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侍從人員話當年 勾勒蔣中正生活點滴

人氣: 29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2年07月12日訊】(新紀元週刊282期,記者趙芷菱報導)你印象中的蔣中正總統是個什麼樣的人?中正紀念堂邀請了一批蔣總統生前最密切的侍從(衛)人員,口述回憶當年隨侍蔣公的日子點滴,從6月23日至7月17日,為您揭開神祕的面紗,看看以往強人形象的蔣總統,其生活上不為人知的真實面貌。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團隊受中正紀念堂委託,訪談了31位蔣公隨侍人員,將其口述及提供的資料,進行記錄、蒐整,再編排成專書,即將問世。所長黃克武表示,近年來,由於蔣中正先生日記及相關檔案的公開,不論是兩岸民間或史學界,對蔣先生的研究、評價都有所轉變,並持續成為研究討論的熱點。

2012年6月23日,出席參與中正紀念堂主辦的「那些年,我們隨侍先生的日子-─蔣中正總統侍從人員口述史料特展」開幕式,蔣中正總統侍從人員合影。(攝影:趙芷菱)

黃克武認為,蔣先生是影響深遠、正反評價兼具的政治人物,如何客觀公正地看待這位左右民國政局的關鍵人物,則尤其不能忽略抗戰勝利後,那些從萬中選一進入官邸,長期在他身邊的侍從人員,他們如何看待蔣先生?

侍衛長郝柏村:蔣公是中華民族的偉人

大家所熟知的郝柏村先生,現年93歲,他曾任參謀總長、行政院長等高職,1965年起曾擔任蔣總統侍衛長六個年頭。他回憶說,蔣公的生活非常規律,每日早睡早起,經常是清晨四點便早起與蔣宋美齡夫人一起念《聖經》、靜坐,六點吃早飯時有專人讀報,九點鐘左右到總統府上班。晚飯後又靜坐一次。

蔣公這種按時睡覺、按時吃飯的習慣,從年輕一直延續到臺灣幾十年的生活,並且保持了57年每日寫日記的習慣,從1917年起直到1975年去世,除了去世前病重外,幾乎沒有一天中斷。

「我心目中的蔣公是中華民族的偉人,當毛澤東在大陸掀起文化大革命時,蔣公在台灣推動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保存中國傳統文化、孔孟思想。如今蘇聯共產黨早已垮臺,中國大陸實行的也不是什麼共產主義了,所以反對共產主義沒有錯。」

英文祕書錢復:蔣先生對國家真可謂徹底的犧牲奉獻

錢復1935年生,擔任蔣總統英文祕書,歷任新聞局長、外交部長等職,他表示:「對於蔣公他老人家真是追念不已,我跟在他身邊做事長達七年的時間,他給我的感覺就是一個慈祥的長者,就像在對待自己孫子輩一樣的好。他常問我衣服穿得夠不夠?有沒有吃東西?怎麼都沒看你動筷子?等等諸如此類。」

「他自己生活儉樸得不得了,有時候叫我在旁邊陪他吃飯,聽說還加了一點菜,老實說比我們家吃的還簡單,菜鹹得要命,寧波的醃漬食品蝦醬與蚵仔醬,很鹹很鹹,真的是很難下口,可是他吃得很舒服很愉快;與夫人三個人用餐,大多是三菜一湯,偶而夫人會要他們作一點軟軟的像馬來糕一樣的雞蛋糕,就算是很好了。」

「除了工作上的接觸外,先生也時常伺機教導我閱讀他認為有價值的書籍,先生是透過自己讀書以及每天固定的讀報活動,來達成吸收知識的目的。先生對於休閒以及靜思非常重視,一年之中最少四次到五次要離開台北,讓自己的頭腦、身體休養一段很長的時間,真正把政務交給副總統或祕書長(早年的陳誠、嚴家淦以及張群)去負責,一般事情皆不必向其報告,只有特別緊要的事才需要報告,實際上是讓他們把治國責任扛起來,像是訓練新兵,讓接班人接棒,這是我對先生非常佩服的地方,拿得起、放得下。」

「另外,先生對於人才的拔擢是很重視的,對於新人,文官簡任以上的主管,武官上校以上的主管,任用之前,必親自召見,用了以後考核更慎重,所以那時候作官的人,不敢上酒家、上舞廳,因為不曉得,哪時被安全局、調查局給你個小報告,就完了。」

「先生真正令我尊敬之處,在於他對國家真的可謂徹底的犧牲奉獻,沒有一絲一毫的個人利益考量;我的回憶錄常提的一句話『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先生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例如跟美國人談要F-4C型戰鬥機,要了那麼多次,美國人都不給,可是先生認為這是國家需要的,他就是要講。」

「如今他老人家走了已經三十七年了,我常常跟內人說好像先生還在,我作夢偶爾也會夢到他,常常很想念他,這是我的真心話,這份崇敬與思念之心,是永遠堅定不移的。」

醫療組姜必寧:老總統非常
尊敬醫生 生氣時會拿枴杖打副官

姜必寧1929年生,1972年起參與總統醫療小組,先後負責蔣中正、蔣經國、嚴家淦三位元首及副總統李元簇的醫療工作。

他說,老總統對醫生很客氣,尤其對年紀比較大的醫生,非常尊敬。我們年輕醫生有時候幫他注射靜脈,打了半天打不進微血管,他會說:「這是什麼科學?一點都不科學,怎麼打了半天都打不進去?」但是他不會生氣。值班醫生有時還會和老總統、蔣夫人同桌吃飯,老總統坐輪椅,有人餵他吃,大家像一家人。」

「老總統生氣的時候倒是會拿枴杖打副官,有一位老副官曾跟我說:『姜大夫啊,我告訴你,總統身體好多了,他今天打起來滿有力氣的!』」

「經國先生對醫生也很好,他父子倆跟醫生都絕對不談政治問題,我從來沒有在官邸看過什麼大商人,因為我們就住在官邸。 」

「老總統和經國先生都由我送他們到生命的最後一秒鐘,都是在他們最痛苦的時候;兩位蔣總統晚年腦子都還不錯。老總統是在睡夢中過世,1975年4月4日那天,我們發現心電圖不跳了,檢查結果,人已走了。經國先生臨終時也是很快,一吐血就去了,因為血湧入氣管裡,一下子就沒有氣了。」

機要祕書王正誼:蔣公用心治理台灣 辦理九年義務教育

機要祕書王正誼1915年生,1962年起擔任蔣總統機要祕書七年,期間並兼任二年行政院人事行政局長。對於蔣公的用人哲學,王正誼認為就是唯才是用,只要是人才,都會讓他們發揮所長。例如政府遷台後,他用了李國鼎、嚴家淦、孫運璿、尹仲容這批人,他們對台灣經濟的發展,可以說是重要的推手。

「先生為人很自然、和氣,舉例來說,有天早上上班,先生和我上了車,副官幫他在膝蓋蓋上毛毯後,他認為我可能會冷,膝蓋也要保暖,就把毛毯拉過來幫我一起蓋上,讓人感到非常的溫暖。」

「有一次我搭計程車,司機說:『蔣總統對台灣沒有貢獻,蔣經國才有功勞,因為有十大建設。』這種說法不只計程車司機,一般老百姓也都這樣講,這是錯誤的。政府遷台後,蔣公雖心繫大陸山河,但他確實用心治理台灣,十大建設,是蔣公的時代開始規劃的,到了蔣經國擔任行政院長的時候,才全面展開,等於像稻田已經插秧,他只是收割而已。」

「1967年,蔣公考慮辦理九年國民義務教育,這是一件大事,一下子要增加多少經費?多少教室?當時財政部和地方政府都反對立即實施,但是蔣公說:『教育是增加國力的事,其他的事沒有比這件事更重要的。』他這句話一講就沒有問題了,所有的預算都通過,1968年秋,馬上全面展開。」

「我有個表兄弟,黃埔一期畢業,北伐期間擔任先生的勤務人員,他經常看到作戰時先生跑到隊伍的最前面。抗戰時,日本都已經打到獨山了,他還要守,就算到西康,打到最後一兵一卒都要打到底,這種精神真難能可貴。」

抗戰勝利後,蔣公對日本人「以德報怨」,今天一般人都不解,認為甲午戰爭,中國戰敗,跟日本簽了馬關條約,不僅要賠款,還得把台灣割讓給日本。抗日戰爭,是日本侵略我們,害我們死傷三千多萬人,要日本賠償是應該的。為什麼蔣總統這樣寬宏大量,無條件把日本的部隊放回去,還不要賠償?我想因為蔣公是虔誠的基督徒,對日本發揮了博愛的精神,畢竟冤冤相報何時了。 」

他說,蔣公和夫人都不知道有蔣孝嚴、蔣孝慈這兩個孫子,當年如果蔣公知道這件事,一定會高興得很!

蔣孝嚴本人表示:「我見過他老人家二次,一次是在1962年念大學時,他來巡視學生,我行舉手禮仰望他,心中有莫名的感觸,看他精神非常飽滿、臉色紅潤、眼睛炯炯有神;第二次則是1975年他老人家過世了,我趕去瞻仰遺容;相比貼身侍從能常伴左右,他們真是難得的緣分。」◇

本文轉自282期【新紀元週刊】「焦點新聞」欄目
http://mag.epochtimes.com/b5/284/10962.htm

新紀元雜誌PDF版訂閱(52期10美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