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送返中國隔代照管 父母得不償失

蔡溶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3年06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過去一週內,美東聯成公所趙文笙顧問接到三宗華人家長的求助案,除了兩宗的當事人因體罰孩子分別被鄰居及託兒所報警外,另一宗是因父母忙於生計,將孩子送返中國家鄉,交由他人照顧,不料兩歲的孩子最近病故死亡,死亡證明上顯示,孩子罹患多種疾病,令人看了心痛;而美國法庭也開始查問父母為何將孩子單獨遺棄在祖父母的家中,追究其監護失職的責任。

趙文笙表示,許多新移民因工作繁忙,將剛出生不久的小美國公民送返國內由年邁的祖輩撫養,但是撫養不當,也出現許多問題。至孩子讀書時再接回美國時,小孩跟父母的關係冷淡,每次被父母教訓時就喊「奶奶、奶奶」,不聽父母管教。

紐約唐人街vs.留守在福州的「小美國公民」

據估計,在美國有100萬福建人,而福州人是旅美華人移民中增長最快的群體,紐約州的福州人估計超過50萬人,其中以長樂市人為主。

大陸媒體報導,福州現有「外籍留守兒童」近萬人,由於他們的父母在國外打拚,每天工作13小時甚至更多,不得不將孩子交給國內的親人撫養,接受「中式」學前教育,然後在孩子5歲時接回美國(兒童護照有效期5年),因為有小孩返鄉的市場需求,甚至有快遞公司開展了「遞送」孩子的業務,一名長樂市僑務工作人員向陸媒描述,「有時候整個飛機上都是嬰兒,嘎嘎嘎響,就像一窩鴨子」。

據福州市政協的一份材料披露,福州現有「洋留守」近萬人。資料顯示,「外籍娃娃」分布在福州各個地區,以閩江口一帶的各縣、鄉、村為主。其中長樂市約5000人,馬尾區亭江鎮約2000人,連江縣琯頭鎮約2200人。

雖然「洋留守」兒童的生活條件相對較好,但是據當地幼稚園老師的觀察,這部分兒童行為習慣上不如父母帶的孩子,家庭教育不能常態化,導致部分留守兒童存在生存品質較差、學習不好、情感孤獨、缺少安全保障、心理素質差等問題。

為造福下一代來美 只賺錢難當稱職父母

很多華人背井離鄉來到美國,為的是造福下一代,但是不少沒有受過教育、不懂英文的福建移民登陸美國后,成為廉價勞動力,忙碌的賺錢謀生中沒能負起稱職父母的責任,反而遺患下一代。

趙文笙認為,為人父母者應該對子女負責,不能以犧牲對孩子的照看和培養為代價,否則得不償失,無益下一代,孩子在中國出了意外,美國法律都要追究父母的責任。他建議華人新移民家長,把孩子送回國撫養前,要三思而行。

華埠居民梅女士也以她的切身經歷說,當初移民美國時,非常辛苦,每天一大早起來,工作到晚上8點回到家,星期日也要上班,但是再忙她也要親自輔導小孩做功課,用道理啟發孩子,不打也不罵、耐心溝通,等小孩睡下才洗全家的衣服及其他家務,「就像打仗一樣,每晚忙到1、2點鐘才睡覺」,日復一日的堅持下來,孩子成才,為人父母的方纔感到欣慰,所有的辛苦也就有了意義。

(責任編輯:索妮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新北市政府今天舉辦環境教育論壇,教育部次長吳財順表示,台灣目前正實驗「逆向式親子教育」,讓孩子在學校接受環境教育知識,回家影響父母和家人。
  • 西安市一名8歲的小女孩每天從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覺,都要按照媽媽為她制定的作息時間表完成一天之內該做的每一件事,而作息表是以分鐘精確計算的。小女孩認為定得太嚴格了,每天都想把它撕掉。
  • 人對顏色是有偏好的。要想媚一水黑;要想靚一襲白,時間往前推,也說:要想俏,一身孝;要想漂,一身皂。意思差不多,都在強調通身黑白的重要性。配合時令行走,人們又說:「春服宜倩,夏服宜爽,秋服宜雅,冬服宜艷;見客宜莊服,遠行宜淡服,花下宜素服,對雪宜麗服。」
  • 兒子五歲以後,我發現我的教育方法應該改變一下了。他現在慢慢地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一些事情如果不從道理上讓他真正明白的話,就很難徹底的改變他原有的行為,即使有時由於家長的權威,他不得不服從,但我知道,我還是沒有改變他的心。
  • 心理博士潘宇給可憐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很多父母希望孩子有一個美好幸福的將來,因此,辛勤工作,重金培養。可是,除了滿足孩子的物質所求,提供良好的教育機會,我們還需要做些甚麼呢?
  • (大紀元記者周月諦加拿大渥太華報導)12月30日下午,神韻紐約藝術團在加拿大首都渥太華舉行第5場、也是本次巡迴演出的最後一場。領養了兩個中國女孩的牙科醫師娜塔莉‧蒙維麗(Nathalie Mainville)在渥太華有自己的牙科診所。她和先生今天帶著2個孩子第二次來到神韻晚會劇場。
  • 朋友打電話來,提到她要被孩子氣死了。電話那邊傳來她氣呼呼的聲音,我都能想像出她眉頭緊縮,臉色放紅的樣子。我只有當聽眾的份,朋友發完牢騷,又綴上一句,你孩子怎麼教育的,哪天去你家取取經。我應聲說好。
  • (大紀元工商記者華亮凱休斯頓報導)蒙特梭利對很多父母來說是即熟悉又陌生,因爲接受過蒙特梭利教育的人並不是太多,但是又經常在報章雜誌上看到報導。其實蒙特梭利教育是一百多年前由一位名 叫瑪利亞蒙特梭利的博士的教育家所創立的。這套教育方法着重於培養孩子們專注、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環境觀察和適應能力,以後到每個地方都自然成為一個領導者。
  • (大紀元記者伊鈴多倫多報導)「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沒媽的孩子像根草。」殊不知有爸的孩子是塊寶,沒爸的孩子同樣像根草。中國傳統家庭裡,家是社會的根基。「家」字就是屋簷下面有父、有母、有孩子,缺一不可。母親的溫柔、賢淑給家庭細膩、溫暖的關愛;父親的陽剛、堅毅給家人自信和勇氣;父為乾,母為坤,相輔相成,共同為家庭支撐起幸福的藍天。
  • 父母多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乖巧,華人家長更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風。可是有的家長發現,孩子越來越不聽話,反复說,孩子反复犯,或者家長感覺為孩子付出了很多,可是孩子卻不領情?種種情形讓家長頭疼。著名兒童教育專家陳姝伶博士表示,這很多情況只是因為父母沒有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如果家長能夠了解到孩子的心理世界,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成為「聽話」的好孩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