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曾明示白崇禧接棒 白常犯顏直諫

人氣 406

【大紀元2012年04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明綜合報導)著名作家白先勇為父親編著的《父親與民國 —— 白崇禧將軍身影集》,日前在北京舉行了新書首發式。白先勇向外界揭開了長期被遮蔽的歷史片斷和白崇禧將軍的輝煌傳奇人生,並澄清了許多有關的歷史誤區。

特別引人矚目的是白先勇披露,自己父親白崇禧與蔣中正之間的關係非常複雜,白崇禧被蔣中正倚重。抗戰期間,白崇禧先於毛澤東提出抗日持久戰戰略思想,蔣中正甚至明示應由白作接棒人;而白崇禧常為國家大事,向蔣介石犯顏直諫,忠言逆耳,很多他講的話蔣沒有聽;蔣白之間的「合作」比「分」更重要。而過去被炒得沸沸揚揚的所謂「蔣介石給白崇禧下毒」說,則純屬荒謬謠傳。


1946年2月18日,蔣中正率領國民黨軍隊全體高級將領赴南京中山陵謁陵。隨即到靈谷寺,蔣中正與參謀總長何應欽(左)、副參謀總長白崇禧(右)席地而坐,共進野餐。(網絡圖片)

白先勇:為父親做一個圖像歷史

據大陸《東方早報》、《深圳商報》等多家媒體的報導,著名作家白先勇為父親立傳的消息,一直牽動著讀者和史學界的關注。這部傳記《仰不愧天——白崇禧傳》預計明年完成。4月21日,白先勇花費多年心血編著的一套圖文集《父親與民國 —— 白崇禧將軍身影集》,在北京舉行了新書首發式,全書精選珍貴照片五百餘幅,尤以北伐期間的照片更為珍貴。每張照片背後都有一段故事,其中諸多是歷史關鍵時刻的見證。白先勇希望為父親做一個圖像歷史。


《父親與民國 ——白崇禧將軍身影集》(網絡圖片)

同時,這部圖文集還逐一澄清了諸多歷史誤區,比如:蔣介石為何對白崇禧「敬而不親」,對陳誠「親而不敬」?李宗仁與白崇禧,「李、白」兩人在大事上為何也有分歧?昔日老部下撰寫《白崇禧傳》,為何竟說白崇禧擁兵自重「冷眼旁觀」?白崇禧的死因,兩岸謠傳紛紛,真相到底如何?


1963年1月,白崇禧、白先勇父子在台北松山機場的合影,父子一別,竟成永訣。(網絡圖片)

4月25日,白先勇在南京近代史遺址博物館,參加了「白崇禧與近代中國圖片史料展」和「白崇禧與近代中國學術座談會」。結束南京行程之後,他將前往武漢、桂林等地,重走父親當年戎馬之路。

陪白先勇南京之行的還有《往事並不如煙》的著名作家章詒和,兩個人都寫過那些被遮蔽被掩蓋的歷史。南京先鋒書店的簽售會和交流會湧進了1,000多位讀者。經歷2個小時簽售的白先勇和章詒和依然興奮,「真沒想到有那麼多人,沒有想到都是年輕人!」

《白崇禧將軍身影集》分上下兩卷,分別是上卷《父親與民國》和下卷《台灣歲月》,上卷記錄從1927年至1949年白崇禧前半生的軍政活動;下卷記錄白崇禧1949年後在台灣十七年的交遊、信仰、弈棋、狩獵等暮年活動,淡泊自適,表露白崇禧作為兒子、丈夫、父親的生活點滴。

白先勇表示,這本書是父親白崇禧對歷史有一個交代,他對父親有一個交代。他整理這本書的時候有一個感觸,「我們真是一個在苦難中成長的民族,這個民族今天能夠再站起來,多難興邦,整個歷史也是如此。」

白崇禧就是民國史的一部分


1928年8月1日,北伐國軍參謀總長、前敵總指揮白崇禧游北平故宮,忽見宮裡居然有座「崇禧門」,在門前留影。(網絡圖片)

白崇禧(1893—1966),字健生,廣西桂林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國民黨桂系中心人物,一級上將,現代傑出軍事戰略家,抗日持久戰最高戰略制定者,國軍多場重大戰役策劃部署指揮者,中華民國首任國防部長。

白崇禧膽識超人,用兵機巧百變,謀略深遠 ,記憶力驚人,善於捕捉戰場信息,在國軍中享有「小諸葛」、「今諸葛」、「當代張良」 、「近代第一龍韜虎略將軍」 、「常勝將軍」等美譽,其卓越的軍事才能為國共名家公認,甚至侵華日軍也尊稱他為「戰神」。

白崇禧一生參與了中華民國的興衰,他本人就是民國史的一部分。他戎馬大半生,文治武功,極盡輝煌。18歲以學生軍敢死隊赴武漢參加辛亥革命,成為締造中華民國的一份子。從此南征北伐,重大戰爭無不參與。


北伐國軍參謀總長、前敵總指揮白崇禧(前立者)率領國軍乘鐵甲車由唐山總部出兵攻打灤州,這是北伐最後一役。(網絡圖片)

北伐期間,白崇禧被蔣中正總司令親選誠邀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參謀長,兼任前敵總指揮,從廣州一路摧枯拉朽打到山海關,被譽為「指揮能事回天地」,「完成北伐第一人」。抗戰期間,白崇禧在全中國率先提出抗日持久戰戰略方針,參與或指揮淞滬會戰,徐州會戰——台兒莊戰役,武漢保衛戰(武漢會戰),三次長沙會戰,桂南會戰——崑崙關攻堅戰,桂柳戰役。在日本人的戰史中,崑崙關戰役和桂林保衛戰是日本侵華戰爭中兩次認為中國軍隊的勇猛程度要超過自己的戰役,這兩次戰役的總指揮官都是白崇禧。


桂南會戰之崑崙關戰役乃中日戰史上最慘烈的攻堅戰,遏止日軍至五年後始由廣西南上。總指揮官白崇禧獨立於崑崙關堡牆下。(网络图片)


1945年6月13日,四川銅梁,白崇禧隨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檢閱陸軍第201師。此刻勝利在望,然而經過八年艱苦抗戰,國民黨軍隊已經人困馬乏。(網絡圖片)

國共內戰期間,白崇禧督戰國軍在東北四平大敗並幾乎徹底殲滅林彪共軍;在大別山將劉鄧共軍由12萬人剿為7萬人,且蕺重盡失。1949年,在最艱難困苦的時刻,堅拒毛澤東50萬兵權的高價誘降,在湖南青樹坪再敗林彪共軍,最後與百萬林彪共軍戰至最後一兵一卒,終於無力回天,永別大陸。

為了捍衛中華民國,白崇禧將軍奉獻了自己畢生的青春、熱血和生命。(詳見【歷史今日】「戰神」白崇禧誕生護中華 http://www.epochtimes.com/b5/12/3/18/n3543750.htm))

深謀遠慮 抗日持久戰戰略第一人

「九‧一八」日寇侵華之時,中日兩國經濟和軍事實力相差極其懸殊。面對擁有強大陸海空作戰力量的日軍,制定出真正有效而又符合中國國情的抗日整體戰略,對國家存亡、民族安危和抗戰全局生死攸關,至為關鍵。

中共曾經利用投共的李宗仁機要秘書程思遠偽造歷史,稱白崇禧提出的持久戰戰略思想是因為受到毛澤東的啟發。

到底是誰先提出了抗日持久戰戰略思想,給全中國人民以極大的鼓舞,對奪取抗戰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1938年初,軍委會副參謀總長白崇禧上將在全中國率先提出抗日持久戰戰略思想。(網絡圖片)

白先勇表示,1938年初,白崇禧在武漢最高軍事會議上提出「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以游擊戰輔助正規戰,對日本人長期抗戰」的持久戰戰略,旨在把日軍拖入中國廣大內陸的泥淖裡面,拖長日軍的補給線,從而由軍事戰發展為政治戰、經濟戰,向敵發動長期總體戰,削弱消耗敵軍優勢,最終戰勝日軍。此一戰略思想被當時軍事委員會採用,從此成為國策和抗日最高戰略方針,影響抗戰至巨。

白先勇表示,從時間上來看是白崇禧先提出這一戰略思想,那個時候白崇禧和毛澤東沒有什麼接觸,不會受毛的影響,白崇禧考慮的是國民黨軍隊的戰略,不是共產黨的戰略。

學者黎湘萍表示,白崇禧不僅是一個重要的將軍,在軍事方面、政治方面是非常了不起的。他特地帶來了白崇禧在抗戰時期寫的一篇持久戰文章。從軍事上,白崇禧主張不要得失於一時一地,他有一個非常遠大的戰略眼光。持久戰的問題在白將軍那裡早就有深謀遠慮的思考。這一段歷史被大陸遮蔽了很久,借白先勇這本新書可以把那段史實重新挖掘出來。

大陸著名學者楊天石經過多方考證,曾經發表專文說明,白崇禧先於毛澤東提出抗日持久戰戰略,國民黨有自己獨立的持久戰思想,跟中共毛澤東、周恩來無關。

楊天石認為,毛1938年5月發表的《論持久戰》全文完全沒有談到空間、時間、小勝、大勝之間的關係。而且早在1938年2月7日,蔣介石就已採用白崇禧提出的戰略思想在武昌發表演講說。

選擇中華民國 求仁得仁 死得其所

1949年,國民黨兵敗如山倒,許多國軍高級將領見大勢已去,紛紛叛蔣投共。白崇禧在最艱難困苦的時刻,堅拒毛澤東五十萬兵權的高價誘降,毅然捨棄個人恩怨,與蔣中正再度「共赴國難」,於12月30日飛赴當時危機四伏、風雨飄搖的台灣,與中華民國共存亡。

當被問到,白崇禧當時明知道去台灣後不會受蔣介石待見,為何依然要跟蔣赴台灣?

白先勇表示,那時候台灣的處境非常危險。其實他那個時候有很多選擇,比如很多人到香港,也有的人到美國。白先勇解釋說:「首先,他自己是向歷史交代,因為他的一生中,他參加過武昌起義,就等於見證了民國的誕生,等於是看到自己的一個孩子的誕生,而且他也參與了。第二,北伐時是他堅持到最後完成的,抗日戰爭的時候幾乎所有重要的戰役他都參加了,國共內戰的時候他也是戰爭到最後。所以,他整個的一生都是在為民國打仗。我想,最後他不去美國,因為死於異地不是他的選擇,他的選擇是民國。所以,最後我在書中說,他到台灣去是求仁得仁,死得其所。」

白先勇曾經說:「在我心中父親是英雄人物。我要講他非常愛國。他以國家為前提,有時候他能為這個事情得罪蔣介石。他是以國家大業為重,從北伐、抗戰、一直到國共內戰,他的主張,都看得出來。他一生就是為了國家,為了民族,這就是說,幾乎沒有自己的生活了。我想他一生大節不虧。」

被蔣倚重 曾定為接棒人 常犯顏直諫


1945年10月20日,抗戰剛勝利,白崇禧(坐)參加蔣介石五十九歲華誕宴席,宋美齡切蛋糕慶祝。宋美齡欣賞白崇禧的軍事才能,白崇禧亦欽佩宋美齡抗戰期間對美外交工作。(網絡圖片)

蔣介石視白崇禧為「國民黨內第一高人」。對於白崇禧與蔣介石之間的真實關係,白先勇用「非常複雜」四個字來概括,「蔣、白之間,長達40年的恩怨分合,其糾結曲折,微妙多變,絕非三言兩語說得清楚。

在白先勇看來,蔣白之間的「合作」比「分」更重要,蔣對白頗為倚重,白崇禧長期擔任蔣介石的最高軍事幕僚長。他拿父親的一句話來概括蔣白關係,白崇禧說,「總統是很重用我的,可惜我有些話他沒聽。」

北伐時期是「蔣白兩個共同打天下的階段」。北伐結束後的1928年蔣桂戰爭,「蔣、白分離」。1937年後的浴血抗戰八年,蔣介石曾明示最高統帥如有三長兩短,應由白崇禧作接棒人。


1944年,日軍逼近貴州獨山,重慶受到威脅,有遷都西北之議。白崇禧隨蔣中正、宋美齡前往陜西臨潼视察。(网络图片)

抗戰勝利後,尤其是國共內戰後期,「因同為桂系的李宗仁參選副總統,白蔣之間又出現了嫌隙。1948年的徐蚌(淮海)會戰及其後遺症,更因兩封籲請國際調停的電報,蔣白關係瀕臨決裂。」

白先勇在書中說,「在台灣17年,蔣介石與父親的關係,始終沒有完全恢復。」對於蔣、白兩人的衝突和分合,白先勇認為是個性使然,「自古以來雙雄不能並立」,「蔣介石用人,對領袖忠貞是首要條件,可是父親個性剛毅正直,不齒唯唯諾諾,而且對有關國家大事,他常常犯顏直諫,忠言逆耳,很多他講的話蔣沒有聽。加上父親的桂系背景,蔣對父親的忠貞是有所疑慮的,並不完全信任。」

逆境中的凜然尊嚴 不忘光復中華河山

白崇禧在台灣的晚年也過得並不平靜,沒有受到一個曾經對國家有過重大貢獻的軍人應該獲得的尊重。白先勇在書中寫到,「父親在台時期,表面上享有一級上將的待遇,事實上暗地卻遭情治人員監控跟蹤。父親對此極為憤恚,曾密函蔣介石詰問原由。」

對於在台灣的處境遭遇,白崇禧即使在自己兒子面前也未曾抱怨一句,獨自一人以大善大忍的博大胸懷,默默堅忍承受了一切風霜雨雪和不公。

著名作家章詒和在「《父親與民國》讀後」中寫道:儘管宅前有警察監視,身後有便衣跟蹤,但白崇禧舉止坦然,安之若素。此時,兒子看到的是一個孤獨者在逼仄窘困中的持守與從容。白先勇覺得父親像歷史上的李廣——一個落難英雄。是啊,中國人有自己的生命之途,中華民族既偉大,也可悲。

但白崇禧並未因此懷憂喪志。他的內心是沉重的,大陸淪亡一直是他痛中之痛,他念茲在茲的仍是反攻復國的大業。

1965年7月,離過世前不久,在李宗仁夫婦從美國赴北京後,當時美國跟越南共產黨正打得如火如荼。滿腹心事的白崇禧寫了一封親筆長函,托人帶給旅居香港的昔日同僚廣西省省長黃旭初。他在信中無一言談到自己在台灣的個人得失,無一字談及私人情誼,而是通篇都在分析時局和國軍反攻大陸的可能性。他告訴黃說,美國很可能跟中共直接交戰,那時就是台灣反攻大陸的最好時機,國軍的反攻戰略應該是如何如何……..

白崇禧在信的結尾處寫道:「弟待罪台灣,十有七年矣!日夜焦思國軍何時反攻大陸,解救大陸同胞。」———— 這就是畢生奉獻於中華民族的白崇禧將軍!


1952年11月19日,胡適(捧花者)自美返台,受到盛大歡迎,白崇禧(左一)、何應欽(右一)等到松山機場接機。早在1930年代,白崇禧致力建設廣西,使得廣西由一個貧窮落後省一躍而成為中外矚目的「三民主義模範省」,受到胡適等中外人士的高度讚揚。(網絡圖片)

在台灣,白崇禧將軍於逆境中始終保持著一份凜然的尊嚴,因為他深信自己功在黨國,他的歷史地位絕不是一些猥瑣的特務跟監動作所能撼搖。最後他死在中華民國的土地上,是他求仁得仁。

蔣介石派人下毒是謠傳 蔣白矛盾被誇大

對於白崇禧的死因,多年來,兩岸均有各種謠傳版本,傳得沸沸揚揚。對於「蔣介石派人下毒殺害白崇禧」的說法,白先勇認為這純屬荒謬八卦謠言。

白先勇表示,散播這個謠言的人是台灣的一個退休中下級特務,叫谷正文,自稱是蔣介石安排的監控白崇禧的小組成員之一,他覺得知道很多有關白的事情,自稱最後是奉蔣介石的命令,在酒裡面下了毒,還叫一個女護士、女間諜去下毒謀害。但事實上那個小組根本就沒這個人,而且谷某也沒資格、沒有機會見到蔣介石。第二,當時白崇禧在台灣呆了17年了,在軍政方面完全沒有實權,而且跟外面沒有聯繫,蔣沒理由殺他。第三,白崇禧是在美國受過羅斯福總統授勳的,就國際影響而言,蔣也不會殺他。

白先勇認為,現在台灣和大陸一些人,往往喜歡誇大蔣白兩人之間的矛盾,而且把矛盾變得瑣碎。其實,蔣白兩人之間的一些衝突,首先在兩者的個性,二雄難以並立。

1966年12月2日,73歲的白崇禧因心臟病突發逝世,醫生研判,是冠狀動脈梗塞。當日,白崇禧之子白先敬看到父親遺容,平靜安詳,大概病發突然,沒有受到太大痛苦。

英雄去世,蔣中正總統第一個前往祭悼。由何應欽、孫科、陳立夫、顧祝同等200餘人組成治喪委員會,以最高軍禮和國葬規格下葬白崇禧,蔣中正親筆題詞頒發「軫念勳猷」挽額及「旌忠狀」,葬禮備極哀榮。12月9日上午在台北市立殯儀館舉行公祭後,由四位國軍一級上將顧祝同、周至柔、余漢謀、黃鎮球,在白崇禧靈柩上覆蓋中華民國國旗,後被安葬在白家「白榕蔭堂墓園」。

白崇禧墓園最高處,建有「崇禧清真寺」一座,寺前矗立一座似鑭一樣的沖天柱,鑭前刻「忠肝義膽」、後書「仰不愧天」。鑭身左右有「桂林白崇禧」書兩聯:「孤臣秉孤忠 五馬奔江 留取汗青垂宇宙;正人扶正義 七鯤拓土 莫將成敗論英雄。」這是白崇禧於1947年在台南手書鄭成功的楹聯,這也是他的心志和生平寫照。


1966年12月9日,蔣中正總統第一個前往祭悼白崇禧,慰問白家遺族。(網絡圖片)

與國民黨其他將領一樣,白崇禧的墓地也是朝著他日思夜想的大陸方向。


(視頻:《父親與民國》台北發佈會現場播放白崇禧記錄片,1966年,蔣中正總統率領眾官員第一個前往祭悼白崇禧的國葬;1947年,國防部長白崇禧來台視察國軍和處理二二八事件;1944年,白母馬太夫人在桂林過90歲大壽,蔣委員長特派參謀總長何應欽代表他本人為白母祝壽,白崇禧將軍全家與5萬多軍民以及駐華美軍司令史迪威等將領參加祝壽。)


(视频:白先勇:父親白崇禧一生道出民國史
白先勇說:《民國與父親——白崇禧將軍身影集》這本書給大陸讀者很大的震憾和教育,他們從前所讀到的歷史教科書,跟這本書很不一樣。這本書不僅是文字,更重要的是照片,照片是不能作假的,是歷史鐵證。)


(視頻:《父親與民國》大陸發表會,播放白崇禧生平記錄片
著名作家、《往事並不如煙》作者章詒和解讀評析白先勇的憂患人生和作品的文學歷史價值。白先勇解說白崇禧記錄片。在白崇禧國葬上,蔣中正總統第一個前來祭悼白崇禧,蔣經國代表國防部主祭,陸海空三軍、聯勤總司令部的各位總司令和部長都前來祭悼英雄。)

(白崇禧將軍和國軍保家衛國視頻回顧如下)


(視頻:1945年10月10日,日軍在北平太和殿前投降,中華民國首任國防部長、抗日持久戰最高戰略制定者、國軍多場重大戰役策劃部署指揮者白崇禧上將親臨現場監督。北平十萬餘民眾和美、英、蘇、法等國代表觀禮。)


(視頻:不朽的光榮—— 偉大的中國衛國戰爭: 1945年8月,蔣中正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採用白崇禧上將率先提出的抗日持久戰戰略,歷時14年艱苦卓絕浴­血抗戰,終於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中國人民迎來了近­代歷史上最偉大與榮耀的時刻。)


(視頻:中華戰神白崇禧 —— 青天白日旗飛揚 永恆不滅英雄的光芒)


(视频:戰神白崇禧 —— 巍巍大中華 梅花千古頌)


(點擊觀看歷史記錄片《一寸河山一寸血》(23) 白崇禧論克敵制勝 獲蔣中正採納 桂南會戰崑崙關攻堅戰大捷


(點擊觀看歷史記錄片《一寸河山一寸血》(14)—— 徐州会战血戰台兒莊 蔣中正親臨視察 白崇禧助李宗仁獲大捷


(視頻:抗日衛國 中華戰神白崇禧——碧血黃花崗 萬世流芳頌)


(點擊觀看視頻:中華戰神白崇禧投身辛亥革命,統一廣西,北伐、 抗戰、 剿共 ———— 統一廣西後,敬仰孫中山的白崇禧在桂林獨秀峰下,專門建立了一座中山紀念塔和仰止亭,上書兩行大字「中山不死,主義常新」。)

相關新聞
李淨明:抗日拒共 「小諸葛」白崇禧的睿智
真言:風雲變幻 抗日將軍呂文貞誤入歧途
破解毛共軍事神話:毛澤東是厚黑學大師
【歷史今日】「戰神」白崇禧誕生護中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