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投6千億人工造林 近半危在旦夕

人氣 175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5月04日訊】中國大陸半個世紀的植樹造林,義務植樹61,400,000,000株;造林66,433,600公頃;投入超611,280,000,000元——這麼多「零」的投入背後,卻被部份專家認為成效堪憂:三北防護林早期樹木存活率15%,林業蟲害年均發生面積一千多萬公頃,相當於近12年來每年造的林全部被「吃」光……

據《南方週末》報導,2012年北京計劃人工造林40萬畝,封山育林76萬畝。最新消息稱,北京2012年僅綠化需調整的用地面積就有100萬畝,其中不乏農地。而被期許「綠化要走在全中國前列」的北京,每年植樹造林數據都格外矚目,造林面積、參與人數動輒數十萬。如此浩大的植樹活動,其實在大陸各地早已持續大半個世紀。

毛澤東是罪魁禍首

1955年,毛澤東最早發出「實行大地園林化」。當局確定了「普遍護林、重點造林」的方針,這場延續至今的造林運動已遭到諸多詬病。

讓專家無奈的是,現在各地普遍存在「好大喜功」、「把樹種在不該種的地方」等諸多問題,這在大陸植樹造林史上由來已久。

中科院生態研究中心80歲的馮宗煒院士記得,當年他和一批林學專業的同學受命上海南島種橡膠樹。也是從那個年代開始,海南島原始熱帶雨林因種橡膠、桉樹被成片砍倒。馮宗煒說,他曾就海南島種桉樹問題專門著文,特別強調要嚴格按區劃種樹,不可遍地開花,否則災難臨頭。

曾多次調查過海南熱帶雨林資源的綠色和平組織森林保護項目主任易蘭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僅2010年海南最重要的中部山地生態區中,海拔300米以上的熱帶天然林面積減少了近1/4,天然林以及動物棲息地破碎化現象突出。

和海南一樣「運動式」植樹的還有湖南等地區。1978年在長江中上游、京津、淮河太湖流域、太行山等一大批植樹造林重點工程依次鋪開,造林之勢史無前例。「有人栽樹,無人管護,是多少年來造林的弊病。」

自2008年,歷時五年完成的第七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中,國家林業局自曝「家醜」:人工喬木林每公頃蓄積量、平均胸徑等指標與國際水平相去甚遠。

只見樹木 不見森林

根據林業局公佈的近12年大陸林業基本情況,1999~2011年間,全中國造林6,643.36萬公頃,約是40個北京市面積;這一時期,三北防護林、天保工程、退耕還林等重大生態工程投入超過6,112.8億元。人工林面積穩居世界首位。

報導稱,大陸森林覆蓋率從解放初的8.6%上升到了2008年的20.36%。然而,這卻是持續半個世紀的爭議:只見數量,難見質量。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羅菊春說:「從遙感地圖上看,到處鬱鬱蔥蔥,可是,有樹並不代表就是森林,森林擁有一套完整的生態系統。」許多專家認為在大西北等乾旱地區不適合大面積造林。令羅菊春沮喪的是,地處三北防護林重要區域的甘肅民勤縣,十餘萬畝原本長勢不錯的人工楊樹陸續大面積枯死。

即便是在合適種樹的地區,單一樹種也一直被詬病。「北方楊家將,南方沙家濱(指楊樹和杉樹)。」羅菊春說,北方幾乎都是楊樹的天下,而南方杉樹滿山遍野,後來大面積引進桉樹、橡膠林。中國林業科學院首席科學家盛煒彤說:「人工林面積雖然世界第一,但蓄積量等質量遠不及世界平均水平。」如今的植樹造林就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數量指標」的秘密

據1999~2003年第六次森林資源清查結果顯示:「中國國家特別規定的灌木林地」新增0.39個百分點。同期,內蒙古草原勘測設計院調查發現全區草原面積在減少。後者在分析原因時提到:「草原適宜造林地區,生態建設造林力度加大,部份草原變成林地。」

「『草變林』已成為森林增加的主因之一。」在內蒙古東蘇尼特草原上生活了35年的植物資源與草原生態研究者王長榮曾撰文說:「注水肉是偷偷摸摸的不法行為,而『注水林』卻是光明正大的部門意志。」

王長榮生活在「三北」地區,那裏遍地生長一種落葉灌叢「小葉錦雞兒」。從1995年起,小葉錦雞兒等一些低矮灌木被林業部列為「主要樹種」,但在中國農科院草原研究所相關國標中,小葉錦雞兒是被列為牧草的。面對質疑,另一專家也承認「注水林」的存在。

在林業系統工作了36年的沈孝輝還擔心單一樹種的病害問題,據最新數據,林業有害生物災害年均發生面積1,000多萬公頃——相當於近12年全國每年造的林全部被「吃」光了,年致死樹木4,000萬株,年均成災面積占喬木林受災總面積的50.69%。每年因生物災害造成的直接損失和生態價值損失已經達到1,100多億元。

他稱:「目前仍呈跳躍式傳播態勢,嚴重威脅南方3,000多萬公頃松林。」這意味著,12年全中國造林總面積近半「危在旦夕」。

(責任編輯:李平)

相關新聞
雷區變林區 金門獲中央補助推動植樹造林
生態復育 山美植樹造林800株
愛護毛毛蟲 尊重生態平衡
南投縣植樹造林    打造零碳排放城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