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五大挑戰 美國移民改革懸而未決

人氣 3

【大紀元2013年07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海寧編譯報導)兩週前,美國參議院以63比32票通過了全面移民改革法案。14名共和黨參議員和控制參議院的民主黨人一道把「八人幫」起草的法案交付給美國眾議院。

CNN報導,奧巴馬向眾議院施壓,敦促他們即刻審議該法案,給予1100萬非法移民成為美國公民的機會,同時加強邊界安全。參議院的法案還包括更嚴格的勞工身份驗證標準以及出入境管理。

但是眾議院共和黨人7月10日表示,他們反對參議院的全面改革做法,而是想通過漸進的辦法,起草一系列法案來解決移民問題。另外,眾議院共和黨人在是否允許非法移民成為美國公民的問題上分歧深刻。一小部份人支持,但是大部份人反對,認為讓他們成為公民就意味著大赦。

白宮警告,共和黨如果未能在移民問題上採取行動,勢必受到政治挫敗。目前,拉丁裔美國人是美國最大的少數族裔。移民問題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白宮稱,漸進做法以及在給非法移民合法身份上的對立將給將來解決移民問題籠罩不確定的陰影。

CNN羅列了移民改革懸而未決的五大原因。

其一,參眾兩院議事規則不同。在參議院,對於主要法案,必須獲得60票方可通過。也就是說,如果想在參議院做成任何事,民主黨和共和黨必須合作。

眾議院通常不需要這樣。只要一項議案達到簡單多數,便可通過。加之意識形態上的對峙和眾議員們越來越不願意妥協,共和黨控制的眾院與民主黨控制的參院經常會陷入僵局。

在目前黨派互不相讓的政治氣候下,眾議院共和黨人如果無所作為,反倒是一條輕鬆的辦法。保守派評論人士克裏斯托(Bill Kristol)在《國家評論》雜誌網站著文說,眾議院如果通過參議院八人幫的法案,對於公共政策而言比無所作為糟糕的多。

其二,在邊界安全問題上,共和黨人不信任奧巴馬。

堪薩斯州眾議員休斯坎普(Tim Huelskamp)一語中的。他在推特上說,信任奧巴馬會加強邊界安全,就像把你的女兒托付給克林頓一樣。克林頓因萊溫斯基醜聞而惡名遠揚。

幾乎所有國會共和黨人都認為,在民主黨人大赦非法移民之前,美墨邊界安全必須得到保障。八人幫在參議院的法案最後不得不接受共和黨人提出的邊界安全修正案,增加邊界巡檢人員並斥巨資更新其裝備。

但對於很多共和黨人,錢並不是最重要的,信任才是。1986年在里根總統治下的全面移民改革方案也要求加強移民管制,同時大赦300萬非法移民。但是大赦之後,邊界安全卻沒有改善,導致了今天更多的非法移民。

有此前車之鑒,共和黨人不相信奧巴馬政府會加強邊界安全。他們還認為,最近奧巴馬政府延遲健保法案某些措施的舉動說明此政府沒有能力全面實施任何法律。

眾議院共和黨人希望通過漸進的方法解決邊境安全問題,然後再考慮如何給已經在美國的非法移民合法身份。民主黨人反對這樣的做法。

其三,非法移民合法化的問題紛爭不斷。

參議院的移民法案計劃於10年內給大部份非法移民合法身份。眾議院共和黨人對此分成勢均力敵的兩派。反對派的理由包括大赦獎勵違法者以及拉丁裔必然支持民主黨等。但是非法移民合法化的問題的確非常廣泛和複雜,有很多不確定性。比如對「合法身份」的定義迄今尚不明確。

許多眾議院共和黨人在邊境安全問題解決之前不願意考慮非法移民合法化的問題。但眾議院多數黨領袖坎特(Eric Cantor)7月10日表示,非法移民在美國的子女沒有任何責任,應當給予合法身份。這一立場受到民主黨人的強力支持。這個例子說明,兩黨博弈、達成妥協的空間仍存在。

其四,國會共和黨人都不喜歡全面移民改革。

參議院雖然通過了全面移民改革法案,但是參議院共和黨人的支持度並不高:46位共和黨參議員中,只有14人支持八人幫的法案。眾議院共和黨人的支持率就更低了。

由於許多眾議院共和黨人來自共和黨堡壘選區,拉丁裔人口很少。在這種選區,支持非法移民獲得合法身份的呼聲不高,在位眾議員也可能在初選中受到保守派的挑戰。

最後,第五,是哈斯特規則(The Hastert rule)。

哈斯特(Dennis Hastert)是布什時代的眾議院議長,當時共和黨控制參眾兩院。他的原則是,如果一個議案不能得到多數共和黨眾議員的首肯,那麼乾脆不要拿到眾議院投票。在移民問題上,現任眾議院議長博納(John Boehner)已經表示,他將秉承這一原則。

眾議院民主黨人聲稱,如果把參議院法案拿到眾議院投票,他們可以聯合一些共和黨議員通過該法案。但是議長博納肯定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阿拉巴馬州眾議員布魯克斯(Mo Brooks)向CNN表示,如果議長博納在大部份共和黨人反對的情況下允許一個法案通過,那麼他下次競選議長時將遇到挑戰。

(責任編輯:李緣)

相關新聞
美國移民改革需要新思維
美國移民改革 兩黨拉鋸戰
美國移民改革磋商 共識尚未達成
美國移民改革計畫強調四項內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