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中國人更崇拜的磨坊主

長平

人氣 20

【大紀元2012年08月18日訊】腓特烈二世的確是一個成就卓著的歷史人物,當年皇室與那個磨坊主也真有一些法律糾紛。不過,對於這個中國人眼中司法史上最偉大的故事,德國人並不怎麼在意。全世界最津津樂道的,恐怕只有中國人。

位於波茨坦的無憂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比作”普魯士的凡爾賽宮”,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但是,我們一群中國人,顯然對它旁邊的風磨更感興趣,逕直奔它而去。風磨並沒有想像中那樣,前後左右留出大片空地供遊人瞻仰流連,而是緊貼著車道。但是,我們仍然從各個角度攝影留念。其喜悅和激動,令過路者感到詫異。

儘管這個磨坊因為得到無憂宮主人–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的喜愛,成為無憂宮周邊的重要景點,而且在二戰毀損之後得以重建,但是我猜想知道它的中國人比德國人還多。隨便到網絡中一搜,就會發現到處都是它的蹤影。這就是傳說中的經典釘子戶的故事:磨坊主勇鬥國王。

這個故事的中國版本如是說:德國皇帝威廉一世建造了一座美麗的離宮–無憂宮,登高望遠時發現前面一架風車,實在有礙觀瞻。這個皇帝頗通人性,讓人去和磨坊主商量:你開個價吧,賣與寡人拆掉它。誰知道磨坊主死腦筋,不識抬舉,說我這是祖上財產,再多錢也不賣。他還順便說了句千古名言:”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於是龍顏大怒,遂令武警前往強拆之。磨坊主一不上訪二不自焚,而是從容訴之法庭,法官不講黨性原則,竟然判皇帝照原樣重修,並賠償損失。皇帝也不威武,竟然俯首聽命。

日月如梭光陰似箭,轉眼就到了皇二代當朝。磨坊主去世之後,經濟不景氣,其子主動寫信給新皇帝說,先帝不是要買我這家當嗎?陛下現在可以實現他的遺願了。新皇帝回信說,哎呀你咋這樣,你的磨坊已經成為德國法律的象徵,國寶級文物,千萬不能開歷史的倒車。你要是缺錢用,朕送你一些拿去花吧。於是該磨坊巍然屹立,供萬世敬仰。

已經有人考證說,這個故事不靠譜。不僅皇帝的名字弄錯了–應該是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而且情節也多為虛構。它首先由一個德國人編撰,然後通過楊昌濟先生介紹到中國,再由賀衛方教授等人反覆引用,發展成一個起伏跌宕、愛憎分明的法治啟蒙寓言,後半部份情節幾乎都是中國人添加上去的。

腓特烈二世的確是一個成就卓著的歷史人物,他在位四十餘年,推動德意志啟蒙運動,實行了農業、軍事、教育及法律等多方面的改革。他與啟蒙先鋒伏爾泰是好朋友,主張司法獨立,自己也寫過一些政治和法律著作。而且,當年皇室與那個磨坊主還真有一些法律糾紛。不過,對於這個中國人眼中司法史上最偉大的故事,德國人並不怎麼在意,在他們自己編寫的旅遊書上很難看到,無憂宮的官方網站上也隻字不提。全世界最津津樂道的,恐怕只有中國人。

我們一起攝影留念的學者中,並非都不知道這個故事有待考證。但是這並不妨礙大家對這個磨坊的興趣,懷著各自的興趣觀看和留念。有人以為它真實發生過,有人認為部份真實也很重要,有人認為故事本身是否真實並不重要,它帶給世人的啟示已有足夠價值。也有人認為,此故事在中國的流傳,已經成為另外一種真實。

中國私有財產長期無法律保障,即便有了《物權法》,由於司法不獨立,法律成為一紙空文,強拆民房越來越野蠻。不要說皇帝,就是一個村長也能為所欲為。這個故事帶來的刺激可想而知。但是,這還不是全部的解釋。我認為這跟大家對故事教育的偏愛有關。

我們對故事的教育作用寄予了太大的期待。自以為承擔了教化功能的國家媒體,總是尋找那些具有典型意義的故事。反對政府洗腦的知識份子,又熱衷於傳播另外的故事。現實比童話複雜,這樣的故事很難找到,因此媒體往往刪繁就簡,把一個多面的故事變成單一的寓言,結果成了謊言。

人們都喜歡聽故事,尤其是少年兒童,以及人類社會的童年時代。人們通過充滿離奇想像的童話或神話,來表達對於世界的感受,學習關於自然與社會的知識。然而當下的中國人傾向於侵佔兒童的幻想空間,讓他們從小就參加各種技能訓練,每天都處於高度競爭的狀態,過著沒有故事的童年生活。奇怪的是,若干年之後,當需要理性和責任來參與社會制度的建設時,他們卻成為長不大的孩子,沉迷於故事之中,甚至期待故事治國。

現代社會的成人,應該更多地利用理性和勇氣,直面更複雜的社會關係,更多元的社會現象,通過建立規則和制度,來推進社會的合作與發展。

——轉自德國之聲中文網。

相關新聞
上海動遷受害者被逼剖腹自殺  肚腸外流
南京千人堵路爆衝突 公安副局長被水瓶擊中
徵地起糾紛 湖北中學校長被澆汽油點火
中共「政府拆遷」狠  強拆持刀入室投放毒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