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家》﹕中國政經環境惡化 北京內外交困

人氣 14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8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林南編譯報導)《外交家》雜誌(The Diplomat)9日發表一篇評論文章﹐指出中國目前面臨內外交困的窘境,並分析其原因。

文章說﹐如果追溯一個大國的崛起和衰落是棘手的,那要確定一個強權的發展已經見頂更加不可能。對其國力的衡量﹐除了考慮一個國家的經濟或財富水平之外﹐還考慮其增長勢頭以及是否是可持續發展,另外,外部環境也很重要。

文章說﹐這幾年﹐幾乎所有的東西都發生了變化。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象徵意義,標誌著中國國力達到頂峰。之後﹐一切都開始走下坡路﹐趕上全球經濟危機,中國經濟一直沒有完全恢復的勢頭。可以肯定的是,在北京的2008~2009年的經濟刺激計劃,赤字開支和信貸激增的推動下,成功地避免了經濟衰退﹐使得2010年成為保持兩位數經濟增長的又一年。一段時間,北京保持其經濟的高速增長的能力,成為其強有力的領導和韌性的標誌。但我們一點也不知道的是,中國誤導性的和浪費的經濟刺激計劃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約為1.5萬億美元(含三分之二以國有銀行貸款的形式)的經濟刺激計劃,大部分被揮霍在固定資產的投資上,如基礎設施,工廠和商業地產。因此,許多項目並不是經濟上可行的,並給銀行體系背上堆積如山的不良貸款。房地產泡沫一直存在那裡。在投資和家庭消費之間的宏觀經濟的失衡幾乎沒有改善。今天,中國的經濟政策制定者都在試圖重振受挫的經濟增長。地方政府債務,隱藏在銀行體系裡的大量不良貸款,外部需求疲軟,以及來自投資的遞減收益,使得北京不可能再使用相同的舊的經濟劇本讓經濟紅火。

短期的困境只是北京需要擔心的諸多問題之一。據在未來的十年內,許多有助於中國過去20年經濟成長的結構性因素將會消失。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人口結構的改變。據非營利的研究及情報分析公司蘭德(Rand)2012年的研究發現,中國勞動人口的比例在2011年達到頂峰,並已開始下降。

與此同時,老年人口的比重開始迅速崛起。在2010年,65歲及以上人口佔8.6%﹐到2025年,這一數字將可能增長至14.3%。人口老齡化將增加勞動力成本,減少儲蓄和投資,加重醫療和養老金成本﹐放慢經濟增長。

另一個困難的障礙是環境的惡化。北京為了快速的經濟增長而忽略了環境保護。但環境惡化的成本在經濟和政治上已成為不堪的重負。目前水和空氣污染造成75萬人過早死亡及約8%的國內生產總值的損失。中國長期遭受苦難的人口﹐終於開始大力爭取他們的環境權利。僅今年一年,大規模的抗議活動迫使政府取消將威脅到在中國的兩個城市的居民的健康和生計的廠房興建計劃。在未來十年中,環境惡化和全球變暖的影響將進一步拖累中國經濟增長。

對於中國經濟增長來說﹐最嚴重的長期障礙是其國家的資本主義制度。在過去十年中,在很大程度上,中國的市場化改革已經倒退,而斷然地開展中央集權的道路。相應的結果是,國有企業都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影響力,並享有壟斷特權。中國的金融體系有利於國營企業而犧牲私營企業。家庭收入只佔國內生產總值的43%,低到沒法支持更高的消費水平,而更高的消費是再次調整中國經濟並提供未來增長的關鍵因素。根據世界銀行的一份有影響力的研究,如果沒有系統化的改革,在未來二十年的增長每年將遠遠低於7%。

但改革國家資本主義在政治上幾乎不可能,因為這將侵蝕中共統治的基礎。

文章還說﹐中國公民已更為坦率﹐願意爭論黨的權威。儘管中國在審查制度上投入了巨大資本,但不得不承認的是,互聯網給中國老百姓一個強大的集體的輿論聲音。政府政策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正被質疑﹐廣泛的問題包括一胎化政策,預算的透明度,教育和醫療保健政策。這些事態發展的背後,構成了對現有政權的合法性的根本危機。

作為執政黨的精英,他們的團結不再被視為理所當然。薄熙來事件已揭示了高層政權的裂痕。更糟糕的是,今天﹐一個政治上的不適和迷失方向感貫穿了整個黨。許多人意識到,沒有根本性的政治改革,黨的統治將無法持續更久。

另外,中國的外部環境開始惡化。因領土糾紛﹐它與許多鄰國的關係已經變得更具爭議性。中國的主要貿易夥伴對於中國的重商主義政策已經失去了耐心。最重要的中美關係變得更具競爭性。在這種關係下﹐因為意識形態的衝突,地緣政治的競爭,戰略的不信任﹐擴大了最根本的裂縫。

世界各地的國家,在自己的理由下,對中國的影響力提高警惕,並開始向後推,北京不再能夠放開手腳,擴大其經濟立足點,並得到開放的其它國家的市場與資源。

這些分析揭示出﹐一黨統治下,中國的國力增長已經見頂。獨裁國家的資本主義發展模式可能已顯示後天安門時代的經濟奇蹟,但實際上,如果它還沒有完全破產的話﹐這種模式已失去了它的神奇。

一個正面的分析是(中國)需要一個正確的改革,特別是要回歸到親市場的發展戰略﹐並過渡到民主法治,中國可以從容面對內部和外部的挑戰。基於一個更自由的市場經濟體制將更加有效和公平。民主改革會給政權帶來合法性,也有助於減少海外對中國的敵意和不信任。如此這般﹐中國的未來不一定是令人沮喪的。

相關新聞
鄭永年: 中國的崛起及其民族主義的限度
日本對中國的崛起惴惴不安
中國的崛起﹕災難還是際遇﹖
郭軍:中國的崛起是災難還是機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