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商還錢

作者 : 鄭念行
font print 人氣: 553
【字號】    
   標籤: tags: ,

有一個山西富商,住在京城信成客店裡,衣着、跟隨的僕人和馬匹,都很華麗,他這次進京的目的是捐獻一筆錢買個官做的。

有個窮老漢來拜訪他。僕人們都不願替他通報,那老漢只好在大門口等,結果還是等著了。山西富商對老漢很冷淡,招待了一杯清茶後,就再也沒有一句寒喧話。

老漢坐了一會兒,遲遲疑疑地表示出一點要求幫助的意思,山西富商馬上放下臉來,搖著頭說:「我現在連買官的錢,都沒湊夠數,哪裡有力量來幫助你?」老漢很不服氣,就當著眾人,詳細地講了這個山西富商的來歷。

他說:「我過去是做官的,比較清正愛民。這個富商從前很窮,生活一直靠我接濟。我幫了十幾年,最後又送給他一百兩銀子去做生意,他才慢慢地成了富商。現在我被陷害、罷了官,流落京城,聽說這個富商來了,十分高興,真好像遇到了救星。我老漢也沒有過高的要求,只要能得到我從前給他的一百兩銀子,以便我償還欠債,剩下的夠我回故鄉的路費,也就心滿意足了。」老漢說到這裡,就抽抽噎噎哭個不停。山西富商竟然好像一點也沒有聽到,無動於衷。

忽然,同住在這一個客店裡的江西人站了出來,他自稱姓楊,對山西富商拱了拱手,問道:「那位老漢說的都是真的嗎?」山西富商紅著臉回答說:「情況確實是這樣,但是現在我無力報答他,實在遺憾。」姓楊的說:「你很快就要做官了,不愁沒有地方借錢。如果有人肯借一百兩銀子給你,一年之內歸還,不收分毫利息,你能把這一百兩銀子全部還給他嗎?」

山西客商勉強回答說:「很願意。」姓楊的說:「那你就寫一張借據,一百兩銀子我這兒有。」山西客商迫於公論,只好寫了一張借據。姓楊的收下借據,打開一隻破箱子,拿出一百兩銀子交給山西富商。山西富商滿臉不高興地把銀子遞交給了那位老漢。

姓楊的又置辦了一桌酒席,請那老漢和山西富商一同喝酒。老漢喝得很高興,山西富商卻是一肚子氣,草草喝了兩杯就告辭了。老漢向姓楊的表示了感謝,過了一會兒也離開了。

那個姓楊的江西人,不久也搬出了客店,從此再沒有消息了。

後來,山西富商開箱檢點自己的銀子,發現少了一百兩。然而,箱子上的鎖攀、封條,都還是好好的,根本沒有動過,無法向人查問。富商又發現丟了一件狐皮背心,卻在箱子裡找到了一張當票,上面寫着當錢二千文。這個錢數,同姓楊的辦酒席的費用完全一致。

山西富商這才知道:「姓楊的是一個懂法術的 人,他利用法術取走了我的一百兩銀,讓我還給了那個老漢;還讓我出錢辦酒席,招待了他們!」客店裡的旅客和店主等人,知道了這件事後,都暗暗拍手稱快。

那個山西富商又慚愧,又沮喪,趕快離開了信成客店。後來,也不知搬到什麼地方去住宿了。 @#

(出自清代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雨淅瀝,霧氣濛濛。雨夜讀書,也禁不住一絲淡淡的憂鬱湧上心頭。然而,當我偶然在書本上看到了「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這句話時,內心為之一震,時常縈繞在心頭的那些不良情緒頓時煙消雲散了。
  • 中國古文化的內涵博大精深。俗謂「不三不四,不仁不義,算甚麼東西」這句話是對那些違背人倫,背棄仁義道德者的鄙視之辭。
  • 秉持綱常倫理,則君臣有義,父子有親,夫婦有恩,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五倫皆正,這個世界必將和穆安祥、國泰民安樂。
  • 煉幾千年來貫穿著中華文化,成仙成道,修成正果,返本歸真,許多故事被流傳和記載。然而世間迷幻深重,無論歷史上多少神跡的顯示,白日飛昇,虹化羽化,或是神通大顯, 若干年後,人們都是當作虛無飄渺的神話傳說。 很少人細想一下,若是全然虛無飄渺,而何以能幾千年承傳下來?因為看不見的就不相信。
  • 秋戰國時代,晉平公執政的時候,有一天,晉國貯藏珍寶的庫房失火。
  • ,也叫做甜梅,依品種不同,有金杏、白杏、紅杏、八達杏、火杏和木杏等之分,是和我們的國花──梅一樣,同屬於薔薇科的一種落葉喬木。高4至9公尺,樹皮呈暗紅棕色,表面有不整齊縱裂紋,幼枝則很光滑。葉片互生,闊卵圓形,先端長漸尖,邊緣有細鋸齒或不明顯重鋸齒。花在早春開放,時間比梅花稍晚,同樣在開花後才長出葉片。
  • 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周公或周公旦。曾先後輔助周武王滅商、周成王治國,他的事蹟在《尚書.大傳》中記載:「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樂,七年致政成王。」
  • (shown)扶桑擁有不少雅號,如朱槿、赤槿、日及、宋槿、照殿紅、二紅花等, 幾乎終年花開滿枝,紅花綠葉相配,顯得特別鮮艷照人, 是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極具代表性的花卉。
  • 中國傳統文化中,謙德乃謙虛、儉約之德,影響中國歷史五千年,成為中華民族最為顯著的民族性格之一。
  • 晴耕雨讀」一語融會了三國時期一代高人諸葛亮的心血與人生智慧。在中國古代,農人們都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下雨天大家用來休閒,有志向的人則用來閱讀詩書。幼時我在鄉村偶爾也有看到冒雨耕作的人,在大雨滂沱之中施肥除草,但我總覺得那樣的做法是逆天而行,得不償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