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湯劑創始人——伊尹

作者 : 榮欣
font print 人氣: 107
【字號】    
   標籤: tags:

伊尹是商初重臣之一,原名伊摯,尹為官名,甲骨卜辭中稱他為伊,金文則稱為伊小臣。

相傳伊尹生於伊水邊,成年後流落到有莘氏,以耕地為生,地位雖卑,而心憂天下。他見有莘氏國君有賢德,想勸說他起兵滅夏。為接近莘國君,他自願淪為奴隸,充任有莘國君貼身廚師。

國君發現其才幹,提拔為管理膳食之官。經長期觀察,伊尹終於發現,有莘氏與夏同姓,均為夏禹之後,血緣聯繫難以割斷,況且有莘國小力弱,不足以擔當滅夏重任,只有湯才是理想人選,決定投奔湯。

其時湯娶有莘氏之女為妃,伊尹自願作陪嫁媵臣,隨同到商。他背負鼎俎為湯烹炊,以烹調、五味為引子,分析天下大勢與為政之道,勸湯承擔滅夏大任。湯因此方知伊尹有經天緯地之才,便免其奴隸身分,命為右相,成為最高執政大臣。

伊尹不僅是輔佐湯奪取天下的開國元勛,還是後來三任商王的功臣,因此,伊尹在甲骨卜辭中被列為「舊老臣」之首,受到隆重祭祀,不僅與湯同祭,還單獨享祀。

伊尹因高超的烹飪技巧和輔佐君王的功績顯著,被後人稱為聖人,而他在醫藥方面的貢獻,創製湯液卻鮮為人知。關於伊尹創湯液的說法,最早在漢代或漢代以前就已流傳,欒川民間都知道煎中藥源於伊尹,他居住的茅草屋堆滿了中草藥,房前屋後栽植了上千種從山上挖來的奇花異草,稱為百草園。

伊尹出身下層,不屈的性格使他像竹筍一樣,任何力量也阻礙不了其生長。在為百姓治病過程中,嘗遍百草,中毒無數次,得出經驗,生食草藥不如煮熟,他從做飯的經驗中體悟,生米生菜做成美味佳肴,營養豐富,口感上乘,草藥也有同樣功效。

伊尹擅長用草藥為人治病,藥到病除,人稱活神仙。《史記.殷本記》有「伊尹以滋味說湯」的記載。《資治通鑒》稱他「閔生民的疾苦,作湯液本草,明寒熱溫涼之性,酸苦辛甘鹹淡之味,輕清濁重陰陽升降走十二經絡表裡之宜。」《甲乙經.序》亦謂「伊尹以亞聖之才,撰用神農本草,以為湯液。」從《史書》記載中可以看到伊尹對中藥湯劑的研究有多麼深奧。

《呂氏春秋.本味》提到伊尹在與湯王的對話中曾以醫為喻,「有其新,棄其陳,腠理遂通,精氣日新,邪氣盡去,及其天年。」伊尹還從醫食同源的角度進一步闡明,食物與藥物之間的密不可分的關係,以生薑、肉桂為例,伊尹論證:「楊朴之薑,招搖之桂」,大概意思是說,常用的調味品也是常用的藥物,在烹調中了解到薑、桂的辛溫發散作用,轉而用來治病。

湯液是將各種生藥加水煎煮而成,方法與烹調食物十分近似。伊尹既精烹飪,又兼通天文、地理和醫理,身處欒川景室山有着得天獨厚的草藥資源,加上他「閔生民的疾苦」的志向。天時、地利、人和成就了伊尹湯劑祖師的美名。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和西方實證科學不同的是直接針對人體、生命和宇宙進行研究,探索的是生命和事物的本質和發展規律。「師法天地」是中華文化的主線,由此帶來了音樂、文字、美術、教育、天文、地理、建築、醫學和飲食文化等各個領域的輝煌成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唐玄宗的御用歌舞班子――梨園弟子中,有一個名叫胡雛的人,善於吹笛子,很受玄宗青睞。
  • 代,鄞縣有一位儒生,長期給別人當私塾先生,就是家庭教師。他擅長寫文章,但生活卻很困頓,沒有考上功名。
  •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被列為儒家經典之一。它收集了西周至春秋中葉的詩歌三百零五篇,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在當時承擔著禮儀和教化的功能。從古以來,儒家經典所載修身齊家治國之道,無不以敬天為本,講敬天、事天、畏天、法天。
  • 霉運不斷,噩運連連?改運還得從自己做起......
  • 孟子說:「君子與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於,他內心所懷的念頭不同。君子內心所懷的念頭是仁,是禮,所學之道是為了使一切歸於天理。」君子能夠做到廣納善言,從善如流,以德行感化他人。孟子認為做人首先要「好善」,治國亦是如此,應當廣泛聽取和採納別人的意見,擇善而從。這裡所說的喜歡聽取善言,指的是符合天理道義、對於國家和百姓有益的忠言。
  • 爐,即是焚香的器具。
  • 明末清初畫家武恬,武定州人,先祖因為軍功在雲南衛所做官,武恬於是在雲南生活。武恬凡是遊藝雜技,過目即知。雲南出產細竹,質地堅實,可用來做筷子,武恬就用火在竹筷上繪畫,畫禽魚、花鳥、山水、人物、城郭、樓閣,都惟妙惟肖,巧奪天工。
  • 河南省,鄭州市。有一位名醫,心存濟世、到處救人,不辭勞苦。遇有窮人請他治病,他即步行而去。如給他雇車,他即辭說,臀部生瘡,不能乘車;如招待他吃飯,他即說吃齋,只吃蔬菜豆腐,不吃葷腥,其意是不令貧民多費錢;如富人請他去醫病,他也乘車,他也吃肉 。
  • 《詩經.周頌》中有許多讚頌、感恩之禱,周人相信敬虔的祈禱必蒙上帝垂聽。如讚頌上天的光輝普照,永恆無限:「明明上天,照臨下土」。感恩上帝造就生命,生人、養人、佑人,賜人規範,趨避諸善諸惡之道,如:「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天立君師以佑民,立君以長之,立師以教之,以安定四方之民,如:「昊天有成命,二後受之。」意思是昊天有成命,文武兩王受之。
  • B>一、一張字條釋糾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