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認識塑膠 為環保與健康把關

人氣: 54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3年05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陳天成紐約採訪報導)塑膠用品在日常生活中處處可見,用途廣泛,似乎已經到了必不可少的程度。隨著塑膠的廣泛運用,產生的嚴重環境問題也早已引發關注。而一些塑膠在某些條件下釋放出的有害物質或內分泌干擾素,加上塑化劑等相關的添加劑問題,嚴重危害生物的健康和生育機能,令人非常擔憂。

彭博市長於今年4月24日說,現在可以回收所有硬質塑料,如洗髮水瓶、食品容器、玩具、衣架和咖啡杯等等。日前,本報就此問題專訪了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食品博士林炎誠,他表示,塑膠製品已經遍布各個角落,消費者有必要對塑膠製品的種類及利弊進行全面了解,他從塑膠的分類開始侃侃而談,分析了各類塑膠的特性和民眾應該注意的事項,以避免人體攝入塑化劑等有害添加劑。

林炎誠接受採訪時帶來的各種塑膠產品。(攝影:陳天成/大紀元)

●塑膠製品分類

由於塑膠大量生產,價錢便宜,顏色選擇也多,所以人們大量使用塑膠用品,以致常在未了解某些塑膠的實際特性的情況下不當地使用塑膠。例如,有些塑膠不宜加熱或用來存放酸性飲品食品,有些塑膠不宜受陽光照射等,否則有害成分會不穩定而釋出。由於釋出緩慢,無即時危險,以致塑膠產品中各種有害物質已從不同途徑,尤其是飲食當中,進入並污染人體。

林炎誠介紹,美國塑膠工業協會(Society of the Plastics Industry)於1988年創立7種號碼來代表7種不同原料聚合的塑膠產品。比如礦泉水瓶、牛奶瓶、清潔劑瓶等是號碼1、號碼2或號碼4塑膠製成的。

可在塑料製品底部找到的塑膠種類標識。(網絡圖片)

●1、2、4號塑膠 紐約規定回收

「紐約市規定,這3種塑膠瓶裝必需回收,察看瓶底就知道這瓶子屬於那一類塑膠。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要在車內放礦泉水瓶,車子一曬太陽,車內溫度升高,等於把礦泉水瓶加熱,從而釋放塑膠毒素。不妨用不銹鋼瓶裝水,雖然玻璃瓶也可以,但玻璃瓶容易被打破使人受傷。」林炎誠說。

這3種塑膠瓶,礦泉水瓶浪費最多,消耗石油資源。麻省一個城市Concord今年元月開始禁售瓶裝水瓶,這項法律是由一位叫做Jean Hill的老婦人推動的,她的理由是:美國一年在瓶裝水瓶原料上的浪費,可產生足夠讓100萬部車開一年的汽油量。

林炎誠希望大家熱心支持紐約的回收項目,同時不要亂丟塑膠袋,包裝食物的塑膠小袋要丟入垃圾桶。他舉例說明亂丟或不回收塑膠引起的嚴重性。

印尼蘇拉巴雅動物園(Surabaya Zoo)一頭30歲長頸鹿2012年2月27日猝死,原因是胃中竟有重達20公斤、直徑60公分的塑膠袋團。這些塑膠袋恐是遊客隨便餵食長頸鹿食物時吃下去的。另一個例子,北太平洋由分解塑膠碎片形成的「垃圾島」面積,在過去40年擴大達百倍之多,面積近似美國德州。這大範圍的「毒湯」,若愈來愈大,可能改變開放海域的自然環境,導致浮游生物或魚卵減少,危害不可小覷。

由於認識到塑膠袋污染的嚴重性,2012年5月中旬,洛杉磯市議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禁止使用一次性塑膠購物袋的法令,法令要求顧客隨身攜帶塑膠袋或攜帶「自備購物袋」,否則商店可收每塑膠袋10分錢的費用;16個月後全面禁止塑膠袋的使用。夏威夷也通過了2015年後全州禁止使用塑膠購物袋的禁令。

雖然「自備購物袋」可環保,但得留意放入哪種食物。2012年5月時一位足球女選手去西雅圖參加比賽,但在旅館中毒,因為選手們把可即食的食物放在外面乾淨、袋內骯髒的「自備購物袋」裡,這個「自備購物袋」裡已經染有導致人拉肚子的諾羅病毒(norovirus)。林炎誠說,如果購買生肉及魚類,必須先放在塑膠袋內,再放在「自備購物袋」裡,避免食物中毒,還要定期用熱肥皂水清洗環保袋,維持清潔。

●3號塑膠PVC 添加塑化劑後防不勝防

3號塑膠PVC,質地堅硬,不染化學物,臺灣早就用PVC管當自來水管。加州於2007年開始准許用PVC管當自來水管,不過紐約市尚未許可。在美國及加拿大兩國逐漸使用大型PVC管輸送可飲水。

PVC的用途很廣,但看不到號碼3的標誌,所以人們用起來也「不明不白」。日常生活摸得到的產品,如門窗、衣料、地毯、玩具、書包、電線延長線絕緣、電腦、汽車內裝潢、裝沙拉油的PVC瓶、食物保鮮膜、PVC手套、信用卡、孩子們喜愛的飯盒、背包、三孔活頁夾、雨靴、雨衣等等不勝枚舉,都是PVC加上塑化劑造成的,用塑化劑含量決定產品的軟硬度。也正因為塑化劑的添加,帶給人類健康和居住環境相當大的危害,因為塑化劑具有毒性。

與之相對的是起雲劑(emulsifier),是一種合法的食品添加物,可幫助食品的乳化,多用於果汁、飲料、果凍和優格粉末、兒童保健食品,讓飲料避免油水分離、品質穩定,而香氣更持久。起雲劑成本貴,但合法可用;而塑化劑便宜,但有毒。奸商為圖利,用不許可的有毒的塑化劑來代替起雲劑。

林炎誠回憶,2011年臺灣的塑化劑風暴事件,用胡文輝的話說,有如大海嘯席捲臺灣,政府食品安全堤防土崩瓦解,人民對食安信心崩盤,臺灣丟臉丟到國際,MIT(臺灣製造)產品形象蒙難。據介紹,塑化劑是環境荷爾蒙的一種,屬干擾生物體內分泌的化學物質,可能干擾破壞兒童原有內分泌系統的平衡及功能,會讓男性雌性化、增加女性罹患乳腺癌機率、對發育中的男性生殖系統有很大的影響。

「陰盛陽衰都可能與塑化劑有關呢!」林炎誠說,由於兒童保健食品被爆含有塑化劑,不少家長擔心兒子子孫根太小,全臺各醫院家醫科門診爆量,整天都是媽媽帶兒子去看生殖器是否短小、「命根子」是否正常,引起恐慌。除此之外,一些產品尤其是醫療設備,包括輸液袋或輸液管,像塑化劑類的添加劑占產品的40%或50%,人一旦生病,就避免不了要到醫院去攝入塑化劑。「所以嘛,人要注意鍛鍊,身體保持健康不到醫院,才是根本啊。」

那麼,怎樣避免吃入塑化劑?林炎誠認為,當然政府要把關食品安全,用刑法及重金罰款處罰奸商。由於玩具,包括沐浴玩具、書包等含有塑化劑,購買前最好上網查塑化劑含量;家長務必督促兒童勤洗手,養成吃食物前一定洗手的好習慣。煮油脂食物時,不使用保鮮膜包食物,因為食物接觸塑膠,加熱後會釋出毒物。而PVC保鮮膜千萬不要包油脂食物,不加熱也釋放毒素。

種類繁多的塑膠產品已經遍布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攝影:宋碧龍/大紀元)

●5、6、7號塑膠和美耐皿 少用為妙

林炎誠介紹,號碼5號塑膠常用在地毯、墊子、繩子、絕緣物、裝放熱食品容器、防水產屋頂材料等等。裝放食品容器底下的話會有標誌,加州已開始回收號碼5塑膠。6號塑膠又稱保麗龍(PS),常用於咖啡杯、外賣便當盒。保麗龍沒毒,但對環境保護不利。舊金山2007年便禁用保麗龍餐盒,至2011年加州已有50多個縣市頒布了禁用規定。臺灣臺南市政府今年4月1日開始禁用保麗龍餐杯具。紐約市市長也有意禁用保麗龍餐盒。

而號碼7號的塑膠含有雙酚A。雙酚A(Bisphenol A,簡稱BPA)是一種聚碳酸酯,因質地硬、耐熱、耐撞,被廣泛使用於各種塑膠製品中,包括飯盒、飲料瓶、奶瓶、罐頭襯裡,靠熱感應的傳真紙、標籤、票券等、防彈材料、眼鏡鏡片、部分電子產品,甚至補牙材料可能都含有環境荷爾蒙雙酚A。

但是,雙酚A卻有毒性。臺灣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林傑樑表示,在正常使用下含有雙酚A的成品相當安定且安全,但一加熱至高溫,或用酸鹼、酒精、微波處理或強力清潔劑等,就可能釋出微量雙酚A,隨著食物或飲料進入人體。因為雙酚A的結構與人體荷爾蒙類似,進入人體會干擾內分泌系統,進而影響生殖系統發育與情緒控制,對發育中兒童與胎兒特別容易造成危害,包括女性性早熟、男性精子減少、肥胖或代謝症候群、長期影響學習及記憶能力、促進癌細胞增生,特別是攝護腺癌及乳癌。對人體研究顯示,雙酚A與慢性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病等的發生也有關係。

所以,林炎誠認為,民眾還是應該避免使用號碼7塑膠產品為妙。臺灣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在2009年將雙酚A列為必須申報用量的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衛生署也公布奶瓶雙酚A溶出限量為30ppb(10億分之一濃度),或0.03微克/毫升。芝加哥市更進一步,已於2010年1月31日禁售含雙酚A奶瓶。隨後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也於2012年公布,雙酚A不可用於製造嬰兒奶瓶和鴨嘴杯。

林炎誠說,還有一種廣泛被用來盛裝食物的材質美耐皿(melamine)也值得一提。美耐皿餐具,又稱「密胺」,因為便宜、耐高溫耐火、漂亮、不易摔破等等,很受大眾歡迎。雖號稱可耐110度以上高溫而不變形,但外表不變形卻不代表絕對安全,而應避免以美耐皿容器盛裝攝氏40度以上的熱湯、熱食,因為一到這個溫度,其中的三聚氰胺成分會釋放出來,溫度越高釋出量越高,長期暴露,可能提高罹患腎臟結石、輸尿管結石風險,對人體有害,對兒童與孕婦的危害嚴重。美耐皿的主原料是三聚氰胺,三聚氰胺在2008年震驚全球的中國毒奶粉事件是禍首,導致多名嬰兒死亡與30萬名嬰兒健康受損。

●以陶瓷、玻璃、不銹鋼取代塑膠產品

林炎誠認為,塑膠產品已經遍及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要完全不接觸已經不太可能,但是人們可以通過了解塑膠製品的弊端和危害,在思想中引起重視,從而留意到這個問題的存在。他反復強調,為避免人體攝入塑化劑等有害添加劑,生活中一定要做到「勤洗手」,建議用陶器、瓷器、玻璃或金屬廚具來加熱食品和裝盛熱食,以替代塑膠容器。但是不要用金屬容器放在微波爐加熱,使用微波爐加熱,可用一片紙巾等放在容器上,避免魚、肉四濺。

(責任編輯:索妮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