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農夫」 空中菜園收穫快樂

人氣 137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9月20日訊】 導讀: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在白宮南草坪種菜,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白金漢宮開闢菜園,「家庭菜園」、「城市農夫」漸漸成為都市人的一種時尚生活。

在自家的院子裡種菜,不但華裔喜歡,許多美國人也有興趣。最近,提倡健康生活、自家種植,不必擔心過量農藥,加之愛心及耐性,收成的農產品,特別滋味無窮。在自家種菜已開始形成一股新的潮流,雖然這股潮流還不夠豐沛,但給人們的生活增添了新的話題,開了新的風氣。

【大紀元訊】不想住遙遠的村屋,部份現代市區屋苑都開始設有迷你菜園,可供「城市農夫」享受自耕的快樂,不少城市人都期盼著擁有一個小菜園。

香港的地價可謂寸土寸金,一些生活在水泥森林中的港人更渴望擁有屬於自己的一小片綠地。如今,在高樓大廈的樓頂上種菜的倡議得到了香港市民的推崇。

樓頂私家菜園受追捧

《德國之聲》中文網報導,站在香港一幢14層高的樓頂上,一眼望去,裝滿泥土的種植箱裡種的都是蔬菜,例如黃瓜和土豆。在香港這個擁有700萬人口的中國大都會,這種建在樓頂上的私家菜園很受追捧。

在香港一家醫院工作的林護士(Melanie Lam)形容說:「如果能吃上自己種的蔬菜,那真是再幸福不過的事情了。」林護士每週兩次到位於香港東區鯽魚湧(Quarry Bay)的這個「城市農場」,為的就是看看自己種的菜苗長勢如何。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她驕傲地說:「和超市買來的蔬菜比,我的蔬菜更新鮮、味道也更佳。」

作為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一,香港的空地十分有限。因此,一些港民選擇在摩天大樓的樓頂上種蔬菜。目前還沒有官方統計數字顯示,究竟有多少市民在「城市農場」種菜。實際上,這類菜園屬非商業用途,所以「園丁」並不需要特殊許可。家庭園丁協會創始人Osbert Lam說:「我認為,在城市裡種菜這件事現在越來越受歡迎。我們的隊伍人數在短期內顯著增加。」

「城市農場」已有約100名會員

協會創辦2年來,「城市農場」已有約100名會員。該組織在一個面積為930平米的大樓樓頂上,提供400個種植箱。1個種植箱面積大小的菜地,每月的租金為15歐元左右(約合120元人民幣)。這位28歲的創始人興奮地說:「來到菜園的人都很快樂。這裡就如同一片淨土,讓你感受到一種別樣的風景。」

然而,香港九龍城區土瓜灣的「城市農場」計劃,不僅能讓家庭園丁們感到快樂,而且也拉近了鄰里之間的距離。Chu Pui-Kwan 和兩個朋友想出了,在12層樓的樓頂上建造一個花園的主意。另外,這位楚女士(Chu Pui-Kwan)介紹說:「我們還邀請了周圍的一些老年人,讓他們在種植箱上畫上他們喜歡的圖案。這些老人十分享受其中的樂趣。」

現在,土瓜灣的「城市農場」裡長滿了菠菜,豆子,檸檬草,薄荷和迷迭香。甚至學生們還把這裡當作了課堂,他們在這裡學習如何在城市裡種菜的知識。同時,楚女士還是「種植的時間到了!」(Time To Grow )倡議活動的參與者之一,這一活動致力於促進港民自己動手種植蔬菜。她介紹說:「這個倡議的初衷是,讓每個香港家庭都擁有一小塊綠地。在屋頂、窗前,甚至在一些花盆裡都可以種點甚麼。」

無論如何,有機蔬菜將會越來越受到香港人的歡迎。2008年,已有123個農場參與到政府的有機蔬菜項目中去。今年參與的農場已增加至193個。儘管根據官方的統計數據顯示,香港人食用的蔬菜只有3%產自本地,但這其中依然有樓頂上的「城市農場」付出的努力。◇

================================

美國白宮第一家庭的「自留地」

美國白宮特別規劃了一個專供孩子們參觀的項目,稱為「白宮廚房菜園遊」。參加這個項目的學生,由白宮工作人員帶領,除了可以親身體驗如何種菜、澆水、除草、收穫外,還可以到白宮的廚房與廚師們一起學做點心。(Alex Wong/Getty Images)

【大紀元記者沈玉清綜合報導】在自己家的院子裡種菜,不但華裔喜歡,許多美國人也有興趣。最近,提倡健康生活、在自己院子裡種菜開始形成一股新的潮流,雖然這股潮流還不夠豐沛,但給人們的生活增添了新的話題,開了風氣。推動這股潮流的重要推手,當數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

米歇爾帶領家人在白宮開墾土地

奧巴馬一家入住白宮,成為白宮的新主人後不久,米歇爾•奧巴馬就力主在白宮的南草坪開闢一塊空地種菜,2009年4月動工,當時成為各大媒體爭相報導的新聞。幾年下來,白宮的菜園經營得有聲有色,菜園上種植的蔬菜水果,供應給白宮的廚房,成為國宴、家宴桌上的佳餚。

米歇爾一直提倡健康飲食,在白宮南草坪花園改造出菜園,帶領家人開墾土地,播種果蔬,收穫頗豐。按白宮說法,菜園迄今產出幾千磅的新鮮水果蔬菜。

菜園出產的果蔬品種繁多,綠色無污染,頗受白宮主廚讚賞。白宮麵點主廚比爾•約西斯先前說,他喜歡用從菜園收穫的香草製作甜品。

米歇爾出書分享白宮菜園種菜經歷

據悉,米歇爾於今年出版發行了新書《美國式成長:白宮菜園和全美菜園的故事》,書中,米歇爾講述了自己作為一名在城市中長大的孩子,是如何從對園藝和種植一竅不通到漸漸掌握技巧的過程。

談及出書初衷,這名「第一夫人」說,菜園受到高度關注,她經常接到關於白宮菜園的各種提問,希望經由這本書解答公眾疑問。「我們想與更多美國乃至其他國家民眾分享這個故事。」

書中寫道:「正如我們種下的每一粒種子都有可能成長為讓人驚嘆的事物,孩子們也同樣具備這樣的潛質。」

米歇爾推動美國人的飲食健康理念

網絡有文章稱,美國白宮有塊第一家庭「自留地」。文中說,米歇爾•奧巴馬在白宮花園中種菜,當然不是因為好玩,也不是手頭不夠寬裕要種些蔬菜貼補家用,她開闢白宮「自留地」,主要的目的是身體力行,推動美國人的飲食健康、同時也是為了教育下一代如何過更加積極、健康的生活。

白宮菜園從開闢、下種、耕耘、收穫,從始自終都有孩子們參與其中。為此,白宮還特別規劃了一個專供孩子們參觀的項目,稱為「白宮廚房菜園遊」。參加這個項目的學生,由白宮工作人員帶領,除了可以親身體驗如何種菜、澆水、除草、收穫外,還可以到白宮的廚房與廚師們一起學做點心。

「白宮廚房菜園遊」每團人數不超過30人,小學、初中或高中生都可以參加,採取先到先得的原則,需要預約,預約方式十分簡單,只要在白宮的網站上填寫相應的表格即可。這個參觀項目寓教於樂,大受學生、教師、家長的歡迎。

第一夫人在白宮「自留地」上種菜,在全國範圍內激發了人們對健康食品、如何養活家庭以及下一代健康成長的新思考,也間接帶動了家庭菜園相關商品的銷售。目前在許多美國超市、建材市場以及花圃中都有蔬菜水果種子出售,比如黃瓜、西紅柿、香菜、西瓜、蔥、韭菜等,品種繁多。

白宮的「自留地」歷史悠久

據悉,白宮的「自留地」歷史悠久,早在1800年時,第二任總統亞當斯與夫人阿比蓋爾•亞當斯就在白宮開闢了菜園,他們種菜的目的很單純,就是補貼家用,可以不必到市場上花錢買蔬菜水果。

此後,不同時期入住白宮的第一家庭如托馬斯•傑斐遜、安德魯•傑克遜、伍德羅•威爾遜、富蘭克林•羅斯福以及比爾•克林頓等,都在白宮有過「自留地」。

不過,最著名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支援前線作戰,度過食物短缺的難關,羅斯福總統夫婦在白宮開闢的「勝利菜園」,當時全國各地民眾也響應白宮號召,開闢了數百萬個「勝利菜園」,這些「勝利菜園」生產的蔬菜,占當時民眾食用總量的四成,成為一段歷史佳話。

==========================

陽台菜園 台灣人圓農夫夢

【大紀元訊】據「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網站報導,住在集合式住宅的燕樂生,是一位城市農夫,有別於時下流行在郊區租一小塊地種菜,他的菜園就在自家陽台。

據悉,燕樂生自己種菜已有1年多的時間,在他的小小的陽台上,處處可見綠意盎然。蔬菜生長茂盛且色彩豐富,植物生長最基本的元素——陽光、空氣、水和土壤,陽台的日照是否足夠,是許多人的疑惑,燕樂升倒是不擔心,「要找半日照的環境比較適合,我們家環境日照3個小時,ok的!」

土壤是種菜的關鍵,燕樂生選用培養土混合土壤,肥料則選用有機肥,他認為自己吃的菜,當然要用品質好一點的有機肥。用鏟子和手把土翻得更鬆軟,前一批菜收成後,要追加一點有機肥強化土壤養分,鏟子翻出了幾隻蚯蚓,燕樂生說,蚯蚓會吃腐葉,它的存在可以把土挖鬆,對植物生長相當好。

要經營陽台菜園,還是有一點技巧,蔬菜要輪種才能有好收成,因為每種青菜吸收的養分不太一樣,如果一直種單一種類,菜會越種越小。燕樂生的陽台種的多半是季節蔬菜。

播種耕耘自然會期待收穫,雖然種了蔥和韭菜,想利用特殊味道,抑制蟲害,甚至還用紗網保護,即使在8樓,蟲害還是免不了,芥蘭菜葉子背面,仔細一看有小小的芽蟲,燕樂生還曾經去外面抓瓢蟲放進去,因為瓢蟲是芽蟲的天敵。

菜園還融合花卉與玩偶做造景,桂花開花時還可以聞到桂花香,參觀過花博的燕樂生,也看到日本造景,把園藝跟菜園做結合而印象深刻。

種菜成為都市人另類的休閒

台南市區一片廣大的綠地中,市政府把一部份土地開闢成菜園,提供給民眾種菜,這裡人氣高超搶手,也為繁華都市增添了純樸風情。居民表示,好多人要登記都登記不到,當地裡長還舉辦過票選比賽,社區大家在這裡互動,這樣的土地使用方式非常好。

種菜成為都市人另類的休閒,更蘊含著居民心血結晶,也串連起鄰里的情感。燕樂生認為,都市裡有一定比例的空地,有荒廢、也有綠地,但如果部份闢成菜園,一定廣受市民歡迎。

住在城市也可以一圓農夫夢,在陽台、窗台和屋頂露台,都可以打造小小菜園,享受另類的耕種樂趣!◇

(責任編輯:林琮文)

(此系列文章將發表於《大紀元》報紙週三焦點版)

相關新聞
城市農夫 捉偷菜賊
城市農夫實土種菜  名副其實開心農場
城市農夫孟磊  環保灌溉水泥叢林
城市農夫  許正和樂在其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