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伍子胥

王勝

人氣 6997

【大紀元2012年09月23日訊】 伍子胥(西元前?–前484年),名員,字子胥,春秋末期楚國人,吳國大夫、軍事家、謀略家。

伍子胥的祖父名叫伍舉,因侍奉楚莊王時剛直諫諍而顯貴,他的後代子孫在楚國很有名氣。父親伍奢是楚平王太子太傅,因遭到太子少傅費無忌的妒忌而被其讒言陷害,致使楚平王因懷疑太子建「外交諸侯,將入為亂」而遷怒於伍奢,將伍奢及他的兄長伍尚騙到郢都殺害。

伍子胥出生在這樣的貴族家庭自然從小受到很好的教育。相傳他青少年時「好文習武,勇而多謀」,有「文治邦國,武定天下」之才。西元前522年,伍子胥的父兄被殺後,楚平王為滅後患派兵將追捕他。當伍子胥得知楚平王派兵來捕,便知父兄終不能倖免於死。「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好儘快逃命。逃跑不免要拖家帶口,又怕拖累行程,如果不帶,妻子家人便會遭楚兵毒手,不免焦急萬分。他的煩惱被妻子識破,說「大丈夫含父兄之怨,如割肺肝,何暇為婦人計也?子可速行,勿以妾為念!」,妻子說罷竟進裡屋自縊而死。伍子胥大哭一場,把妻子草草掩埋,匆匆而去。不足半日,楚兵即至。

為了避難逃往吳國後,伍子胥結識了吳公子光(闔閭)之後,與公子光一起策劃刺死了吳王僚,幫助闔閭奪回了本該屬於自己的王位。闔閭任命他為「行人」,成為吳國重要謀臣。伍子胥建議吳王闔閭修築國都城池、修建倉庫、鑄造兵器、編練軍隊、訓練士卒練習騎射、駕馭戰車,以準備稱霸中原。後來他受王命,親自選擇吳都城(今江蘇蘇州市),「相土嚐水」、「像天法地」,建造了闔閭大城。

伍子胥幫助吳王西破強楚,北威齊晉,南服越人,致使吳國國力達到鼎盛之勢。

伍子胥對吳國忠心耿耿。闔閭去世後,伍子胥扶助闔閭的兒子夫差繼位。他深謀遠慮、一片赤誠,曾強力勸阻夫差與越王勾踐講和,阻止夫差放勾踐歸國,勸諫夫差放棄攻打齊國而伐越。由於太宰嚭被越國收買,進讒言挑撥夫差和伍子胥關係,因此至前484年,夫差賜劍伍子胥自刎,在他死後又將他的屍體裝在皮革袋中,漂浮於錢塘江上。

伍子胥一生有許多傳奇故事在民間流傳。

一夜愁白了頭

太子建在鄭國被殺,伍子胥帶著建的公子勝逃往吳國。白天躲藏,晚上趕路。一天,來到吳楚交界的昭關。昭關在兩山對峙之間,側有大江,形勢險要,有重兵把守,很難過關。名醫扁鵲的弟子東皋公就住在山中,他在懸賞令上認出伍子胥,很同情伍子胥的冤屈和遭遇,決定幫助他。東皋公把二人帶進自己家裏掩護起來,好心招待。一連七日,仍不談過關的事。子胥熬不住,急切地對皋公說:「我有大仇要報,度日如年。這幾天耽擱在此,好像死去一樣,先生有甚麼辦法呢?」皋公說:「我已經為你們籌劃了可行的計策,要等一個人來才行。」子胥寢不能寐,翻來覆去,心如在芒刺之中,捱到天亮。皋公見他,大吃一驚:「你怎麼一夜之間,頭髮白了?」大笑道:「我的計策成了!我的朋友皇甫訥跟你長得像,等他回來後,你倆換裝,以求矇混過關。」正好,皇甫訥趕來,伍子胥和公子勝裝扮成僕人,四人一同前往昭關。守關吏將皇甫訥當成伍子胥緝拿,伍子胥二人乘亂過關。待官兵追拿到皇甫訥時,才發現抓錯了。他倆和守關長官認識,此事安然過去。

伍子胥逃到長江之濱,前有大水,後有追兵。在焦急萬分之時,只見上游一條小船急駛而來,漁翁連聲呼他們上船,子胥上船後,小船隱入蘆花蕩中,追兵悻悻而去。漁翁將子胥載到岸邊,取來酒食,子胥飽餐一頓,千恩萬謝,問漁翁姓名,漁翁說:「浪跡波濤,姓名何用,稱我漁丈人吧。」子胥從腰間取下祖傳三世的寶劍,說道:「這是七星龍淵,欲將此價值千金之寶劍贈給您。」並囑咐千萬不要洩露自己行蹤。漁丈人接過七星龍淵,長歎道:「打救你只因為你是國家忠良,並不圖報。楚王為了追捕你,出了五萬石米糧做賞金,還可封告發者大夫爵位。我不貪圖這些,怎麼還會貪圖你的寶劍呢?」子胥連忙向漁丈人致歉,收了寶劍,告別而去。為使子胥打消顧慮,船划出不遠,沉入江中。伍子胥悲悔莫名。

伍子胥在逃亡吳國的一路上不得不行乞,因此後世有將他奉為「丐幫始祖」的。據傳說,一日,他饑困交加,見一位浣紗姑娘竹筐裡有飯,便上前求乞。姑娘頓生惻隱之心,慨然相贈。伍子胥飽餐之後,為安全,請姑娘為他的行蹤保密。姑娘猛然想起,男女接觸為禮教和輿論所不容。她隨即抱起一石,投水而死。伍子胥見狀,傷感不已,他咬破手指,在石上血書:「爾浣紗,我行乞;我腹飽,爾身溺。十年之後,千金報德!」後來,伍子胥在吳國當了國相。吳王攻楚,伍子胥報了楚平王殺父之仇後不忘報恩,苦於不知姑娘家住哪裏,只好把千金投入她當時跳水的地方。「千金小姐」典故由此而來。

蘇州「端午」祭子胥

太宰嚭是在伍子胥之後從楚國來吳,和楚國都有深仇大恨。當時有個相面的人說,嚭這個人沒甚麼本事,只會拍馬屁,讓伍子胥提防著點。勾踐送給他大量財物和美女,收買他離間夫差和伍子胥之間的關係,常常在夫差面前進讒言。夫差對伍子胥的態度由不滿到冷落,並生加害之心。在準備大舉攻齊前,夫差讓伍子胥使齊下挑戰書,企圖借刀殺人。伍子胥料知吳終將被越國所滅,便趁為使去齊之際,把兒子伍豐寄托給齊國鮑氏,改姓王孫氏。嚭藉此事誣陷伍子胥,夫差遂以「私通敵國,懷有二心」的罪名,賜伍子胥以屬鏤之劍,迫使其自殺。

伍子胥接劍在手,歎氣說:「以前先王本不想立你,是我一再力爭才使你得以繼位。我助你破楚敗越,威名遠播。現在你卻讓我去死,我今日死,明日越兵至。」他又對家人說:「我死後,把我一雙眼睛挖下來掛在姑蘇城東門,讓我能看見越國大軍從這門進來。」說完,揮劍斷喉而死。夫差聞之大怒,恨及枯骨,把他的頭割下來,掛在東門城樓之上。把屍體用皮革包上,於五月五日投入錢塘江中,使之葬於魚腹。

伍子胥死後十年,越滅吳,終應其言。夫差被逼自殺前,歎氣說:「我悔不用子胥之言,自令陷此。」他用白布蓋住雙眼後才自殺,說是無臉面見子胥。

蘇州人為紀念這位忠臣,把錢塘江改為胥江。每年五月初五端午節,家家包粽子,投入江中,使魚吃粽子,不吃子胥。漸漸成為蘇州百姓的一種習俗。當時在蘇州還建有胥王廟和伍子胥墓。

鞭屍楚平王為父兄報仇

前516年,楚平王熊居病死,伍子胥三天三夜未曾進食。後用計幫助本該繼承皇位的公子光(闔閭)奪回皇位。吳王闔閭在伍子胥的輔佐下,數年後,由弱變強,攻下楚都郢,楚昭王熊軫倉皇出逃。經吳王闔閭允許,找到楚王屍骨後,伍子胥「手持九節鋼鞭,鞭之三百,屍骨橫飛。」「左足踐其腹,右手挖其目」,罵曰:「汝生時妄有目珠,不辨忠佞,聽信讒言,殺吾父兄,豈不冤哉!」伍子胥還不解恨,割下平王頭,銷毀衣物和棺木,同屍骨棄於荒野。

伍子胥生存的動力,有很大一部份應該說是來自復仇。從某種角度來說,他也是一位「有志者事竟成」的一個典型例證。

伍子胥在中國的歷史上能成就一位名人,皆出於司馬遷在《史記》為他作的「傳」。司馬遷客觀公正、生動翔實的記述了伍子胥及其家族興亡歷程。司馬氏也承認伍子胥是一位名垂後世的人,但他傳名的全過程卻是可悲的,因為他以極其怨毒的心態,為了雪恥消恨,伍子胥隱忍著一切,並得到了司馬氏「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史記•伍子胥列傳》)的首肯。

伍子胥的才幹是超長的,出將入相都是十分傑出的人才。從亡命楚國到幫助吳國中興,繼而借吳伐楚、消雪平王殺父誅兄之仇,中間經歷了十七年漫長而艱辛的歲月。伍子胥的仇是報了,而吳、楚兩國有多少軍、民無辜的戰死在伍子胥「自報其仇耳」(《史記》)的不義戰之中。

伍子胥矢志不渝的復仇之路,成為中國從古至今,凡瞭解伍子胥、且有深仇大恨之人紛紛效仿的楷模。這個楷模讓人們忘記了寬恕、忍讓和博愛的傳統美德;忘記了「冤仇易解不宜結」的古訓;忘記了「退一步海闊天空」的仁者之風。總之,使人們對冤仇的處理多趨向於「睚眥必報」、「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窘境。在這樣的矛盾面前,全無善解和調和的餘地。

這是一個多麼令人扼腕歎息的社會現象啊!在一個倡導仁、義、禮、智、信的國度裡,此風可以休矣!

相關新聞
硬胎紙製神像再現歷史人物風采
【歷史人物】:周幽王
【酈劍鋒】:由重慶事件看中共評價歷史人物標準
【歷史人物】:魯隱公
紀元商城
這種肥皂不會耗損 永遠陪伴你
每日更新:春天裡的素色清道夫 不知疲倦
這種杯子為何如此火爆 加州女子偷65個被捕
這些亞馬遜好物 讓你生活品質大提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