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兩岸故宮文物典藏及交流現況

人氣: 328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3年07月02日訊】(新紀元週刊331期,記者趙芷菱報導)海峽兩岸各有一個故宮博物院,臺北的故宮和北京的故宮。遙想當年為躲避日本侵略戰火,又因國共內戰,使得部分經典文物,也跟隨著中華民國政府播遷來臺。近年來,兩岸故宮開啟了各種文化交流,讓分隔兩地的相關文物有機會「團聚」。

兩岸故宮文物交流多為單向

今年10月,在臺北故宮即將召開的年度大展「乾隆皇帝的藝術品味特展」,其中有向北京故宮的借展文物;以及近日臺北故宮剛展出的兩院典藏《海錯圖》四冊合璧的聯展活動。

其實兩岸文物的交流和兩岸文物界的人員互訪,從十多年前就開始了,但到目前為止兩岸文物交流基本上多還是單向的。臺北故宮自1999年開始向大陸借展文物,當年臺北市為「三星堆傳奇」特展及「漢代文物大展」向大陸商借「馬王堆漢墓」和「南越王墓」文物赴臺,曾引起很大轟動。2001年,「天可汗的世界——唐代文物大展」中赴臺展出的陝西省唐代文物,係來自12家文物單位,共120元件,種類包括金銀、銅鐵、玉石水晶、瑪瑙和陶瓷等。

三問題解決 赴大陸辦展就沒問題

至於臺北故宮的文物何時可赴大陸展出,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表示:「只要三個問題能順利解決,赴大陸辦展就沒問題:一是文物運輸上的安全保證;二是明訂司法免扣押的法律保障;三是名稱問題。臺北故宮已向大陸當局註冊登記『國立故宮博物院』,希望能順利通過;至於大陸海關法似有免扣押的規定,臺北故宮法規人員會進行研究。」

而北京故宮院長單霽翔表示,大陸在海關法等方面有很多法律條文裡都已體現免扣押,照理不需擔憂,但臺灣方面有這項要求,有些國家也有此呼籲,因此將來期盼能有所突破。

而在有關運輸安全方面,單霽翔說,近年來世界各國重要博物館如大英博物館、法國羅浮宮、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等也有到大陸辦展,都是安全進來、回去,沒有文物損壞的情況。

單霽翔也強調,雖然臺北故宮文物還沒辦法登陸辦展,但雙方已進行數位照片展,還有兩岸文創產品展,其他如非物資文化方面,例如傳統技藝展、照片展、人員交流、出版物互贈等等,都是持續在交流進行中。

兩故宮的比較

而故宮之所以一分為二,其起因、過程及對兩個故宮所典藏的文物,讓許多人都非常好奇,也經常引起一些專家學者或愛好者之間的論戰。究竟哪邊比較好?而普遍的看法是,「以數量和多樣性來看,北京故宮居優勢,但從質方面而言,臺北故宮就略勝一籌。」所以有「臺北有文物沒有故宮,北京有故宮沒有文物」的說法;但也有人說遷臺的文物僅占原南遷文物的四分之一,臺北故宮根本不能與北京故宮相比。

「故宮」顧名思義,是以前皇帝住的宮殿,昔稱「紫禁城」,它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建於明代永樂十八年(西元1420年)。而「故宮博物院」係在1925年於紫禁城成立,也因此得名。既為皇帝的居所,本身富麗堂皇,自不在話下,是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是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建築群,被列入世界遺產,其本身就是展示品之一。傳說,玉皇大帝有一萬個宮殿,而皇帝為了不超越神,所以故宮修建了9999間半宮殿,據實際統計,共8704間。

而臺北故宮博物院係完工於1965年10月,為中國宮殿式建築,白牆綠瓦,院前廣場有六根石柱聳立的牌坊,氣勢宏偉,整座建築莊重典雅,又位於風景秀麗的臺北外雙溪,頗負遺世獨立之美;但畢竟與並列世界五大宮之一的北京紫禁城,不能相提並論。

兩故宮文物的質與量

1949年隨著中華民國政府播遷來臺的文物,計有2972箱,占原南遷文物箱件數的22%,其中中央博物院籌備處遷運來臺的共852箱,實多為精品;而南京還剩1萬1178箱文物,其後大部分在五十年代運回北京故宮,剩下兩千多箱暫存南京至今。

臺北故宮院內設有20餘間展覽室,文化瑰寶不勝枚舉。最初運臺文物計有60萬8985件冊,還有部分來自後來的新增;途徑有接收別的機關移交本院、外界捐贈及收購等;其中以受贈和收購最重要,現有文物69萬6112件冊,係承襲自宋、元、明、清四朝的宮中收藏,是數量龐大的中華民族文化資產。

臺北故宮每次展出約有三千多件,每三個月更換一次展品,院藏的「鎮館三寶」為:范寬《谿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李唐《萬壑松風圖》,此三者為列限展品,僅於特展時展出。一般民眾遂以常態展出之《翠玉白菜》、《肉形石》與《毛公鼎》合稱「故宮三寶」,但《翠玉白菜》與《肉形石》目前在故宮典藏古物分級上為重要古物,而非國寶級文物。

而北京故宮可移動文物藏品超過180萬件,其中包括珍貴文物168多萬件。2003年陸媒曾報導《故宮半壁在臺北》,及2009年《兩院文物藏品比較,北京故宮更勝一籌》;文中指出:比如「三希帖」中的二希藏於北京故宮。中華民國成立後,溥儀出宮前流失的精品如《五牛圖》、《韓熙載夜宴圖》、《遊春圖》等基本都已收回北京故宮,幾年前更以千萬鉅款收購流落民間的懷素狂草《食魚帖》。此外限於當年的運輸能力,皇帝寶座太大,家具太大,無法搬運,讓很多珍貴的明清家具至今還留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由於當時對文物的評價與現在有很大不同,像宗教文物,特別是清王朝以後藏傳佛教文物等當時都沒有被國民黨拿走。

2009年,時任臺北故宮院長的周功鑫(已於2012年7月歸建教職)認為有必要表態,尤其更應該透過媒體報導的方式對外說明;她表示:「大家都知道,早在1933年故宮南遷時,就已經選定品質最好的部分,如果真要比較,臺北故宮在件數上確實比不上,但若論品質,臺北故宮最多、最好,更是世界第一。」

臺北故宮邁向世界第一之願景

根據2012年3月BBC News於網路報導英國Art Newspaper對全世界十大最受歡迎博物館之排比,該評比除顯示博物館之所屬國家及遊客數外,並顯示該國國旗,臺北故宮博物院為該排比之第七名(亞洲第一名);且於2011年所推出之「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名列全球人氣最高展覽之第三名;臺北故宮表示:「這是臺灣的殊榮,也是激勵故宮邁向世界級第一博物館的動力。故宮要和世界頂級的博物館競爭,超越國際現有知名博物館如:英國大英博物館、法國羅浮宮、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等,此正是本院提出『大故宮計畫』,邁向世界第一之願景。」

所謂「大故宮計畫」非僅單一擴建及新建主體建築,而是以故宮為中心,鏈結文化觀光景點,擴及臺北士林區之全盤計畫,大幅提升臺北巿之觀光產值。其主要內容包括:推動擴大正館展廳面積五倍為目標,創造具有國際規格的博物館形象;並建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重鎮,積極培訓臺灣文化創意產業人才;打造故宮成為現代建築的模範及臺灣國際級新地標等。

此外還有「故宮南院計畫」,為帶動臺灣中南部地區的文化、社會、經濟發展,並定位為「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以收藏亞洲各地文物為主,並發揮亞洲文物的典藏、研究、維護、教育及展示等功能。預定2015年底可開始試營運。

單霽翔說,造訪北京故宮多半是遊客,他們只關心「皇帝坐哪、躺在哪、去哪個公園」,未來要提升為參觀文物。修繕整建的工程「要能保留滄桑感,又能保持健康感」。他也提到,2011年北京故宮傳遭竊問題,在去年已重新設置中控中心監控系統,加強保安。

今年5月4日一名遊客徒手擊碎了北京故宮博物院翊坤宮的玻璃窗,一座列為國家二級文物的銅鍍金轉花水法人打鐘受損。圖為北京故宮院長單霽翔說明事件過程。(AFP)

而且北京故宮也面臨遊客暴增的問題,2002年是713萬參觀人次,去年已達1530萬人次,顯示北京故宮需要開放更多的空間。有中國網民揭露,故宮在過去有遊客突砸玻璃致文物受損,還有「五一」假期大批遊客湧進,有部分缺德遊客將雕花扭斷扒走,木質地仗撬毀偷走,另有多處飽受摧殘。◇

本文轉自331期【新紀元週刊】「焦點新聞」欄目
想提前看到新紀元更多精彩文章嗎?請訪問新紀元周刊網站:
http://mag.epochtimes.com/

新紀元雜誌PDF版訂閱(52期10美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