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猴而冠 仍是一猴

作者﹕羅真
font print 人氣: 32
【字號】    
   標籤: tags:

一、沐猴而冠、而官,仍是一猴!

古時官場裡的人,說話辦事,都是使用官話的。有個由士兵提拔起來的守備,因為地位驟然升高,所以一時不會使用官話。每當遇見上司,依然自稱「小的」。

提拔他的上司,開導他說:「你已經當官了,這樣稱呼,很不文雅,應當改變一下了!」

「請大人指教。」守備茫然地躬身一揖。上司拈著鬍鬚,沉思了一會兒,微笑著說:「稱卑職嘛!」

守備連連點頭,把上司的話,默記在心。

有一天,守備手下的一個老兵,他平素就對守備諛上欺下的行為,非常鄙棄,如今又自恃年老資深,仍舊不把守備放在眼裡,見到他時,並不熱情奉迎。守備想到這些後,氣得暴跳如雷,當眾訓斥這個老兵,說:「老混蛋!卑職今日已是你的長官。」守 備有意加重「卑職」兩字的語氣,以便把上司教他的「文雅稱呼」突出出來,「你竟敢這樣放肆地對待卑職,難道卑職就不敢處罰你嗎!」

那時,廳堂下面正肅立著許多兵士,他們見守備,竟把對上級的自謙之詞,用於對待地位卑微的士兵,而且說得那麼認真,都感到極為可笑,便顧不得堂上的禁忌,哄堂大笑起來。

從此以後,士兵們對守備更加輕視了。

【附言】

這個由小軍提拔起來的守備,一時平步青雲,飛黃騰達,就想在過去的同事面前,擺臭架子。他給自己換稱呼,為的是讓人高看自己,卻不料因此嘲笑了自己,在眾人眼前,露了「底」。使人們對他更加輕視了。

守備大概以為換個稱呼,就可以換掉他的愚蠢無知的腦袋吧?當然是不可能的!

人的職位提高了,道德和智慧卻不一定會提高。道德和智慧的提高,須要通過學習與內修、自省來實現:這一點非常重要!

這個故事,對於裝腔作勢,藉以嚇人的醜惡行為,進行了辛辣的嘲諷。

(出自清代劉廷璣《在園雜誌》卷三)

二、習慣的力量

曾經做過晚清陝西巡撫的劉蓉,年少的時候,在養晦堂西側一間屋子裡讀書。他讀書很用心,總是專心致志地埋頭看書,遇到不懂的地方,就仰起頭來思索,一時想不出答案,就站起身,在屋內來回踱著,想著。

這屋的地面,有一處直徑一尺左右的窪坑,由於人經常從它上面走,使它逐漸變大,變深。劉蓉每經過那裏,腳總要被跌一下,有時險些被跌倒。起初,他覺得很彆扭,後來,時間一長也就習慣了,再走到那裏,就如同走平地一樣安穩。

有一次,劉蓉的父親,來到劉蓉讀書的屋子裡,坐下和劉蓉交談了很久,後來發現地面的窪坑,笑著說:「你連一間屋子都不能治理,還能治理國家麼?」他囑咐僕童取來土,將窪坑填平了。

父親走後,劉蓉繼續讀書。為了思索一個問題,他又在屋子裡走來走去。走到原來窪坑處,感覺地面突然凸起一塊,心裏一驚,低頭看去,地面卻是平平坦坦的。他疑心自己的感覺,重新從那地方走過去,仍像剛才那樣不舒服。就這樣,他彆彆扭扭地走了許多天以後,才安穩下來。

劉蓉感慨地說:「習慣對於人的影響太深刻了!腳本來適於走平地,不適於走窪地,可是經常走在坎坷不平的道路上,就會覺得窪坑是平地,不需要用眼睛注意地面,就能很順利地從窪坑上面走過去;等到把窪坑填平,再從上面走過時,反而覺得磕磕碰碰的,心裏很不安寧。看來,習慣完全能改變一個人 的性格和行為呀!」

【附言】

這個故事,說明了習慣對於人的影響力,是十分深刻而有力的。劉蓉屋裡地上的窪坑,已經很大很深,劉蓉起初走到那裏感到跌腳,可是走慣了便像走平地一樣自如,填 平窪坑後,他再走到那裏時,反而覺得地面高出一塊,不方便了。可見,習慣能使人對客觀事物喪失正常的感覺,從而產生一種錯覺。這是多麼可怕的事呀!

劉蓉在填平的地面上,走了很久才適應。

這說明,習慣有著頑固性,一旦養成,要改變它很困難。尤其是壞的習慣更難克服。這給了我們一個啟示:對於一個人來說,無論是培養好習慣,還是克服壞習慣,都應當從少年時期開始。因為這個時期,是形成各種習慣的初始階段,初始階段是培養好習慣容易,克服壞習慣也容易。古人講究:「要慎於始而勤於終」,是非常緊要的!

(清代劉蓉《養晦堂文集》卷一)

三、智之為要,豈可忽哉?

趙國人成陽堪的住宅失了火,火焰在屋頂無情地燃燒著。因房子很高,人們沒有梯子,無法上去滅火。於是成陽堪急忙囑咐兒子成陽肭(讀驢),立即去奔水氏(人名 )家裏借梯子。

成陽肭遵從父命,去借梯子,他先回到屋裡,換上一身莊重的禮服,然後,才從容地出發。他到了奔水氏家,按照平時的規矩,先在大門前,向主人作一個揖,然後,走到院庭中間的石碑前,再向主人作一個揖,到了堂屋前,又向主人作一個揖。然後,才穩步踏上堂前的台階,走到靠西的楹柱旁邊,默默坐下,靜靜地等待著主人的安排。

奔水氏見成陽肭彬彬有禮的樣子,猜不透他的來意,又不好立即張口去問,就囑咐僕人擺酒設宴,端出肉乾和肉醬加以款待。成陽肭端起酒杯,禮貌地呷了一口,又回敬主人一杯。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奔水氏客客氣氣地問:「今天您得空兒親臨寒舍, 不知有何見教?」

這時,成陽肭才向奔水氏說明來意:「今日抵您府上,確實有事相求。唉,老天降禍給我家啦!房屋失火,熊熊的火焰,正猛烈燃燒,眾人想要登上屋頂,熄滅大火,可惜身無雙翼:飛不上去呀,只好眼望房屋被火吞沒而大 聲泣哭。聽說您家有木梯,能否暫且借我一用?」

奔水氏聽了,連連跺腳道:「蠢貨,蠢貨!俗語說:『在山上吃飯時碰見老虎,一定得把嘴裡的飯吐掉,趕快逃跑;在溪水裡洗腳時遇上鱷魚,千萬別顧惜鞋子,馬上光腳逃命。』現在你家正失火,在這十萬火急的關頭,難道還需要你四平八穩地講求甚麼禮節嗎?」

奔水氏說完,急忙拉著成陽肭,抬起梯子就跑去他家救火。可是等他們氣喘吁吁地趕到成陽堪家時,房子已經燒成灰燼了。

【附言】

這故事,嘲笑了不分緩急,過分講求細微末節的迂腐行為。故事中的成陽肭,實在叫人可氣、可笑。明明一件極簡單的事,只要說一句:「我家著火了,請把梯子借給我 」,也就行了。可是他偏不這樣做,偏要堅持平時的禮教規定的繁文縟節:從容地作揖,穩步地升堂,莊重地入席,禮貌地飲酒酬謝,甚至報告火情,也咬文嚼字,拐彎抹角,說得酸溜溜、文縐縐的。他這樣做的結果,使家裏被燒得一乾二淨。

這就啟示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從實際出發,分清輕重緩急。應當立即辦的事,馬上就去辦;應當緩辦的事,不要搶在急事前辦理。小事要服從大事,緩事要服從急事。

古人講究「智、仁、勇」。智之為要,豈可忽哉?
(出自明代宋濂《宋文憲公全集》中之《燕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劉秀只好下車,親自來到城門下說道:「我是光武帝呀!快給我開門吧!」郅惲回答說:「夜色蒼茫,看不清楚,為謹慎起見,不能開門。」
  • 臨行前,諸葛亮諄諄囑咐馬謖道:「街亭雖小,事關重大!丟失街亭,便會影響全軍北伐。倘有失誤,軍法絕不留情!」馬謖滿口應承。
  • 李離說:「司法者必須守法。施錯了甚麼刑,就應受甚麼刑;錯殺人命,就應抵償。你認為我能夠察微斷疑,才讓我掌管刑獄。我錯殺無辜,便應抵罪。」
  • 西蜀距離南海,不知有幾千里遠。富僧不能到達,而窮僧卻到達了。人們的立志,反而不如四川郊野的窮僧啊!
  • 有—天,他忽然能念「苕帚」兩字了。和尚因此豁然大悟。後來,他練成了對答如流的口才,成為一位令人敬重的僧人。
  • 這時,外黃縣令的一位門客,家中有個十三歲的孩子,自告奮勇地叫道:「讓我去勸說楚王項羽!」
  • 他曾激昂慷慨地表示自己以天下為己任的志向,常常自誦一句話,來勉勵自己:「大丈夫應當在天下人憂患之前,而先憂患;應當在天下人享樂之末,而後享樂 。」
  • 孔坦見小孩口齒清爽,談吐不凡,心中暗暗稱奇,就坐了下來。剛坐下不久,九歲的小楊,就端出一盆鮮嫩欲滴的楊梅......
  • 宣德年間,曹鼐,擔任泰和典史。他因為捕捉盜賊,當夜,在驛亭與一個美女相遇。
  • 高宗漸漸明白過來,冷靜下來,然後誠懇的說:「你能如此依法辦事,我就有了可以放心的法官了!」並下令史官:讓他把此事寫入史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