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陽」華人慶祝長壽傳說 重陽登高有來歷

人氣 895

【大紀元2013年10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沈玉清綜合報導)重陽節(黃曆九月初九)又名秋祭,是中國人憑弔先人、敬老尊賢的傳統節日。「重陽」也叫「重九」,是因為《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重疊,謂之重陽,由於「九九」和「久久」同音,有長長久久的含意,因此有長壽之說。重陽節因此又發展為「敬老節」。

每逢重陽節,傳統華人都會藉著這個日子,特別強調敬老尊賢的觀念,不止每個人應該尊重自己的長輩,更應該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感謝老人過去的辛勞,宏揚中華傳統敬老尊長的美德。重陽節從最早的典故中,避禍是第一,但今日的重陽節,敬老的意義遠大於原有的避禍傳說了。海內外華人將綿綿孝思在每一年的重陽節裡源遠流長,代代相傳。

各地華人慶祝重陽節的習俗

今年,重陽敬老節來臨之際,台灣各地縣市政府發放重陽禮金、推出各種免費服務,慈善、福利機構以及社會人士都會對老人獻愛心。更值得稱讚的是,島內各界創意大爆發,而且從內心深處表現出對老人的敬與愛。台灣社會現在也更注重對老人的「精神幫助」,不只是讓他們得到溫飽,更想看到老人們的笑容。

在香港,每逢重陽當天,政府有關部門及公共交通機構便會實施一系列相應措施,以方便及管理上山掃墓人士。香港人在這一天會帶同少量祭品和香燭拜祭先人。港人對重陽節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在大陸民間也有各自的習俗慶祝重陽節。河北香河縣九月九日,有姻親關係的家庭會互相送禮,稱為「追節」;山東昌邑北部人家於重陽節吃辣蘿蔔湯,有諺語道:「喝了蘿蔔湯,全家不遭殃」;陝西西鄉縣重陽節,親友以菊花、菊糕相饋贈。據說婦女此日以口採茱萸,可以治心疼;陝北過重陽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場。晚上月上樹梢,人們喜愛享用蕎麵熬羊肉,待吃過晚飯後,人們三三兩兩地走出家門,爬上附近山頭,點上火光,談天說地,待雞叫才回家。夜裡登山,許多人都摘幾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兒的頭上,以之避邪。

重陽節,江蘇南京人家以五色紙鑿成斜面形,連綴成旗,插於庭中;蘇錫常一帶重陽節吃重陽糕、九品羹,並喜登高;上海豫園於重陽節辦菊花會,以新巧、高貴、珍異三項評分定高下;江西德興縣9月9日割晚稻。廣東連川,重陽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圍觀;四川南溪民間舊俗,重陽前後要以糯米蒸酒,製醪糟。俗話說:「重陽蒸酒,香甜可口」。

……

傳統重陽節民俗民風

傳統的重陽節有很多民俗活動。古人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三國時期曹魏的開國皇帝、曹操的嫡長子曹丕曾書與鍾繇曰:「九九乃長壽日,可聚會也。」古人認為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吉祥日子。

登高: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據《西京雜記》記載,重陽登高始於西漢。金秋時節,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自古以來,文人雅士就喜愛重九登高,因此描寫重陽登高遠眺、欣賞山河美景的詩相當的多。

吃重陽糕:與登高相聯繫的有吃重陽糕的風俗。作為節日食品,最早是慶祝秋糧豐收、喜嚐新糧的用意。唐朝及宋朝時,重陽節講究吃糕,就如同中秋節吃月餅一樣,都是應節的食品。因「糕」與「高」同音,古人又相信「百事皆高」的說法,所以重陽節登高的時候吃糕,象徵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賞菊: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菊花不僅它千姿百態的豔容使人傾慕,它的傲然剛強的氣質更令人折腰,所以,歷代文人無不賞菊、詠菊、讚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

飲菊花酒: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根據《西京雜記》記載:「菊華舒時,並採莖葉,雜黍米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華酒。」相傳喝菊花酒能延年益壽,活得長「久」。所以郭元振有詩曰:「辟惡茱萸囊,延年菊花酒」;陶淵明九日詩中也提到:「酒能袪百慮,菊能制頹令。」

佩茱萸: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種常綠帶香的植物。茱萸入藥,可製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

民間認為九月九日也是逢兇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每逢重陽節,人人佩戴,後世稱之為「茱萸會」。不過,現今佩茱萸的習俗已沒有了。

重陽節的古老傳說

和大多數傳統節日一樣,重陽節也有古老的傳說。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

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恆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病癒之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恆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於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恆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指引下,終於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終於收留了恆景,並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恆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恆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恆景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恆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準備。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衝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恆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梁人吳均在他的《續齊諧記》一書裡曾有此記載。

後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另外,在中原人的傳統觀念中,雙九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所以後來重陽節被立為老人節。

(責任編輯:童宇)

相關新聞
組圖:臺灣各地歡慶重陽 臺北辦千歲宴敬老
尊寵長輩  高市招待遊河賞小鴨
竹崎樂齡學習中心 展現重陽新印象
鼓勵長者社會參與  台國健署力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