紈扇大量出現,而這時期的文人墨客喜愛把玩扇子,視其為「懷袖雅物」,一些詩人詞人,除了飲酒作詩,經常邊搖紈扇邊吟詩作賦。歷代文人墨客們還在扇面上題詩作畫,抒情言志,形成了獨特的「扇子文化」 誤點成蠅 據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記載,三國時,漢恆帝曾賜曹操一柄「九華扇」,十分名貴,其子曹子建特為此寫了一篇《九華扇賦》。 曹操便請楊修為他畫扇,不料楊修不小心將一滴墨掉到了扇上,他急中生智,將扇上的墨點畫成一隻欲飛的蒼蠅,曹操看後竟誤以為真,忙用手去拍打。從此,「誤點成蠅」的典故流傳至今。 唐伯虎巧畫扇面 唐伯虎很擅長畫扇面,他技藝超群,遠近聞名,有好事者不服氣,就故意出難題刁難。 一天,有人來請唐伯虎畫扇面,要求他在小小的扇畫上畫100只駱駝。唐伯虎什麼也沒說,點點頭就開始畫了起來。只見他先畫了一片沙漠,又在沙漠中間畫了一座孤峰兀立的大山。隨後在山的左側畫了一隻駱駝的後半身,它的前半身正被山壁擋住;在山的右側畫了一隻露出前半身的駱駝,正被主人牽著。畫完後,唐伯虎放下了筆。 來人一看就急了,說:「這可不夠一百隻啊!」唐伯虎立即又拿起筆來,在旁邊題了一首詩:「百隻駱駝繞山走,九十八隻在山後,尾駝露尾不見頭,頭駝露頭出山溝。」來人一看,啞口無言,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沒過幾天,又一個秀才模樣的人讓唐伯虎畫扇。他自己命了一個題,叫《花香》,但扇面上不要一瓣花。唐伯虎點點頭,就在扇面的右邊畫出幾片綠葉來,一群蜜蜂,一隻蝴蝶,正飛了過去。然後,唐伯虎在扇面上題了「花香」二字。秀才看了,讚歎不已。◇
  • 【大紀元2011年03月18日訊】簫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簫源自遠古時期的骨哨,歷史悠久,音色圓潤輕柔,幽靜典雅,其音量較小,常用於獨奏、琴簫合奏或絲竹樂演奏。由最初的四孔發展為現在的六孔(前面五個按音孔,後面有一個吹音孔)。 在秦漢至唐,「簫」一詞主要用作指編管的排簫,唐以後方專指豎吹之笛--即直簫。 現代的簫可分為洞簫、南簫和琴簫。傳統洞簫沿用古制,五音6孔;琴簫為8孔,為改進後降低聲音,適宜與古琴合奏;南簫,由中國唐代尺八發展而來,與日本目前流行之現代尺八分別為唐尺八所不同的兩個支派,目前僅見於民間和傳統南音音樂。 簫的演奏技巧,基本上和笛子相同,可自如地吹奏出滑音、疊音等,但靈敏度遠不如笛,不宜演奏花舌等表現富有特性的技巧。但卻適合吹奏悠長、恬靜、抒情的曲調,表達幽靜,典雅的情感。
  • 古箏作爲中國傳統彈弦樂器,具有古老的歷史淵源和濃郁的民族特色,傳統箏曲古樸雅致。
  • 一張八仙桌,或四邊擺四張長凳、或兩側放兩把椅子,吃飯飲酒、喝茶待客,顯得穩定平和。
  • 塤(音同熏),是中國古代很重要的一種吹奏樂器,也是中國民族樂器中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塤一般是用陶土燒製而成。因此又叫「陶塤」。這種樂器除了陶土製成的以外,也有用石、骨製成的。
  • 笙是中國古老的簧管樂器,在古代八音的樂器分類中(即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笙屬於匏類。
  • 九州是中國人自古以來對中國的泛稱,其來源於夏、商、周時代的地域區劃。
  • 徽州民居的白牆灰瓦,徽州祠堂的底蘊厚重,徽州牌坊的宏大精美,被稱為「徽州三絕」,已經成了今天徽州人的三大寶貴遺產。看了徽州牌坊的人都說:「徽州三絕,牌坊為最。」
  • 科舉制度萌芽於南北朝時期,創始於隋,又延續至元、明、清三代,前後經歷了一千三百年之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