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政策:亞洲奇蹟終結 中國模式光環消褪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6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創造了「新興市場」這個名詞的投資大師,世界銀行經濟學家阿塔梅(Antoine Van Agtmael)到亞洲旅行兩週,他發現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經濟放緩是千真萬確。阿塔梅六月十一日在《外交政策》上發表文章說,人們對於中國政治穩定和有效性的信心已經被撼動,同時,中國經濟地位的優越性也在逐漸喪失。他並提出重塑全球經濟格局的五個關鍵因素。

阿塔梅在1981年擔任國際金融公司投資官期間創造了「新興市場」這個詞彙。他是《新興市場世紀》的作者,並且是新興市場管理公司的創始人。

阿塔梅最近到亞洲訪問兩週,包括印度、中國、台灣和南韓。他過去作為首席投資官員去過這些國家很多次。在行程中,他會見了很多高階官員,銀行家,公司高管,投資者,智庫和學者。曾經普遍樂觀的他們,這一次卻感覺今不如昔。幾年前,人們普遍覺得,亞洲不僅逃過全球金融危機,而且其系統更加優越。這種過度自信現在似乎消失。相反,他們有一種脆弱感。

專制政權劣跡曝光 中國模式光環消褪

文章說,在中國等新興市場,對於政治穩定和有效性的信心已經被撼動。阿拉伯之春的衝擊波,不僅僅曝光了專制政權的劣跡,而且帶來了未來經濟的不確定。在金磚四國(巴西、俄國、印度和中國),其政治穩定性被證明比想像的更加脆弱。中國薄熙來案件提出了整個政治權力交接過程的合法性問題。

同時,中國經濟地位的優越性也在逐漸喪失。十年前誰曾經想過美國會喪失其AAA信用地位?直到最近,如果說中國將喪失其世界工廠的地位,那也同樣是不可想像的。中國人的薪資已經提高,人民幣更加值錢,中國的勞工剩餘已經消失,人口迅速老齡化。其他新興市場正在搶斷中國的風頭。孟加拉,越南,菲律賓和泰國越來越成為全球生產商考慮設廠的國家。即使美國也被視為合適建廠的地方。中國增長放緩被認為成為現實。

美國力拼新興市場收復失地

在過去五年,人們普遍相信美國喪失了全球競爭力。在阿塔梅的書《新興市場世紀》當中,談到中國和印度的崛起改變了競爭格局。但是有意思的是,創造性的競爭來得比預期的要快。實際上,美國可能表現的比想的要好,中國和其他新興力量可能表現的不如想像的那樣好。

在阿塔梅的旅行當中,這些故事開始改變。他現在相信,美國很多人感受到的絕望和害怕是不必要的。實際上,有早期跡象表明,美國可能重新奪回它在製造業喪失的競爭力,中國在喪失它的陣地,特別是相當於其他新興市場。

五種關鍵因素重塑未來世界格局

文章說,新興市場存在著改變現狀的五種關鍵因素。這五種決定性因素無異於靜悄悄的革命,他們將對下一個十年產生巨大影響,完全重塑競爭格局。你將很快看到他們在收入、利潤、增長和外國直接投資方面的效應。

1.天然氣產量大增。因為發現巨大儲藏量的天然氣,美國再次成為低成本能源的製造者。這將刺激人們用天然氣能源在電力,石油化工,工業應用和交通上面。相反,中國和日本被迫用高價進口天然氣。

2.低成本優勢的喪失。中國不再是製造業的合適地方。中國的薪資在過去五年已經增長15~20%。同時,美國薪資緩慢的增長和人民幣的匯率增高也讓美元貶值。中美巨大的工資差距在縮小。有專家宣稱,15美元時薪的美國工人跟3美元時薪的中國工人相比可以競爭。根據一名在中國開廠的老闆說,中國缺乏技術熟練工人。孟加拉,越南現在製造成本比中國更低。即使泰國,菲律賓和墨西哥都越來越有薪資競爭力。美國工人的生產力更高。現代汽車在南韓,美國,中國和印度都有工廠,「每小時單位產量」的冠軍是阿拉巴馬的工廠。

3.人口老齡化的負擔:這不再是一個理論問題,而是非常現實的問題,特別是中國。人口統計學將讓人們在未來十年感受到這個問題前所未有的嚴重性,並改變競爭格局。中國和南韓,以及歐洲和日本,都在迅速老齡化。印度和非洲仍然將擁有大量未開發勞力資源。考慮中國人口統計的以下數據:1987年出生2,600萬人,如今只有1,500萬。在流動勞動力當中,勞工短缺增加,每一個尋工者有1.08個工作計劃。中國新增勞動人口從每年1,000萬萎縮到300萬,到2018年將達到負增長。

4.智能手機的革命:世界上每個人擁抱手機的速度令人震驚,不論是窮人富人。同樣的事情發生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上面。其價格也迅速跌落到「買得起」的水平,這要歸功於中國克隆廠商的競爭。五年之內,幾十億人將癡迷於智能手機。電子郵件,上網,照相和觀看影視,打視頻電話和玩遊戲。

5.智力競爭的奮鬥精神:曾經有一段時間,美國想把製造業讓位於新興市場,自己專注於創新,設計,金融和超高附加值的製造業。現在人們普遍承認,這是一個失敗的策略。就像因特爾的Andy Grove觀察到的,美國計算機行業創造的每一個製造業職位,10個都被外包給新興市場。實際上,美國的龍頭企業在調整自身,跟國外的巨大市場競爭,積極跟新興市場的公司競爭。他們在用才智競爭並要奪回失地。蘋果,高通,谷歌,亞馬遜,臉書,推特,YouTube和彭博社都是創新領域新品牌的例子。

創造更平衡更持久的全球經濟

文章還說,我們不再可以盲目依賴大型的新興市場來保持未來全球增長。在經歷了中國十個百分點以上增長率的十年之後,這個十年的餘下部份似乎只能達到6~7個百分點的增長率,這是世界其他國家不得不適應的事實。

中國應轉變到較少依賴出口,不再那麼瘋狂的固定投資,從大量消費食品,衣服和智能手機轉變到消費醫療,旅行和教育,將逐漸化解大額出口順差並創造更平衡更持久的全球經濟。這將開啟亞洲的一個不同時代。

(責任編輯:孫芸)

相關新聞
為何出不了喬布斯?美國會聽證評估中國創新
18大或有變革 洪培博談美中關係
華郵:中共領導人正面對八九以來最大危機
您感受到中國經濟在急剎車嗎?(3)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