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醬的由來

翔龍
font print 人氣: 78
【字號】    
   標籤: tags:

東北人都喜歡吃大醬,也有很多人會用黃豆發酵做成大醬,但是很少人知道,這大醬是一位孝子和老母親一起發明的。

古時候,在黑龍江一帶的一個小村子裏住著一戶姓牛的人家,家中只有牛二和母親兩人。牛二做起事特別愛鑽牛角尖,村裏人背後都管他叫強人。但,這牛二卻是附近出了名的孝子,為了讓年邁的母親吃飽飯,每天天不亮就下地種玉米、小麥和黃豆,很晚才回家。

由於年邁的母親多病,不能下地幹活,所以牛二每天中午幹完活,還要趕回家為母親做飯。

這幹活苦點、累點對於牛二來講都不算什麼,最讓他發愁的是為老母親做飯,因為老母親的牙全掉了,吃不了硬東西。於是,牛二就在做飯時多熬一段時間,把東西都煮得爛爛的。

一日,牛二要外出,出門前牛二煮了一大鍋的稀飯。但是,這稀飯不頂飽,為此,牛二又特意為老母親煮熟了很多的黃豆,又把這些黃豆都搗成了泥狀,讓他老母親餓的時候隨時可以吃點。

幾天後,牛二辦完事情急匆匆的趕回家,看到老母親安好心裏非常高興,再看他給老母親留下的食物,剩下的黃豆泥早已乾巴,不能食用了。牛二想要扔掉,可老母親沒捨得,便用樹葉包好偷偷地藏了起來。

第二年,這天牛二又要出門,又給老母親做了很多的食物,牛二走了。這時老母親在家忽然想起她藏起來的那包黃豆泥,便連忙翻了出來,一看已經長毛了,老人沒捨得馬上扔掉,她把長出的毛去掉,聞了聞並沒有餿、臭的味道。

於是,老人把這些黃豆泥洗乾淨後,用水泡在一個小缸裏。因為她知道鹽可以延長食物的食用時間,於是,又在小缸裏放了一些鹽,還經常的攪動,她想讓這些乾巴的黃豆泥快點軟下來。

沒想到,這次出門時間長,牛二給老母親留下的食物快要吃完了。老母親便打開封在小缸十幾天的黃豆泥,還沒開封她隱隱地就聞到一股特殊的香味,打開蓋子一看,本來半缸的食物已經變成半缸多了,香味就是從這缸裏發出來的。

這時,牛二正巧趕回來也聞到了香味,他才知道香味來自於兌水後陳舊的乾黃豆泥。於是,攪動幾下後取出一點抹在一些米飯和菜上,沒想到這樣重新加工過的黃豆泥真是香濃可口。

事情很快就在村子裏傳開了,大家品嘗這美味的黃豆泥後,調侃的說:都是因為這強人才能發現如此美味的食品。後來,這事傳來傳去,人們就把這黃豆泥加工後做出的美味食品叫成了大強(醬)。@*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青山逶迤,綠水蜿蜒,樹影婆娑的水口,崢嶸矗立的牌坊,粉牆黛瓦的民居,偉岸宏大的祠宇,橋吐新月,塔摩蒼穹,徽州就像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畫長卷。而「有堂皆設井,無宅不雕花」則是徽州民居的一個重要特點。
  • 棋,指象棋或圍棋,起初只是達官貴人、文人雅士消遣娛樂的一種智力遊戲,後漸漸為廣大普通百姓所接受,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文娛活動。
  • 夜裏夢見一個自稱張景陽的人,對江淹說:「以前我送給你一匹錦緞,現在該到還我的時候了。」
  • 徽州磚雕是傳統「徽州四雕」(磚雕、木雕、石雕和竹雕)之一。徽州磚雕是在徽州盛產的質地堅細的青灰磚上,經過雕刻工匠運用精湛的雕刻技藝而製成的一種建築裝飾。
  • 徽州的竹雕藝術是傳統「徽州四雕」(磚雕、木雕、石雕和竹雕)之一,是中國竹雕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徽州地處皖南山區,竹資源極為豐富,這為徽州的竹雕藝術發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資空間。
  • 婚慶之時,人們在洞房的門、窗之上,往往都懸掛粘貼大大的紅「囍」字,不但渲染氣氛,還象徵著雙喜臨門。據說,「囍」的由來與北宋大家王安石很有關係。
  • 士,原為上古掌刑獄之官。到商、西周、春秋時期,「士」的稱謂僅適用於貴族階層,多指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後,「士」逐漸成為具有一定社會地位的知識分子的統稱。
  • 在中國傳統婚禮習俗中,有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六種禮儀,而迎親是六禮中最為隆重的禮節。那麼,為甚麼古人要用「花轎」迎親呢?
  • 華表是中華民族一種古老的傳統建築形式,起源於上古的堯舜時期。在古代的橋樑、宮殿、城垣或陵墓等大型建築物前,不單是古代帝王宮殿外的裝飾品,也是提醒古代帝王勤政為民的標誌。
  • 「醫聖」張仲景,名機,東漢南陽郡涅陽人。東漢獻帝建安(西元196~219)中期,張仲景任長沙太守時,長沙連年疫情流行。張仲景決心一面為官,一面以自已的醫術救死扶傷,解除百姓疾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