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奇女傳(42)

佚名
font print 人氣: 23
【字號】    
   標籤: tags: ,

第二十六回 靖松封書謝故人 太宗賜爵酬將士(上)

  卻說朱木蘭同元帥、軍師、突厥並二國將士,祭奠二國陣亡官軍。眾將見元帥流涕,大眾傷感。木蘭來營中,對阿珍說道:「今見沙場之士,得回故里,實為萬幸。須知浮生無定,榮辱何干?父生母鞠,全受全歸,始為孝子。待回家見了父母,即便修真鍊性,做個清靜閒人,何必居名利場,醉生夢死,終無了局。」過了數日,中軍炮響,三軍凱歌,向南而行。朱明受了界牌關總兵之職,不得南回,與木蘭揮淚而別。大軍行了多日,過了雁門關,兵向五臺山而來。

  木蘭對元帥、軍師道:「末將向蒙山上靖松道人,贈我明駝出征,頗賴其力。今欲往山拜之,更索回書與喪吾和尚。」元帥準令,木蘭單騎奔上山來,參謁靖松。那明駝見了靖松道人,也搖頭擺尾,叫跳起來,如見故人之狀。道人謂木蘭曰:「子之不見,今已十餘年。將軍此時,沙場壯志,陣上雄心尚在否?」木蘭曰:「境過成空,無復人我。弟子之心已灰矣。」靖松曰:「善哉!善哉!貧道已修書一封,煩將軍寄於喪吾,叫他依書而行,切不可效從前種種故態,與魔魅為伍。」遂將書交於木蘭,木蘭收好。靖松道:「吾師姓吳,名大杲,素慕將軍之德,求將軍踵門一娛。」木蘭大喜,即同靖松下山來。行不上五里,見修竹茂林,圍繞一庄。庄前泉水嫋嫋成音。靖松道:「此庄名聽泉庄,即吾家師父所居也。」正說之間,一白髮老人扶杖而出。靖松上前施禮曰:「此即弟子往日所稱之朱將軍也。」木蘭慌忙上前拱拜,老人雙手扶住道:「靖松皈依老氏,卻又喜與老生講儒理,不期將軍過聽,屈駕到此。」挽木蘭至草堂而坐。木蘭問曰:「弟子生性愚昧,不諳儒行,祈太夫子略示儒行之約。」吳大杲曰:「所謂儒者,學以立命,盡性為先。道以修身,敦倫為要。愛敬開仁義之源,孝弟居人道之首。於難制之時而制其行,於難存之地而存其心。故云:一念而善惡攸分,寸心而天人是判。」木蘭問曰:「儒者矜言性善尚矣,弟子願聞性道之始終。」大杲曰:「由太虛而有理,由理而有性,由性而有仁,由仁而有四端,由四端而生萬物。萬善,理為之本,性為之用。使萬善有成功者,性為之本,情為之用。情之始生曰意,意興而為念,念興而為思,思見眉目之間為想,想轉而為慮,慮則畏心生焉。畏心生則懈心隨之,怠心斷之,惰心敗之矣。夫情之所賴者曰才,才之所賴者曰氣。才不足者為之自暴,氣不足者為之自棄。才大者為之剛,天時不得而奪之,人事不得而沮之。氣足者為之健,人慾不得而勝之,惡心不得而撓之。惟儒者知為善之最樂,敬言直其內,望至善以為歸,恕以行乎外,所以道心為主。人心退聽,故能返真性,全天命。雖愚必明,雖柔必強,詎虛語哉!」木蘭再拜曰:「太夫子之言心性,可謂至矣!但道一而已矣。性道、人道何所分判?」吳大杲曰:「惟喜靜而厭動,若水之善聚則易清。水利萬物而不爭,若人之好生而惡殺。故曰性如海,仁如水。海納百川,仁兼萬善。海非水無以充其量,水非海無以會其歸。海與水既不可分為二,又不可視為一也。如此,則仁與性可知也。性感而情動,若水之流﹔情動而生好惡,若水之波瀾。善則搖星蕩月,惡則潰堤覆舟。故曰:若夫為不善,非才之罪也。儒者養心以智,存心以仁,遏慾以禮,制情以義,渾忘而化,謂之得道。道也者,因天之理,達之於物,而各得其宜也。孟子曰:「天下之言性也,則故而已。故者,以利為本。」

  木蘭又問曰:「太夫子之言仁與性,可謂至矣。而《大學》教人則曰:致知格物,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者相循,互為體用,究竟以何者為先?吳大杲曰:「物有本末,當先正其心,知止而後能得也。事有終始,當先修其身,明德而後能新民也。譬之易理,順則相主,逆則返本,正心誠意,致知格物。四者聖人窮理盡性之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四者聖人至命之事也。盡性者,盡吾之心,成己也﹔至命者,至天之命,成物也。《易》曰: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不外乎是天命之為性。人但知為天賦之理,而不知天之所以授吾以命者,又在性字之初,近二氏之學。謂孤守清寂為見性,存精養氣為固命,而不知性不盡,則不能見。真性不見,終不能達天命。所以淪於氣質之性,血氣之命,何能造聖賢之域,入孔氏之室哉!」木蘭問曰:「太夫子言盡性自盡吾之性,至命是至天之命,弟子願聞其目。」吳大杲曰:「盡性始於盡情,忠君、孝親、敬兄、信友、和室家,皆是盡情。情盡則無愧於心,而性亦盡矣。達性道之本,用情無有不當。從心所欲不踰矩,方謂之見性。推而極之,參天地,贊化育,為至天之命。聖人之能事畢矣。」
(待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日,秦懷玉同程鐵牛在關外叫罵,木箕領兵突出,與懷玉大戰,程鐵牛拍馬夾攻,木箕敗走,沿城而回。唐兵趕上,城上亂箭射下,唐兵急退,木箕入關去了。
  • 木蘭差人迎接元帥等入城,自己卻提兵來接應朱明。正逢朱明被額保、保齡困住,木蘭引得勝之兵,一鼓而進。額保來戰,木蘭一箭射中馬頭,額保墜馬。保齡來救,亦被木蘭射中馬頭,也翻身落馬。
  • 焦武先上城樓,將守烽火軍士殺死。外面伏兵不見火起,不敢進城。那十數個番軍大叫道:「主將已令出城投降,爾等順者則生,不降者則死!」城中軍民聞知此信,大家投順。次日天明,城外伏兵見城上遍插唐朝旗號,聞頡和降唐,副將侯密兒領兵攻城,罵頡和賣主求榮。
  • 康和阿看罷,也差人送寶林回營。尉遲恭卻將頡和、額保、保齡囚在營中,對差人云:「你回去上覆康元帥,說三位將軍降了我國,元帥不必望他了。」番使祇得回營稟知元帥。
  • 木蘭見子麻有愛重之意,使附耳輕言如此如此,許以千金為謝,子麻應允,即從偏路來至番都,即到處傳說南屏山天降符瑞,並十二字篆文,互相傳說。又於各路佈散謠言道:「唐公保康和阿為番主,康和阿許為內應。」如此二日,連夜逃回五狼。
  • 康元帥見風雪大作,傳令雅福、康利並一干番將道:「今夜謹防唐兵劫營。」分令眾將輪流巡視,如有唐兵到來,放炮為號,使營中皆有準備。三更之後,該雅福巡營,巡至河邊,正與伍登軍相遇。
  • 湖廣木蘭山,有一狐精,修了千年道行。昔年曾受朱木蘭一劍之厄,削去左肘。自木蘭代父出征,他雲遊北番,思報此仇。一日,行至番都,見四門張掛招賢榜文,便化作遊方道人,自稱獨手大仙,將榜文揭下。
  • 元帥看罷,問番使道:「朱天祿是如何來的?」番使將獨手大仙並二位小道人之事,一一說明。元帥頓足道:「果如此,木蘭危矣。」忙請軍師商議。
  • 尉遲元帥兵敗回營,心中思想:康和阿如此利害,此關何日得破?番邦何時可降?我等何日回見天子?思得一夜無眠。次日天明,即來軍機帳,與軍師商議。
  • 康和阿見火光不滅,又是大霧迷天,祇叫軍士放箭。比及天色微明,火光息盡,番兵於大霧之中,認草人為真,益發放箭不休。到了辰巳之候,霧猶不散,番兵箭已放完。李靖令軍士各各取了車上之箭,然後將鱉甲車堆起如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