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組圖:紐約故事–中央公園 紐約經典後花園

人氣: 204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3年03月02日訊】(攝影/文:戴兵/大紀元)紐約中央公園(Central Park)坐落在紐約曼哈頓島的中央,有著紐約人「後花園」美譽,是美國的第一個景色優美的公共公園。中央公園是紐約著名地標,與時代廣場、自由女神像、帝國大廈齊名。

中央公園是美國第一座人工建造的景觀公園,由「美國景觀之父」奧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1822~1903年)和瓦克斯規劃設計,融合了正統和田園式的設計風格。公園面積843英畝(3.41平方公里),長4公里,寬800公尺。公園南北方向從59街(中央公園南街)到110街(中央公園北街)涵蓋51條街道。東西方向從第五大道至中央公園西街(第八大道)橫貫三條大道,跨越150個街區。

在世界之都寸土寸金的曼哈頓島保留這樣一個巨大的公園,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在這個喧囂繁榮的地帶,公園的地下還建造了公路,過往的車輛既穿過了公園,又不打亂參觀者的遊興。中央公園由於經常出現在電影和電視劇中,成為世界上最有名的城市公園。

紐約中央公園每年接待的遊客超過3,700萬人次,比參觀百老匯、洋基棒球隊和帝國大廈的遊客總數加起來還多。中央公園提供10多個不同主題的徒步旅行路線,不同的路線突出了中央公園不同領域的主題,由中央公園管理局義工擔任導遊。

貝塞斯達露臺和噴泉

72街橫穿過中央公園,站在街邊的貝塞斯達露臺上,瀲灩的湖水和蔥鬱的樹林盡收眼底。這一露臺是公園現存的少數幾處最早建築之一,露臺的核心景觀便是著名的貝塞斯達噴泉。

這座落成於1873年的噴泉不僅位列紐約市最大噴泉之列,也是全世界著名噴泉之一。其雍容、典雅與大氣的形象已多次出現在影視作品中。噴泉最高處的「水之天使」由象徵著健康、純潔、節制與和平的小天使承托著。她一手握百合,另一手優雅地向外伸展,將祝福灑向從她足下流出的清流。這座新古典主義風格的雕塑是由艾瑪.斯特賓斯為紀念給紐約市供水的「克魯頓水道系統」而設計的,這也是美國第一座由女設計師創作的大型公共雕塑作品。

中央公園就如紐約這座城市一樣,展現出了極高的文化多樣性。而世界聞名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和美國自然博物館分列公園東西兩側,說中央公園是紐約市的文化高地毫不為過。

貝塞斯達露台噴泉—著名的天使雕像。(攝影﹕戴兵/大纪元)

「埃及豔后之針」

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和美國自然博物館間,坐落著一座名為「埃及豔后之針」的紅花崗岩古埃及方尖碑。全球共有三座「埃及豔后之針」,另兩座位於法國巴黎和英國倫敦,這三座方尖碑每座高約21米,重達180噸。

中央公園的這一座方尖碑造於約2460年前,最初它被法老圖特摩斯三世安放在埃及的赫利奧波利斯。在羅馬帝國統治埃及時期,被運至亞歷山大的凱撒大神廟為凱撒大帝表功。這座神廟最初是埃及豔后為紀念馬克.安東尼而修建的,所以這座方尖碑便有了「埃及豔后之針」的稱呼。

1880年7月,人們用了32匹馬才將這座方尖碑從紐約市的碼頭運到了中央公園。從隔年1月22日起,「埃及豔后之針」便帶著滿身滄桑的象形文字,無聲地屹立在大洋彼岸的這座公園中。

中央公園(Central Park)的方尖塔(Obelisk)丰碑是公元前1500年的古埃及法老王的方尖碑1881被轉移到美國紐約。(攝影﹕戴兵/大紀元)

綿羊草原(Sheep Meadow)

在1934年以前,這片大草皮真的是用來放牧綿羊的,後來很寫實地以綿羊草原(Sheep Meadow)來命名,現在雖然不是作為讓綿羊吃草之用,卻是個提供人們野餐與享受日光浴的好地方,四周以柵欄圍起來,這裡成為壯觀的日光浴場景,每個人(都是白人)各出奇招地設法讓自己曬黑,近處的茵茵草原與「人肉」景觀,襯著遠方的高樓大廈,倒也是夏日的一大奇觀。

綿羊草原(Sheep Meadow)這個大草坪的佔地55英畝是一個在世界上最有名的草坪。(攝影﹕戴兵/大紀元)

草莓園(Strawberry Fields)

草莓園於1985年建立,成為一個象徵國際和平的地標。搖滾樂壇先驅、披頭四樂團創團團員之一的約翰.列儂(John Lennon,1940~1980年),於1980年12月8日晚外出時,在他鄰近中央公園的寓所前被槍殺。有一種說法,列儂的第二任妻子小野洋子把他的骨灰撒在了草莓園裡。在草莓園的那不勒斯瓷磚鑲嵌的地板圖案上,「Imagine」一詞格外醒目,來此遊園的人們總是會獻上幾束鮮花,以示對這位音樂人的紀念。

草莓園是人們紀念世界著名的歌手,詞曲作者及和平活動家約翰‧列儂的地方。(攝影﹕戴兵/大紀元)

愛麗絲夢遊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

園內的青銅雕像「愛麗絲夢遊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由慈善家喬治.德拉科特(George Delacorte)捐贈。該雕塑由美國設計師費爾南多.特克西多(Fernando Texidor)設計,西班牙出生的美國雕塑家Jose de Creeft雕刻,建築師是日裔美國人佐佐木秀夫(Hideo Sasaki)。1959年,德拉科特將銅像作為禮物送給紐約市的孩子們,同時褒獎他已故的妻子瑪格麗塔(Margarita),因為她經常為孩子們讀愛麗絲的故事。

這座雕塑是中央公園裡孩子們的最愛之一,他們總是喜歡爬到上面玩耍、拍照,被無數小手摸過,銅製雕像愈發變得光滑發亮。

愛麗絲夢遊仙境雕塑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孩子們喜歡爬了上去,並探討其不同的紋理和隱藏的空間。(攝影﹕戴兵/大紀元)

眺望臺城堡(Belvedere Castle)

眺望臺城堡是中央公園學習中心的所在地,城堡內的「發現室」為遊客提供園內野生動物相關信息,這裡也是眺望中央公園之戴拉寇克劇院與大草原的好地方,從1919年開始,這座城堡也是美國氣象中心,一樓為亨利路西自然觀察站,有野生世界展覽、教育課程及兒童研習班。

麗城城堡 卡爾弗特沃創建於1869年的小型城堡之一,它的許多異想天開的結構,目的是建立一個高點可以眺望北部的大草坪(攝影﹕戴兵/大紀元)

中央公園動物園

中央公園動物園的入口處在第五大道與64街的交匯處。園內約可分為海獅表演區(The Central Sea Lion Pool)、極圈區(Polar Circle)和熱帶雨林區(Tropic Zone)。從濕熱的雨林到冰冷的南極企鵝棲地,中央公園動物園帶領遊客從熱帶、溫帶到極地,去看看各種各樣引人入勝的動物—─從小小的切葉蟻(leaf cutter ants)到巨大的北極熊都包括其中。

中央公園動物園有淵遠流長的歷史,在19世紀中期這個地方就有動物展示了。一開始只是簡單的展示一些人們捐贈的動物,第一隻展示的動物是小黑熊。

海獅表演區最受歡迎,全身光滑油亮的海獅在水池內悠遊自在的嬉戲,心情好時,就爬到假山上搔首弄姿,讓觀光客興奮不已。另一個令人驚喜的區域是極圈區,小企鵝們住在仿真的北極圈內,牠們在水中歡快地游弋,看似笨拙的動作讓人忍俊不禁。這裡最大的看點是北極熊,全身雪白的北極熊在仿真的山谷流水間走動,觀光客在上面隔著安全玻璃看,如此龐大的野獸,卻彷彿可愛的玩具。熱帶雨林區內則設有一處小小的熱帶雨林,栽植了各種形態多樣的熱帶植物與花卉。

兒童動物園的德拉科特鐘。(攝影﹕戴兵/大紀元)

事先規劃旅遊路線 不迷途

中央公園實在太大了,要想走遍至少得花三天時間,需要事先準備旅遊圖、查好景點位置,否則很容易迷路。建議從公園西邊門進入,因為中央公園西街可以坐B、C線地鐵到72街,進入公園先到草莓園(Strawberry Fields),然後沿路向前可以到達公園中心貝塞斯達露臺和噴泉,再沿中央文學步道欣賞中央公園的最重要的園藝特徵──僅存的美國榆樹在北美規模最大的觀賞區,如果還有時間可以進入中央公園動物園欣賞精彩的海獅表演,最後可以從東邊出公園,公園東邊沒有地鐵線,第五大道是向下城的單行道,可以很方便的乘坐公車到達繁華的商業區。

中央公園傳統的馬車。(攝影﹕戴兵/大紀元)

■ 中央公園小史

中央公園有著150多年的歷史,裡面有51座雕像、36座橋樑、7個人工湖、32個入口、滑冰場、2個動物園(Central Park Zoo與Children’s Zoo)、城堡、約93公里的人行步道、9千張長椅(連接起來長度超過11公里)、有超過26,000棵樹木和數千種花卉。

1811年,紐約市區規劃時,並未將中央公園列入。1821年到1855年間,紐約市人口增長到原來的四倍,隨著城市的快速擴展,很多人被吸引到一些比較開放的空間居住(主要是墓地),以避開嘈雜及混亂的城市生活。

1850年代,當時的詩人兼報社編輯布萊恩認為,居民超過70萬人的紐約已成為美國最大的城市,應仿效巴黎和倫敦開闢一個大型的都會公園。美國的第一位園林設計家唐寧也努力宣傳:紐約市需要一個公園。他們的意見獲得多數人的響應與支持。

1853年,紐約州議會同意撥地興建公園,將原本是紐約市荒郊的一片採石場和貧民窟,劃為中央公園建地。在公園建造前,原本在該土地生活的居民需要離開,而他們多半是貧窮的非洲裔美國人、德國或愛爾蘭移民。他們多居住於比較小的村莊(例如塞尼加村)。1857年,在公共用地徵收法規下,該土地被收回,而塞尼加村及其他群落則被拆除以讓出空間興建公園。

1857年,有「美國景觀之父」之稱的建築師歐姆斯泰德和瓦克斯設計中央公園,並開始興建。他們的設計風格還受到當時英國田園風光的影響。起伏的地勢,大片的草地、樹叢與孤立木,在此基礎之上,加上池塘、小溪和一些人工創造的水景,如瀑布、噴泉、小橋等,形成一種以開朗為基調的多變景觀。

1873年,經過16年的努力,花費超過1400萬美元、用了21萬噸炸藥、1萬4千立方公尺表土、種植超過1萬7千棵樹木,終於竣工使用,將原先的蠻荒之地變成美國第一座且最大的公園。中央公園的規劃建設,催生了一個嶄新的學科——景觀設計學。

然而隨著公園的完成,現實問題跟著應運而生。公園無人負責維修及保養,園內枯死樹木的清除、棄置垃圾問題和破壞行為的防止等等,有關單位都不理會。到1934年前,中央公園一直是個無政府狀的爛攤子。

直到1934年,費雷羅.瓜迪亞當選紐約市市長,這一切終於有改變了。他聯合了當時五個和公園有關的部門,並派摩西斯負責整頓公園。在一年間,摩西斯除了整頓中央公園外,亦順道清理紐約市的其他公園:他重新種植了草坪及花卉,移去枯萎了的樹木,把牆壁重新噴砂及維修橋梁等。公園亦被重新設計及建造,草坪規劃的目的是打造一個田園景色,摩西斯認為公園應該用作消遣用途,於是把兩個計劃結合在一起——公園將擁有19個遊樂場、12個球場及手球場。在羅斯福新政中,摩西斯得到一筆資金,並獲得公眾的捐款,使中央公園再次熱鬧起來。

60年代標誌著中央公園的「大時代」,它反映著當時廣泛的文化及政治潮流。從1970年起,中央公園就成為各大小規模活動的舉辦地點,包括政治集會、示威活動、慶祝活動及大型音樂會等。

現在中央公園已成為紐約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綠洲和心靈庇護所。由於公園的優美環境和良好的公共設施,公園兩邊Upper west和Upper east的公寓房房價成為紐約最昂貴的地區,一套兩房公寓動輒以百萬計。(文/戴兵)

(責任編輯:索妮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