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少華】烏克蘭民眾為何「推倒列寧像趕走土匪」?

人氣 56

【大紀元2013年12月10日訊】2013年12月8日,烏克蘭基輔獨立廣場,反政府示威者組織「百萬人抗議示威」推倒砸毀了列寧雕塑。烏克蘭首都基輔的抗議示威是烏克蘭橙色革命以來最大規模一次。數以萬計的傾歐盟派示威者佔據了基輔獨立廣場,他們揚起烏克蘭國旗並高喊「趕走土匪」、「吊死共產黨」。

烏克蘭的反政府抗議活動自政府11月21日宣佈擱置與歐盟的貿易協定開始,群眾抗議俄羅斯對總統施壓,令亞努科維奇擱置與歐盟的貿易協定。

在烏克蘭爆發新一輪抗議示威要求政府辭職之後,警察9日開始拆除基輔政府建築前的抗議者營地,驅散示威人群。警方要求這些紮營的抗議者,10日之前離開。

如今,烏克蘭民眾與親俄羅斯的現政府的緊張對峙,使得烏克蘭又一次站到了選擇國家民族命運的十字路口。從表面上看,此次爭端的焦點是經濟問題,但是,在經濟問題的背後,更多的則是民主制度與共產專制制度之間的對決。

烏克蘭是歐洲面積第二大的國家,僅次於俄羅斯,地理位置也很重要,是歐洲與俄羅斯的交叉點,其在政治和地理上的重要性,成為歐洲與俄羅斯都希望加入他們陣營的國家。

2010年當選的總統亞努科維奇是親俄派,他選擇俄羅斯而拋棄歐盟是出於其政治上的考量,可以獲得俄羅斯在多方面的支持。現總統遠離歐盟的政策,遭到烏克蘭民眾的集會反對是很正常的,從長遠來講,烏克蘭加入歐盟,可以使烏克蘭的政治經濟早日與歐洲融為一體,使烏克蘭的民主制度得到穩固和正常化,為烏克蘭的未來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更為重要的一點是,蘇聯與俄羅斯,特別是共產主義制度下的蘇聯對烏克蘭的統治,在歷史上給烏克蘭帶來了沉重的災難和傷痛。在上個世紀的三十年代初,蘇聯發生的大饑荒,烏克蘭受災最為嚴重。

烏克蘭在上個世紀20年代,30年代,以及在40年代的二戰結束後總共經歷了三次饑荒。其中以1932年到1933年的饑荒規模最大。30年代烏克蘭大饑荒中的受難者人數至今無法準確統計。有人認為,大約數百萬人餓死。但也有研究認為,受難者人數從9百萬人到1千3百萬人,甚至到1千5百萬人不等。

1932年到1933年的大饑荒是因為強制推行集體農莊,沒收土地和糧食造成的。斯大林人為製造的大饑荒是那個血腥世紀中最為殘酷的一項舉動。千百萬人在大饑荒中餓死並不是因為糧食歉收和外敵入侵。大饑荒是布爾甚維克政權殘酷政治迫害中的一部份。有觀點認為,製造大饑荒是為了強制推行集體農莊運動,並把整個富農階級作為共產黨政權的敵對因素全部消滅。烏克蘭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有66%的烏克蘭人認為,大饑荒是民族滅絕行為。

整個二戰期間,烏克蘭地區成為戰爭的重災區,軍民死傷慘重,物資損失不可計數。二戰結束後,蘇聯高度中央集權的計劃經濟體制嚴重的阻礙了烏克蘭的經濟發展,特別是共產主義制度下的高壓政治,也使烏克蘭人民深受其害。1986年,烏克蘭境內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核幅射外洩事件,造成嚴重後果。

1991年烏克蘭獨立後,實行了民主制度。民眾推翻列寧像表明了歷史的潮流和人民的選擇,也表明了共產主義意識形態在全球的徹底破產,已經被世界民眾所唾棄,全世界所有的民眾都不願意生活在共產主義專制制度下生活。這一點在中國也不例外。

如今的中共,現在也不太提列寧了,中共自己也知道,馬列主義的意識形態已經破產。但是,如今毛澤東的雕像還在全國給地立著,毛的屍體還在天安門被供奉著。像烏克蘭推翻列寧像此類的事件,這些年來在前蘇聯加盟國家不斷發生,中共對此應該有種兔死狐悲的感覺,恐懼之極。不管怎樣,共產主義制度的覆滅是歷史潮流,大勢所趨,中共政權的滅亡也不會太長久了。

相關新聞
烏克蘭再爆大規模反政府示威 列寧像被斷頭
烏示威群眾洩憤 肢解列寧雕像
烏克蘭政治動盪 潘基文促對話
橙色革命後最大示威 列寧像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