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早上起床後愛鬧彆扭怎麼辦?

陳彥玲(教育碩士、講師)
font print 人氣: 95
【字號】    
   標籤: tags:

席女士:
我有一個兩歲十個月的女兒,現在特別的叛逆,比如說早晨穿衣服吧,我和先生兩個都上班,早上的時間都有限,給她穿衣服,她就趴在地上不肯穿,臉也不要洗,牙也不肯刷,然後搞的我們特別苦惱,我想問,碰到這樣狀況,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有需要趕快讓她穿戴整齊上幼稚園,有什麼好的辦法能夠解決?

* * *
陳彥玲教授:

小孩子有的時候有下床氣,不知道您有沒有聽過。我昨天早上出門就遇到一個下床氣的幼稚園的小朋友,這小女孩是我們鄰居的孩子,我坐電梯下樓的時候,她父母帶著她也上了電梯。當時這小女孩的態度很差,她父母就責怪、批評她沒有禮貌。

其實,這個時候孩子是學不到方法的,她只知道不能這樣,可是她就是沒有方法去做到更好的態度,更好的那個樣子,所以就維持這樣囉。可是她不但沒有從大人那到好的方法,反而還學到了一個更負面的指責的方式。

那小女孩滿臉很不高興的樣子,這時,我蹲下來對她說:「啊呀,這麼可愛的孩子,看起來你大概沒有睡飽,對嗎?」她用眼睛喵了我一下。表示沒有拒絕我對她的理解,也表示她接受我對她的讚美,她是個可愛的孩子。

我說:「妳好漂亮呢,我發現如果你的嘴角像阿姨一樣的話,妳就會更漂亮囉。」

我笑給她看,她馬上就學會了,跟著笑起來了,因為這就像一面鏡子一樣。她的父母在旁邊也跟著笑了,大家都很開心起來了。

現在說這兩歲十個月女孩,她還在那個擬人化的那個階段,什麼是擬人化:就像她的衣服也像個人一樣,其實她的手跟腳都等於是個人一樣。除非她很不喜歡那個學校,除非她不喜歡去上學,否則她就是很單純的沒睡醒或沒睡飽的那種瞎淘氣,這個時候你就可以很開心的拿著她的衣服,或者在前一天晚上睡覺的時候先把衣服給選好,將那衣服擬人化,將她比喻她的朋友,代替那個衣服來說話。

比如裝作是衣服跟小孩說:我們現在去上學了,我現在到你的身上去了,然後你的手要穿過這個隧道了,「你看,衣服好高興的跟著你要出門了,衣服說:『小公主,妳好漂亮喔,妳的學校有好多好玩的東西和要好的朋友,我好希望能到妳的身上,跟妳到學校去玩呢。我可想念學校的小明呢,猜猜看,小明今天要穿哪件衣服要來跟我玩呢?….』」對孩子用編故事的方式要比訓話的效果來的好的多,既輕鬆創意又有效果,何樂而不為呢?這樣去跟她對話,這時孩子就會順著你了。

當然,功夫是練出來的,耐性是磨出來的,所以在生活當中她已經習慣那樣的語言和那樣的模式的時候,這個時候你再用那個方法,就水到渠成了。因此,這個好方法也不能只有在出門時才用上,平常的吃飯、洗澡、收玩具等等的事情,都可以用這些擬人化的對話來跟孩子互動,會有很不錯的效果,相對的也會有明顯的幫助父母控制情緒、增加幽默感,讓平淡的家居生活增色不少。

然而,如果是因為孩子懼怕上學或學校有什麼讓他困擾的事情,就另當別論,得將困擾上學的原因找出來了。@*

編者注:陳彥玲教授在完成臺灣大學醫學碩士學位之後到美國攻讀兒童發展、資優教育和整體心理學博士,近20年的教育經驗,擅長人際溝通、正向思維訓練與心理療愈,其服務範圍跨中、日、台、美、澳、香港、東南亞和歐洲。其演講錄影獲得臺灣政府國家典藏,現任美國心身醫科大學教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的兒子今年五歲。他在幼稚園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如果想和小朋友共享玩具,他不會好好講,總是立刻出手打人。連對父母也是動不動伸手就打。我想糾正他這種無法「用言語和人溝通」的個性。
  • 日常生活中就要不斷練習「守約」。
  • 規定孩子打電玩的遊戲時間是一天一個小時,孩子卻老是說「媽媽拜託!先從明天的時間借十分鐘!」所以我會跟他說:「上次借了十分鐘,所以今天要扣掉喔!」但仍無法讓他改掉預借時間的習慣,所以每天打電玩都會超過規定的一小時。我該怎麼處理才好呢?
  • 在成長到學齡的這個階段,孩子們正在培養和練習幫助新朋友、與他人相處和交友能力。還有自我調節和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
  • 學齡兒童往往喜歡獨立,但他們仍然需要你的愛、關注和認可。在成長和探索的過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導。這些限制可以幫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並為開始上學後的新規則、慣例和責任做好準備。
  • 我們已經知道,兒童都會努力追求優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責任,就是將他們的努力追求導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須確保,孩子的努力可以獲得心理健康與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調。
  • 我們知道,不勞而獲的成功多麼容易轉瞬即逝,因此訓練兒童滿懷企圖心沒有什麼好處;更重要的是訓練他具備勇氣、堅忍和自信,這樣他才能體認到失敗時永不氣餒,而且應該視「失敗為需要被解決的新問題」。
  • 我們一直在推廣學前教育課程。誠如近日《紐約時報》一篇文章指出,學前班遠遠供過於求,還提到「幼兒教育提倡者說,如果家長知道學前教育的好處,可能會有更多的家庭報名參加。」然而這些所謂的好處往往難以實現。從各種學術研究得知,上學前班的孩子在以後的人生中可能遭遇困難,在行為和學業上落後於沒有上過學前班的同儕,而且在學涯後期被留級的可能性增加。
  • 孩子會在學習過程中的某個階段,對學習本能的熱愛常常會消失。許多孩子逐漸開始厭惡甚至害怕上學和學習新事物。 以下是一些簡單的策略,家長或老師可用來培養孩子保持對學習的熱愛。
  • 漫無目的的育兒,是一件非常慌亂的事。有了孩子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替孩子準備什麼食物?找什麼學校?玩什麼運動?如果父母心無定性,總是猶豫不決或朝令夕改,家庭就會陷入各種混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