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之前 人類卑微而渺小

專訪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布萊恩.施密特

文 ◎ 董韻
font print 人氣: 46
【字號】    
   標籤: tags: ,

2011年,澳洲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高紅移超新星搜尋團隊」(High-z Supernova Search Team)負責人、天文學家布萊恩.施密特(Brian Schmidt)教授與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索爾.佩爾馬特(Saul Perlmutter),以及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教授亞當.里斯(Adam Riess)分享了諾貝爾物理獎的殊榮。

瑞典王家科學院稱這三位科學家的研究「幫助我們解開了宇宙擴張的面紗」。對超新星的觀測證明,宇宙在加速膨脹、變冷,這一發現「震動了宇宙學的基礎」。

將成功歸於團隊合作

「這個時刻屬於人類如何來認知我們周圍的世界,這個諾貝爾獎的意義不在於個人。」施密特謙遜的說。儘管當接到瑞典王家科學院電話通知獲獎時,正在與家人共進晚餐的他興奮無比,甚至兩腿發軟,「這種激動和我的第一個孩子降生的時候是一樣的!」

兩組獨立的研究團隊同時發現宇宙正在加速膨脹。1988年,佩爾馬特領導的研究小組開始研究超新星。而施密特領導的研究小組於1994年也開始進行這一研究,實驗在2003年結束。里斯在施密特的小組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是我們第一次尋找超新星,這非常令人激動。」目前擁有美國和澳洲雙重國籍的施密特那時剛搬到澳洲居住,而他的研究小組成員來自世界各地,包括美國、德國、智利等。施密特將成功歸功於團隊合作,「這巨大的工作量遠超過一個人所能為,同時所需要的博大的專業知識亦非一人所能。」

研究成員來自全球 克服時空合作無間

尋找超新星的研究成員們擁有不用領域的專業知識,有的從事監督工作、有的專門從事發現超新星、有的分析超新星的數據,「有的用分析的數據和宇宙模型來比較,這用於理解我們的宇宙是怎麼膨脹的;有的研究光譜,這幫助理解宇宙逐漸拉伸了多少。不同的人在不同項目的不同方面努力,但同時,彼此的工作之間,又有一些重合。」施密特如數家珍地敘述著同事們的優秀專業。

但居住在世界各地,生活在不同時區的工作夥伴如何能有效率地共同工作、分享訊息,原本就十分困難,再加上當時的網路不通暢,速度非常緩慢,讓施密特團隊吃足苦頭,「我嘗試用電話和E-mail交替進行溝通,但是挑戰非常之大。」

E-mail、電話,每年一次見面開會,研究工作就這麼艱難地進行著,「我想如果我們不能繼續去發現和研究出什麼的話,我們的項目就可能從此終止。」所幸最終,成功歸屬於努力而堅持不懈的人,施密特開心地說:「最後時刻,我們討論了一顆叫做『1995k』的超新星,這是當時被探測到的最遙遠的一顆超級新星。這樣我們的項目得以開始和延續,最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科學家淵源 不怕失敗樂觀嘗試

這位來自美國西部的科學家,父母在農場長大,於是施密特從小的生活便與農場分不開,遼闊、從容的生活環境,似乎造就了他的樂觀與積極。青年求學時代熱中參與體育活動,還是樂隊成員:「我通常非常快樂、努力,事事以積極態度對待。我不喜歡坐著,不喜歡非常懶散而漫不經心。我總是忙碌地做一些事情。」

再加上父親也是科學家,施密特自小耳濡目染,他的血液裡似乎早已埋上科學家需擁有不怕失敗與冒險而又能理性分析事物的特質。當認定了一件事情之後,不管成功與否,總勇於嘗試,「失敗是可以接受的。一方面,你可以準備一個預備的方案以防失敗,另外重要的是不要太過擔心會失敗。」

平衡生活 施密特的農場天地

面對成功,施密特感謝父母親對自己一生的影響,也感謝求學階段受到良師的教導、幫助與鼓勵,除此之外他分析,「部分因素是運氣,也有天時和地利的因素。」他補充,努力工作,保有對事物的視角,當然能夠與優秀的同事合作更是成功的關鍵,「並且有一個非常平衡的生活。」施密特在澳洲堪培拉擁有一座農場,那裡是他「平衡生活」的去處。

施密特的農場裡有馬匹,還有飼養雞和袋鼠,他還擁有葡萄園和釀酒廠,一到週末,這裡便是他放鬆身心的園地,「在週末,我的注意力會從天文研究中稍微轉移開,回復正常的生活。」修剪草坪、除草、砍伐樹木,不久前他還修理了屋頂,這是他忘卻煩惱的好方法,「這會讓你有成就感,這些對我都是重要的事情。」

探索深奧的天文學與平實、簡單的生活,在施密特生命裡平衡的共存著。於是他鼓勵時下年輕人,工作時一定要努力,但同時「玩」也是很重要的。「不要總是做一件事情,你得出門,做一些運動,比如登山、音樂,事業的成功需要生活的整個平衡。」

獲獎是責任 繼續高效作研究

自1989年開始,施密特探索宇宙已20多年,儘管在全球的天文學領域裡擁有一席之地,他仍希望保有自己平凡的生活態度,「我希望自己盡可能是個友好、積極向上的人。當然,我和正常人的生活一樣,也有低落的時候。」

「獲得諾貝爾獎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同時也意味著責任。我要保證繼續作研究和繼續高效多產。」回憶獲得諾貝爾獎當天,施密特仍在教課,接下來,他仍會繼續教學,希望自己的生活不會因諾貝爾獎有所改變,雖然得獎讓他的學生們比他還激動,「我還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科學家。」

在施密特眼裡,地球只是銀河系中一顆小星星,人類在浩瀚的宇宙面前顯得卑微而渺小,宇宙中有著巨大的未知領域有待人們去探尋,儘管有很多宇宙之祕不是人類所能窺探,有很多宇宙的真相,也不是人們所能認識……「我相信宇宙中有一些基本的規律在運行著……更好的瞭解宇宙意味著人類知道怎樣更好的生活在這裡。」◇

–轉自新紀元周刊
本文網址:http://mag.epochtimes.com/b5/312/11690.ht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一日一蘋果」曾是一句養生口號,在喬布斯帶有東方特質、講求人性需求的創意下,新時代「一人一蘋果」的潮流口號也在世界掀起陣陣浪潮。當世人流連在蘋果帶來的新體驗時,喬布斯安靜離開了人世……
  • 欣逢中華民國建國百年雙十國慶大典,中樞於台北總統府前廣場舉行隆重慶祝儀式,在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旗海飄揚下,國人充滿欣喜情緒高昂,緬懷先烈感動莫名。尤其是今年扶老攜幼返國參加國慶的僑胞人數爆增,他們紛紛表示:在建國百年雙十國慶日不能缺席一定要回來。馬英九總統在大會上揭櫫政府自由、民主、均富的治國理念,正是實踐國父孫中山先生當年建國的理想,最後馬總統帶領全體振臂高呼:中華民國萬歲,台灣民主萬歲。透過電視衛星畫面我們也可看見,全球各地熱愛中華民國的僑胞們,亦利用假日在僑居地擴大舉行升旗典禮,當大家目送美麗的國旗冉冉升空迎風昂揚之際,人人心中默禱中華民國國祚永固國運昌隆。值此舉國歡騰國恩家慶的光輝十月,觸景生情追憶感懷兩位愛國音樂教育家:李抱忱博士與先父計大偉教授。
  • 發明澳洲塑質鈔票的墨爾本大學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系的大衛.所羅門,與澳洲科學院研究員艾茨歐.瑞查多共同開發的新型聚合物生產技術,可以前所未有地控制聚合物的結構、組成和性能,改良近半的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聚合物生產過程。
  • (shown)「我從不憎恨軟禁我的人」,被囚禁20多年的緬甸反對黨領袖昂山素姬說。這位表面弱不禁風的女子以和平方式跟蠻橫獨裁的軍政府周旋多年,卻從不見凶悍強硬,依舊髻端插花,談吐優雅,溫柔委婉,她強大的內心力量從何而來?
  • 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三位得主之一,利比里亞女總統瑟利夫(Ellen Johnson Sirleaf)(CORNELIUS POPPE/AFP ImageForum)73歲的埃倫•約翰遜•瑟利夫,作為非洲國家中的第一位民選女總統,獲得今年以女性為主題的諾貝爾和平獎,極具象徵意義。
  • 擔任紐約林肯中心室內樂藝術總監的吳菡被《音樂美國》評為2011 年最傑出音樂家,她是50 年來獲得這項榮譽的第一位華裔女性。
  • 近日,中共政權利用其掌控的司法系統將高智晟律師再度關進監獄,理由是「多次違反有關緩刑的規定」。與《環球時報》多次連續刊文批艾未未相比,中共連具體解釋都懶得提供了——因為中共根本無法解釋。…高律師在2006年 3月16日發表的〈今天無意中甩掉了跟蹤我的警察〉中所說:「在這麼多年和他們(中共)打交道的過程中,早已經把我們鍛鍊成了道德完人,逼迫著我們也不得不做得沒有一絲漏洞。」高律師在2005年12月14日發表的〈這個政權從來就沒有停止過殺人〉…
  • (shown)導演盧貝松帶領觀眾走入一片由光影織就的真實故事——關於一朵美麗的鋼蘭花在緬甸的鐵窗中傲然綻放的人性讚歌。改編自真人真事,電影《昂山素姬》每一個細節都是在認真考究和忠於事實的前提下創作而成。不計所有電影語言所必須的誇張和放大、抹去那些藝術式的點綴和手法,這部戲裡充滿著濃郁的對人性、善惡和普世價值觀的釋義,實為一部不可多得的佳片。
  • 張伯駒(1897-1982)是我國現代偉大的詞人、收藏家、古董鑑賞家和戲曲家。其父張鎮芳是北洋軍閥元老、中國鹽業銀行創辦人。張鎮芳活躍於政界、軍界、財界,掙得家財萬貫,富甲一方。但張伯駒偏偏無心繼承父業,既不願意從政,又不願意經商,祇喜歡隨心所欲地吃喝玩樂,被人稱為「京城玩主」,為舉國聞名的「民國四公子」之一。但是,他的玩與浪蕩公子們花天酒地地嫖賭逍遙卻截然不同。他玩出了水平,玩出了尊嚴。
  • (shown)「舊社會」的張伯駒是個鐵骨錚錚、視國寶勝於生命的愛國人士和才華橫溢、瀟灑自在的京城玩主。那麼,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社會」,張伯駒又如何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