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命名趣味多

容子
font print 人氣: 342
【字號】    
   標籤: tags:

中藥命名不是依據植物學上的分類而命名的,而是深具豐富、深奧的中國古代文化內涵。《山海經》是根據上古時期的傳說所作的地理注說,其中記載了豐富的物產,包括植物藥五十九種、動物藥八十三種、礦物藥四種,總共一百四十六種。《山海經第一.南山經》中說:「南山之首曰昔佳山。其首曰招搖山,臨於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狀如韭而青華,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饑。」這裏講的「祝余」就是一種形狀像韭菜,吃了使人不餓的草。

(一)因產地得名

植物和它們的產地都是有對應的,同一植物如果生長在不同地方,它的特性也會變,「橘生淮南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中藥的產地和它們的藥性是相關的,因此許多中藥因產地而得名。例如巴豆、巴東忍冬(金銀花)、川芎、川貝、川烏、川楝子、房黨(房縣出產之黨參)、廟黨(巫山大廟出產之黨參)、北岸連(巫峽北岸一帶所產之黃連)、城口天麻(出產於大巴山麓之城口縣)、資丘木瓜(出產於峽東南岸之長陽縣)、川牛膝、川白芷、川木通、廣防己、廣霍香、廣豆根、杭麥冬、杭白芷、懷山、懷牛膝、銀柴胡(銀川)、多倫赤芍(內蒙古)、藏紅花、廣木香等。

(二)因生長季節得名

中藥的藥性實際上是與採摘的時間和季節有關的。夏枯草是因它每到夏至開始枯萎而得名。半夏多在黃曆五月間成熟,這時夏季剛過一半,故名半夏。忍冬的籐葉,即便到寒冷的冬天也不凋零故稱忍冬。其他還有冬桑葉,冬蟲夏草(冬季是蟲夏季是草,夏季採收),冬花(花在冬季盛開)。

(三)因形態得名

許多中藥是根據它們的形象命名的,如孩兒參,其根部像胖小孩的形狀;牛膝的莖節膨大,猶如牛的腿膝一樣;狗脊的根部都有金黃色的茸毛,恰似狗的背脊,其他如黃裙竹蓀(黃網竹蓀、仙人傘)、鉤籐、龍眼、馬鞭草、雞爪黃連、半邊蓮、烏頭、皂角刺、木蝴蝶、鳳尾草、罌粟殼(「罌」即大腹小口之瓶)、金櫻子、頭頂一顆珠、文王一支筆、江邊一碗水、麻布七、螃蟹七、算盤七等都是因其形而得名。

在中醫裏有許多例子是關於形似即神似的。比如蓮心能清心火;菊花能明目,菊花與眼睛多象形;苦瓜能清胃火,可以想像人的胃是甚麼形狀。形態相像的事物有一種內在的聯繫。這種聯繫是因為它們是生命,而且與人體是相通的。

(四)因顏色得名


金銀花。(新紀元)


不少中藥的顏色成為該藥的顯著標誌,被用於它們的命名。如紅色的有紅花、赤芍、硃砂、血竭、丹參等;黃色的有大黃、黃連、黃芩、黃、黃柏等;白色的有白芷、白芨、白薇、白朮、白花蛇舌草等;青色的有青皮、青黛、青蒿等;黑色的有玄參、黑棗等。另外,還有赭石、紫草、紫色地丁等。

(五)因氣味得名

中藥具有甜、酸、苦、辣、鹹各種不同的氣味,故人們常根據其獨特的氣味或滋味命名。香氣濃郁的有木香、霍香、茴香、丁香、麝香、沉香、蘇合香、安息香、藿香、木香、香薷、雞屎籐;略帶臭味的有臭梧桐、臭牡丹等;味甜的如甘草、飴糖;味苦的如苦楝子、苦參;味酸的有酸棗仁;味辣的如細辛、辣茄、五味子等;味鹹的如鹹翻新石。

(六)因入藥部位得名

例如,麻黃根、葛根、山豆根、白茅根、杏仁、桃仁、月季花、雞冠花、金銀花、洋金花、桑枝、梔子等。

(七)因功效得名

一些藥物,對某類疾病有獨特、顯著的療效,人們便根據它們的作用來命名。如益母草,喻其能治婦產科疾病;續斷、骨碎補能補腎、強筋骨,增強接骨續損的療效;石決明、決明子可以明目;伸筋草能祛除風濕,舒筋活絡;防風能祛風邪,為治風寒感冒要藥。其他還有遠志(益智強志),澤瀉(勝濕利水),肉蓯蓉(補而不峻),千年健(祛風濕,強筋骨),大風子(治療麻風)等。

(八)以譯音得名

有些藥,國內不出產,靠從國外進口,藥名常用譯音。如產自印度的畢拔就是這樣。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載:該藥在拂林國呼為「阿梨訶他」,出摩伽施國呼為「畢撥梨」,進內地則直呼「畢拔」。其他如阿魏、畢澄茄等都是根據譯音而得名。其他還有曼陀蘿,訶子(訶黎勒)等。

(九)根據神話傳說得名

往往一味藥就是一個美麗動人的神話故事。有關長生不老、服藥成仙的神話故事最多。杜仲的傳說便是其中之一。《本草綱目》描述道:古時候,有個叫杜仲的人,經常服食一種木本植物,後來竟得道成仙而去。(「杜仲,人名也。昔用杜仲服此得道,固此名之。」

後人遂把這種植物喚為「思仙」、「思仲」,或乾脆以其名「杜仲」稱之。古代這類故事很多,大多記述某人服某藥得道成仙,如黃精、地黃、茯苓、菊花、枸杞等,這些藥都具有抗衰老作用。

還有的以藥物發現者的姓名來命名、如中藥徐長卿就是這樣。《抱樸子》載:古時一位醫生叫徐長卿,他常使用一種碾成粉末的小草治療各種瘟疫,人們於是稱此草藥為「徐長卿」。

中藥劉寄奴、何首烏等也都是這樣得名的。何首烏,相傳古時有一姓何名田兒的人,身體虛弱,頭髮皆白,不曾有子,他在夜間看見一種籐本植物自行纏繞,很好奇,挖根煮吃,久而久之,身體好轉,頭髮變黑,壽長百餘歲,故有何首烏之名;劉寄奴,此藥為寧高祖劉裕所發明,以他乳名寄奴命名。

不少藥名用以頌揚醫生的高超技藝。據說古時潘州有位郭使君,他常單獨使用一種籐蔓植物的果實治療小兒蟲症,效果特別好。後來,就把此草藥取名叫「使君」,以紀念郭使君這位良醫。牽牛子,據說是因為醫生用這味藥治好病人的病,病家牽了一頭牛送給醫生作為酬謝,人們就稱這味藥為「牽牛子」。以緬懷前賢醫德、醫技為題材的這類藥名故事千古流傳,至今仍廣為傳誦。

本文轉自82期【新紀元週刊】「科技」欄目

http://mag.epochtimes.com/b5/226/index.htm

新紀元雜誌PDF版訂閱(52期10美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人認為食物就是藥物,藥食不分家,重保養,重整體。強調的是人與自然整體的和諧,回歸人的本真狀態。
  • 古代的中國人常以太太、拙荊、糟糠之妻稱呼妻子。這些稱謂的背後,帶有深厚的含意,如果仔細溯源,會發現其實古人對妻子是相當尊敬的。
  • 人們說「經」是要「經常」閱讀,可以常讀常新。將至新年之際,翻閱十三經之一的《禮記》,發現了很多有意思的養生內容,覺得好,拿出來和大家分享...
  • 「為仁由己」是孔子對「個人何以可以成就德性」這個問題的解答。強調進行道德修養是「仁」的開始,是道德水準的提升,是智慧的憑證,其內在是德性充實之美,外在表現是慈悲和真誠。有無修養也是君子與小人之別....
  • 從古到今負責管家理財的人都免不了要擔起監工之責。大到重新起造新房屋,小到屋瓦的修繕,要維持一個窗明几淨的家庭,還要具備符合家人習慣的使用功能,處處都得用心。因為有很多工作要委請他人完成,如何指揮工人便成了一門必修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