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名人系列:正直廉潔的年富

淑萍
font print 人氣: 48
【字號】    
   標籤: tags: ,

年富是明朝懷遠人,本姓「嚴」,後被誤為「年」,乾脆就改稱年富。

年富年輕時,個性就已很莊嚴成熟,史書上說他才二十歲就如老儒一般穩重。

年富到河南任官時,正好發生大飢荒,二十多萬百姓到處流竄,並公然剽掠搶奪。巡撫于謙請年富安撫流民,情況才逐漸安定下來。他任官期間,細心負責,有一次,都御史顧佐把十七個人誤判死刑,年富知道了,就主動彈劾顧佐。

明英宗時,年富上奏:「以前永樂時代招降的敵人,明朝都用官爵來收買他們,使他們順服,但長此下去,我們的國庫也將耗盡,到那時候說不定還會招來禍害。所以,我建議讓他們返回故鄉。」英宗覺得很有道理,就採用了年富的建議。

後來,年富升遷為陜西左參政,主管糧食事務。邊疆地區的軍官們長期侵占良田,達三、四十公頃,年富知道了,就請求將每公頃賦稅提升為十二石,以防止侵占良田的情形發生。但都督王禎認為這樣的稅收太重了,因此兩人產生嫌隙。

年富做事詳細,計算考核都很用心,所以一些積弊都能夠被革除,而百姓們的生活也因此大有改善。而年富不畏強權、果斷有為的名聲也漸漸傳出去,即使紳商權貴,也沒人能阻止他。雖然名震關中,但有人嫌年富執法太過嚴苛,尤其一些僥倖之士,更是對他懷很在心,不時的造出謠言來中傷他。後來,皇帝聽信讒言,對年富作出調職的決定,陝西的文武官員們因擔心失去年富,紛紛呈奏述說年富的功績和平時的作為,這才使皇帝收回命令,使年富繼續留任。

年富不畏強權富豪,威名遠播,一些豪強之家對他很憎恨,處心積慮想要羅織罪名。李賢推薦讓年富去擔任戶部尚書一職,左右的人都想阻止。皇帝卻說:「戶部就是非年富去不可。人們不喜歡年富去戶部,不正說明年富恰恰是一個賢能負責的人嗎?」

年富到戶部之後,仔細斟酌,每一筆收入、支出都親自核算,因此官吏們無法欺騙他。遇到攸關利害關係、屬下們不敢承擔責任的,年富就告訴他們:「你們不用署名也沒關係,就由我來全權承擔。」由於年富的果決和勇於承擔,使得戶部的行政效率變得很好,屬下們都願意認真做事,不再敷衍塞責。

明憲宗即位後,年富看到陜西用兵頻繁,但是管理軍餉的人並沒有做好,因此上奏請求罷免左布政孫毓,推薦右布政楊璿等人。吏部尚書王翱認為年富這樣的行為是超越職責,做法不妥,年富解釋說:「推薦賢才和罷免人員,是出於為國家著想,不是為私,沒有什麼不妥的啊。」

年富受此事的影響,萌生辭官的念頭。皇帝極力慰留,也罷免了孫毓,但年富心情不見好轉,不久,生毒瘡而死,卒諡「恭定」。

年富個性剛正廉潔,與王翱同被稱為「名臣」。明英宗也跟人說:「像年富這樣的人不可多得啊!」但年富如此正直的個性也有被人利用的時候。一些狡猾之士知道年富討厭請託關說,就故意說著反話來達到目的。例如:想做的事情,就故意說那件事不可為;不想做的事,就故意說那件事應該做。年富往往被他們出賣而不自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極富爭議色彩的人物。秦始皇正面的作為,對於中國之大一統、政制的創建、中國版圖的確立等,起到了關鍵作用。唐太宗李世民說過:「近代平一天下,拓定邊方者,惟秦皇、漢武。」
  • 老子是春秋時代楚國苦縣曲仁裏的人,姓李,名耳,字伯陽。傳說他的母親有一次看見空中大流星飛過後就懷了身孕。老子生於開天闢地之前,是天的精靈神魄,由於是上界的神靈之氣出現在李家,所以老子生下後姓了凡人的李氏。
  • 中國有一句成語“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現在被用來形容女子的美貌,但其實它最早是專指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蟬和楊貴妃。上述成語中的“沉魚”,指的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美女西施。
  • 東方朔的父親張夷活到二百歲時仍面若童子。東方朔出生三天後,母親田氏死了,這時是漢景帝三年。一鄰家婦女抱養了東方朔,這時東方剛剛發白,就用“東方” 作了他的姓。東方朔三歲時,對天下任何經書秘文,都過目成誦,還常常用手指著空中自言自語。有一次,養母忽然發現東方朔丟了,過了一個多月才回來,養母就打了他一頓。
  • 清明節掃墓活動,來源於寒食節。寒食節在黃曆三月,清明的前一、兩天。漢代以前的寒食節,禁火時間較長,約一個月,後慢慢減少,至唐宋時期已減為清明前一天。
  • 據《後漢書》記載:鄭玄曾拜馬融為師,馬融當時已經是很有名望的大師,有學生四百多人,所以,只有高級學生能夠聽到他親自講課。鄭玄和其他同學一樣,只能聽高級學生轉述老師講過的內容。即使這樣,鄭玄沒有因此懈怠或偷懶,依舊勤奮研讀,如此三年而不輟。
  • 岳飛對子女教育極為嚴格。他每天對子女們的文武功課抓得很緊,學業完成之後,岳飛還要他們拿著畚箕,扛著鐵鍬,到菜園裡勞動。
  • 武訓(1838~1896)是清代平民教育家,今冠縣柳林鎮武莊人。因在兄姐中排行第七,故名武七,名訓則是清廷嘉獎他行乞興學時所賜。武訓7歲喪父,乞討為生,求學不得。14歲後,多次離家當傭工,屢屢受欺侮,甚至雇主因其文盲以假帳相欺,謊說3年工錢已支完。武訓爭辯,反被誣為“訛賴”,遭到毒打,氣得口吐白沫,不食不語,病倒3日。吃盡文盲苦頭,決心行乞興學。
  • 提起“張三丰”,人們就會想到武俠小說和影視中那個仙風道骨、神功蓋世的武當派宗師。尤其是金庸筆下的形象,更是令人盪氣迴腸。但那些描寫大多都是杜撰,真實的張三丰在歷史上是一位影響深遠的修煉大成就者,他發揚了中華道家文化,創立了武當派道統和武功,留下了許多傳唱不衰的神奇。
  • 司馬光生活簡樸、做人正直清廉,自謂:「平生未有不可對人言之事。」所以他對兒子司馬康也是特別注重教導他要廉潔、儉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