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百忍」的故事

作者 : 林廣
font print 人氣: 187
【字號】    
   標籤: tags:

鄰村有位姓張的老人,向人講述了他家往上第十六代祖先「張百忍」的故事。

這位「張百忍」,家住省城,是一名醫生。他除了行醫,另外還經營著車馬運輸,布匹綢緞,金銀珠寶等許多生意。他的各種店鋪占據著西關整個一條街的兩邊,是家大富豪,錢財廣盛。而他也是富而有德,樂善好施,最能救濟窮人。是一位品行高尚之人。

張百忍之所以被人稱作「張百忍」,是因為他在生活中最能忍受常人難忍之事。他曾發願要在他有生之年忍夠一百件人所不能忍之事。而事實上,他也在生活中實踐着自己的諾言,遇事忍讓,不與人爭,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多年來,已經忍夠了九十九件在別人看來難以忍受的事,再差一件,便滿夠百數,功德圓滿了。

他的這種善行和義舉,被當地一位高人獲悉,那高人對他說,你的德行感動了上天,你將面臨一道「坎」,若能跨過去,後福無窮。

張百忍聽了,也並未太在意,心裡想,為善助人是我的本分,我已經成功經歷過那麼多的磨折,難道還有甚麼事是我所不能忍受的嗎?

這一天,張百忍的孫子要結婚娶妻。所以請了許多顯貴豪紳和親朋好友來他家做客,並大擺宴席盛情款待他們。

時至中午,家人來報,說門上有位老叫花非要進來,擋也擋不住。張百忍聽了便說:「你們別難為他,好好地給他飯菜,讓他吃飽了離去。」

家人出去後,接著又進來對他說,這個老叫花好不曉事,給他飯菜也不吃,說非要進來和大家一起坐在席上吃。

張百忍一聽,雖覺得有點奇怪,但還是答應了,讓家人去請這位叫花子進來坐席。

那老叫花進來了,一身百衲衣,又髒又破。左手端著一隻碗,右手提著一根木棍。只見他走到張百忍的跟前說:「謝謝員外的雅量。聽說貴府令孫今日大喜,老叫花專程前來道喜。」

張百忍趕緊抱拳:「多謝多謝。」

「只是老叫花還有個不情之請,可否讓我和你家最尊貴的客人坐在一個席上用飯?」

張百忍聽了,心中稍稍有些猶豫,但隨即便痛快答應了。

他領着老叫花來到客廳主席旁,雙手抱拳團團一揖說:「各位貴客嘉賓,今日家孫完婚,大家盛情前來祝賀,張某不勝感激。我身邊這位老人剛剛才到,說是要和大家同席用餐,請各位不要見怪,勉為其難騰出下位讓他坐下吧。」

誰知那位乞丐聽了張百忍的話說:「不是下位,我要坐上席主位。」

張百忍說:「這位老人家,你為甚麼非要坐在上位呢?須知這裡坐的可都是有頭有臉的大人物哪。」

那老叫花一聽便說:「虧你還被人稱作大善人,竟然有這等強的分別心。衣著光鮮,並不代表道德高尚;穿戴破舊,不能就認為品行低劣。你做事可要三思而後行呀。」

張百忍聽了乞丐的話,心中一動,心說這乞丐說的對。我既然聲稱要忍夠百件難事,怎麼今天這麼一件小事就做不好呢。

想到這裡,他便趕緊抱拳向乞丐陪罪,又轉身對眾賓客再三道歉說明,請大家一定看在他的面子上,別計較這位老人。

於是大家也再未說甚麼,就讓這位乞丐坐了上席。

誰知這位乞丐在用餐期間伸着筷子在各個菜盤裡翻過來挑過去,東搛一片菜,西夾一塊肉,自己不好好吃,弄得大家也吃不好。

張百忍看他這樣,心裡越發告誡自己:他越是胡鬧,我越要忍耐。酒席過後,眾賓客紛紛告辭離去。可那老乞丐仍然坐在桌前不走。

張百忍走上前去對那乞丐說:「老人家,現在你相必已酒足飯飽了,可否請您挪挪身子到院里走走,讓他們收拾桌子。我看天色已晚,莫若今夜就在我家住下,和廚房的師傅們睡在一處,你看可好?」

那乞丐說:「不好!雖然我是一個討飯之人,可你也不能就讓我睡在廚下那麼差勁的地方吧,總得選個好一點的地方才對。」

「那你想睡在甚麼地方?」
「我嘛,我要睡在你家最好最舒服的房中。」

「行行行,那你就睡在客房裡吧。」

「客房我不睡,客房冷冷清清,我不習慣。」

「我家客房那可是最好的房間。再沒有比它更好的了。」

「有。你家孫兒今晚的新房肯定布置收拾得最好最舒適了,我就睡那裡,讓你家新郎到別處睡去。」

「甚麼?你你你……」

老乞丐此語一出,震驚了在場所有人。

大家都想,這老叫花也太放肆了。今日大喜的日子,他竟敢說出這種話來。

不料那乞丐卻一臉嚴肅地說:「我可不是說笑,是真的。」

張百忍聽了,臉上掛不住不說,心裡可真就有點忍不住了:「老人家,我尊你是一位老人,所以事事禮讓,想不到你竟然說出這等無禮的話來,你叫我如何對你。」

「我只說睡在新房之中,並沒甚麼企圖。你幹嘛就對我老頭子急。看來你這『張百忍』之名也是虛假不實的了。快些早早改名為『張不忍』算了。」

張百忍見這乞丐如此說,真不知該怎麼辦才好。他在地上轉來轉去,內心做著激烈的思想鬥爭。過一會兒,他終於咬一咬牙,對那乞丐說:「好吧,我就讓你睡在新房當中。只不過我同意,家裡人不一定同意,特別是一對新人還要同意。」

那乞丐說:「那就要看你的能耐大小了。」

張百忍只得硬著頭皮去勸說家人和新婚的孫兒孫媳。

等他來到後面如此這般把事情對大家一說,孫兒首先就炸了:「不行!這簡直就是奇恥大辱。絕對不行!」

其他人也認為這事情太過匪夷所思了。傳出去名聲實在不好聽。

張百忍趕緊勸說大家:「我觀那老乞丐有些來歷。不過他年事已高,諒他也不會胡來。況且他自說只是要睡在新房中,絕不會去做有違禮數的事。我們可在新房外布置些人手守着,如果裡面有甚麼異動,孫媳婦兒你一叫,大家立刻進去搶救,料也無事。」

孫兒孫媳聽了,認為從道理上說,爺爺的話不錯。況且爺爺一生善良,重信守義,被尊為德高望重、家教嚴謹之人。我們做兒孫的,應該繼承他的這些優美品德。他所說的防範措施安排,想想倒也周密,不妨就答應了吧。就讓爺爺完成心愿,了卻他的百忍之願吧。

說通了家人,張百忍就來到前廳去見乞丐,對他說了情況,並請他去新房就寢。那老叫花笑了一笑,搖搖擺擺地跟在張百忍身後,來到新房當中就睡下了。

張百忍的孫兒提心弔膽,整整一夜都在擔驚受怕。好在一夜無事,不覺天就亮了。

張百忍急忙和孫兒等家人一起來到新房門外。孫媳婦兒早就在房中等候著,等他們剛一叫,她就打開了房門。

幾個人往炕上一看,只見那乞丐仍然在一邊蒙頭睡着,聲息全無,一動也不動。

新郎悄悄問媳婦兒:「昨晚他沒對你怎麼樣吧?」

新媳婦說:「可嚇死我了。昨晚我連一眼也沒眨,一直坐到了天亮。幸好這老叫花自從睡下後就再也沒有動過身子。」

張百忍聽了,才出了一口長氣,心說總算過去了。

於是上前喊了幾聲,打算讓這乞丐起床後吃早飯,然後打發他走路。

不料連喊之下,那乞丐並不應聲,也不動。張百忍只得伸手去掀他的被子,可是一掀之下,竟然被下面一道射出來的金光刺得連眼睛也睜不開了。

定睛看時,不由大吃一驚,只見被子下面炕上睡着的哪裡是甚麼乞丐,竟然是一尊用黃金鑄就的塑像!

再仔細看時,發現這塑像和廟裡供著的太白金星一模一樣。金身的胸前還有字,卻是一副對聯:一勤天下無難事,百忍堂中有太和。

張百忍這才明白,原來這老叫花卻是巡天御使太白金星下凡前來考驗我的。

哇,這件事一下子傳遍了整個省城,乃至周邊地區。

人們在極度佩服張百忍的同時,也深深感受到了神的偉大恩澤,相信了善惡有報的真實不虛和行善積德的美好意義。

張百忍也很高興,他一如既往的堅持奉行著高尚的品德,更加堅定不移地遵循實踐著真誠忍讓的諾言。他將那尊太白金星的金身修了一座大殿供在裡面,又另鑄了一口大鐘,上面請人詳細撰文鐫刻了這件事的始末因由,懸掛起來。

這口鐘,即被叫做「太和鐘」,大殿被稱作「太和殿」。張百忍也因此廣受人們的敬仰愛戴。「張百忍」的名字也在當地世代流傳。他的後人們,世代銘記著祖先忍讓為先的做人準則,享受著因此而帶來的快樂幸福。

時至今日,流散在各地的張家子孫,每逢過年,必定家家都在主房門口寫著一副相同的對聯:

一勤天下無難事
百忍堂中有太和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熹字元晦,號晦庵、考亭先生,南宋時徽州婺源(今江西省婺源)人。十九歲進士及第,曾任荊湖南路安撫使,仕至寶文閣待制,力主抗金,恤民省賦,不畏權貴。他學識淵博,對儒學、史學、文學、佛學、道學等都有研究,著作頗豐,以弘揚道統思想為己任,強化「三綱五常」,一生熱心於教育,無論身在何地都孜孜不倦地授徒講學,是孔子、孟子以來的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世稱朱子。
  • 堯治國,推行的是天地之大道。而天地不言,其大道世人不明,又如何遵行?於是帝堯把推算制定曆法作為國家最重要的頭等大事,把不易被世人覺察的天道規律變成能夠遵從躬行曆法節令,讓曆法節令融入人們的言行視聽之中,成為人人自覺遵行的心法約束。
  • 子胥,春秋末期楚國人,吳國大夫、軍事家、謀略家。
  • 郁氏將近山腳的時候,聽到附近傳來一陣哭泣聲,郁氏讓轎夫停下來,派人尋找,結果......
  • 冰,號啟玄子,曾任唐代太僕令,又稱「王太僕」,相傳在世時間有八十餘年。王冰弱齡慕道,篤好養生,酷嗜醫學,在其著作《玄珠密語》中提到:「余少精悟道,苦志文儒……乃專心問道,執志求賢,得遇玄朱,乃師事之。」他自號啟玄子,就是因「起問於玄珠子」之故。王冰最大的成就,一是註釋《黃帝內經.素問》,再來是補入其中已遺失的篇章——七篇大論。
  • (shown)神韻三大藝術團目前均在北美地區演巡迴演出,在全球經濟持續低迷的大環境下,繼2012年神韻北美各大城市頻現觀眾場場爆滿、高價票走俏的舞臺藝術奇蹟後,2013年神韻在北美演出票房連創爆滿佳績。
  • 《尚書.堯典》記述帝堯治國,非常簡略。主要記載了帝堯制定曆法節令及其選賢任能、公開選拔考察帝位繼承人的兩件事蹟。記述雖簡,然其治國大義卻赫然昭示其中,垂教後世數千年而不衰。
  • 代的王安石寫過一篇文章《同學一首別子固》,內容是講:江南有一位賢人,姓曾名鞏,字子固。他不是現在一般人所說的那種賢人。我敬慕他,並和他交朋友。淮南有一位賢人,姓孫名侔,字正之,他也不是現在一般人所說的那種賢人。我敬慕他,也和他交朋友。
  • 朝末年,大明朝開國軍師劉伯溫的好友宇文諒,在少年時就品學兼優、修養有素。到青年時出落得儀錶不俗、俊秀文雅,猶如天上的金童臨凡、前朝的的潘安轉世。非但如此,尤為突出的是才華出眾、德昭日月。最令人佩服的是他不欺暗室、守身如玉,全人名節、守口如瓶。稱得上是一個出奇的真君子,超群的大丈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