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與中國菜結緣一世 賈桂琳.紐曼博士訪談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3年01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杜國輝、黎新紐約報導)可能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家有關中國飲食文化和廚技的英文雜誌《Flavor and Fortune》(中文譯為《美味與財富》),被美國媒體視為中國菜的寶典。該雜誌的創辦總編,亦是鑽研中國飲食文化歷史和廚技的學者、紐約聖若望大學家政系教授賈桂琳.紐曼博士(Dr. Jacqueline M. Newman)在一次專訪中敘述了這一雜誌的誕生和成長過程,分享了辦雜誌的理念和其編輯原則,同時亦談到了她對中國菜及廚技的熱愛、對中國飲食文化推廣所作出的貢獻,並且糾正了一般西人對中國菜觀念的誤差。

●推廣中國廚技 美國同好促成雜誌問世

20多年前,賈桂琳.紐曼博士結識了一群對中國菜及其烹飪方法有濃厚興趣的美國人。這些中餐愛好者想要幫助西方廣大民眾了解中國廚技,經過幾次在其中一位牙醫威廉(比爾)庫切爾的辦公室的會議討論,他們決定舉行一個有關中國飲食文化的研討會,同時出版一本雜誌來推廣中國廚技。當時賈桂琳.紐曼也加入其中,一塊籌辦研討會並創辦雜誌。

中國飲食文化和廚技的英文雜誌《美味與財富》。(攝影:杜國輝/大紀元)

1994年他們於皇后學院所舉行的「中國菜和美國的口味」(Chinese Cuisine and the American Palate)研討會吸引了超過200人參加,其中包括32位媒體人。除了邀請到美國和加拿大各地的美食專家前來講演外,那個連續兩三天的研討會還在法拉盛市中心的一家中餐廳舉行了一輪宴席,並在一個關於茶道的靜坐後,舉辦了一場由天仁茗茶贊助的品茶會。

研討會雖然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功,但出版的雜誌就沒那麼理想了。之前,為了吸引人預先報名參加研討會,他們籌劃出版一本雜誌,贈送給與會者。由於賈桂琳.紐曼是籌委會中唯一在學術上對中國菜有所研究的學者,因此受邀編輯這份雜誌。但是當時排版設計出了錯,導致出版的雜誌尺寸和顏色與她預期差異太大,令她失望到不想繼續辦這份刊物。

之後原來的籌辦方決定聘請一名專業的平面設計師負責排版設計,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才出版了原定為季度雜誌的第二期,刊物的尺寸、格式和雜誌名稱《美味與財富》(Flavor and Fortune)達成了共議,就此走上了這條路。

●志願工作 雜誌成長艱辛而可貴

由於賈桂琳.紐曼與其他撰稿人都是志願工作者,各有自己的全職工作,一忙下來,有的撰稿人就時常無法兌現投稿的承諾,很多時候賈桂琳.紐曼得包辦超過一半的寫作內容。

隨著組織、編寫和編輯雜誌技能的逐步成熟,這份季度性(1年4期)刊物也在讀者的要求下由原先的24頁增加到32頁,最後增加到目前的40頁。

20年一路走來,賈桂琳.紐曼表示,有緣與一些愛好中國菜的志願工作者走到一起,辦成這份雜誌,她備感幸福。這本雜誌除了包含了她的構思和考究成果,也涵蓋其他義務撰稿人的心思和讀者的意見。他們收到許多讀者反饋表示非常喜歡這份雜誌,從中他們學到了很多,一些讀者甚至資助刊物。

過去這些年,隨著一些義工的去世、生病、遷離紐約、失去興趣、無法再義務參與等多種原因,原來的團隊僅剩下賈桂琳.紐曼和另一位義工查理.唐。

創刊的早期幾年,他們曾嘗試招廣告,但由於缺乏全職管理人員經營,廣告銷售會使僅有的少數義工分心,因此十幾年前就放棄依靠廣告為生的做法,而以讀者的訂閱和捐贈來維持,其中訂戶所繳的費用可支付雜誌約20%的開支。創刊以來的數年,訂戶和讀者的捐款一直都在上升,直到近年來經濟衰退才有所減少,印刷量也由之前每期750份,下降到現在每期500份。

從創辦到走過成長期,目前雜誌步入創刊20周年的成熟期。今年的第一、二期已編輯完畢,第一期已印刷完畢等著於2月份郵寄給訂戶:第二期在印刷過程中。

賈桂琳.紐曼說:「我很幸運,我有化學專業的背景,所以我可以把(中國菜烹飪藝術中的)歷史、社會學、人類學和全部科學融匯進我的文章,別人沒有人能這樣做。所以我才能這樣成功,所以我才能這樣享受做這份雜誌。」

●7歲愛上中國菜 鍾情之餘深入鑽研

比較世界上各大不同種類的美味佳餚,賈桂琳.紐曼認為中國菜是世上美食的兩大種類之一,另一類美食是法國餐,但中國菜更加多樣化,包含了眾多特色各異的菜餚,中國的飲食文化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中國菜是我的最愛。我每週都多次烹煮並吃中國菜,雖然我不是中國人。」

賈桂琳.紐曼出生於曼哈頓的下東城,靠近華埠的小意大利,父母是來自歐洲的猶太人。「母親非常傳統,她絕對不會碰中國餐,因為不是Kosher(符合猶太教教規的食材)。但是她鼓勵我去嘗試,她讓我跟著小姨去吃中國餐,因為小姨有很多的華人朋友。從7歲開始,我就開始吃各種中國食物。從那時起,就愛上了中國菜。我的碩士和博士論文都是關於中國飲食文化。我現在都80歲了,這麼多年來我一直在學習中國文化和廚技。」

研究表明,有越來越多的人吃中餐,不論早餐、午餐還是晚餐,吃中餐的人數世界上最多。與中國菜結緣70多年,深諳中餐的美味與價值,賈桂琳.紐曼一直為美國的中餐價格太低而抱屈,她長年以來努力的就是讓中餐的價格更符合品質。

賈桂琳.紐曼到過70個國家,每到一個國家,都到那裡的中餐館嚐嚐他們的菜式如何。「上個月我到杭州、上海。在那住了7天,但是嚐了9家餐館,每家菜色料理都不近相同!前天,我去了長島高速路邊一家叫做Mian的餐館,餐館看起來很華麗,有25種特色菜式,我一嚐那裡的菜式,就感到有些特別,但不知是什麼,於是就請人詢問大廚生於、長於何處?回答是:新加坡。難怪我沒吃出來(菜的風格)!」

●美國社會中國菜的寶典

編輯工作包括鑽研、查證信息、查看其他人的文章以及其他瑣碎事務,非常耗時。隨著歲數的增加,賈桂琳.紐曼需要更多時間編輯一期雜誌。所幸身為學者,她生性喜歡鑽研,也樂於收到讀者的反饋意見。

她表示近期較引起讀者關注的是,有關中國少數民族的信息,但這方面的英文資料極少,「我們只能收集到那些人口超過一百萬民族的資料,並將其整理成文章刊登。語言是很大一個障礙。我只懂得一點中文,我曾嘗試學習,但總是難以掌握。」

最令賈桂琳.紐曼自豪的是,很多其他西方媒體從業人士經常打電話來查詢,以釐清、更正他們有關中國的報導。她希望更多媒體能這樣做,因為市面上有很多關於中國的信息是錯誤的。「我們的雜誌經常糾正人們對某些課題的固有錯誤觀念,當我們發現一些錯誤導向時,我們會刊登一篇文章正確反映真實的信息。我們從來不提供未被查證的錯誤信息。」

●為了延續中華烹飪文化而努力

賈桂琳.紐曼博士參加2012年杭州美食論壇的合影。(翻拍:杜國輝/大紀元)

賈桂琳.紐曼說,隨著越來越多中國人移民到海外,美國及世界其他各地民眾對中國菜的認識也越來越多。即便如此,一般外國人仍然以為中國菜就是粵菜,其實粵菜只是中國菜中的其中一個菜系,屬於廣州一帶的飲食文化。還有很多外國人仍以為,中國佳餚只有四至八道,但實際上,文獻中提到中國菜包括了多個不同的菜系,每一菜系的佳餚又何止那幾道。

越是深入研究,賈桂琳.紐曼越是體會中國菜文化的豐富深妙,即使中國人也需要努力了解中國各地不同區域的飲食文化。「為了中華烹飪文化的延續,我們這些人必須做些事,否則你們的文化將流失。因為沒有多少人真正意識到要保護這個文化。必須要做些事。」◇

—————————————–
賈桂琳.紐曼推廣中國飲食文化的成果

在中國飲食文化的推廣方面,令賈桂琳.紐曼最為自豪的榮譽與貢獻有:

◆ 一、2012年3月剛開幕的「杭州美食博物館」,將她譽為對推廣中國美食有所貢獻的八人物之一,她是這八人中唯一的非華裔,她的照片與其他七人掛在博物館的牆上。博物館開幕前,她修改了館內所有的英文翻譯。

◆ 二、她捐贈了四千多本有關中國美食的英文和雙語書籍給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Stony Brook University)圖書館的特別藏書部門,其中90%為食譜。第一次捐贈2600本,目前石溪分校擁有中國烹飪藝術的英文(或其他外文)的圖書已經超過4千種,外文中國烹飪藝術圖書數量居世界第一。比如連鎖店「P.F.Chan」的川菜菜單是選自那批圖書中的川菜菜譜。

◆ 三、賈桂琳.紐曼為上述特別藏書中的每一部書都註上了簡介和評語,這些信息已上載到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的網站上,免費供民眾查閱搜索。

◆ 四、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特別藏書部的圖書管理員Kristen Nytray和一位研究生設計了一個關於中國飲食文化歷史和中國廚技的書庫指南,免費供世人查詢該圖書館和其他圖書館中關於中國飲食文化的書籍,網站:http://sunysb.libguides.com/Chinese-culinary-history

◆ 五、從1994年至2009年出版的《Flavor and Fortune》雜誌中的文章、書籍介紹、餐廳的評論、食譜和其他信息都已上載到雜誌的網址上www.flavorandfortune.com,供想要了解中國美食和飲食文化的人查閱。

(責任編輯:索妮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