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的傳說」考證(上)

作者 : 明竹
font print 人氣: 421
【字號】    
   標籤: tags: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成語。

八仙是誰?唐杜甫《飲中八仙歌》指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漢陽王李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那是酒中八仙。晉譙秀《蜀記》以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張道陵、嚴君平、李八百、范長生、爾朱先生為蜀中八仙,道教傳說他們均在蜀中得道成仙。

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八仙即鐵拐李(李鐵拐)、漢鍾離(鍾離權)、張果老、何仙姑、藍采和、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八仙故事多見於唐宋元明的文人記載,但姓名尚不固定。明朱有燉雜劇《八仙慶壽》有徐神翁,無何仙姑。至明吳元泰《八仙出處東遊記傳》(即《東遊記》),去徐神翁而易何仙姑,民間所傳八仙才固定下來。

《東遊記》傳言,鐵拐(李玄)得道,度鍾離權,權度呂洞賓,二人又共度韓湘、曹友,張果、藍和、何仙姑則別成道,是為八仙。一日俱赴蟠桃,歸途各履寶物渡海,有龍子愛藍采和所踏玉版,攝而奪之,遂大戰。八仙火燒東洋,龍王敗績,請天兵來助,後得觀音和解,乃各謝去。

八仙過海時,呂洞賓提出不得乘雲而過。於是鐵拐李投杖水中,自立其上,乘風逐浪而渡;韓湘子以花籃投水中而渡;藍采和以拍版投水而渡;呂洞賓以簫管投水中而渡。張果老、曹國舅、漢鍾離、何仙姑等分別以紙驢、玉版、鼓、竹罩投水中而渡。這就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雜劇《爭玉版八仙過海》即寫此事。

下面就傳說中的有關八仙的神通拾掇如次,供讀者參閱。

一、鐵拐李

〈李鐵柺〉(國立故宮博物院)

李鐵拐,或稱鐵拐李。清褚人獲《堅瓠秘集》卷二引《仙縱》:鐵拐姓李,質本魁梧,早歲聞道,修真巖穴。時李老君與宛丘先生嚐降山齋,誨以道教。一日,李將赴老君之約於華山,囑其徒曰:「吾魄在此,倘遊魂七日而不返,若方可化吾魄也。」徒以母病迅歸,六日化之。李至七日果歸,失魄無依,乃附以餓殍之屍而起,故其形破惡耳。此為鐵拐李形陋之一說。明彭大翼《山堂肆考》云:「拐仙姓李,有足疾,西王母點化昇仙,封東華教主,授以鐵杖一根,」此又為一說。

《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二四零云:「李鐵拐或雲隋時峽人,名洪水,小字拐兒,又名鐵拐。常行丐於市,人皆賤之。後以鐵拐擲空,化為龍,乘龍而去。」此可作後一說之補充。蓋以其自有「足疾」,「小字拐兒」,非因「借屍」而「跛惡」。

《辭海》採用「借屍」說,雲李玄曾遇太上老君得道。神遊時因肉身被徒弟火化,遊魂無所依歸,乃附一餓死者的屍身而起。蓬首垢面,袒腹跛足,並用水噴倚身的竹杖,變成鐵杖,故稱鐵拐李。元岳伯川《呂洞賓度鐵拐李岳》即寫其事。或由李八百屍解故事附會而成,見《宋史.陳從信傳》。

二、漢鍾離

〈漢鍾離〉(國立故宮博物院)

亦稱鍾離權,明汪雲鵬《列仙全傳》云:鍾離權,燕台人,號雲房先生,仕漢為大將,征吐蕃失利,獨騎奔逃山谷。迷路,夜入深林,遇一胡僧,引行數里,見一村莊,曰:「此東華先生成道處。」揖別而去。良久,聞人語云:「此必碧眼胡人饒舌也。」一老人披白鹿裘,扶青藜杖,抗聲前曰:「來者非漢大將軍鍾離權耶?汝何不寄宿山僧之所?」真人聞而大驚,知其為異人也,乃回心向道,哀求度世之方。

於是老人授以長真訣,及金丹火候,青龍劍法。真人告辭出門,回顧莊居,不見其處。後遇華陽真人,又遇上仙王玄甫,得長生訣;入崆峒,於紫金四皓峰居之,再得玉匣秘訣,遂仙去。宋人《宣和書譜》說,漢鍾離唐時人,與呂洞賓同時,自稱「天下都散漢鍾離權」,後人則呼之為漢鍾離。

據《東遊記》載,姓鍾離名權,受鐵拐李點化上山學道。下山後又飛劍斬虎,點金濟眾。最後與兄簡同日昇天,度呂純陽而去。其傳聞起於五代、北宋。《宣和書譜》卷十九:「神仙鍾離先生名權,不知何時人。而間出接物,自謂生於漢。呂洞賓于先生執弟子禮。」

三、呂洞賓

〈呂洞賓〉(國立故宮博物院)

呂洞賓(798-?),名巖,號純陽子,相傳為唐京兆人,或河中府(今山西永濟)人。《列仙全傳》卷六:呂巖,字洞賓,唐蒲州(山西永濟)人。兩舉進士不第,年六十四,游長安酒肆,見雲房先生,求度世術,雲房十試洞賓,皆心無所動。乃攜洞賓至(終南)鶴嶺,傳以上清秘訣。洞賓既得道,始游江、淮,試靈劍,除蛟害,隱顯變化四百餘年,人莫識之。呂洞賓又名呂祖,全真道尊為北五祖之一,元代封為「純陽演政警化孚佑帝君」。相傳洞賓有詩云:

朝游蓬島暮蒼梧,袖裡青蛇膽氣粗,
三醉岳陽人不識,朗吟飛過洞庭湖。

四、張果老

〈張果老〉(國立故宮博物院)

亦稱張果。相傳他久隱中條山,往來汾、晉間,唐武則天時已數百歲。則天曾遣使欲召見他,即佯死。後人復見其居恆州山中。唐玄宗時曾被召入宮中,演示種種法術,並授以銀青光祿大夫,賜號通玄先生。

唐李冗《獨異志》卷下:玄宗朝有張果老先生者,不知歲數,出於刑州,帝迎於內,禮敬甚,問無不知者。一旦有道士葉靜能,亦多知解。玄宗問果老何人,靜能答曰:「臣即知之,然臣言訖即死,臣不敢言。若陛下免冠跣足敕臣,臣即能活。」帝許之。靜能曰「此混沌初分白蝙蝠精。」言訖,七竅血流,偃仆於地。玄宗遽往,果老徐曰「此小兒多口過,不謫之,敗天地間事耳。」帝哀懇久之,果老以水噀其面,復生。其後果老辭歸邢州所隱之處,俄然不知所往。

清翟顥《通俗編》(《叢書集成初編》本)卷二云:「張果常乘一白驢,日行數萬里,休則疊之如紙,置巾箱中,乘則以水噀之,還成驢矣。」「俗言張果老倒騎驢,各傳記未雲;蓋倒騎驢,乃宋潘閬事。」明余像斗等《四遊記.東遊記》第二十回張果騎驢應召則云:「張果常乘一白驢,每倒騎之。」

《古今圖書集成.山川典》卷三七引《平陽府志》:「張果隱中條山,往來汾、晉間,世傳數百歲。嚐騎一白驢,日行數萬里,休則疊之如紙,置巾箱中,乘則以水噀之,復成驢。今五老峰有張果洞,石上驢跡宛然,相傳為異。」

相傳唐玄宗初見張果時,曾問:「先生是得道之人,為何發疏齒落、老態龍鍾?」張果說:「衰朽之歲,也沒有甚麼道術可依憑,所以才變成現在的樣子,實在令人羞愧。不過今天如果把這些疏發殘齒拔去,不就可以長出新的嗎?」 於是在殿前當眾拔去鬢髮、殘牙。玄宗驚懼,叫人扶張果去內殿休息。一會兒張果回殿,青鬢皓齒,容顏為之一新,眾人欽佩不已。於是,達官貴人爭相拜謁,求教返老還童之秘訣,均被張果婉拒。@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有一次他從縣衙回來,看到有一隻拐腳鴨,正在溪邊從水裡啄起一隻白螺,他便趕走鴨子,把白螺帶回家..............
  • (shown)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的後果,都得自己承擔、自己負責;不止現世,連死後都要為自己生前的作為付出代價,所有的一切都追查到身後的冥府去了,所以我們能不戒慎恐懼嗎?
  • (shown)張拉塔獨自進行規劃,收集大量的大麥桿兒,說是「留著搓繩拉塔」。人家聽了,更感到他的行為荒謬與怪異。
  • (shown)相傳十方院,從前也是一座大禪林,是一位道行很高的老住持經手造成.............
  • (shown)一日,忽然來了一個遊方和尚,強要家人給他通報員外。家人從頭到腳把他仔細打量了一番..............
  • (shown)殷王親自登門拜問道術,彭祖一個字都沒有透露...
  • 舜帝是上古五帝之一,姓姚,傳說目有雙瞳而取名「重華」,號有虞氏,故稱虞舜。堯命他接替自己的首領職位,並把兩個女兒給他作妻室。舜為首領時,開創了上古時期政通人和的局面。
  • 史書記載,張果老確有其人。唐代的時候居住在恆州中條山,自稱已經有好幾百歲了。
  • 傳說中,內黃西南一帶有個黃水怪,經常口吐黃水淹沒農田、沖毀房屋。顓頊聽說後就決心降服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