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自殺會傳染 多注意可阻止悲劇發生

人氣: 336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3年05月31日訊】(大紀元麥迪綜合報導)自殺,會傳染嗎?加拿大一項刊登在《加拿大醫學協會期刊》(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的研究發現,青少年自殺會提高同校的其他少年自殺的機率,猶如傳染病蔓延。此外,也有專家說,很多有自殺傾向的人並非真的想死,只要平時多加注意,或許可以協助阻止悲劇的發生。

不認識自殺者 也受傳染

這項研究以問卷調查方式訪問了加拿大22,000名12-17歲的兒童,詢問他們身邊或校內是否有人自殺,並瞭解他們本身有沒有自殺的念頭。研究人員發現,即使這些青少年並不認識自殺者,但是暴露在這「自殺陰霾」中導致他們自殺的風險增大。

資深作家兼渥太華大學助理教授伊恩•科爾曼(Ian Colman)透露,自殺傳染,模仿他人自殺等現象存在已久,只是沒有足夠的證據證實自殺具傳染性的理論。例如,近日韓國媒體報導韓星孫浩英因為女友自殺深受打擊,他效仿女友燒碳自殺未遂,被送入醫院進行治療。上述的研究發現自殺的傳染不僅限於認識自殺者的人,任何有自殺傾向的人都可能受觸動。

科爾曼認為自殺是個全球性的問題,而自殺也是導致青少年死亡的第二大因素。「自殺會對自殺者身邊的人造成莫大的悲痛,」科爾曼說道。自殺的傳染性是持久的,即使在同一所學校,自殺事件過去了兩年,學生嚐試自殺的案例仍在增加當中。

及時發現前兆 自殺可預防

其實,有自殺傾向的人並非真的「不想活了」。據台灣國防醫學院心理輔導室的文章透露,在美國從事自殺終止工作經驗豐富的謝瑞秋修女認為,八成人在自殺前會通過不同方式對身邊人發出訊息,其實他們並不想死!及時讀懂這些求救訊號,就可能成功挽救他們的性命。

在情緒上,企圖自殺者會表現得悲傷,無助,無望,愧疚,明顯的敵意和冷漠。言語中時常提及「我希望我死了」,「我所有問題很快會結束了」等負面信息。從行為上看,會表現得沒有活力,把珍貴的物品送人、失去平時的興趣、遠離家人朋友、工作或學校等。甚至會出現極端的行為,如酗酒、飆車、濫用藥物,或有具體的自殺行為。

無論如何,謝瑞秋修女透露,撐過去沒自殺的人都會慶幸當時沒有真的死去;絕大多數意圖自殺者只是想透過尋死來解脫受困的身心。如果他們知道有人真心愛護他,關心及支持他,或其問題能得到解決,他們就不會想尋死了;其實自殺也是一念之間的決定。

有自殺傾向 心理需受到關注

廣州市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主任李潔透露,自殺的首要因素精神障礙,如憂鬱症,其次是之前自殺未遂,第三是對生活無望,第四則是失去親人、事業或失戀等。

面對有自殺傾向的親友,李潔透露人們應耐心聆聽,而不是進行批判或企圖說服他改變自己的感受。如果其自殺念頭很強,千萬不要讓他獨處,應陪伴在身旁。她鼓勵人們遇到心理問題時應求助於親人或專業人士。

平時多注意管理自己的情緒

平時大家應注意管理自己的情緒,勿被抑鬱或沮喪等負面情緒籠罩。《家庭醫生在線》刊載廣東省第二中醫院腦病科主任高敏教導大家預防抑鬱的三個方式。第一,多定下短期可實現的目標,對自己起到激勵作用。太高太大的目標不宜實現,容易造成心理壓力;第二,給自己尋找精神寄托,例如宗教信仰,可讓自己遠離抑鬱;第三,多進行戶外活動,曬曬太陽,結交新朋友,使自己心情更愉快、明朗。

自殺並非解決問題的可取之道,自殺在許多宗教是被禁止的,甚至在一些國家的法律上也是犯罪的。眾人皆知殺人是犯罪,無論正派的宗教信仰,道德規範或法律上都不允許,那麼人們就應該以同樣的看法對待自己的生命。總而言之,積極面對人生中遇到的挫折,珍惜生命帶來的一切,雨後還有彩虹。

(責任編輯:李茹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