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絕交 不出惡聲

font print 人氣: 225
【字號】    
   標籤: tags:

人生中有善緣就會有惡緣,如果謙恭低調的去善解惡緣,那人生中的惡緣就會逐漸減少,未來的人生必定逐步走向光明。然而,當人出於自私的觀念保護自己時,往往很難控制自己的心緒,對攻擊、欺騙自己的人大多會採用以暴制暴、以惡制惡的方式去回擊,這樣回應的結果必定是兩敗俱傷,惡緣得不到善解,將來說不定還有拔拳相向的隱憂。

因此,古代的君子賢達,絕交時從不惡語相向,即使受到不公正對待,離開某個地方時也不去說它的壞話。修口積德,不論對任何人來講,都是有利無弊的。

「君子絕交,不出惡聲」一語出自《戰國策.燕策》,大意是說:有修養的人與別人斷絕來往時,是不會說不好聽的話。延伸的去品味其中的內涵,可以理解為品格高尚的人與自己不合的人絕交,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才決定的,因此不會懷恨在心,事後仍然會與對方保持一貫的君子風度。

這是一句名言,也是一個典故。典故出自於《史記》:戰國時期的樂毅善於用兵,輔佐燕昭王攻打齊國時立下了大功。後來燕昭王死了,燕惠王即位。燕惠王不喜歡樂毅,齊國又使反間計,於是燕惠王削了樂毅的兵權,樂毅怕被誅殺,逃亡到趙國。結果燕軍大敗。燕惠王寫信欲治罪樂毅。

樂毅回信說:「君子交絕,不出惡聲;忠臣去國,不藉其名。」意思是說一個君子,如果與人交絕了,不說對方的壞話;忠貞之臣離開了國家,亦不解釋自己的高潔之名。後來,燕惠王就不再難為樂毅了。

在現實生活中,友情破裂、同事關係鬧僵是常見的事,朋友一時不忿,兩個人之間頓時反目成仇也時有所聞,於是人世間就有了絕交之說。沒有教養的絕交者們大吵大罵,甚至拳腳相向,最後發誓老死不相往來的結果固然可悲,絕交之後再用惡語去攻擊對方就更沒有道德可言。

俗話說:「怨怨相報何時了」,惡緣不解永遠無法了結,到頭來仍然是自己的痛苦之源。寬懷大度、謙恭忍讓是善解惡緣的大前提;品德高尚的人心中沒有敵人。

人生中最大的困憂不是物質的貧乏,而是在於精神上無法達到安靜祥和的心態。常懷忍讓與感謝之念,就能容納他人的過錯,不至於惡語失德。立志於修心養性的人,當以修口為先。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鄰村有位姓張的老人,向人講述了他家往上第十六代祖先「張百忍」的故事。
  • 古時候,有一對老兩口,家道殷實,有房有地,吃穿不愁,日子過得還算可以。他們膝下只有一子,機靈可愛,討人喜歡。所以他們對他是百般呵護,如同心尖肉一樣。
  • 代是中國歷史上輝煌燦爛的時代,國力強盛,文化繁榮。當時,最為盛行也最受朝廷推崇的要屬儒、佛、道三家。
  • 有個書生,屢考不中。世態的炎涼,使他決意放棄仕途的追求,拋棄趨之若鶩的塵世功名,出家尋道。經人指點後,書生來到一座山洞裡,欲拜道長為師。道長慧目望去,上下打量了一番,內心不禁暗暗自喜。然後緩緩的對他說:「你想學甚麼?我有點石成金之術,有空行之法,有遁入之道。」
  • 河南開封城西南朱仙鎮的清真寺裡,有一棵上千年歷史的「相思古槐」。這棵幾經榮枯的「相思槐」,現已如一把巨傘,亭亭如蓋,前去憑欄弔古的遊人,還能從當地老人口中知道一些關於這棵古槐和岳飛抗金的故事。
  • 武則天曾經召集膝下諸位皇孫朝見,讓他們坐於殿上,觀察群孫嬉戲情況,並且命人取來西域各國所進貢的玉製環、釧、杯、盤等珍物,排列於前後,下令孫輩們極力爭取,利用這種機會來觀看他們自小所立的志向。所有的孫子們,沒有不拚命奔走競逐的,幾乎人人都獲得豐厚賞賜,獨獨玄宗(備註1)一人巍然端坐,不為所動。
  • 宋真宗時,有一個占卜之人,上書議論宮中的事情,被判死刑,抄沒其家。宋真宗還得到報告,一些京城官員,也曾經去了那人的家,請他占卜吉凶。宋真宗大怒,要將這些官員,交付御史治罪。
  • 強盜尚且都能受到道德的感召,我們普通人又有什麼理由不應該堅持正義良知呢?
  • 南山寺是漳州一座有名的古剎。在漳州南門外中山橋之南,廟宇宏大,佛像尊嚴,為此地古蹟名勝之一。每逢節日,仕女優遊,絡繹不絕,尤其新年,車水馬龍,途為之塞。
  • 老子提出效法天道,尊崇道德,返本歸真,清靜無為。唐代很多人求仙訪道,唐代社會瀰漫著濃厚的神仙氣息,詩歌的創作更是充滿仙風道味。很多道士詩人及文人士大夫如初唐的王勃、盧照鄰、陳子昂,盛唐的李白、賀知章,中唐的劉禹錫、李賀,晚唐的杜牧、李商隱等,都受道家思想影響較深,對道家的無為、清靜、抱樸、守真的思想多有涉及。從其詩中可以體會詩人內心的平靜怡然和對「道」的崇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