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教育 是探求生命意義的過程

font print 人氣: 135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記者陳霆採訪報導)在台灣,越來越多的方案、營隊、潛能開發課程,設計概念標榜著體驗教育、冒險教育。儘管風行多年,但究竟什麼是體驗教育?什麼是冒險教育?對一般的家長來說,還是很難分清。

遊戲 可以不只是遊戲

台灣體驗教育專家謝智謀,任教於國立體育大學。他認為,「體驗教育」的理念,是希望利用實際經驗與行動,加上老師或引導員的引導,促進參與者反思,然後產生學習、找到意義,進而應用在現實生活裡。如果,在活動中加入冒險的因子,如:攀岩、溯溪、泛舟等,那就是「冒險教育」。

體驗教育中,經由適當的設計與引導,可培養參與者的領導能力、合作能力、溝通能力。然而,要達成這一切的關鍵,是引導參與者反思,進而找到意義、產生學習。如果沒有這些過程,活動只不過是遊戲,參與者的收穫也會受限。

對話 體驗教育的核心

謝智謀強調:「對話,是體驗教育的核心!」只有經由敏銳的對話,刺激參與者思考,才能彰顯體驗教育的價值。謝智謀指出,現階段的正規教育中,很多課程都已面臨「無意義化」的困境。許多教材與課程中,已看不到學習的價值與目的。

透過實際的活動,加上反思的過程,可讓孩子在體驗教育中思考、發現活動的意義。當孩子經歷過這種「意義化」的過程後,就能運用在生活與教育環境中,探求背後的意義與價值何在。

為了幫助孩子思考,謝智謀在第一堂課時,會問大一的孩子:「為什麼你們要讀大學?」孩子可能會回答,為了追求知識。謝智謀就會再追問:「為什麼人要追求知識?追求知識為什麼要在大學裡?」

師生在一來一往的討論中,哲學的內涵開始浮現,學生也重新思考學習與人生的意義。在謝智謀的「體驗與冒險教育」這堂課中,他帶領孩子一同了解遊民的生活、參觀養老院、關懷社會弱勢,把教育從學術殿堂帶到了生活之中。

近來,許多教育專家指出,隨著少子化趨勢以及社會環境改變,現代的孩子往往缺少「匱乏」的經驗,沒有經歷過逆境與缺乏,孩子也因此對人生與學習缺乏動機和熱情。體驗教育所蘊含追求生命意義的探問,或許正是孩子們所需要的。

正如謝智謀所說:「我們需要用心培養出一群影響世代的青年,也不要在安逸中培養出一群盲目與茫然的青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台北市最大的親水休閒設施,自來水園區「親水體驗教育區」,14日下午一點,將正式營運。這個媲美八仙樂園的親水園區,有多項新穎的水上遊樂設施,但是因為是公營的,門票低廉,可以想見,將吸引大批民眾來玩水。
  • 「哇!終於長出來了!」、「哇!好漂亮呢!」學生們七嘴八舌的討論起來,特教班菜園在老師、同學、義工們的付出下,小黃瓜似乎感受到了,不只結出了果實,也給我們帶來另一種不一樣收穫。
  • (大紀元記者李晴玳台灣高雄報導)「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唯有實作體驗,才能感受農作箇中甘苦,珍惜米飯得來不易!高雄市明德國小學生李易宸、李冠穎透過體驗活動,學習如何種稻,並以此主題報導參加教育局「網路戀珍情」資訊競賽,榮獲國小組第二名。傳統結合科技,為校園學習課程注入了新思維。
  • (大紀元記者詹亦菱台灣花蓮報導)農糧署東區分署輔導新社國小辦理「深度米食推廣-學童種稻體驗教育」計畫,於25日下午2時,由新社及豐濱國小老師,共同帶領70多位小農夫,至新社學校旁農田舉行學童種稻體驗收割活動。
  • 今年夏天,6名女大學生決定進行長達20天的單車環島之旅,親自探訪15間民宿的故事,並幫助弱勢身障藝術家行銷藝品,讓人生的拼圖,添上令人感動的一片。
  • 線上教學
    從實體課轉化到現在教學課程的核心秘訣及操作,首先,投影片的使用技巧需掌握「講到才出現」的原則;提問問題時,甚至可以請學生舉起真正的手搶答,藉由遊戲化與分組機制帶動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混合使用各種教學法,讓教學節奏更有變化,也更能夠抓住螢幕前學生的注意力。
  • 線上課程, 線上教學
    疫情使得線上教學成為企業和學校重要的教學與溝通工具,如何善用線上教學達到更有效率的教學成果。作者分享三個課前準備的重點,結合互動式的教學技術、分組與遊戲化的課程設計,而且只使用白紙跟粗筆做教具,加上Google表單就行。是不是很簡單?只要按照步驟建立好聯絡管道,積極面對,愈練習就會愈熟練。
  • 筆記
    「作筆記」、「寫摘要」是閱讀一本書最扎實的基本功。你是否有隨手畫重點、做記號,或在頁面空白的地方寫下自己的想法、問題呢?如果你具有這樣作筆記的習慣,恭喜,你已是一位優秀的閱讀者了。同樣的,寫摘要也能顯示閱讀理解的程度,快速掌握文本的重點。擁有寫摘要的基本功,無論就學或就業都會很吃香。
  • 對資訊一竅不通的我,想盡千方百計學習如何錄影片,並上傳到YouTube平臺......
  • 方形臉上戴著方形眼鏡永遠掛著和藹笑容,奉獻台南藝術文化教育一甲子,獲頒「台南文化獎」、「教育奉獻獎」等,教育家兼藝術家潘元石是台南許多人敬愛的潘老師,也是奇美博物館親切的潘館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