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處‧沉澱

宇庭
font print 人氣: 82
【字號】    
   標籤: tags:

一轉眼,在海外生活將近十九年了。生活平淡樸素,喧鬧的環境中很難有我的足跡,吸菸、賭博、喝酒等東西更沾不了我的身。我喜歡獨處,萬籟俱寂的凌晨,便是我自由自在地翱翔天地的美好時光。

一位素未謀面的師長曾說過,有三種人晚上是不會睡覺的:病人、花天酒地的人與靈修的人。這幾種人都在爭取時間,找一個歸屬。

世界可能不是很複雜,但人的心過於複雜。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情都可能在內心上留下痕跡,喜怒哀樂,甚至是別人的一個異樣眼光,而這些,都只有在自我沉澱、獨處的時分得到洗滌。

獨處時,有溫馨、安逸、喜悅,也有甘心的痛苦和眼淚,更有覺悟的欣慰。在這超然脫俗的空間裡,我學會了反省自己,面對自己,鍛鍊自己。

獨處帶給了我幸福。少年時的輕狂逐漸的退卻,年輕的激情變得穩定而恆久,生活充滿了溫情和愉快。落日的黃昏,椰林灘頭的野炊,闔家悠閒的漫步,看上去簡簡單單,平淡無奇,卻真實而令人回味。◇

──轉載自《看中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又是一年“六四”將至。八九“六四”運動以青年學生追求民主為始,到後來,幾乎遍及中國的每一個大中城市、全國所有的高等院校、將近一半的中等專科學校,一部份大中城市的工礦企業、機關事業單位,極少部份的農村地區。上千萬人直接或間接地參與了運動。其參與人數之眾、波及范圍之廣、持續時間之長,堪稱世界民運史上的壯觀。“六四”終于赤裸裸的屠殺,在全世界所有民主國家和人民的一致譴責聲中落下帷幕。從此,“六四”不僅是“六四”遇難者的忌日,也是當局的忌日。十六年來,“六四”的幽靈總是在中國大地上游蕩,“六四”成為當局一個難解的心結、一個忌諱,封鎖新聞、控制媒體、曲解歷史、打擊異議,不允許人們提及、裝作什麼也沒有發生的鴕鳥式的反應,被說成是“不想讓人產生不現實的暇想”。據說“六四”事件早有定論, “不爭論”是當局一貫的伎倆,膽怯的當局又哪敢爭論?
  • 談到聽覺,希望大家不要認為聽覺指的只是美好的音樂,日常生活中,我們用語言與他人溝通,我們身體一行動就會有聲音出來,這些講話、行動的聲音,其實反而是生活裡最應該要去整頓的,可以形成聽覺之美。我們不要讓這個社會的噪音多過於順耳之音。
  • 【大紀元11月21日報導】馬祖旅遊專題一(中央社記者馮昭馬祖二十一日電)初次踏上位於馬祖列島最南端的蕞爾小島─東莒,想到「純淨」二字。實際居住人口僅約一、二百人,獨留老屋向晚,白天一根釣竿,迎著海風,夜裡仰頭是滿天星斗,低頭望海,點綴發光藻類的沙灘宛如星沙,再忙,到這裡都會沉澱。
  • (大紀元記者黃麗娥台南報導)3月1日晚,神韻紐約藝術團在台灣台南觀眾熱烈的掌聲中落幕,每個節目在精彩處,府城觀眾都報以熱烈的掌聲給與回應。演出結束後,三村國小老師李宛儒和未婚夫黃永翊及同事吳念栩接受了記者採訪,他們一致表示,節目太豐富了,每個節目都喜歡,回去會再好好想想他所要呈現的內涵。
  • 彷彿昨天才見落葉飄零,今晨卻迎來小鳥喜悅的報春,每天就在工作和家庭中忙碌與奔波,在鏡中忽然照見歲月在臉上留下的痕跡,不經意的讓青春從指縫中溜走,忙碌的日子容易使人迷失,直到我學會了每天給自己一段獨處的時間,才不再嘆息時間的無情,我看到真實的自己如何度過一天又一天。
  • 【大紀元3月2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周永捷台北二十八日電)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漢寶德、聯合大學校長曾志朗等人共同發起「全民寧靜運動」,呼籲台灣社會在總統大選後應沉澱下來,希望台灣民眾可以透過體驗寧靜的方式,把情緒與執著放下,重新找回自己與外界的和諧。
  • (shown)我已隨波逐流大半生 慶幸在層層過濾沉澱中 找回自己
  • 一顆本性寧靜柔韌的心,是不易受傷的,它能輕盈的穿流在人間、世事裡,且鋒刃依舊,可這把嶄新的刀刃,深藏在每個人的心中,正等著一個會持刀的人…
  • (shown)獨處時,有溫馨、安逸、喜悅,也有甘心的痛苦和眼淚,更有覺悟的欣慰。在這超然脫俗的空間裏,我學會了反省自己,面對自己,鍛煉自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