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為合歡扇 團團似明月——話說中國團扇

楚筠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725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古代團扇大多製作精細,裝飾華美。一般在扇面畫上仕女、山水、花卉圖,款式爭奇鬥豔,多為女性隨身携帶。閨閣仕女手搖團扇,清風徐來,平添古代女子嫻雅文靜的儀態。

中國被譽為製扇王國,扇子主要材料包括:竹、木、紙、象牙、玳瑁、翡翠、飛禽翎毛等,中國扇造型優美,構造精緻,經能工巧匠精心鏤、雕、燙、鑽或名人揮毫題詩作畫,使扇子成為一種藝術品。而中國扇文化起源於遠古時代,祖先們在炎炎夏季,隨手以植物葉或獵取的禽羽,進行簡單加工,用以障日引風,故扇子有障日之稱。

團扇是一種圓形或近似圓形短柄的扇子,以扇柄為中軸、左右對稱外形似明月。以絲織的薄素絹裱糊的扇子為「紈扇」,出現於秦漢時期。在形制上可以分為圓形、橢圓形、方形、六角形等多種樣式。因為這種扇子在皇宮中使用得比較多,故而也稱為「宮扇」。「團扇」又因其形狀蘊含著團圓、歡聚之意,西漢時稱為「合歡扇」。

因為圓形團扇形制簡潔、製作方便,逐漸的這種形狀的扇子成為了日常生活中的主流。後來團扇的內涵被擴大,泛指所有以絹製或紙糊的、持拿在手中的各種形制的扇子。宋以前稱扇子,都指團扇而言。

團扇與摺扇並駕齊驅

從歷代散見的詠扇的詩賦散文來看,團扇盛行於西漢至宋代的一千多年間,宋代以後,又與摺扇並駕齊驅,深受妃嬪仕女、文人雅士的喜愛。

王昌齡《長信愁》詩:「奉帚平明秋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清王廷鼎《杖扇新錄》載:「近世通用素絹,兩面繃之,或泥金、瓷青、湖色,有月圓、腰圓、六角諸式,皆倩名人書畫,柄用梅烙、湘妃、棕竹,亦有洋漆、象牙之類。名為『團扇』。」

相傳西漢成帝妃嬪班婕妤寫過一首有名的《團扇歌》:「新製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以秋扇之見棄,比君恩之中斷。

晉朝時相傳有一位名叫桃葉的女子,她曾作了一首《答團扇歌》與班婕妤的《團扇歌》相應和,其詩曰:「七寶畫團扇,燦爛明月光,與郎卻耽暑,相憶莫相忘。」該詩在意境上與前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團扇繪畫在宋代蓬勃發展

從秦朝到西漢時期的團扇都是素面的,扇面上還沒有出現繪畫。晉朝時桃葉的《答團扇歌》證明團扇至少在晉朝時期已經有畫扇的舉措,而且宋代以前的畫扇活動基本上指的都是團扇繪畫。

三國以後至唐朝之前有關團扇繪畫的記載,在南齊謝赫的《古畫品錄》、姚最的《續畫品》和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中都能找到。姚最在《續畫品》中評價後梁畫家蕭賁時說:「(蕭賁)嘗畫團扇,上為山川,咫尺之內而瞻萬里之遙,方寸之中乃辨千尋之峻。」在《歷代名畫記》第七卷中評價畫家蕭賁時,張彥遠也說:「(蕭賁)曾於扇上畫山水,咫尺內萬里可知。」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團扇繪畫在上層社會中盛行,所畫題材有鞍馬、山水、花鳥、人物等,幾乎囊括了後世所畫題材的大方向。這表明宋代以前的團扇繪畫在中國有著豐富題材內容和悠久的歷史,也說明中國傳統繪畫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已經具備豐富多樣的形式和內容,而且達到相當水平。

正是在唐宮繪扇蔚然成風的氣候下,促進了宋人團扇繪畫的勃興。這時,團扇繪畫的範圍逐漸由宮廷向民間滲透,其題材涵蓋了花鳥、山水、人物等畫科,完全是在繼承前朝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因為團扇可供的畫幅比較狹小,其畫法亦十分精細。這種影響成為後來流行的折扇繪畫的先導,當之無愧的成為了中國繪畫藝術中的一枝奇葩。

團扇在奈良時代由唐朝傳入日本。在日本最初使用團扇的是宮廷貴族。到平安時代末期,才允許一般庶民百姓使用。@*#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杭州雅扇」自古有名。尤其是南宋遷都臨安(即杭州)後,制扇工藝更為發達,形成了許多的著名商號,如「徐茂之」、「青茂」、「陳家」、「周家」等品牌。自南宋以後,杭州制扇業極為發達,與絲綢、茶葉齊名,被視為「杭產三絕」,也是杭州「五杭」(杭剪、杭線、杭煙、杭粉、杭扇)之一。
  • 中國扇文化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隋唐之後,羽扇與紈扇大量出現,而這時期的文人墨客喜愛把玩扇子,視其為「懷袖雅物」,一些詩人詞人,除了飲酒作詩,經常邊搖紈扇邊吟詩作賦。歷代文人墨客們還在扇面上題詩作畫,抒情言志,形成了獨特的「扇子文化」 誤點成蠅 據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記載,三國時,漢恆帝曾賜曹操一柄「九華扇」,十分名貴,其子曹子建特為此寫了一篇《九華扇賦》。 曹操便請楊修為他畫扇,不料楊修不小心將一滴墨掉到了扇上,他急中生智,將扇上的墨點畫成一隻欲飛的蒼蠅,曹操看後竟誤以為真,忙用手去拍打。從此,「誤點成蠅」的典故流傳至今。 唐伯虎巧畫扇面 唐伯虎很擅長畫扇面,他技藝超群,遠近聞名,有好事者不服氣,就故意出難題刁難。 一天,有人來請唐伯虎畫扇面,要求他在小小的扇畫上畫100只駱駝。唐伯虎什麼也沒說,點點頭就開始畫了起來。只見他先畫了一片沙漠,又在沙漠中間畫了一座孤峰兀立的大山。隨後在山的左側畫了一隻駱駝的後半身,它的前半身正被山壁擋住;在山的右側畫了一隻露出前半身的駱駝,正被主人牽著。畫完後,唐伯虎放下了筆。 來人一看就急了,說:「這可不夠一百隻啊!」唐伯虎立即又拿起筆來,在旁邊題了一首詩:「百隻駱駝繞山走,九十八隻在山後,尾駝露尾不見頭,頭駝露頭出山溝。」來人一看,啞口無言,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沒過幾天,又一個秀才模樣的人讓唐伯虎畫扇。他自己命了一個題,叫《花香》,但扇面上不要一瓣花。唐伯虎點點頭,就在扇面的右邊畫出幾片綠葉來,一群蜜蜂,一隻蝴蝶,正飛了過去。然後,唐伯虎在扇面上題了「花香」二字。秀才看了,讚歎不已。◇
  • 【大紀元2011年03月18日訊】簫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簫源自遠古時期的骨哨,歷史悠久,音色圓潤輕柔,幽靜典雅,其音量較小,常用於獨奏、琴簫合奏或絲竹樂演奏。由最初的四孔發展為現在的六孔(前面五個按音孔,後面有一個吹音孔)。 在秦漢至唐,「簫」一詞主要用作指編管的排簫,唐以後方專指豎吹之笛--即直簫。 現代的簫可分為洞簫、南簫和琴簫。傳統洞簫沿用古制,五音6孔;琴簫為8孔,為改進後降低聲音,適宜與古琴合奏;南簫,由中國唐代尺八發展而來,與日本目前流行之現代尺八分別為唐尺八所不同的兩個支派,目前僅見於民間和傳統南音音樂。 簫的演奏技巧,基本上和笛子相同,可自如地吹奏出滑音、疊音等,但靈敏度遠不如笛,不宜演奏花舌等表現富有特性的技巧。但卻適合吹奏悠長、恬靜、抒情的曲調,表達幽靜,典雅的情感。
  • 一張八仙桌,或四邊擺四張長凳、或兩側放兩把椅子,吃飯飲酒、喝茶待客,顯得穩定平和。
  • 塤(音同熏),是中國古代很重要的一種吹奏樂器,也是中國民族樂器中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塤一般是用陶土燒製而成。因此又叫「陶塤」。這種樂器除了陶土製成的以外,也有用石、骨製成的。
  • 笙是中國古老的簧管樂器,在古代八音的樂器分類中(即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笙屬於匏類。
  • 九州是中國人自古以來對中國的泛稱,其來源於夏、商、周時代的地域區劃。
  • 徽州民居的白牆灰瓦,徽州祠堂的底蘊厚重,徽州牌坊的宏大精美,被稱為「徽州三絕」,已經成了今天徽州人的三大寶貴遺產。看了徽州牌坊的人都說:「徽州三絕,牌坊為最。」
  • 科舉制度萌芽於南北朝時期,創始於隋,又延續至元、明、清三代,前後經歷了一千三百年之久。
  • 徽州石雕是傳統「徽州四雕」(石雕、磚雕、木雕和竹雕)之一,在徽州城鄉分布很廣,類別亦多,主要用於寺宅的廊柱、門牆、牌坊、墓葬等處的裝飾,屬浮雕與圓雕藝術,享譽甚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