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成年人學習第二語言

人氣 1284
標籤:

一.成人學英文與孩子學英文有何不同?

  我們通常認為成年人較之孩子學語言,不用說進步慢得多,簡直就無法比,這是真的嗎?從表面來看,孩子接受語言的能力和速度確實是很快,不得不讓我們大人感到望塵莫及,自歎不如。就說我自己吧,雖然是在美國拿了英文博士學位的人,但兒子才來美國一年,六七歲的孩子就敢糾正我了。再過幾年,對一些英語之外科目的詞彙,像各種恐龍、鳥類、動物等名稱,我有時也得要以巧妙的方式,不失面子地去請教他。

  跟孩子相比,總會讓我們灰心喪氣。如果那樣的話,還不如不比;非要比的話,那就現實地去比。首先比一下孩子在來美國後學習第二語言的實際環境:上學的孩子每週五天,每天從進了學校門或者說是一出了家門上了校車起直到放學,至少是有6個小時生活學習在說英文的人中間。在美國學校老師的授課往往很生動活潑,活動多,並多用圖形、視覺、感官之類的教具,重複率高,所以孩子學習語言的環境在英文中我們應該稱作是「TOTAL IMMERSION」,即「 全部投入」,沒有任何使用母語的機會。就是在這樣優越的語言環境下,一般孩子也得需要至少一年左右的時間才能達到表達基本生活要求的程度。我們來算一下,美國學校一學年規定在校的學習日是180天,每天6小時,那麼一年下來就是1080小時。相比之下,大多數成人,尤其是在中國人圈子中生活工作的人,一年會有這麼多時間的「全部投入」嗎?好學的人也許會去英文學校上一些英文課,可一週充其量也不過是幾個小時而已。

  再比一下孩子學習第二語言的動機及緊迫感或壓力。孩子到學校去不是去為學英文而去的。他們面臨的是直接用語言去學習不同的科目,與老師同學交流。語言不通,他們的生活和精神壓力是相當大的。想一想,在一天中他們的基本生活需要(包括吃飯、上廁所)都會在學校裡經歷到。因此,孩子在這種「落入水中」的壓力下,就是出於單純的求生慾,也會本能地去盡一切努力明白老師和同學對他們說的話,表達自己要說的話。我們都知道,孩子的世界並不完全是天真爛漫的;孩子從某種程度上是很「殘忍」的。你連話都聽不懂,不會說,他們能像成年人那麼客客氣氣、和善地對你嗎?可對於成年人來說,你的壓力會有多大呢?有多少人能夠頂住環境及精神的壓力,下定決心鍥而不捨地堅持下去呢?如果說孩子在學校裡沒有退的選擇,我們成年人卻總是可以找出種種的藉口甘心退下來。

  現在很多對學習第二語言的研究理論都基於對孩子學語言的觀察。一般孩子從生下來到會整句說話一般至少要經過三年的時間。那麼在這三年中孩子都在幹什麽呢?這一段時間被稱作「沉默期」(SILENT PERIOD),他們雖不說話,卻在用心地觀察、聽,大量收入信息。在這時,大人很少會去逼迫孩子說話,卻總是耐心地以各種方式讓孩子聽懂對他們說的話,並反覆地重複。一等孩子開始發音說字時,大人總是給予高度的鼓勵,說錯了大人也不會去責罵他。然而這樣的環境我們成人到哪裡找得到呢?如果說孩子在聽了三年(甚至可以說是從胎裡就已經聽母親的話語了)後,才學會說話,那麼我們成年人學英文時,一開始就被期待要開口說話,談何易呢!說不出來,就開始氣餒,覺得自己笨,豈不知這種期望既不實際也不公平。根據外語教學研究,學會語言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聽得懂,如果聽不懂,也就談不上會說、會用。因此與孩子學語言的環境相比,大人所聽的不僅是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都遠遠不夠。一方面是因為相當一批教外國人英文的人沒經過教第二語言的職業訓練,沒有教外國人語言的知識和技能,不懂得如何去給學生創造及提供有利於掌握語言的高質量的「輸入」。從學的人這方面,許多人在試圖說英文時,腦子裡總是在緊張地想自己該怎樣把下一句的話說出來,而無心去仔細聽懂對方所說的話,就失去了很多寶貴的聽力材料。

  僅僅從上面這幾個方面來看,我們就不難看出,成年人為什麽好像是比孩子學語言慢。其實如果給予成人同樣的時間、同樣的全部投入的語言環境,加以五官動用的教學方式,有一定程度的積極壓力,那麼成人學英文的速度應該是比孩子要快的。另外,成人本身就有母語的語言背景、邏輯思維及對知識的理解能力,若再加上有效的學習方法,就更是孩子所不能比的了。只有一點成人確實是無法跟孩子比,就是語音。第二語言研究結論是,學習第二語的人一般只要超過7歲,就很難完全在發音上近似說第一語言的人。

  二. 傳統的學法(死記硬背)和教法(教語法,練句型)對學英文有沒有用處?

  當今的語言教學理論與傳統的教學理論有一個根本性的改變。傳統的教學理論基於對語言本身的研究,以期找出語言形成的規律,總結成公式。而現代語言教學理論則集中於對學習語言的人本身的研究,比如說人的大腦如何接收及輸出語言信息,學語言的人在學習語言過程中有什麽心理特點、個性、風格、態度、喜好以及社會文化環境等等對學習語言的影響。我在攻讀學位時,學到了各種現代英語教學法,當時很激動,一心想把這些最新的教學法帶回中國去。但後來在實際教授亞裔學生英文時,卻發現完全按照西方人的教學法教東方人,效果卻很不好。想想看,叫這些東方學生適應西方風格的教學,就如同是要改變他們一輩子養成的生活習慣或思維方式;內向性格的人似乎得要改換成外向型的人才可以適應這種方式。難怪一些有專門教學法訓練的西方人去東方國家教英文,去的時候很有信心,但去了以後,即使是使盡所有的西方教學招數,也很難讓學生張開嘴巴,對他們的精采授課作出反應。相比之下,東方人傳統的語言教學方法依靠死記硬背、專教語法背句型,就又走了另一個極端,造就出大批的英文啞巴,有口難言。

  來上英文課的東方學生中,幾乎百分之白的苦衷都是不會說,表達不出來,甚至包括那些在美國英文學校裡學到高級班程度的人。有些人對語法詞彙知識很豐富,對於一般的表達應該是綽綽有餘的,可為什麽他們卻說不出來呢?

  其實成人說不出話來有很多原因,其中有兩個很大的障礙。一個是因為傳統的語言教學是把語言做為一個科目,而不是做為交際工具,因此學生所學的語法和詞彙通常都是脫離現實生活的。語法和詞彙知識雖然是記到腦中了,但無法跟字句的意境聯繫起來。中國人在課堂裡學習英文字的意思往往是通過母語的譯義來理解記憶的,可是英文字句的意思並非完全跟中文的意思用法對等,因此所造出的句子往往是中國式的英文,美國人很難聽懂。另一個是成人的舌頭「硬」,不聽使喚,不知道英文字母的音是怎樣準確發出來的。另外,說中文與說英文的語流及吸氣方法是不一樣的。如果以說中文的方法說英文,就很難說出地道的英文來。我開設英文口語課時,常常教授成人吸氣及換氣的方法,有些學員一得要領,就能很輕鬆地就說出較為地道的英文來。

  與中國式的傳統外語教學相比,西方的成人第二語言教學有點像是漂亮的花架子:華而不實。我覺得當前很多成人英文的教學不注重嚴格地培養成人學生的基本語言表達能力。雖然形式上很活,學生上課時很興奮,可後來總覺得沒學到什麽東西。現在各處流行的英文會話班,大都是去聽老師說話,沒有系統,課文一遍而過,一去不回頭。即使是有一定的對話,多半是考問式的,老師像考官似的不停地考問,學生不知所措地被動地答。這種教法,在我看來,其實並沒有「教」的過程,因為美國老師通常不太願意更正學生的錯誤,不管你說得多糟糕,他們都誇張地表揚你。所以一節課下來,你進來是什麽水平,出去還是什麽水平,總是進展不大。課本的會話內容,也常常是美國人的應酬語和社交方式。東方人即使是鸚鵡學舌也都很難學得像,即使學會了,出去後也不敢用,好像不是自己的嘴似的,更不用說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真實需要和感情了。

  上面談了中西兩種語言教學方式所出現的兩個極端。那麼有沒有一個東西結合的好辦法呢?美國人常常看不起中國人的死記硬背,然而中國人從孔老夫子傳下來的教育方法畢竟是流傳千年至今不衰,自有道理。古代的文人哪個不是通讀經書,習文不倦的?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柳,這都是證明背誦是有效的。我們小時候背下來的東西,雖然當時可能不懂,可這些東西深深地儲存在腦中,長大了不知在什麽時候就會突然明白,而且還能適時的派上用場。可是古人那種不求甚解的死記硬背實在是很枯燥乏味,且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如果我們以西方式的情景教學,五官齊用,反覆練習,就不但會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興趣及理解能力,也能使其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下心領神會地很快記下字、句、段,甚至整篇範文。這樣,潛移默化,一遇到類似的情形,就自然地用上了,而且會整句地脫口而出。我覺得,既然背和誦是我們中國人的特殊優勢,何不利用呢?我這裡所說的誦是大聲朗讀。很多人平常本來就沒有機會跟美國人說英文,自己再不張口練習,怎麼能一下子就說得很流暢呢?如果你連讀都讀不成句,又怎麼能輕易地出口成章、流利表達呢?再者,中國人很講究肚子裡的墨水多不多,墨水則通常是通過多年大量的閱讀才積累出來的。如果說我們提高母語的修養都要下如此的功夫,何況學另外一種語言呢?這樣看來,要想跟人用第二語言談話,你的肚子裡沒有一些「墨水」,也是無話可談的。

  因此,學習第二語言不僅僅是學習語言作為交流的工具,也需學習第二語言的文化及背景,生活習俗,才能跟美國人交流。不懂得美國的文化風俗、禮貌禮節、人情事故、交際功能特點以及社會價值觀念,都會造成學語言的困難。

  三、成人在有限的條件和環境下,如何能學好英文呢?

  我先從主觀的努力方面談以下幾點:

  1〕 基於上面所說的,成人首先應對自己能夠學好英文有堅定的信心,抱積極的態度。心理因素對學英文有很大影響,比如說怕出錯,怕羞,怕丟面子等等。中國人包括家人常會對學英文的人冷嘲熱諷,少鼓勵,給想學的人造成很大的壓力。在這裡我建議家人及朋友一定要對有心學英文的人多給予鼓勵。

  2〕 明確自己學英文的目的和動機。學英文的人一般抱兩個目的:一個是希望進入美國人的生活和社會圈子,另一個只想為了應付一般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前者常常對第二語言國家、人民及文化價值等抱肯定態度,後者則較為消極,這也是影響學習第二語言的一個因素。喜歡才會感興趣,不喜歡就生厭,也不情願跟美國人接觸,練習語言的機會就少。

  3〕 目標要切合實際。一些沒有任何基礎的人,期望在幾個星期內達到一般受過多年正規英文訓練的人都不一定能達到的水平大概就不很現實。一旦實現不了的話,馬上就會失望洩氣,或是對環境對老師生怨氣。所以學習者定的計畫一定要具體可行,比如每天要練習記幾個單詞(不一定是說非要記住),每天讀一小時英文讀物,或每天找機會跟美國人聊天等等,就好於說「我在一個月內一定要像某某人英文說得那麼好」那樣的大目標。想想看,即使是我們的母語,要幾年的學校教育才可以使你保證說話說得清楚流利、語法正確呢?想想我們需要幾年的小學教育才能達到較好的讀和寫的能力。即使是能讀能寫了,有些人說話的能力也不一定就無可挑剔的,何況是第二語言呢?

  4〕 要隨時隨地利用並主動尋找學英文的機會。身在美國,只要你能夠勇敢地走出去,到處都是可以學英文的地方。見到什麽東西不知道英文是什麽,特別是常見到的,就不要手懶嘴懶,要勤查勤問。上一次跟人不會說的話就要記下來,有機會就請教人,下次再試。很多人不是因為不好意思,就是怕別人不願意教,這種怕的心理就是成人學英文的一大障礙。其實很多美國人聽到有人求教於他們都是相當熱心的,更不用說是教堂裡的人了。當然你可能想,能用英文問問題的人大概就是有一點英文基礎的人,但初學者也不能說就做不到。我在教初級班的學生時總是會教他們說這樣一些簡單的「strategic questions」 or requests (策略問題或請求):What』s that called in English? How do you spell it? How do you pronounce it? Repeat, please. What does it mean? 有這樣幾句話,你就能隨時隨地學到很多的東西。

  英文有句習語叫「ALL EARS」,中文意思就是「豎起耳朵」來。從孩子學語言的過程我們知道,聽對孩子的說是多麼重要。對成年人來說也是一樣的。聽總是要先於說的,而要聽就要得聽明白才行。很多人奇怪為什麽看電視或看錄影帶對學英文好像沒什麽很大的幫助,這是因為對很多初學者,所聽的只是沒有意義的噪音。因此對初學者來講,多多用心地聽,捕捉二語與母語不同的音,盡量在所談話的環境下搞清楚說話人的意思,而不必著急開口說話。開始不開口的人不見得英文說不好。我在大學學英文時,由於性格較內向,靦腆,因此很少開口說話,大多數時間是在聽別人講。等我畢業後一上講臺時,卻能夠滔滔不絕地全部使用英文講課了。

  本身作為一個第二語言學習者,我可以用這樣一個美國流行的口號來鼓勵有心學好英文的成人朋友們:If I can do it, you can do it too! (如果我能做到,你也能做到!) ◇

相關新聞
台灣高爾夫俱樂部通知
2024 2024 台灣傳統週--擊鼓跳舞 隆重登場 隆重登場
阿拉巴馬州男子被控在州總檢察長辦公室外引爆爆炸裝置
司法部發言人:法妮·威利斯資金報告「不一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