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我才知道 他們是真正抗日英雄1

文:徐可欽
font print 人氣: 212
【字號】    
   標籤: tags: , ,

黑色的海水不斷拍打在岸上,我向著東方望去,那裏是中國最後一塊被日本佔據的領土,釣魚島。黑暗的天空和大海中,我不可能望見甚麼,就如同70餘年前的戰火早已經煙消雲散,如今只能憑藉著零零散散的資料來拼湊那段被剪碎的歷史。

1931到1945,持續了14年曠日持久的血戰後、1945到2013,經歷了68年的歷史沉澱後,每一個中國人都有權知道這場保存了我們民族血脈的戰爭的全部真相,以及這真相背後,明確而又危險的答案。

後來,我才知道他們是真正的抗日英雄。

小時候知道的抗戰

一年級的時候,我就聽老師說毛澤東率領著八路軍和新四軍在抗擊日寇,共產黨領導的游擊隊憑藉著麻雀戰、地道戰、地雷戰和破襲戰消滅了50萬日軍,日本軍隊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語文課本、思想品德課本、歷史課本上告訴我,共產黨員楊靖宇在雪山上吃著草根樹皮和日寇週旋、狼牙山五壯士打盡了最後一顆子彈後跳崖犧牲,王二小將敵人引入八路軍的包圍圈。

《地道戰》、《地雷戰》、《雞毛信》、《小兵張嘎》、《亮劍》、《歷史的天空》等等等等老電影和電視劇告訴我,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中國共產黨帶領著中國人民8年抗戰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拯救了中國。

老師、課本,影視劇還告訴我,蔣介石在1931年日本人打上門來的時候堅持投敵賣國的不抵抗政策,以「攘外必先安內」為藉口,不顧東北三省淪入敵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在1931年日本侵華初期就開始堅持游擊戰對抗日本侵略,還艱難跋涉兩萬五千里,在國民黨反動軍隊的重重阻撓下毅然北上奔赴抗日戰場,去挽救這個苦難的中國。

我從小就知道1936年,正義的紅軍在西安事變中逼蔣抗日,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才讓國民黨反動派的槍口一致對外。

我從小就聽說林彪指揮八路軍在平型關伏擊了日軍,取得了抗戰以來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我從小就清楚彭德懷發動百團大戰,拔鐵路,炸碉堡,擊斃2萬日軍5千偽軍,嚴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

我從小就明白日本發動了全面的侵華戰爭,大片國土淪喪,中國人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後,毛澤東提出了「論持久戰」,鼓舞全國軍民的士氣。我們偉大的領袖駁斥國民黨親日派的亡國論和國民黨親英美派的速勝論,指引了中國人民正確的鬥爭方向。在抗戰即將勝利之時,毛澤東又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最終領導中國人民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日本法西斯,8年抗戰就此勝利。

我從小就認為1945年日本投降後,在抗日戰場上屢戰屢敗的蔣介石和國民黨反動軍隊前來搶奪抗戰的勝利果實,不顧國家剛剛從抗戰的泥濘中掙脫,悍然發動了內戰。最終有著美帝國主義支援的國民黨反動派被解放軍叔叔打敗,蜷縮在臺灣島上。所以我們要感謝偉大領袖毛澤東,我們要感謝八路軍和解放軍,我們要感謝光榮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因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我們就會過著被日寇奴役,被國民黨反動派高壓統治的日子。

可是我錯了,當我自己認認真真的翻開歷史去看這場慘烈的戰爭,我發現了一個祕密,一個驚天的祕密,這個祕密改變了我的人生。現在,讓我把它告訴你們。

國難初始

1928年,那時候的中國叫中華民國,剛剛17歲的中華民國終於初步從動亂的戰火中走向統一。張學良在東北降下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換上青天白日遍地紅,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三大軍閥被消滅,北伐戰爭結束,中華民國在形式上宣告統一。

蔣介石要求在北伐期間支持自己的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等地方軍閥裁軍,以節約超過全國財政收入的一半以上軍費,恢復生產。可軍隊是軍閥賴以生存的基礎,1930年5月到11月,地方軍閥為了自身利益,和中央政府又開始了被稱為「中原大戰」的新內戰。中華民國為了應付連年的戰事和清朝遺留的賠款,經濟到了接近破產的邊緣,也讓在南方的中國共產黨武裝有了發展機會。

獲得中原大戰勝利的蔣介石中央政府收編地方軍隊,統一全國稅賦,鞏固了國家統治。但是閻錫山、馮玉祥等軍閥沒有從根本上被消滅,中國仍然處於分裂的局面。中原大戰後,蔣介石親自帶兵對共產黨發動了第3次圍剿,最終因為日本發動的九一八事變而被迫中止。

日俄戰爭後,屯駐在中國東北的日軍一再製造事端,濫殺中國平民,挑釁中國軍隊,試圖挑起戰爭。張學良要求他手下的東北軍保持克制,不要和日軍發生武力衝突。正忙於對共產黨進行第3次圍剿的蔣介石也要求張學良忍辱負重,「一切交涉,聽候中央處理。無論日軍此後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不予抵抗,力避衝突。」結果九一八事變爆發,31萬東北軍在1萬關東軍面前幾乎一槍未發,不到半年東三省落入日軍之手。

東北三省造成了3個巨大惡果。

1、東北的人口資源、自然資源、軍事工業資源全部淪陷日本之手,中日兩國本就懸殊的實力差距更加巨大。

2、在中日兩國實力差距巨大之時國內抗日思潮擴散,蔣介石領導的國民政府威信遭到極大打擊。

3、九一八事變並非是由日本政府策劃,而是主戰派日本關東軍私自策劃的。事變發生後,日本人發現「支那」軍隊如此不堪一擊,軍國主義者在日本政界徹底佔據上風,日本也由九一八開始從政治上徹徹底底的演化為瘋狂的軍國主義國家。

張學良的政策——不抵抗

中國大陸長期的說法,張學良執行了蔣介石的不抵抗命令,張是蔣的替罪羊,蔣是國家民族的罪人。然而九一八主要責任在張學良,不在蔣介石和國民政府!

證據1:張學良擁有對東北軍的實際掌控能力。

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況且張學良並非「將」,他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中華民國國軍三軍副總司令,更是一個掌握東北31萬軍隊的大藩王(蔣介石的中央軍不過20萬),東北三省的軍事、經濟、政治權力全歸張學良掌管。蔣介石對張學良的控制能力極為有限,否則也不會發生西安事變。

證據2:一二八事變國民政府的反應。

在緊接著的1932年1月28號,日軍又再度製造了一二八事變進攻上海,國民革命軍19路軍奮起反擊。日本軍艦從長江上炮轟中國首都南京,中華民國政府宣佈遷往洛陽,表示決不屈服,抗日到底,直到1932年底才遷回南京。

日軍持續往上海增派兵力,總共投入了7萬兵力,而國軍只調派5萬軍隊就成功的守住上海。上海的戰事讓長江航運中斷,英、美、法、意各國列強在中國的利益受損,列強逼迫日本政府談判,成功的在1932年4月29日逼日本簽下停戰協議。國民政府在軍事上採取抵抗,政治上交涉的戰和並用方針,成功的拖延了日軍全面侵華的腳步。

一二八遠比九一八激烈,一個是關東軍策劃,一個是日本政府策劃;一個是1萬侵略軍對11萬抵抗軍(20萬東北軍在關外);一個是7萬侵略軍對5萬抵抗軍;一個是飛機坦克全都有的東北軍對抗日本步兵騎兵,一個是19路軍對抗日本精銳的海軍陸戰隊和裝備有航母及巡洋艦的第3艦隊;一個是偌大的東北3省,一個是小小的上海灘。民國政府的堅決抵抗面前,日本軍惱羞成怒的更換了3任指揮官仍不能取得勝利,並最終被迫停戰。

證據3:國民政府明令張學良抵抗,而張學良和 東北軍將領仍舊不抵抗。

1931年12月15日,蔣介石因為東北的局勢被迫下野,國民政府的實際權力在南京政府行政院長孫科手上。行政院長的職務就相當於國家總理,而孫科的身世更了不得了,國父孫文的長子。孫科一再要求張學良固守,張學良也表示要固守,卻先丟錦州,再丟熱河,始終沒有認真的抵抗。

證據4:張學良親口承認。

張學良晚年一再說過,下不抵抗命令的是他自己,而不是中央政府。1991年其重獲自由後,張學良在各種場合多次承認「不抵抗」的決策完全是其一人所為。與蔣介石無關。張學良1990年接受日本國營電視臺採訪時,表示他當時認為「戰爭不合乎日本政府的利益,日本政府應會約束關東軍。」

中共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長年宣傳張學良「接蔣介石命令不抵抗」並以此拍攝了電影《西安事變》,並通過文化上的一系列宣傳,將賣國賊的帽子緊緊扣到了蔣介石的頭上。

張學良為甚麼不抵抗?

行政院長孫科3連電報要張學良「死守錦州」,張學良的回電中說,「日軍傾全國之力,而我僅一域之師」,「錦戰一開,華北全局必將同時牽動」。面對張學良3次回電請援,孫科卻無下文。張學良抱怨「請械請彈無應,請航空隊救護隊,亦無應」。奉命守錦州的東北軍將領榮臻也認為:「中央不撥一分糧餉,不發一槍一彈,只在發命抗敵,顯然有意徒令東北軍犧牲,故置東北軍於死地」。

張學良認為中央政府只是口頭上支持抗日,實際上是想讓張日火拚。作為一個地方軍閥,軍隊是他安家保命的根本,他不願與日本開戰損耗自己的實力,所以張學良嚴格命令軍民百姓「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不給日本人挑起戰端的藉口。(待續) @

--轉載自黃花崗雜誌

更多:西安事变的真相和张学良的真面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1937年7月7日。
    日軍在中國的駐屯軍步兵第1聯隊一部,在蘆溝橋附近同中國軍隊駐守該地區的二十九軍第37師219團一部發生激戰。
  • 武漢會戰,中日雙方軍隊在縱橫千里的戰線上,激戰五個多月,日軍投入几十万兵力,會戰期間又補充了五、六次兵員,日軍中央統帥部在會戰后期,已無力再向武漢增援兵力。整個會戰,殲滅日軍二十多万,使日本陸軍大傷元气,無力再發動新的進攻。中日戰爭至此進入相持階段。蔣介石也動用了几乎所有的部隊,所有參戰部隊都打得英勇頑強,為武漢會戰付出了重大代价,傷亡与敵倍之。
  • 第5軍在巍峨的昆侖關上,建立了一座“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以永遠悼念和呼喚,
    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自由流盡了最后一滴血,而長眠在昆侖關上的二万七千零四十一
    名將士的亡靈。
  • 重慶政府宣布:抗戰頭三年中,華僑捐獻飛机二百一十六架;救護車汽車一千余輛;坦克二十三輛;其他如棉衣、麻袋、醫藥用品等無法計算。

    重慶國民政府統計宣布:從1937年到1941年底,國民政府的總收入為:二百二十六億元。其中華僑匯款為:五十三億元,相當于國府總收入的四分之一,將近國府軍費開支的二分之一。

    國民政府對此評价:華僑龐大之外匯,對于祖國之抗戰,實予以巨大之助力。

  • 日本終于在二次世界大戰的棋盤上,投下了一顆最不合常識﹑最冒險的棋子——奇襲
    珍珠港,向美國人開戰。這場開戰使國民政府的存在多了一些時日﹐這種存在起到
    了保邪惡的蘇聯共產黨的作用。因為日軍如果不進攻美國及南洋﹐必全力向極其困
    難的國民政府進攻。征服了國民政府﹐則日本會會同希特勒進攻蘇聯共產黨﹐將共
    產黨徹底擊碎﹐人類的歷史將徹底改寫。
  • 余程万師長指揮該部一万三千名將士孤軍奮戰,經三天四夜浴血搏斗,日軍除在四面
    城下堆尸如山外,未能前進一步。

    在日軍飛机和大炮連日不斷的轟炸下,常德城變成一片火海。但守軍在余程万督率
    下,官兵士气格外高昂,處處都響著鋼鐵般誓言:寸土不讓,誓与常德共存亡!
    橫山勇在常德城外急得團團轉,他做夢也設想到這個常德城竟如此難攻。一廂情愿
    地認為,余程万軍抵抗如此頑強,肯定是四面都被大軍困死,沒有退路,才在絕望
    中作背水一戰。于是,11月28日,橫山勇向攻城部隊下達命令:立即在常德城的任
    何一方撤出攻城部隊,為余程万的第57師讓出一條生路,准其突圍。

  • (shown)孫國棟先生(1922-2013),著名歷史學家。民國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孫國棟先生就讀於重慶國立政治大学三年级,為響應國民政府「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毅然投筆從戎。其後奉調到缅甸戰場,服役於新一軍孫立人將軍麾下。他曾從歷史學的角度以及親身參與了抗日戰爭的經歷談抗戰,在接受美國舊金山希望之聲廣播電台的採訪時指出,「共產黨領導了抗日戰爭是違反事實」。歷時八年的抗日戰爭共有大小戰爭四万幾千次。在戰場上犧牲的中國戰士達7百萬,抗日戰爭最關鍵的二十二次大會戰都由國民政府領導,尤以淞滬大會戰的戰略上的意義、殲敵之多以及其戰事的慘烈居20多次大會戰之首。
  • 在對日抗戰勝利68周年之際,紐約僑界從8月25日至9月4日舉辦三場大型活 動,以緬懷逝者,還原歷史。9月4日,系列活動之一「還原歷史真相,复興中華大義」研討會在紐約華僑文教服務中心舉行。著名民間思想家王康受邀演講「中國 大陸民國精神的複興」,講演贏得全場多次喝彩。研討會由歷史學教授趙淑敏和紐約華文作家協會會長周勻之主持,一百多位大紐約地區僑胞出席。
  • 1945年9月9日,中國戰區日軍投降簽字儀式在南京黃埔路陸軍總司令部前進指揮所舉行。何應欽將蔣中正第一號命令交參謀長轉送岡村寧次,岡材寧次再於受領證上籤字蓋章。從此結束了長達八年的艱苦抗戰。1943年,宋美齡出訪美國加促了日本投降。
  • (大紀元記者曹景哲舊金山報導)宋耀如基金會、中華聯誼會和海外泛藍大聯盟主辦的還抗戰歷史原貌巨型史詩國畫《浩氣長流》將於9月14、15日在舊金山首展。《浩氣長流》的發起人、重慶民間學者王康週四(9月12日)在舊金山國父紀念館舉行記者會見,介紹了他從發起創作,到召集數十位藝術家,共同完成這幅巨畫的艱辛歷程,與其時代意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