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今日】《武訓傳》從轟動一時到舉國批判

人氣 1256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5月20日訊】(大紀元李洋綜合報導)1951年5月20日中共黨魁毛澤東出於政治部署需要,對反映清朝光緒年間武訓行乞興學的傳奇人生的影片《武訓傳》發起了一場大批判運動。令這部當時反響熱烈、轟動一時的電影遭到舉國批判,成為中國首部禁片。意識形態領域乃至全社會震動了幾十年,影響了幾代人。

《武訓傳》遭遇的變遷是中國大半個世紀以來思想文化領域內變化的一個縮影。它的影響在後來已經超出了影片本身。一部普通的影片在當時掀起巨大政治波瀾,興起一場批判運動,成為了「後來世人難以想像並頗感費解的」事件。一部本為普通影片因為一場政治運動變得不再普通。

今年3月,《武訓傳》這部被冠以「新中國第一禁片」的電影正式發行正版DVD,此舉被不少人視為「解禁」的標誌。而《武訓傳》DVD的來源、現存拷貝的狀況、這部電影所牽涉的複雜背景、歷史遭遇,以及中國國產老電影的保存等都成為業界關注的話題。

連映數月 好評如潮

《武訓傳》是一部以清朝光緒年間武訓(1838—1896)行乞興學的故事為內容的中國黑白電影。1948年南京中國電影製片廠開拍,不過最早的片方由於各種原因,最終只完成了三分之一的拍攝,後來由崑崙影業公司買下了拍攝權和已完成的膠片,直到1950年10月,才最終拍攝完成,並於當年底在中國大陸進行了公映。

該片由曾執導《大路》《小玩意》等經典電影的留美導演孫瑜自編自導,片中的武訓由中國電影史上聲名卓著的表演藝術家趙丹飾演,把武訓的偉大內心世界刻畫得入木三分。此外,片中還雲集了黃宗英、吳茵等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著名影星。

從1950年底至1951年初,《武訓傳》先後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上映,取得空前的成功,受到當時各大媒體和各界觀眾的廣泛好評,據稱,當年公映時,「場場滿座」。

據當年做過不完全統計,僅北京、上海、天津三地在四個月內就出現了40多篇讚揚武訓和 《武訓傳》的文章。《大眾電影》還把《武訓傳》列為1950年十部最佳國產影片之一,雜誌同時發表了《武訓傳》的詳細故事、大量劇照、孫瑜創作談以及趙丹撰寫的文章《我怎樣演武訓》。這樣的盛況在中國電影史上堪稱炫目的一筆。

廣受好評 遭毛批判

然而僅僅一年過後,毛澤東則把《武訓傳》視為「毒草」大加批判。1951年5月20日,他親自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了題為《應當重視〈武訓傳〉的討論》的社論,嚴厲批評了對武訓及電影《武訓傳》的讚揚。毛認為,影片否定農民起義,是反黨的毒草。6月5日,《人民日報》再次刊登了文章《趙丹與武訓》,把批判的矛頭直接指向了趙丹。

1951年六七月間,毛澤東還指派江青帶「武訓歷史調查團」去武訓的家鄉山東作了為期20多天的調查,寫了《武訓歷史調查記》。據說臨行前毛澤東親自到火車站送行。同年7月23日,《人民日報》公佈了經毛澤東親筆修改的《武訓歷史調查記》,指武訓是一個「大流氓、大債主和大地主」,對於《武訓傳》的討論演變成了全國性的政治大批判運動。

《武訓傳》隨即被禁止上映,孫瑜、趙丹等40多名劇組人員受到打擊或牽連,以及享有「千古奇丐」美稱的武訓長期蒙受不白之冤。當時40多篇文章讚揚該電影的48位作者被公開點名。

曾擔任南京《人民電影》週刊執行總編輯鄒霆說,當年他為在《人民電影》週刊審發、撰寫過幾篇稱讚或肯定過《武訓傳》的影評,曾反覆當眾檢討,承認自己存在「觀點錯誤」、「思想覺悟太低」,甚至於不得不在大會主席台上「流出了懺悔的淚水」。

據報導,當年為拍攝《武訓傳》,孫瑜帶劇組去山東調查,向當地農民瞭解武訓的事跡。當年曾在《武訓傳》中飾演小武訓的孫瑜之子孫棟光說,「那時每個人都說武訓好,武訓賣唱、行乞、變戲法,靠這些錢積累起來辦了好多義學。等到江青一調查,完全兩回事了。」

孫棟光說,《武訓傳》雖不算孫瑜最好的一部作品,卻在藝術和技術上達到了一個高峰。「有一場戲說的是武訓被打後,發高燒做夢,夢見地獄裡的窮孩子被官僚地主壓迫,最後又到了天堂。這些場景在攝影棚裡拍,動用了幾百人,為製造煙霧效果還放乾冰,這在當時好像還是第一次。」 但這些藝術上的創新後來卻成為《武訓傳》被批「污點」之一。

毛批《武訓傳》用意

對於這一系列批判的來由有很多說法,有評論認為,這個發生在清朝末年山東館陶地區的「義丐」武訓「興辦義學」的故事,究竟有哪一點是值得非議的呢?對於武訓,晚清政府和民國政府都推崇倍至、褒獎有加;對於電影《武訓傳》,廣大公眾也好評如潮。何以招致毛澤東要以「中央黨報」為主陣地對其進行全國性大批判,在當時無論如何是令人費解的。

但是,時至61年後的今天,人們不難發現當年這場全國性大批判(電影《武訓傳》)運動的真實用意,其實並非僅僅針對電影界、教育界和文化界,它同時亦為其後來一場場的政治運動做鋪墊。

另一方面,《武訓傳》所提倡價值觀念和取向與中共的暴力革命、階級鬥爭不符。顯然,毛認識到武訓身上具有一種力量,這種力量是偉大的,它可以直接與最殘酷的暴力相抗衡。這就是人性的力量,是人性中真實和善良的力量。如果任武訓精神發展,必然會導致中共整個意識形態大廈的坍塌。而當時中共剛剛建政不久,出於鞏固新政權的需要,毛澤東發起的這場文化批判運動意在引出即將大規模進行的「知識份子思想改造」。即毛想通過政治鬥爭的形式,在思想上改造知識份子,從而達到為其服務的目的。「批判《武訓傳》是名,進行知識份子思想改造才是實。」

有學者認為,對《武訓傳》的批判以及後來對《海瑞罷官》的批判,是毛澤東為1966年發動全面破壞中國傳統文化的「文革」做的鋪墊。

有業內人士認為,從電影史的角度來看,《武訓傳》被批與當時私營電影公司的處境有很大關係。「當時國營的創作隊伍還沒建立起來,每年將近3/4的國產電影都是私營企業拍的。當時主張公私合營,但私營電影企業不願意,一批判《武訓傳》,就全都願意了。」

一場批判改寫的歷史

《武訓傳》被批判前後持續了一年多,給電影藝術創作的發展帶來嚴重的不良影響,並徹底改變了整個中國電影史的進程。據統計,1950年,拍攝的國產劇情片29部,而1951年僅有1部。

趙丹在《武訓傳》中成功的飾演了主角武訓,大獲好評,但卻因此遭遇了巨大的迫害。在《武訓傳》被批判後,趙丹有整整四年不能拍電影。並從此對創作也失去了信心,趙丹在《銀幕形象塑造》一書中透露自己「演戲時猶如在『九宮格』裡學描紅,戰戰兢兢,不敢再想如何才能增加人物的藝術魅力,而只求如何把人物表現得『正確』,想像力便不夠豐富了。」

「當批判的陣勢突然在一個早晨拉開時,孫瑜和我簡直嚇傻了眼……。我失去了往日的熱情和開朗,變得終日惶惶,常常寢食不安,徹夜難眠。在家裏,我不再是溫情的丈夫、慈愛的父親,卻像一頭暴躁的獅子,動輒大發雷霆……。批判運動總算過去了,傷痕卻永久地鐫刻在心上。」

趙丹之後出演的多個角色都被批為「有武訓的影子」。「文革」發起後,趙丹不可倖免地成為了被專政的對象。1967年,趙丹被投入監獄。當5年多後趙丹被放出來時,他幾乎都不會說話了。

導演孫瑜半生輝煌的電影事業也隨之改寫,此後在創作上再也沒有起色。自1927年到1949年,孫瑜共拍了二十多部影片,是當時電影界首屈一指的導演。但從1950年到去世只拍了3部。

孫棟光回憶說,《武訓傳》遭到批判後,他父親在創作上多少變得有些縮手縮腳,對於政治特別小心。「他儘量保持原來的風格,但以後的作品卻很難有靈光閃現的東西。」

孫瑜本人在《武訓傳》之後基本上再沒拍過好的作品,可以說他的藝術生涯就此結束了。這位才華橫溢的電影人,由於《武訓傳》的創作,在大半生裡都在無奈中苟活著,能夠活下來已經算奇蹟了。在晚年時,孫瑜只整理出版了《孫瑜電影劇本選集》和譯作《李白詩新譯》,以及自傳《大路之歌》。

千古奇乞 傳奇一生

《武訓傳》是一部以清朝末年武訓的生平事跡為內容的傳記性影片;影片以細膩的敘述方式,再現了少年武訓的苦難生活和他從青年時代起忍辱負重的「行乞興學」的「苦操奇行」。

武訓(1838-1896),原名武七,出生於山東堂邑縣(今山東冠縣)。他出身貧寒,自幼喪父,隨母乞討,因苦於不識字而受惡人欺騙。為此他決心行乞興 學,讓窮人的孩子都能讀書識字,免受惡人的欺壓。咸豐9年(1859),21歲的武訓開始了行乞集資的生涯。他手使銅杓,肩背褡袋,爛衣遮體,邊走邊唱, 四處乞討,足跡遍及山東、河北、河南、江蘇等地,嚐遍人間苦,受盡人中辱,只為「省錢修個義學院。」武訓的義行感天動地,終於在他50歲之後陸續辦起了3 所義學。

武訓行乞辦學的事跡被呈上朝廷,清廷封其為「義學正」,光緒皇帝親筆批准給武訓建牌坊的奏片、慈禧太后賞賜武訓黃馬褂。為嘉獎其興辦教育之功,清廷替他改名武訓,取「垂訓於世」之意。

光緒22年(1896)4月23日,武訓在朗朗讀書聲中含笑病逝於臨清御史巷義塾,終年59歲。「師生哭聲震天,市民聞訊淚下,自動送殯者達萬人。」 10年後,清廷將其業績宣付國史館立傳,並為其修墓、建祠、立碑。武訓的業績受到世人的欽敬,許多名家題詞,全國出現以武訓命名的學校多處,並曾一度將原堂邑縣改稱武訓縣。1945年,冀南行署在柳林創辦武訓師範。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知道,武訓才是偉大的,他才是中華民族不屈的脊樑!日前,一位只在專業書中聽說過這部電影的女大學生,拿著學校的贈票前來「補課」。「本來以為這部電影會多麼『反動』,可看到最後也不明白問題出在哪裏。不是已經很『革命』了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她這樣說。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武訓傳》大陸解禁  令人產生聯想
民意托起《武訓傳》重見天日
《武訓傳》給趙丹帶來的榮譽和災難
趙丹:演《武訓傳》挨批鬥實在想不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