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灣意象大展看台灣水彩畫的精進與發展

【水彩行家】作品欣賞選輯(上)

圖文由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215
【字號】    
   標籤: tags: ,

2006年1月1日「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正式立案成立,當年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觀察中國大陸的水彩創作水準,從六十年代的落後台灣快速的進步,在90年代以來更遠遠超越台灣,協會為進行兩岸水彩畫壇的交流,隨即與中國水彩藝委會取得聯繫,當年的4月即在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風生水起2006國際華人水彩經典大展」,鑒於當時的政治氣氛在展覽名稱上以「國際華人」來取代「兩岸」,並且將邀展的畫家擴大到東南亞及香港,那一次的展出被譽為中華民國史上最精彩的一次水彩展,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配合展覽舉辦研討會,從中觀察與學習到如何提升自己的創作水準;4年來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兩度參與中國大陸與香港的交流展,並且在台灣定期舉辦作品觀摩研討會、寫生研討、發行水彩雜誌,辦理推廣教育,不斷的尋求與公部門合作舉辦展覽,2008年更促成兩塲次為紀念台灣水彩100年的大型展覽;我們終於發現台灣水彩界開始有明顯的進步,尤其是年輕一代的畫家們,沒有包袱,勇於創新更令人耳目一新。


程振文 微風山谷 57 x 60 cm 2011 程振文的山谷的微風,描寫原住民的老婦的風霜歲月,述說原民的生活軌跡,樹綠、天藍、明月、繁星…,如此潔淨無暇,日日…夜夜…! 山谷的微風,迴盪著鳥鳴、溪唱、高歌、歡笑…,如此遼闊無盡,世世…代代…。


王文琮 阿妹茶酒館 72 x 52 cm 2011 王文琮描寫九份的阿妹茶酒館述說九份古城,走過淘金歲月,美麗的山城,依舊處處散發獨特的迷人風情。

隨著協會第2任理監事在2009年開始上任,更積極的舉辦各項水彩大展,除了與公部門合作外,也跟民間企業杉林溪遊樂區公司合作,2009年「印象風城」展、「馬祖百景大展」、「水彩的壯闊波濤2010兩岸交流展」、「遊園尋夢-中正園林之美」、「2011杉林溪之美名家水彩展」、「建國百年-2011中華民國水彩大展」、「建國百年國家植物園之美水彩大展」等多塲盛大的展出均獲得盛大的好評,「台灣意象水彩名家大展」將為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這任理監事畫下完美句點,這些年來我們除了感謝提供的最佳展塲的公部門,更要感謝本會榮譽常任理事陳進興先生資助經費;及本會會員的熱烈支持。近年來協會的歷次展出正是在檢驗上述的成果,我們期待社會給臺灣水彩界及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在近年來的努力,提供一個公平客觀的評鑑。


成志偉 臺博館的後花園 56 x 76 cm (無年代) 成志偉的臺博館的後花園描寫的,是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歐式風情的建築,中式的庭園景觀,既衝突又協調。池中的倒影,不停流動的時光,為這百年的歷史,留下永遠的印記。


余廷彥 尋找台灣的皮克斯 109 x 78.5 cm 2010 余廷彥的作品尋找台灣的皮克斯是台灣揚名世界的布袋戲;傳統的童玩文化;探討如何尋找、造就台灣的皮克斯,是值得令人深思的問題。


馮金葉 野薑花之戀 75 x 105 cm 2003 馮金葉描寫野薑花幽幽綻放於溪澗水畔,串串白色花朵宛如蝴蝶飛舞,翩翩穿梭在人間,淡淡清香沁入心靈高潔清雅,令人身心放鬆與安詳。


李招治 大地之愛 108 x 76 cm 2011 李招治喜歡探索大自然,常驚艷輿震撼於大自然的美麗,常叫人沉迷, ,他捕捉到了深山竹雞帶著小雞覓食的珍貴畫面,心中無限感動.以東方抒情似的傾訴來呈現畫面,而彩筆則是為了再現親子深情及大之愛.


林毓修 生命中的沃土 76 x 55 cm 2011 林毓修的生命中的沃土描寫的是三月的溪谷石縫中,卡了上一季的散枝落葉;順勢成了新綠嫩葉來年的滋養。如此艱困的環境,卻也儼然成為一株小小生命僅有的沃土。


林經哲 所向 79 x 110 cm 2011 林經哲的作品所向描寫當一天的繁忙褪去,城市的夜幕升起,路上來往的群眾,各自心中都有一個共同的歸屬,引領著共同的方向——家


金莉 八里海岸 56x38cm 2011 雨後的八里海岸,空氣清新,漁船正等待重新啓航,是金利關注的主題。


徐素霞 米粉人家 55 x 75 cm 長期生長於新竹的徐素霞關注在新竹的米粉,許多廠房就是自宅,半夜即開始準備,繁複的製造程序,成為響譽華人世界的台灣米粉,在這背後,卻有著無數的汗水和歲月。


高慶元 化 114 x 60 cm 2011 擅長於人物畫的高慶元作品表現透過「時間」的介入,一切事物,由無到有,又從有到無,在這一連串的「生」與「化」當中,他體會到一種進行式的美感,無論是「視覺」或是「思想」,都是由它積澱出來的。


張明祺 懇丁牧情 56 x 76 cm 2010 張明祺描寫墾丁大尖山山脚下的牛群,在空曠的大草原上,倘佯於和煦的陽光下,悠閒得令人羨慕。

(圖文由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提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介紹溫老師的繪畫風格之前,特別要截引一段水彩界大老,也是溫老師的恩師—鄧國清教授所解析的論述;將更能領會溫式風格的脈絡軌跡… 國清老師指出:『溫老師對於後期印象派三位大師—塞尚、梵谷、高更的畫風,情有獨鍾。塞尚的面與面的結合,表現立體的質感之美。梵谷的明豔色澤,以及充滿生命力和躍動的筆觸與線條。高更那原色的喜悅感,大膽的平塗色塊,和繪畫走向裝飾性、明面化,並將形體概念化。讓溫師無時不浸潤於名家的法度裡,頗得繪畫的精簡原則,和追求完美的理念。』
  • 在欣賞溫老師的水彩作品時,首先一定會被畫面中豐沛自然、高雅耐看的色彩佈局所吸引。也常令人驚嘆於如天外來筆之用色,是那麼得貼適與舒服。特別在類似色的細膩微調間,讓人如入印象派大師們的色彩花園中,自在地在光與彩的交織中漫舞、沉醉。
  • 熟悉溫老師的朋友都知道,老師手邊隨時都備有寫生的紙筆。不論何時何地,只要有三兩分鐘的空檔,鐵定提筆寫景。時間長,一張精彩完整的速寫佳作,就在振筆疾書中應運而成。若時間短促,一支草、半棵樹也都能信手拈來。溫老師表示:大量且不間斷的速寫練習,可提高敏銳的觀察力和洞悉景物的架構能力。在繪圖表現上,能有更精準的造型刻劃與表達能力。時常習之,筆法肯定、線條自由。
  • 熱愛繪畫與教學的溫瑞和老師,用藝術的雙手,圈緊每一位鍾愛畫畫的學子。將半生絕學揉注其中,讓學生在和風的吹拂下成長茁壯。我想,對於溫老師和他的學生群來說,都應是一種幸福吧!
  • 蘭花的「淺根性」與「混種」特質,同時也象徵了台灣「殖民文化」與「文化混種」之面貌。當代社會中,強勢且大量的歐、美、日等外來文明、消費文化與都會圖騰的洪流裡,我們失去了固有的「文化泥土」與「傳統根脈」,我們迷失了自己,麻木不仁卻不自知。霎時之間,我們自問何謂台灣文化?我們似乎找不到一個切確的答案。
  • 世界頂級演出——神韻風靡世界各地,也影響了藝術方面的很多領域。2012年2月25日晚, 神韻在田納西藝術表演藝術中心(Tennessee Performing Arts Center)成功地上演了首場演出。儘管這是神韻第二次來納甚維爾演出,但是無論舊雨還是新知,都感到耳目一新。
  • 文徵明以「白描法」鉤出娉婷玉立的蓮花,用極婉約勻稱的細線來鈎勒。為了顯現花瓣的精氣有神,畫瓣尖,下筆時先以書法中的「頓筆」為之,再提筆上來,一上來就見真章了。我們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線條是那麼細緻溫和,好像隨手不經意地就畫出來似的,柔中帶剛,剛中有柔。顯得韻味無窮。
  • 南梁 張僧繇《雪山紅樹圖》(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光凸凸的山,除了輪廓線以外,不添加任何線條也就是沒畫皴法。 這幅畫怎麼和常見的中國山水畫迥然不同呢?
  • 來自比利時的法蘭德斯風格畫家安東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西元1599年–1641年)是一名臻求完美的肖像畫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替英國國王查理一世所繪的肖像畫,優雅地呈現了查理一世和他的宮廷樣貌。范‧戴克也是一位色彩大師,他善於運用色彩和大膽的筆觸來表達光線、物體的移動和布料質地。這項特長也讓他得以在作品中描繪出高度精準卻仍具有繪畫特點的蕾絲質地。蕾絲這種非常精緻又複雜的布料是16至17世紀時富有的藝術贊助人流行配戴的服飾配件。
  • 華麗誇張的定型角色(stock characters)、簡單的情節、即興對白和戶外表演,是即興喜劇(Commedia dell’Arte,又譯藝術喜劇)的核心特徵。其幽默劇情常圍繞著年輕戀人的種種考驗。演員們不受台詞限制,可以根據觀眾的反應調整表演。這些喜劇常含有對時政的諷喻和接地氣的幽默,可以巧妙避開查禁。這種意大利民間戲劇形式也成了18世紀洛可可(Rococo)藝術運動的理想題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