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騙局與人類的恥辱——進化論

劉子真:「進化論」的常識性矛盾與邏輯悖論

劉子真

人氣 864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6月27日訊】「進化論」關於生物進化的描述,在常識上與邏輯上的矛盾是顯而易見的。

1、關於「進化」的「自然選擇」機制問題。

(1)按照「進化論」的觀點,生物的進化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環境而存活下來。但是,在進化論的生物時間表中,地球上最古老的生活于水中的單細胞生物藻類和細菌,至今還延續著,那麼,它們有什麼理由要進化到多細胞生物呢?

(2)即使由於當時特殊的環境變化,它們有的進化到了多細胞生物,那麼相同的歷史時期,是什麼因素促使它們進化成了性狀完全不同的水生生物?

(3)既然已經進化到了簡單的水生生物,那麼,又是什麼原因促使它們在相同的環境中,有的繼續進化,而有的則不再進化?

(4)既然水生動物在海洋中生存得很好,那麼它們為什麼要上岸?如果說環境發生了不可逆轉的變化,它們不得不上岸,那麼它們可能連一天都活不過去,談何適應環境和進化?因為它們在水裏是用腮呼吸、靠鰭活動,而上岸以後,因無肺而無法呼吸,因無足無爪而無法獲取水與食物,故必速死無疑。

如果說它們間或有下水的機會,則其上岸與進化的動力何來?同時,它們具備自主上岸的能力嗎?

(5)如果陸生動物的生存環境發生了突變,已不再適應它們的生存,那麼它們的本能的選擇應該是遷徙。歷史上和現實中,真正發生的正是這樣的情形。如果這種突變使得它們連遷徙的機會都沒有,那麼面臨它們的一定是毀滅。因為它們的進化,不可能在一兩代的時間內完成,所以,它們不可能具有進化以後才能適應環境的性狀。

2、關於「進化論」的「適者生存」問題,及其與生物多樣性的矛盾。

(1)「進化論」認為,結構越複雜的生物就越高級,越適應環境。除了人之外,生物之間儘管有結構複雜與簡單之分,但在適應環境上,並沒有等級之分的,任何一種生命與環境的關係上都是「各適其所」。比如,鳥適飛翔而窘陸行,馬適陸行而拙水遊,魚得水樂而陷陸岸,而有的微生物可在火山口生存,有的結構簡單的生物被劈成兩半之後可以分為兩個生命,哪一種生物更適應環境呢?

(2)按照「進化論」的觀點,動物為了更好地生存,智力會越來越高。但現實是,除人類之外,沒有其他任何一物種顯示出進化成高等智慧生物的趨勢。

(3)根據「進化論」者的解釋,某些動物的進化是被迫的,是因為發生了天災、地質突變等,它們來不及遷徙而被困於死地,只好適應環境,逐漸進化,求以生存。如海豚、鯨等等。

這完全是惘顧科學、事實與常識的天方夜潭。動物的生存環境一旦被突然改變而無法延續原來的生活,結局一定是滅亡!談何「適者生存」?更遑論進化!

三峽大壩,從建造到截流用了數年時間,比天災突變來得要慢得多,魚類賴以生存的水並沒有改變,只是水位變了,但僅就是這個變化,白鰭豚和中華鱘就立刻絕種了。那麼,在劇烈的天災或滄海桑田的突變中,海豚、鯨反而可以適應而生存下去,並從容變成另一個物種,繁衍後代?

實際的古生物化石顯示的事實是:生物進化不是「適應者存」,而是「幸運者存」。

(4)在地球的歷史和現實中,同時期、同地域、同環境,普遍生存著大量的性狀完全相反和矛盾的物種,比如巨微,高矮,剛柔,水、陸、空,地面、土中,有眼、無目,食土、食草、食肉,等等物種,幾乎人類所能想像到的性狀,在自然界中都有。那麼,究竟何種性狀更適應環境?如果說存在一個更適應的問題,那麼生物的種類,應該趨向低級和單一才對,而不是高級和多樣。因為生物的類別越是高級,其生存對環境條件的要求就越高,至少在食物上是如此。

就比如處在食肉動物的食物鏈下端的生物,難道它們的進化的目地,就是為了給其上端的生物提供食物?如果不是,那麼它們為什麼不向更上一級進化?還是說,在整個的進化過程中,它們的下游、它們本身、它們的上游,是一個不斷重複發生進化的過程?

(5)既然生物的「進化」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那生物物種與形態的數量,一定是一個淘汰的過程,怎麼反而是「發展、繁榮」?如果是這樣,那所謂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意義何在?

3、「進化論」的猿變人的悖謬。

「進化論」關於猿變人的假設,是說由於生存條件的改變,使得類人猿必須下到地面生活,而且必須得用後肢行走,從而促使了手足分工,然後漸漸進化成新的物種——原始人。

那麼人們不禁要問:

(1)是什麼樣的情況出現,使得類人猿徹底失去了森林生活的環境而必須下到陸地用後肢行走?有這樣的考古證據嗎?

(2)如果有這樣的情況出現,那麼類人猿採用後肢行走是否是唯一的選擇?而這種選擇是否能保證類人猿得以存活?

(3)這種情況大概持續了多長時間?其間類人猿是否沒有任何其他選擇的機會和可能?比如重新回歸森林?

(4)這種情況只是在一地、一次性發生?還是可以在多地、多次地發生?

(5)因此而導致由猿到人的變化,是遞變還是突變?

(6)無論是遞變還是突變,那麼按照進化論的觀點,都不可能在一兩代之內完成。那麼它們是如何獲得能力和智慧,採集並儲存足夠的食物度過每年的「糧荒」期而得以生存下去?如果能在一兩代之內解決這樣的問題,那麼我們今天是否可以在基因和人類最接近的黑猩猩身上重演這個過程?

(7)無論是遞變還是突變,應該都不會是同時完成的。而一旦有個體完成了這種猿至人的轉變,那就是兩個不同的物種了,那麼就應該導致人、猿生活的分離。人」應該不會再與「猿」進行交配。即使進行交配,應該也不會產生後代。即使能產生後代,那也沒有生育能力。所以,「人」還是不能遺傳下去。

(8)要實現「人」的遺傳,必須得在一代之內,不斷地有兩性的「猿」變為兩性的「人」才行。可是按照進化論,這種變化是一個遞變的過程,而這個遞變的過程又是一個極其漫長的歷史過程,是以萬年計的。在這個漫長的歷史過程中,不同個體的猿的進化,不可能是同步的,所以,在一代中不同的猿而且得是兩性的,同時進化成人的可能性就變得微乎其微了。而由於環境的變化,使得下到地上的類人猿的生存變得其極其困難,所以種群的數量也受到極大的限制,因此,在這種變化過程中也沒有足夠的種群數量上的支持。

(9)即使這種變化在一代之內實現了,那其種群的繁衍,開始時必定是近親結婚。而近親結婚的結果,導致的物種的退化和滅絕,而不是進化。同時,如果這種變化在一代之內實現,那也必然導致人、猿的種群分離。那麼,就應該會留下適合陸地生活的類人猿種群。考古和現實有這樣的情況存在嗎?

(10)如果這種情況可以在不同的地區發生,那麼按照進化論的觀點,應該進化出生物體征和智慧完全不同的人類才對,比如渾身長毛的,留有短尾巴的,智力半開化的族群等等。考古和現實有這樣的情況存在和發現嗎?

(11)如果這樣的事情可以在一至二代內發生,那麼當今人類可否做這樣的試驗以驗證?比如黑猩猩。這個,在實際操作上應該是沒有困難的(比如各國的動物園)。中國歷史上也一直有馴猴扮人的「耍猴」藝人,很多猴終其一生都在扮人,而且其後代亦承續之,但沒見任何向人進化的跡象。

(12)如果現實試驗中不能使黑猩猩保持和習慣於用後肢行走,那麼所謂的進化如何能成立?

相關新聞
透視進化論
透視進化論 人氣 90
5億年前巨型蝦化石首現  挑戰進化論
真言:中國人應該明白的事---關於進化論
火山爆發封存「植物龐貝城」顛覆進化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