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孩子「補」情商 恐與國際教育難接軌

人氣 139
標籤:

【大紀元2013年08月24日訊】 (大紀元記者夏曉言綜合報導)中國孩子智商高、情商低,這幾乎已經成了世界範圍內的共識。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家長們開始意識到「內心強大是比漂亮分數更重要的一種素質」,「補情商」成為一個時尚話題。大陸各類情商培訓機構也因此應運而生,成為行業新寵。然而,心理專家稱,情商培養不是通過「補」就能解決的問題。在歐美國家,孩子的情商教育走的是一條與中國完全不一樣的發展路線。

大陸孩子情商教育「貴族化」

受西方育兒文化影響,越來越多的中國大陸家長開始意識到「情商」的重要性,拋棄過分強調「智育」的教子方式,各類情商培訓機構也因此應運而生,但是此類培訓機構大多走的是 「貴族化」路線,收費頗高。

據中新網報導,湖南長沙市的一家名為「資優領袖培訓班」 的情商培訓機構成立於2012年8月,目前共招收了年齡在3-18歲間的49名學生,每週末授課兩小時,內容包括情緒管理、自信心、團隊精神、溝通技巧等。

儘管每年要收取15000餘元人民幣的高額培訓費,但每週仍有不少學員加入該機構。一名付姓家長說,他的女兒以前對待輸贏時特別脆弱,甚至會因輸了遊戲而打同學,現在竟開始遵守遊戲規則了。雖然培訓費偏貴,但家長看到孩子身上的變化感覺還是「值得」的。

目前已擁有超過65家分支機構的大陸兒童情商樂園「齙牙兔」,其總經理張新建表示,目前中國的情商教育,包括其它早教課程,走「貴族化」路線是不得已的事情。

在《兒童情商培訓市場仍待試水》一文中,張新建說,情商教育屬於課外教育,沒有任何政策補貼,都是公司自己負擔,並且家長對教育環境的要求高,使得情商教育的成本很高。另外,關注情商的家長多是具有一定知識的,他們對教育非常肯投入,客觀上也推高了市場價格。

「如果真的把價格報的很低,場所裝修簡陋,可能也不會有家長送孩子來。」張新建對此很無奈。

儘管有家長對情商培訓表現出濃厚興趣,但也有人表示擔憂,如無法確任培訓機構資質、收費偏高、擔心加重孩子負擔等。

專家:父母就是孩子的「情商」教練

情商即EQ,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品質。心理學家認為,情商不是人與生俱來的,而是經過後天的有意培養和教育逐步發展來的。

相較於將孩子送往專門機構培訓 「情商」,湖南師範大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研究生導師曹中平則更看重生活教育。據中新網報導,曹中平說,有些獨生子女的確存在情商方面的問題,「但情商培養不同於吃藥看病,不是通過補鈣就能解決缺鈣那樣的問題,從根本上需要孩子在生活中去體驗並得到父母持續正確引導。」

心理學博士、情商研究專家張怡筠在接受《新聞晨報》採訪時也認為,情商教育的主戰場其實是家庭。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作為指引者和扶持者,對孩子的影響力是十分深遠的,是任何老師和教育機構都替代不了的。父母就是孩子的情商教練。

張怡筠舉例說:「曾經在我們的情商夏令營裡,有的孩子變得開朗自信了,可回到家中,又退回到原形。為甚麼?家長工作壓力大,回到家中亂發脾氣,其實就是自己管理情緒不當。『身教』比『言傳』更重要,情商高的父母才能熏陶出情商高的孩子。」

張怡筠說,想改變孩子,要從改變家長自己開始。如果只是交由培訓機構來嚐試改變孩子,而父母不做改變,效果不會好。

那麼,怎麼提升家長的情商呢?業界人士認為,家長可以從最簡單的「冷靜說話」做起。

首先,不打罵孩子。在打罵中成長的孩子容易情緒不穩定、自卑,很多時候還充滿敵意。原因之一是他們從小就見證父母「挫折——攻擊」的情緒反應模式,受挫時心中的憤怒就用攻擊的方式來做處理。

另外,家長在壓力之下要保持冷靜,用平和的語氣和孩子說話。示範給孩子看,面臨壓力的時候,可以波瀾不驚。

歐美國家:「情商教育」走進日常教學

歐美國家對情商教育、培養人際交往能力一直很重視。美國著名人際關係學專家戴爾•卡內基上世紀早期就提出,「一個成功的管理者,專業知識所起的作用是15%,但是人際交往能力卻佔其成功因素的85%之多。」

美國教育界對這種理念相當認同。自1995年情商為教育界所關注以來,美國就有學校將情商教育引入課堂。美國最大的課程專業組織「教學視導與課程發展協會」(ASCD)就在報告中稱,孩子情商高,就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建立良好的學習動機,有效管理時間,應對考試壓力,控制情緒並懂得自我調節。

在這種理論指導下,美國很多州都對情感教育做出了具體的規定和標準,比如威斯康星州就有一套「心靈準則」作為輔助標準,要求學校對學生的情商能力進行教育,並有專門的評估手段幫助學校來確認學生是否達標。

英國的情商教育課從小學就開始了,而且課時往往和當地孩子的主要課程一樣長。例如在英格蘭南安普頓市,當地的一所小學會定期舉行「嫉妒和蔑視周」活動。在課堂上,老師們拿出30分鐘時間,讓學生們分組討論這兩種情感,並伴以角色表演。這所小學進行這種情感教育課,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自如地表達情感,以充分的語言溝通來代替拳腳相加,從根本上避免校園暴力的出現。

在歐美國家,更多的情感教育其實是在校園之外進行的。在英國人的家庭裡,有類似的「餐桌文化」。在傳統家庭裡,如何使用餐巾、刀叉,手臂位置,乃至如何禮貌交談,都有一套規矩。很多英國家庭會鼓勵孩子自己進食,從而培養其獨立人格;家長會讓孩子自己清理弄髒的桌面,知道對家人說「抱歉」,幫助幼兒學會關心他人和禮貌待人。這都被看成是一種情商教育。

除了家庭、學校教育之外,社會也會為年輕人提供情商教育的社會課堂。在英國,每一個大型書店都會定期安排一些作者舉行「和小讀者喝下午茶」的活動,邀請一些知名作家和他們的小書迷們在書店見面聊天,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

在美國,教育機構鼓勵學生們在實踐中培養情商。美國大多數中學都是每天下午3點就放學並沒有晚自習,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參加各種課外活動,做義工和打工,在實踐中培養獨立自主的精神和交際溝通能力。

据大陸媒體報導,英國倫敦大學教育學者霍克斯說,情商教育並不是要去打造一個完美無缺的成年人,而是要讓未成年人懂得平常做人的基本道理,如何自律以融入社會,誠實守信地成為社會的一分子。在情商教育裡,孩子們不需要去死記硬背道德準則,而是從心靈深處、從日常生活中理解倫理道德。

(責任編輯:李曉清)
  

相關新聞
網絡熱傳:中國大陸父母身上藏著十把刀
美國家庭教育孩子的經驗
情商比智商更能幫助孩子學業有成
怎樣幫孩子提高情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