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下之憂而憂(上)

—— 談宋代文人的憂國憂民及其文學創作
font print 人氣: 410
【字號】    
   標籤: tags:

作者 : 靜遠

孟子曾說:「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飢者,由己飢之也」,意思是說禹、稷見人有溺水或飢餓,如同身受,這是「人溺己溺,人飢己飢」的仁者之心。

中國文學有文以載道和詩言志的傳統,宋代的文人、士大夫對傳統文化中所倡導的仁愛,有深刻的理解且躬身踐行,並將其反映到文學作品中,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岳陽樓記》),正是宋代文人士大夫所嚮往的風範。

受儒釋道三家思想的影響,宋代文人多抱有經世濟民的夙願又非常注重自身的修養。宋代時常常面臨著外族入侵的危機,北宋時期,遼和西夏經常侵擾邊境,到了北宋末年,金兵更長驅南下,直至傾覆了宋室江山。

南宋時,朝廷偏安於一隅。面對中原淪陷、生靈塗炭的形勢,有志之士紛紛主張收復失地、救民於水火,他們學文兼學武,定下了「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報國之志。

憂國憂民成為宋代文學的主要基調,留下了許多千古傳頌的名篇,如岳飛的〈滿江紅〉等作品,成為後人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反映出一代知識分子的道德良知。以下舉幾個例子。

范仲淹「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范仲淹受儒家兼濟天下和佛家大慈大悲的影響,從小就立下「不能利澤生民,非丈夫之志」的誓言,並一生都堅守這一信念,史載其「少有大節,其於富貴、貧賤、毀譽、歡戚,不一動其心,而慨然有志於天下。」

他為官則勤政愛民、獎掖人才,居鄉則自奉儉約、樂善好施,修水利、舉人才、置義田、興義學、濟貧困等。他任參知政事(副宰相)時,提出十條治國建議,重在整頓吏治,因此觸怒了權貴,受到誣陷,以莫須有的罪名被貶為鄧州知州,他將個人的榮辱置之度外,堅持為民請命,歐陽修等人為其辯誣上書朝廷,稱讚范仲淹是「天下至公之賢」。

范仲淹闡發孔孟的精神,立身行道,在〈岳陽樓記〉中寫下了「予嘗求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

他以古仁人為榜樣,提倡的這種「先憂後樂」的精神成為正直的士大夫立身行一的準則,把人們從物質環境的優劣和個人的得失中超脫出來,掙脫名利韁索,進入無私的境界。史載其「每感激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一時士大夫矯勵尚風節,自仲淹倡之。」

面對西夏對北宋的威脅與進攻,作為一名儒家士子,他始終為西北戰事而擔心,並由此「痛心疾首,日夜悲憂」,被任命為陝西經略安撫副使後,帶兵戍守西北。他在抗擊西夏中,運籌帷幄,連西夏軍都說他「胸中自有百萬甲兵」。他體恤士卒,體察民情民意,盡顯其儒者風範,因此又有「儒將」之稱。

他以邊塞生活入詞,首創豪放詞風,將邊塞將士戍邊的情景、蒼涼悲壯的審美意境注入詞中,如他在〈漁家傲〉中寫的「燕然未勒歸無計」、「將軍白髮征夫淚」,就是邊塞將士們憂國思鄉的寫照。

范仲淹與當時的一批重要文人如歐陽修、梅堯臣、蘇舜卿等,主張詩詞要有反映現實、針砭時弊的社會功用,開拓了詩詞的意境,一掃五代時期文壇浮華輕靡的流風,建立了清新、秀美、剛健、婉轉的文學風格。

他在〈唐異詩序〉中寫道:「詩之為意也……鏘如樂府,羽翰乎教化之聲,獻酬乎仁義之醇。上以德於君,下以風於民,不然何以動天地而感鬼神哉?」不僅承續了傳統的詩教觀念,並進而提出「意必以淳,語必以真」的創作要求,其作品在藝術上亦呈現出淳樸、淡遠而真切的特點。

他的很多作品立足於「民」,抒寫民心民意,體現了儒家民為邦本的思想。如他知任鄧州時,適逢鄧州數月乾旱,二麥枯黃,百姓發愁,他更是急在心上,多次向朝廷奏報旱情,並虔心敬意祈禱上蒼,待到普降瑞雪,人們紛紛向他祝賀。

他想到來年五穀豐登的情景,百姓有個好收成,於是抒發自己心中的喜悅,在〈依韻答賈黯監丞賀雪〉詩中寫道:「常願帝力及南畝,盡使風俗如東鄒。誰言吾人青春者,意在生民先發謳。」

范仲淹期盼風調雨順,帶領屬吏於孟春正月祭祀風神,他在〈祠風師酬提刑趙學士見貽〉詩中寫道:「所祈動以時,生物得咸遂。勿鼓江海濤,害我舟楫利。旱天六七月,會有雷雨至。慎無吹散去,坐使百谷悴。高秋三五夕,明月生天際。乃可驅雲煙,以喜萬人意。」

他祈禱風神颳風要大小適時,以使萬物生長,百姓安居,不要刮大風影響水路交通。六、七月間雷雨天,不要颳風吹散雲彩,引起天旱,使莊稼枯黃。秋高氣爽的十五晚上,若有雲彩遮住月亮,要把雲彩吹散,讓天下百姓享受明月清風而欣喜。

他理想中的社會則是:「長戴堯舜主,盡作羲黃民。耕田與鑿井,熙熙千萬春」(〈依韻答提刑張太博嘗新醞〉),希望百姓能夠生活在像堯舜那樣的盛世。

歐陽修「憂民之憂,樂民之樂」

宋代的文人士大夫往往非常重視文學的教化功能。歐陽修在文學觀點上提出「文者以明道」,強調道統的修養,提出「道勝者,文不難而自至」,提倡簡練、平易自然的文風,反對追求靡麗、形式,對宋代和後代文風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稱為北宋文壇的領袖。

歐陽修認為儒家之道是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六經之所載,皆人事之切於世者。」(〈答李詡第二書〉)孟子曾說:「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歐陽修關心人民疾苦,樂於為民謀福,其為人為文包含著他對國事民情的關切。

他在〈相州晝錦堂記〉中寫道:「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聲詩」,指出要將恩惠德行遍施於百姓,報效國家,這才是士子們所推崇的啊!

歐陽修一生在朝廷和地方居官四十多年,勇於言事,風節凜然。其文章內容充實,形式多樣。他多次上書或著文揭露、抨擊時弊,如他在〈準詔言事上書〉中說:「從來所患者夷狄,今夷狄叛矣;所惡者盜賊,今盜賊起矣;所憂者水旱,今水旱作矣;所賴者民力,今民辦困矣;所需者財用,今財用乏矣。」

在《本論》中又說:「財不足用於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於外而驕於內;制度不可為當世法而日益叢雜。一切苟且,不異於五代之時,此甚可嘆也。」他在《原弊》、《準詔言事上書》、《本論》等文中所提出的各種建議,與范仲淹所提出的十項主張互為呼應。

他在詩歌〈答楊子靜祈雨長句〉中,也寫出了「軍國賦斂急星火」、「然而民室常虛空」的社會現實。歐陽修雖官至宰輔,因為他一向支持韓琦、范仲淹、富弼等人的建議,上疏為他們辯護,也被捏造罪名,幾經貶謫。

歐陽修遭貶後,歷任滁州、揚州、穎州、應天府等地方官。面臨逆境,他不計個人的得失,始終堅持自己的理想。他實行「寬簡之政」和仁政愛民之策,「節用以愛農」,使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他為此而欣慰。

然而國家朝政的積弊不能消除,他又心懷沉重的憂慮。他寫了許多以社會現實為題材的作品,以及對歷史題材的吟詠等,抒懷達志。

他被貶到滁州作太守時,與民休養生息,使年豐物阜,且與民同遊,「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於是其筆下便出現了迴腸盪氣的〈醉翁亭記〉。在〈醉翁亭記〉中,他以樸實、醇厚和熱情抒發了寄意山水,與民同樂的感懷:身處「翼然臨於泉上」的小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意即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一起遊玩的快樂,卻不知道太守是以能使人們快樂而快樂啊。「樂其樂」、「同其樂」,給世人展現出一幅人間祥和的畫圖。

他在滁州寫的另一篇〈豐樂亭記〉也是圍繞「先憂後樂」、「與民同樂」這一人生和文學的主旋律來寫的,文中對滁州的歷史故事、地理環境乃至民風民俗都作了細緻的描寫。

他寫道:「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閒……又幸其民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予遊也。」可以看出,「群山之相環,雲煙之相滋,曠野之無窮,草樹眾而泉石嘉」之美,這並不是歐陽修真樂之所在,他的真樂是「吾君優遊而無為於上,吾民給足而無憾於下;天下之學者,皆為才且良;夷狄鳥獸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

意思是,他的真樂在於實現儒家仁政理想:君主寬仁化民,百姓豐衣足食,天下學者都賢德有才能,邊遠夷族鳥獸草木生長都適當合宜。

他在詩作中描繪農村的田園風光,如他在〈田家〉中寫的:「綠桑高下映平川,賽罷田神笑語喧。林外鳴鳩春雨歇,屋頭初日杏花繁」,綠滿平川、鳩聲悅耳,杏花映日,寫出雨後新晴的濃濃春意及田家生活興旺的氣氛,同時也寫出作者與民同樂的喜悅。@(待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山積翠峰下有一古剎,名謂「會善寺」。這會善寺當年規模宏大,寺內有殿宇、寮房不下千間,僧人也在千人左右。在唐朝武則天執政時,會善寺的方丈名普寂。普寂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僧,他不僅把會善寺管理得井井有條,而且還廣交朋友。
  • 對古代中國人來說,音樂是聯繫天神的工具。音樂不僅僅是享受和娛樂,也是調解天地關係的神聖禮節。
  • 清代,青浦縣城東門外二十四里處,有個湖塘,水上從來沒有橋。來往行人,十分不便。
  • 明代,淳安地方(在今浙江省)的一戶姓徐的人家,有一個叫阿寄的僕人。徐家的幾個兄弟分家時,老大分了一匹馬,老二分了兩頭牛,而老三守寡在家的媳婦,還有兩兒、三女,卻只分得了已經五十多歲的老僕人阿寄。
  • (shown)一些觀眾在觀賞神韻晚會之後提到一個現象——感受到非常強的能量,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都被能量淨化了。從中醫角度看,身體正氣充足,所發放出來的能量非常純正,對自身及身邊周圍的環境都能起到一個好的作用,使觀眾身心受益。
  • 代,崔樞的夫人,是太尉西平王的女兒。這天,西平王過生日,舉行盛大的宴會。女兒從婆家過來,為父親西平王拜壽。在宴會上,大家正在高興的吃飯,忽然有個小婢女,走過來,對崔夫人耳語了很久,崔夫人點點頭就走了。
  • 朝時襄陽有位太守名叫嚴如泗,他在乾隆初年時曾任山西聞喜縣縣令。當時,他很喜歡對犯罪嫌疑人加以拷打逼供。他專門特製一個木頭做的榔頭,用其敲打犯罪嫌疑人小腿處的骨骼,令他們苦不堪言。
  • 神奇的捕蟬技巧,其中蘊含著做人做事的道理......
  • 朝末年,浙江衢州府,有弟兄倆人,哥哥叫王春,生有一女,叫瓊英;弟弟叫王奉,也生有一女,叫瓊真。都是自小定的娃娃親:瓊英許配本郡一個富家潘百萬的兒子潘華;瓊真許配本郡蕭別駕(官名)的兒子蕭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