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黑心食品爆不完 「食」在恐慌

人氣: 103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3年11月12日訊】(新紀元週刊351期,記者趙芷菱報導)隨著黑心油風暴越滾越大,食安問題再度浮上檯面。據統計從 2008年至今,臺灣大大小小的黑心食品案件已超過36件。現在「臺灣製品」已經不能和「品質保證」劃上等號。

中國造字深富哲理,具有智慧,「食」乃人之良心,古人早已喻明。隨著大統黑心油風暴越滾越大,食安問題再度浮上檯面。近年食安事件頻傳,塑化劑、毒澱粉、毒醬油、假酒乃至劣質甚或有毒的食用油問題不斷爆發,在在衝擊民眾對食品安全的信任感。

臺北市長郝龍斌10月30日出席「第三屆亞太食品安全國際會議」時表示,面對食安問題,民眾是無辜的,因為食品添加不合標示物品,連真正專家都很難檢視出來,更何況是一般民眾。因此,政府要有積極有效作為,讓所有食品從業人員不敢以身試法。同時郝市長也表示希望業者都有企業倫理和社會責任,提供最好的產品給消費者,但站在政府的角度絕不能單純寄望所有業者都有職業道德,因此提議「窩裡反條款」、「加重罰則到違法業者無法承擔後果的程度」,作為目前修法的重點。

工業化帶來的食品變革

18世紀英國工業革命,啟動了現代化的經濟發展,同時也伴隨著現代化的食安的問題;從農藥、化學食品、加工原料到再製品等,因工業化所帶來的食品變革與危害,不計其數!

「基因改造食品」是現代科技產品中,爭議性相當嚴重的議題之一。食安專家表示,「基因改造食品」存在毒素,會引發致癌、致畸或「基因突變」等潛在風險,與腫瘤專家認為的兒童的腫瘤多由「基因突變」所引起,不謀而合。

研究證實,人吃了基改大豆或玉米,Bt毒素(蘇雲金桿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可進入人體並殘留,若懷孕的母親在食用了基改成分的食品後,毒素可進入胎兒體內。Bt毒素也可通過一些肉製品、蛋品或乳製品進入人體,而這些食物中的毒素來源是吃了基改玉米的牲畜。英國皇家科學院則提出,基因改造「會導致食物營養不可預知的有害變化」,建議「孕婦、哺乳婦女、嬰兒進食前,應嚴格研究這些基改食物可能造成的健康影響。」

揭發歐美基改食品黑幕的作家傑佛瑞.史密斯認為,臺灣目前只有兩種基改作物,基改大豆占80%以上,基改玉米則約在50~60%之間,這兩種都用於食品以及動物飼料,他建議可以先要求從食品中排除基改作物。至於吃基改飼料長大的牛、豬會不會透過食物鏈造成影響?他表示美國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有一分尚未揭露的報告指出,人吃了或喝了以基改作物飼養的牛所生產的肉或牛乳,有特定的健康風險,但這項結果尚未進一步證實。

臺製品不再等於品質保證

根據《經濟日報》報導,從2008年至今,臺灣大大小小的黑心食品案件已超過36件;大統黑心油事件發展至今,問題食用油品已釀成全民大恐慌,如果加上過去幾年發生的黑心食品問題,臺灣食品安全實在令人擔心。

2009年11月工業用鹽充當食用鹽事件,桃園環海公司將數萬斤可致癌的工業用鹽混充當食用鹽,經由大賣場流入市面,雖經檢調全面查察,但對已出售部分已無法追究,後續不了了之。

2011年5月的塑化劑事件,昱伸公司將低價有毒的工業用塑化劑做為起雲劑出售給飲料業者,從運動飲料到果汁、果醬、優酪乳等,計875種飲料,314家大小廠商均受影響,消費者受害超過20年。「塑化劑風波」帶給臺灣社會重大衝擊,「臺灣製品」等於「食品安全」的保證,在一夕間幻滅。

2013年5月毒澱粉事件,與塑化劑事件類似,是在食品的上游原料中添加工業原料,日正食品公司以有毒低價的工業黏著劑順丁烯二酸混入食物,以增加其Q味彈性,從珍珠粉圓、肉圓、魚丸等眾多傳統食品,均難倖免。雖然微量食用順丁烯二酸未被發現致癌性,但長期大量食用會對腎臟造成損害,並懷疑這可能與臺灣民眾洗腎率高居全球有關。

接著又發現立光公司將工業防腐劑做為添加物,出售給廠家製作布丁、豆花、洋菜粉、愛玉粉、冰淇淋與減肥食品寒天等。

不只臺灣國內產生的食安危機,其他國家的海洋污染也會因為洋流的推送造成國際性的食安危機。

據中央社報導,日本福島輻射外洩危機越演越烈,不僅引起日本民眾高度關注,也造成臺灣民眾的疑慮。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陳曼麗表示,政府把關日本進口的食品非常不嚴謹,日本福島核電廠輻射污水外洩問題嚴重,但從2011年福島核災迄今,臺灣只檢測四萬多件食品,遠不如香港檢測15萬件,且香港每周都檢測,並隨時公布檢測資料。

挑選在地、在季食材 快樂飲食

據中央社報導,綠色採買人朱慧芳指出許多挑選食材的迷思:許多人以為買菜應該挑被蟲咬過的,表示沒有農藥。但就像病毒不會侵襲抵抗力好的身體,蟲通常也不會欺負健康蔬菜,在優良環境栽種的有機蔬菜,長得直挺漂亮,就不會被蟲咬。

她說,有機食材是最健康的,但若無法經常吃到,也可以把握「食用當地、當季食材」的原則。無論動物、植物,都來自土地及陽光,飲食也應該呼應四季律動,春天吃芽苗,夏天多選瓜果,秋天多吃五穀雜糧,冬天則食用根莖類,與古哲孔子的「不時不食」相合。

但若心情總是處於緊張狀態,對食物來源、品質斤斤計較,就算吃得再好也是枉然,「快樂地對待食物非常重要」。面對現存及未來可能爆發的食安問題,民眾或可藉此機會,重新檢視自己的飲食習慣與觀念,與其恐慌與憂慮,不如學會自保。◇

本文轉自第351期【新紀元週刊】「焦點新聞」欄目(2013/11/07)
想提前看到新紀元更多精彩文章嗎?請訪問新紀元周刊網站:
http://mag.epochtimes.com/

新紀元雜誌PDF版訂閱(52期10美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