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成立80周年 中華民國國家圖書館傳承中華文化

人氣: 129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 ,

【大紀元2013年04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台灣台北報導)1933年中華民國於南京成立「國立中央圖書館」籌備處,迄今「國家圖書館」成立超過80寒暑,館藏豐富的宋、元、明各代善本古籍文獻,是奠基於1940年至1941年抗戰期間,在上海淪陷區內秘密蒐購的江南藏家累世珍籍。

「國家圖書館」 扮演中華文化的領航者

「國家圖書館」的傳奇故事,不僅是近代歷史的縮影,知識份子搶救國家珍貴古籍、守護文獻也是動人的詩篇。18日「國家圖書館」80周年館慶舉行開幕典禮,總統馬英九致詞表示,「國家圖書館」在提高國人重視中華文化傳承及促進學術知識傳播方面,扮演了「中華文化的領航者」重要角色。

尚書表註─(宋)金履祥撰,二卷,南宋末年建安刊本。(國家圖書館)

八年抗戰期間 知識份子冒險搶救珍貴古籍

1937年八年抗戰爆發,日本軍進攻上海,江南各藏書世家的後人,不甘被日人所攫,也為維持生活,紛紛將祖傳珍貴圖書拋售,且大多流入上海古書市場。1940年「國立中央圖書館」館長蔣復璁(1898~1990)在教育部與管理中英庚款董事會的支持下,領導由滬、港兩地有識之士多人組成的「文獻保存同志會」,冒險前往日軍控制的江南地區,秘密搜購4,864部,48,000多冊的善本古籍。

東都事略─(宋)王稱撰,一百三十卷,宋紹熙間(1190-1194) 眉山程舍人宅刊本。(國家圖書館)

1945年中華民國戰勝日本以後,接收日本在華與汪偽政府藏書。1948年大陸局勢逆轉,「國立中央圖書館」奉命精選珍藏圖書文物,分三批共計644箱運來台灣,僅善本計有121,300餘冊,1949年底,「國立中央圖書館」與「國立故宮博物院」等機構合併組織後遷來台灣。

抗戰初期交由美國國會圖書館暫存長達24年的國立北平圖書館善本圖書,運回至中央圖書館;此為運送人員搬運一景,木櫃上貼有「中華民國駐美大使館封條」。(行政院新聞局)(國家圖書館)

中央圖書館館長蔣復璁(右2)於中央圖書館「國立北平圖書館存美善本圖書展覽」中,說明抗戰初期交由美國國會圖書館暫存長達24年之久的珍貴古籍。該批善本書於民國54年(1965)11月23日由美國運回臺灣,交由中央圖書館典藏,該館並於55(1966)年2月11日舉辦展覽,為期10日。(行政院新聞局)(國家圖書館)

館藏善本古籍國寶

1954年9月「國立中央圖書館」復館恢復國際交換,特藏文獻組主任俞小明表示,胡適大使在美國交涉取回國立北平圖書館寄存美國國會圖書館2千多種約2萬多冊重要善本圖書現由故宮代管,「國立中央圖書館」曾於1966年舉辦過展覽。

資治通鑑─(宋)司馬光撰,存二百五十六卷,南宋鄂州覆北宋刊龍爪本。(國家圖書館)

宋太宗皇帝實錄─(宋)錢若水、楊億等撰,存十二卷,宋理宗[1225-1264]時館閣寫本。(國家圖書館)

1996年「國立中央圖書館」更名為「國家圖書館」,職司文獻典藏,目前館藏重要善本包括漢簡、敦煌經卷,以及宋、元、明、清等朝代精品,迄2010年6月經文化部審定為國寶共計12部,俞小明說,8部《永樂大典》也被文化部審定將列為國寶級。

中興館閣錄─(宋)陳騤等撰,存九卷,續錄十卷,宋嘉定[庚午](3年,1210)刊寶慶至咸淳(1225-1274)間增補本。(國家圖書館)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元)釋思聰註解,一卷,元至正[辛巳](元年,1341)中興路資福寺刊朱墨套印本。(國家圖書館)

館藏國寶包括《文選集注》、《南宋群賢小集》、 《聖宋文選》、《文選》、《註東坡先生詩》、《李賀歌詩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中興館閣錄》、《宋太宗皇帝實錄》、《資治通鑑》、《東都事略》、《尚書表註 》等,審定為重要文物者計264部,皆為中文華文化與人類知識的精蘊淬鍊。

國家圖書館特藏文獻組主任俞小明表示,打開書櫃說,「這是讓世界圖書館館長看到都會很印象深刻」 ,因為我們是用台灣的紅檜做夾板,紅檜有一種味道,使蟲不喜歡來,其質地很堅硬,又能呼吸的材質,遇到火燒有耐燒性;而且在櫃子上下都有排氣孔維持空氣流通,讓書不會發霉。(攝影:鍾元/大紀元)

80週年慶首開放記者參觀庫房

「善本」是經過精刻、精鈔、精校、精注,兼且流傳稀少或年代久遠的書本,或有名人批點,或是稿本。「善本書」是清乾隆六十年(1795)以前之刻本、寫本、活字本、套印本及其精者,以及流傳稀少而具有學術價值者。「善本書室」典藏分為開架及非開架圖書二類,開架書籍包括書目類、參考書類,百部叢書集成初編、續編、三編等。

國家圖書館特藏文獻組主任俞小明表示,我們開書要戴手套、口罩,看完後用絲帶綁起來保存,所以典藏幾十年下來書況都非常漂亮。(攝影:鍾元/大紀元)

國家圖書館特藏文獻組主任俞小明表示,我們開書要戴手套、口罩,看完後用絲帶綁起來保存,所以典藏幾十年下來書況都非常漂亮。(攝影:鍾元/大紀元)

國家圖書館館慶80週年,俞小明為記者介紹古籍庫房內的「非開架書籍」,裡面典藏宋、元、明、清之善本書、普通本線裝書、無求備齋諸子文庫、拓片、雜件。微縮品部份,除善本已全部攝製微捲,還有倫敦大英博物館、巴黎法國國家圖書館、北京圖書館等藏敦煌寫本之微捲及日本內閣文庫明人文集之微捲,另有原北平圖書館藏部份圖書微片、西南大學部分方志微片及館藏墓誌拓片微片等。

國家圖書館庫房一景。(攝影:鍾元/大紀元)

俞小明說,這是80年來首次開放記者參觀,《大紀元》記者有機會入書庫看真跡,為讀者做第一手報導。庫房內典藏的《註東坡先生詩》是乾隆年間由清初大儒翁方綱購得,每年蘇東坡生日,他招集賓朋設奠祭書。當時名流多撰提跋或觀款餘各冊護頁上,又有彩繪翁方綱得書時小像尤屬可貴。

國家圖書館特藏文獻組主任俞小明說,《註東坡先生詩》這部書被燒焦搶救出來後,由精工修裱故稱《註東坡先生詩—焦尾本》 ,這部書是宋本書擁有八百年歷史 ,且經過13個知名收藏家非常珍貴。(攝影:鍾元/大紀元)

光緒年間,清代收藏家袁思亮以三千斤購得,不幸藏書樓失火受燬,俞小明說,這部書被燒焦搶救出來後,由精工修裱故稱《註東坡先生詩—焦尾本》 ,這部書是宋本書擁有八百年歷史 ,且經過13個知名收藏家非常珍貴。

國家圖書館庫房一景。(攝影:鍾元/大紀元)

俞小明打開書櫃說,「這是讓世界圖書館館長看到都會很印象深刻」 ,因為我們是用台灣的紅檜做夾板,紅檜有一種味道,使蟲不喜歡來,其質地很堅硬,又能呼吸的材質,遇到火燒有耐燒性;而且在櫃子上下都有排氣孔維持空氣流通,讓書不會發霉。另外,我們開書要戴手套、口罩,看完後用絲帶綁起來保存,所以典藏幾十年下來書況都非常漂亮。

國家圖書館特藏文獻組主任俞小明表示,介紹一般收藏的章愈多愈有價值,通常第一冊會有最多收藏家的藏印,《註東坡先生詩—焦尾本》共42卷,我們有19卷20冊,收的正式第一個卷是卷第三,首頁蓋了滿滿密密麻麻的收藏家及鑑賞家的章,經歷了13位有名的收藏家,每卷前後都有很多的字畫很漂亮。(攝影:鍾元/大紀元)

她介紹一般收藏的章愈多愈有價值,通常第一冊會有最多收藏家的藏印,《註東坡先生詩—焦尾本》共42卷,我們有19卷20冊,收的正式第一個卷是卷第三,首頁蓋了滿滿密密麻麻的收藏家及鑑賞家的章,經歷了13位有名的收藏家,每卷前後都有很多的字畫很漂亮。

對於古籍修裱,國家圖書館特藏文獻組主任俞小明說,邱師父會先放在木牆上做蔭乾,約10天到半個月後,拿下來做整塊去脫裱。(攝影:鍾元/大紀元)

從修復古籍 看尊重文字珍惜圖書

對於古籍修裱,俞小明說,邱師父會先放在木牆上做蔭乾,約10天到半個月後,拿下來做整塊去脫裱。78歲的林茂生師父是故宮退休的修裱專家,他現在做揭裱修補蟲蛀洞,然後再修裱的工作。

78歲的林茂生師父是故宮退休的修裱專家,他現在做揭裱修補蟲蛀洞,然後再修裱的工作。(攝影:鍾元/大紀元)

林茂生接受記者採訪,他說修古書的原則是「修舊如舊」,因為樹皮做的紙本身老化了,我們用新的紙去保護它的生命,不讓其滅掉就像人死掉,留給後代看到祖先的工藝創作能力,當時就有能力抄紙抄得這麼好,修護、保存古文物生命是很重要工作。

林茂生接受記者採訪,他說修古書的原則是「修舊如舊」,因為樹皮做的紙本身老化了,我們用新的紙去保護它的生命,不讓其滅掉就像人死掉,留給後代看到祖先的工藝創作能力,當時就有能力抄紙抄得這麼好,修護、保存古文物生命是很重要工作。(攝影:鍾元/大紀元)

林茂生表示,元、宋以前印刷術不很發達,你要讀書就要去向藏書家借來抄,因為很多抄本有誤差,所以才有善本與普通本。在中國很多藏書家都競爭藏書,比如家裡有多少是宋本等。林茂生提到,現在圖書取得太容易較不珍惜,「像我小的時候長一輩父母有教導,看到報紙在地下不能踩,我們要尊重文字,不尊重文字就等於不尊重孔子儒家。其實圖書是古人留下來的文字智慧,有他們留下的文字經驗記錄,後人就可以少走很多路。

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中)、教育部政務次長黃碧端(右)與國家圖書館館長曾淑賢(左)18日出席國家圖書館80周年館慶,並切蛋糕為國圖慶生。(攝影:陳柏州/大紀元)

國家圖書館建立漢學資源中心

馬英九上午出席國家圖書館80周年館慶開幕典禮表示,「國家圖書館」於1981年籌設「漢學研究資料及服務中心」,30餘年來,以編印漢學研究學術論著、辦理國際研討會、獎助國外學人來台研究及建立台灣漢學資源中心等系列活動方式,向世界推廣具有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殊值肯定。

李賀歌詩編─(唐)李賀撰,四卷、集外詩一卷,北宋末南宋初間(1119-1130)公牘紙印本。(國家圖書館)

註東坡先生詩─(宋)蘇軾撰;施元之、施宿、顧禧注,存十九卷,宋嘉定[癸酉](6年,1213)淮東倉司刊本。(國家圖書館)

馬英九說,5年前他上任時,每年來台的境外學生約僅2萬餘人,而去年已達6萬7千餘人,其中有半數以上的學生係來台學習華文;此外,美國「胡佛研究所」檔案館因珍藏包含兩位蔣故總統日記等豐富的中國近代史料,成為國際學術界研究中華民國歷史發展必訪重鎮,也帶來華文的研究熱潮,均顯示華文及中華文化受到國際間的重視。

文選─(梁)蕭統編,唐呂延濟等五臣注,三十卷,宋紹興辛巳(31年,1161)建陽崇化書坊陳八郎宅刊本。(國家圖書館)

馬英九指,雖然台灣、香港及海外使用正體中文的不超過4千萬人,與使用簡化字的13億人相比相當懸殊。不過,大陸研習文史哲學者在學習告一段落後繼續到台灣研習,台灣使用正體中文,還是有賣點,「我們力圖打造中華文化領航者的角色,不會因為文字形式而有受到任何影響。」

聖宋文選─(宋)不著編人,三十二卷,宋乾道間(1165-1189)刊巾箱本。(國家圖書館)

南宋群賢小集─(宋)陳起編,九十五卷,宋嘉定至景定間(1208-1264)臨安府陳解元宅書籍鋪遞刊本。(國家圖書館)

國家圖書館特藏文獻組助理編輯杜立中告訴記者,正體字其實是代表中國的長期書寫文化,裡面有很多圖像、歷史、故事的意義,以及與文字的演進是有相關的,像古典文獻裡面用正體字,從字裡面可以研究出不同意義、內容或解釋,但全部用簡體字要讀古代文獻,我們必須要從新訓練這是大問題,在文化上來講是完全斷裂,歷史關連性就沒有了,大陸很多人在倡議恢復繁體字,這是大家應該努力的方向。

「國家圖書館」舉行系列館慶活動,圖為「搶救國家珍貴古籍80特展」。(攝影:鍾元/大紀元)

80週年館慶 舉辦系列活動

「國家圖書館」舉行系列館慶活動,包括「搶救國家珍貴古籍80特展」、美英日德等18所國家圖書館參與的「世界國家圖書館巡禮」及「書的歷史」展覽,以及18、19日有來自埃及、俄羅斯、丹麥、德國、法國、加拿大、新加坡、蒙古及越南9位圖書館館長來台參加「知識全球化與圖書館發展新典範」國際研討會。

(責任編輯:林詩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