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詩醇:報國勇進,勿忘教訓!

——陳子昂《感遇》詩(三十八首選一)
font print 人氣: 47
【字號】    
   標籤: tags:

作者:于學謙

本為貴公子,平生實愛才。
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
西馳丁零塞,北上單于台。
登山見千里,懷古心悠哉!
誰言未忘禍?磨滅成塵埃。

陳子昂在政治上的苦悶,在詩中有時用美人遲暮之感,以表現出來;有時卻用激憤慷慨之音,表現出來。這首詩是他的自述,他以激憤之情,表達了他對時政的不滿。

「本為貴公子,平生實愛才。」陳子昂出身在一個富有的家庭,他的父親陳元敬,舉明經,調文林郎。他父親虔誠信道,「餑地骨、煉雲膏,四十餘年。」(盧藏用《陳氏別傳》)。他本人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他記述自己:少有報國之志,從四川一個邊遠的地方,從草野之中,拔劍而起,志在報國。

「西馳丁零塞,北上單于台。」他曾兩次從軍,一次隨喬知之西征,直至丁零塞;一次隨武攸宜北征契丹,到過單于台。

「登山見千里,懷古心悠哉!」登上高山,縱目遠望千里,使我產生了悠悠懷古之思 ,浩浩衛國之情。

「誰言未忘禍?磨滅成塵埃!」誰說沒有忘記以前發生的禍亂?那些創巨痛深的往事,在不少人那裏,已成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在心;那些不可忘懷的教訓,似乎己被歷史的車輪,輾成塵埃,被棄置不顧了。詩末兩句,飽含了對國事的無窮憂慮,他認為歷史的教訓,是不能忘記的!

陳子昂的詩受建安、正始詩人的影響較深,唐皎然在《詩論》中,評價他的《感遇》詩,說:「子昂《感遇》,其源出於阮公《詠懷》,他的一些邊塞詩,和建安詩中,梗概而多氣。」他的寫時事之作,直面現實,針砭時弊,慷慨蒼勁。他的詩,沒有半點齊梁浮艷的氣息,在詩歌革新上,是最有貢獻的人。

【附言】
人不能糊塗一生,要時刻吸取教訓,更新、奮進。忘記過去,就等於棄置和背叛過去的經驗教訓,而毫無長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識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一個國家和一個人一樣,都應該「悟已往、而知來」。中共偏要人民忘掉六四、忘掉大躍進、忘掉文化大革命……總之,忘掉他們所犯下的一切罪惡,以便他們繼續危害和奴役人民。大家一定要警惕!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紀元1127年(南宋高宗建炎元年)秋的一天,南宋京城一片悲悽淒慘,人民嚶嚶飲泣,「識與不識,皆流涕」,哀悼剛剛被昏君奸臣斬首的抗金志士、愛國太學生陳東。
  • 杜荀鶴的這首詩,通過敘寫兩次經過胡城縣的所見所聞,揭露當時官吏作威作福、欺壓人民,反而得到升賞的不合理現實。
  • 曉夕採桑多苦辛,好花時節不閒身。 若教解愛繁華事,凍煞黃金屋裡人!
  • 錦衣鮮華手擎鶻,閒行氣貌多輕忽。 稼穡艱難總不知,「五帝三皇是何物?」
  • 「鄭公樗散鬢成絲」其實是一句反語;杜甫在之前寫給鄭虔的詩中曾說:「才名四十年,坐客寒無氈。」這樣有才學的人,卻被貶官到台州擔任司戶參軍。杜甫擔任的左拾遺也是從八品,所以才會拮据到「朝回日日典春衣」的窘迫境地。所以這首詩替鄭虔及自己鳴不平。「萬里傷心」與「百年垂死」,表面說的是鄭虔,這何嘗不是杜甫自身的寫照呢?
  • 閱讀古典近體詩,常可看到「得句」這個詞,「得句」是一種創作狀態,也就是創作時,在潛意識(下意識)中腦海裡閃現出一句詩(或幾句詩),可根據所得到的句子馬上創作一首詩或幾首詩,或記錄下來放入詩囊中。如謝縉「濡豪還自適,得句共誰論。」大意是「揮毫作畫自得其樂,得到的好詩句又有誰能夠分享呢?」
  • 古代詩人常借月光來表達對親友的思念。李白的詩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亦然。「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因為月亮的清輝是兩地共有的,所以這裡作者要贈送的是思念之情;因為相隔兩地,不能將這濃濃的思念親手送給你,那我們還是期待在夢中相見吧!
  • 王維《積雨輞川莊作》:「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其中「鷗鷺忘機」典故出自《列子‧黃帝》,也作者的修行感悟。白居易《放言》:「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辨物如此,識人亦然,不僅成了流傳千古的名句,還因此而衍生出了其它名句。如「路遙知馬力,歲久見人心。」
  • 「巴山夜雨漲秋池」言外之意是說,本身秋天因為天時的關係,河水開始上漲,河道開始暢通,就讓人有想回家的衝動,更何況是因夜雨河水都上漲了,河道已經暢通,能不想念嗎?而第三第四句中重複「巴山夜雨」四個字,是為了說自己在這個時候最想家。《唐詩繹》評曰:「於寄詩之夜,預寫歸後追敘此夜之情,是加一倍寫法。」
  • 宋玉、杜甫等先賢,將落泊生涯化為優美的詩篇。讓我們後人在拜讀了這些詩篇後,領略了有可說道的、有可借鑑的、有可受益的傳統文化內涵;並重新演繹、弘揚給現今的世人。正如北宋‧歐陽修《感二子》詩中寫的:「英雄白骨化黃土,富貴何止浮雲輕。唯有文章爛日星,氣凌山嶽常崢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