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詩人王維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作者 : 余立琴
font print 人氣: 4899
【字號】    
   標籤: tags:

唐代詩歌水準是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無可比擬的,思想與藝術的融合達到了相當高的境界,稱得上是中國詩歌的全盛時期。

初唐是唐詩的醞釀與形成時期,當時的詩歌仍沿襲南朝卑靡之習,只求詞藻優美,但缺乏內容。到了盛唐時代,政治開明、經濟繁榮,出現許多具有代表性的詩人,一掃初唐唯美詩風,詩歌完全進入了新境界。

盛唐詩人懷抱著遠大的理想及抱負,以豪邁不羈的昂揚精神,深刻反映社會的現實,但各自又有不同的藝術風格。其中王維與孟浩然等人,謳歌自然,寫自然美景、詠田園生活。

中年潛心禮佛晚年亦官亦隱

唐,王維,《伏生受經圖》。(新紀元資料室)

王維少年時熱衷功名,不惜接近公主以求干祿。三十歲後,由於喪妻之故,生活態度起重大變化,同時亦開始潛心禮佛。之後盛名依然不減,但對功名熱衷程度已大為減退。安史之亂後,唐朝的政治經濟一蹶不振,王維飽受挫折,更加深其對佛學及大自然的擁抱。

《舊唐書》本傳記載:「在京師日飯十數名僧,以元談為樂。齋中無所有,唯茶鐺、藥臼、經案、繩床而已。退朝之後,焚香獨坐,以禪頌為事。」即其晚年生活捨宅為寺,半官半隱、亦官亦隱的寫照。

詩中有畫 畫中有詩

董其昌《王維詩意圖》。(國立歷史博物館 清翫雅集提供)

王維才氣橫溢,工於草隸,擅長詩畫。畫以山水為主,並開創南宗畫派,重渲染,少勾勒,以秀麗著稱。其〈畫學祕訣〉云:「凡畫山水,意在筆先。」意即意象與境界。因重視意境,故能畫中有詩,詩中有畫。《舊唐書》本傳中即有對王維「山水平遠,雲峰石色,絕跡天機,非繪者之所及」的稱頌。

王維的詩作取材於田園生活及山水景色,風格淡雅恬靜、質樸自然,表現出悠然自得的心境,清新幽雅,意境優美。後世稱他為「詩佛」。從以下二首詩作,可以嘗試感受蘇東坡所言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

〈春中田園作〉

屋上春鳩鳴,林邊杏花白。

持斧伐遠揚,荷鋤覘泉脈。

歸燕識故巢,舊人看新曆。

臨觴忽不御,惆悵思遠客。

這是一首春天的頌歌。

斑鳩隨著春的腳步來到村莊,在屋上不時鳴叫。整個村子掩映在盛開的杏花之中,雪白一片。農民聽到斑鳩的鳴叫聲,看著美麗的杏花,心情隨著春的來臨而飛揚,有人趕緊拿著斧頭去修整桑枝,有人扛著鋤頭去察看泉水的通路。

春天來了,燕子飛回屋梁,在巢邊呢喃,好似仍然認識舊巢。而屋中的主人,卻在翻看著新一年的日曆,想著春天的簾幕即將拉開。感受到春天田園的美麗景象,主人很想開懷暢飲,但是想到那遠離家園在外作客的人,沒能享受美好的田園生活,不由為之惋惜而放下對飲的酒杯。

詩作雖是描寫風景,沒有特別渲染春天的萬紫千紅,卻深刻表現了濃厚的春天氣息。因為唯有透過人群具體生活的過程,才能真正看見春天來臨的景色。但是歸燕、舊人仍在,四時季節流轉的腳步卻從不停歇。新年的春天讓人滿懷憧憬,卻也深感時序的流逝。

〈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這首詩描寫的是農村初夏的黃昏景色。

夕陽斜照村落,僻靜小巷中牛羊正徐徐歸來。柴門外,一位慈祥的老人拄著柺杖,迎候放牧歸來的小孩。麥地裡的野雞咕咕啼叫;桑林裡的桑葉所剩無幾,蠶已開始吐絲作繭。

田野間,農夫們扛著鋤頭準備回家,在田間小道上偶然相遇,閑話家常,樂而忘歸。詩人看到農夫們如此閑逸,羨慕之餘不禁惆悵詠嘆《詩經‧北風》的「式微,式微,胡不歸?」

王維在詩中多次提到「歸」,以人皆有所歸,反襯自己獨無所歸;以人皆歸得適時,反襯自己未能及時歸隱、身處官場的苦悶。最後一句「悵然吟式微」,可說是整首詩的靈魂,巧妙地揭示了主題。整首詩看似一幅田家晚歸圖,實際上是王維抒發急欲歸隱田園的心情。

王維中晚年的詩作,不斷傳達不如歸去的理想,而其中,返回自然的生活方式背後,更重要的是心境的改變,尤其在經歷早年官場生涯的奔忙之後,更充分顯現了對於返本歸真的嚮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神韻交響樂團10月28日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首演,美國音樂評論人威廉表示,西方音樂自貝多芬、李斯特之後,近二百多年來沒有再突破,今天神韻交響樂團突破了,成功注入東方元素,誕生出震撼世界的新樂章,讓西方交響樂自文藝復興後再度復活。
  • 類對疾病的認識越來越深入之後,醫學分科也會越來越細,目的應是順應臨床醫學的發展,讓醫療照護完善。
  • 語云:「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指古之君子對自己要求嚴格而全面,這樣就能及時改過,不斷向上;對別人寬容而平易,使別人樂於為善。寬容是一種智慧,是道義堅守中的包容,是對他人的關愛和負責,它需要有寬廣的胸襟和與人為善的心態。
  •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是君子個人修養及與人相處的道德準則之一。君子以堅守正道自律,內在修身、外在達人,盡可能向他人提供方便,儘量給予他人幫助,是出於對別人的尊重和關愛,寬容是一種充滿了仁愛的無私境界。
  • 國人評價花的優劣,要從色、香、形、韻四方面去考慮,若在任一方面出眾者可稱為絕;菊花四絕皆備,是名花中的佼佼者。菊花千姿百態,色彩豐富,且不畏寒霜,宋朝詩人韓琦〈九日小閣〉詩:「莫嫌老圃秋容淡,且看黃花晚節香。」成語「晚節黃花」就是用菊花比喻一個人的晚節高尚。
  • 唐人電視台「全世界華人人物寫實油畫大賽」已經成功舉辦三屆了,比賽吸引了全世界越來越多的油畫界精英,大賽純真、純善、純美的宗旨引領人們回歸正統藝術,為華人畫家走向國際舞台搭建了平台。
  • 鵲(公元前407~前310)本名秦越人,是春秋戰國時期渤海(今河北省任邱縣)人。少年時拜民間老醫生長桑君為師,並在長期的行醫生涯中刻苦鑽研,學識與醫術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最終成為流芳千古的中華醫聖。由於他醫術精湛,診斷準確,即使遇到疑難病症也能妙手回春,頗像傳說中的神醫扁鵲,所以人們就尊之為扁鵲,本名秦越人反而為人淡忘。
  •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一談到梅花,人人自有一股熱切的情懷, 一份密不可分的情結。
  • 人品是衡量一個人道德的標誌。孔子論「人品」的論述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財富,他注重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堅持道義至上的原則,塑造「仁人君子」的理想人格,提出「仁者人也」、「仁者愛人」、「仁民愛物」、「見賢思齊」等做人理念。
  • 聖人說,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來源於天上,是神傳文化。黃帝的一生就可以明確見證此理。他出生時就有異常的天象,長大後有神靈指點他治理國家和打勝仗,到黃帝老年則尋道成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