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下)

明湖水
font print 人氣: 111
【字號】    
   標籤: tags:


第一碗茶敬佛,其餘施於眾人,最後一碗歸己。茶之禮先人後己,茶之義清濁自知。茶入肚可以解毒,入心使人清醒。酒像糾糾武夫,茶如謙謙君子。如果女人像茶,男人快活似神仙。夫妻恩愛,愛可一時,恩可一世。相互牽手,彼此交心,情只為你濃。濃極而苦,再美也不能失去理智。幸福必須經歷無數誘惑,仿佛茶之清氣絕不可汙。


西藏寺廟的老茶,不僅陳化還純化,甚至神化。環境能改變人,不能改變茶嗎?花兒不經佛手,又怎麼會傳道呢?看得見的拈花微笑,看不見的佛恩浩蕩。人不悟道,只會倒茶不會茶道。把追求茶香的功夫,花在向內清心上,已在茶道中。茶喝白了也就無味,道說白了也就無趣。不喝茶而知茶意,不聞道而悟其心,天地都會笑。


心靜如水,哪還在乎喝不喝茶。身在紅塵,茶的確是最佳道具。什麼是茶之本意,上天為什麼會造化出茶呢?花為悅目,茶為清心。茶藝不離鮮花,集美善於一身。斗室雖小,聚天地之精英,賞之不完,品之不盡。心越細微,天地越廣闊。天女散花,天神施茶,心被感化。任何能使心與神相通的,都是聖物。心開神在,一朵花一杯茶,可能成為千古佳話。穿過花的眼,透過茶的心,悟到人的真。

十一
凡藝無止境,凡道不可測。茶藝可以安身,茶道可以安心。與其繁瑣不如簡練,與其勉強不如自然,與其濃妝不如素面。茶道即人道,人若不立,茶不足道。茶道並非越精緻越好,也許粗茶淡飯境界更高。凡有利於心,皆可謂之道。茶心飄渺,趁熱而來,隨煙而去。以捕茶之心捕自心,盡得茶道奧妙。一杯茶摻來倒去,還是一杯茶。放下千思萬慮,才是茶道功夫。茶洗去塵汙,使心思純樸。茶道不厭其煩,以堅茶人之心,過後知大道至簡。學茶道的目的,不在茶而在道。上渡船的目的,不在渡船而在彼岸。

十二
放不下茶的心,打不開茶道的門。放下到不能再放下即為得,簡化到不能再簡化就是道。重複表面相同的飲茶,感悟每次不一樣的變化。用完整的心,去品茶的整個過程。嫋嫋茶煙遮擋不住天人奧秘,功夫深自然成。石不變,刀越磨越快;茶不變,心越喝越清;道不變,人越學越神。世間萬物皆有道,也皆是迷。為求道而迷於茶,豈不成為笑話?堅守一切潔淨的禁忌,保持一派天然的純真。世人皆知濃的好,不知清之妙,茶人以清心為本。能清自己心可得小成就,能清眾人心方成大圓滿。

十三
湖邊林間的小茶園,簡潔自然。一點空間足以觀天地,自然的環境給我們以真實的定位。茶在體內迴圈,我們在天地間寄居。室外架爐煮茶,天地也不大,茶壺也不小。心中天地如壺,眼裏壺像天地。都市紙醉金迷,很少像人一樣的生活。茶房是書房的延伸,茶園是家園的亮點。人為什麼會那麼愛茶呢?因為兩者都是天地間的至善。

十四
開春河邊喝茶,撫摸春日曬暖的頭髮,觸及內心溫柔的心事。天地間的主角是麗日,蓋碗花茶已經成為石桌上的擺設。河水映著樹的倒影,心如樹根,事如樹影。閒情不可多,豪情不可少,淡然而堅定。茶會喝白,人生會走完,我們會留下什麼?又會得到什麼呢?茶只是有點顏色的水,不過借此觀察人生罷了;人生只是有點味道的戲,不過借此品嘗生命罷了;生命只是有點閃亮的光,不過借此展現真理罷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茶焙編竹為之裹以箬葉,蓋其上,以收火也。隔其中,以有容也。納火其下去茶尺許,常溫溫然,所以養茶色香味也..............
  • 蘇軾對福建的壑源茶情有獨鍾,他說佳茗似佳人...
  • 茶道尊崇自然,追求與大自然同化的境界,與茶同食的茶點心,一般也以淡雅為佳。日本飲用較苦的抹茶湯,所以喫茶前要吃一種甜的「乾果子」薄茶點心,雖小而甜,但要求營養高、味道好而外形素雅,與濃苦的抹茶搭配相得益彰.............
  • 臣皇祐中修起居注,奏事仁宗皇帝,屢承天問,以建安貢茶並所以試茶之狀。臣謂論茶雖禁中語,無事於密,造茶錄二篇上進...........
  • 中國歷代品茶講究茶藝、茶道,宋朝尤為盛行。宋朝人喜歡飲茶,飲茶不僅僅為品味解渴,而上升成一種高雅的意義,受宋代理學的清談的影響,宋代的茶道有著清雅、淡泊的特性。
  • 建東北部的政和縣盛產一種白茶,色白如銀,形如細針,全身滿披白毫,因而得「白毫銀針」之名。據說此茶有明目降火的奇效,可治「大火症」。白毫銀針屬於僅有的白茶品種中的極品,同君山銀針齊名於世。
  • 蘇東坡是品茗行家,烹茶有自己獨特的方法,十分講究,也頗精妙。他對於茶葉、水質、器具、煎法,都頗講究,有所謂「飲茶三絕」之說,即茶美、水美、壺美,這也是蘇東坡對茶藝茶道的一種追求。
  • 藏色天目,含納七彩集於一碗身中,這種窯燒技術,是現今日本和中國古代尚未出現的!封藏了千年、渾然天成的密色,被江有庭開啟了這扇大門...............
  • 在福建福鼎縣一帶,出產一種身披白茸毛的茶葉,這種茶以綠葉夾銀白色毫心,形狀宛如一朵朵白色的牡丹花,所以就叫「白牡丹茶」。
  • 盧仝一生愛茶成癖,據《濟源縣誌》記載,他在濟源縣時,經常在「玉川泉」汲水烹茶,所以自號「玉川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