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顧 九三中國抗戰勝利紀念日

人氣 308

【大紀元2013年09月14日訊】(新紀元週刊343期,記者鍾元、李明報導)在中國大陸,人們知道「九一八」東北淪陷、「七七盧溝橋事變」、「八一五」日本投降等,然而逐漸意識到,為何沒有抗戰勝利日?翻閱史料發現,9月3日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問題是,為何這個讓中華民族特別自豪、多少先烈慘死沙場換來的勝利日,卻在大陸默默無聞?

大陸「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鮮為人知

「你知道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是哪一天嗎?」大河網記者9月2日到河南洛陽市洛龍區的一所高校,隨機採訪了20名大學生,大部分同學表示不知道。只有6名同學回答「8月15日」,把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和日本宣布投降日混淆了。

這個紀念日顯然是「寂寞」的。用百度簡體中文在網上搜索,「日本投降日」有707萬條相關結果,「南京大屠殺」535萬,即使「諾曼地登陸」也有258萬,而「抗戰勝利紀念日」卻只有23萬個相關結果,而且連翻三頁,大部分都是在問:抗戰勝利紀念日是哪一天啊?不是8.15是抗戰勝利紀念日嗎?怎麼變成9.3啦?《中國青年報》曾發表文章稱,知道「9.3抗戰勝利紀念日」的網民恐怕不到一成。

回顧歷史,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照會中、美、英、蘇四國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8月15日,四國政府同時宣布接受日本政府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簽署投降書。至此,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結束,1945年9月3日,中國國民政府下令舉國慶祝,並將每年的這一天作為抗戰勝利紀念日。

1945年9月9日上午9時,在南京中華民國政府陸軍總部大禮堂,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代表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中正接受日軍代表投降書。(歷史檔案圖片)

雖然1951年8月13日,時任中共總理的周恩來簽署通告,確定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為9月3日。然而大陸官方長期迴避這個紀念日,大多數中國人,特別年輕人對此並不了解,各類教科書上也沒有「9.3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只有「8.15日本投降日」。

其中重要原因是,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之際,中共並沒有積極參與抗戰,甚至和日寇夾擊國民黨,保存實力伺機奪權,當然就沒有浴血奮戰奪取勝利的自豪感,也不會去隆重紀念這個日子。毛澤東甚至之後感謝日本侵華,使中共上臺。

馬英九於忠烈祠主持中樞秋祭

相反地,在海岸另一邊的臺灣,每年都要舉行隆重儀式,紀念抗戰勝利這一重要時刻。

中華民國102(2013)年「中樞秋祭忠烈殉職人員典禮」9月3日上午10時在臺北市圓山國民革命忠烈祠隆重舉行,總統馬英九親臨主祭,副總統吳敦義、行政院長江宜樺、立法院長王金平、司法院長賴浩敏、考試院長關中及監察院長王建煊陪祭。

典禮開始,鐘鼓齊鳴,主祭、陪祭、與祭人員包括中央與地方文武官員、三軍部隊、警察、消防及遺族代表等就位,奏國歌,隨後馬英九向國民革命烈士之靈位上香、獻花;在恭讀祭文後,馬英九率同陪祭、與祭人員行三鞠躬禮,典禮莊嚴隆重。典禮後,馬英九並向烈士遺族代表慰問致意。

馬英九在臉書表示,中華民國政府特定9月3日為抗戰勝利紀念日,後稱為軍人節。抗戰勝利,是國軍前仆後繼、慘烈傷亡320萬官兵所換來的,這也是我國歷史上規模最大、層次最高、死傷最多的民族禦侮戰爭,以光榮的勝利日作為軍人節,當之無愧。

蔣介石領導全國軍民浴血抗戰

中共自1949年建政以來,掩蓋並歪曲歷史,編造謊言宣稱自己是「領導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然而,鐵的歷史事實表明,國民政府主席和最高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才是領導全國軍民浴血抗戰的真正領導人。

1937年,盧溝橋事變發生後的第十天,7月17日,蔣中正在江西廬山嚴正聲明:最後關頭一到,只有抗戰到底,犧牲到底。揭開了中華民族八年全面浴血抗戰的序幕。(翻攝/鍾元)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後,7月17日,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在江西廬山發表「最後關頭」演說,揭開了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序幕。

蔣委員長號召全國軍民:「臨到最後關頭,便只有拚全民族的生命,以救國家生存。最後關頭一到,我們只有犧牲到底,抗戰到底」,「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

蔣介石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歷經14年艱苦卓絕浴血抗戰,採用白崇禧上將提出的抗日持久戰戰略,發動了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桂南會戰、上高會戰等10萬兵力以上的大型會戰22次,血戰台兒莊這樣的重要戰役1127次,國軍206位將軍壯烈殉國(其中包括8名上將),陸軍傷亡321萬多名官兵,海軍艦艇全部打光,空軍4321名飛行員犧牲,2468架戰機被擊落,終於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中國人民迎來近代歷史上最偉大與榮耀的時刻。

蔣介石領導中國軍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所作出巨大貢獻,據有關資料記錄:1937年至1945年,中國戰場抗擊和牽制日本陸軍總兵力三分之二以上。從1931年到1945年,在中國戰場上與日軍進行的大小戰鬥16.5萬餘次,殲敵150萬,占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死亡人數的70%。

據史料記載數字,戰爭中死亡的國民黨將領超過200人、軍人超過300萬,是共產黨軍隊死亡數字的40倍以上。據記載,抗日戰爭爆發時國民黨有170餘萬軍隊,共產黨軍隊總數沒超過7萬人。

國軍抗戰之最和不朽歷史經典畫面

◆ 抗日最慘烈的會戰——淞滬會戰

1937年8月13日,爆發了抗戰歷史上最慘烈的淞滬大戰。蔣中正命令中國軍隊「縱使戰到一兵一槍,亦絕不終止抗戰。」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為悲壯的決定,整個民族決心以全面的犧牲來面對倭寇企圖「三月亡華」的嚴重挑戰。

蔣中正親任淞滬戰場最高指揮官,冒著被日軍擊落的危險,多次飛向上海火線督戰,夫人宋美齡亦曾在勞軍途中被日軍飛機炸傷。這在所有二戰各國領袖中是絕無僅有的。

蔣中正在淞滬投入了全國兵力的近60%,約70萬國軍。在淞滬戰場,國軍至少有28位團長以上指揮官(包括10餘位將官)壯烈殉國,85個師拚光,傷亡總計30餘萬人。「每天一個師又一個師投入戰場,有的不到三個小時就死了一半,有的支援五個小時死了三分之二,這個戰場就像大熔爐一般,填進去就熔化了!」

國軍當時僅有陳舊落後的武器裝備,又毫無與日軍交戰經驗,全憑血肉之軀鑄造抗戰長城,英勇抗擊30萬絕對優勢的日本陸海空軍達三個月之久。

◆ 抗日首場大捷——徐州會戰台兒莊戰役

1938年初,上海、南京、杭州已經淪陷,全國籠罩著悲觀氣氛。日軍大舉進犯山東,徐州會戰打響。3月24日,台兒莊決戰前夕,蔣中正攜軍委會副參謀總長白崇禧親臨視察隴海前線。

1938年3月24日,「台兒莊大戰」決戰前夕,蔣中正(中)、白崇禧(右)、李宗仁(左)視察隴海前線合影。(翻攝/鍾元)

徐州會戰由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和白崇禧兩位上將共同掛帥指揮。國軍各地方軍和中央軍空前精誠團結,萬眾一心,血戰三路日軍,終於在台兒莊聚殲一萬多凶殘日軍,這是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在國際上的第一次大慘敗。此役國軍嚴重打擊了日軍囂張氣焰,遏制了日軍侵華凶猛勢頭,粉碎了自「盧溝橋事變」以來「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一掃因上海南京等地淪陷而籠罩在全國的悲觀情緒,極大地鼓舞振奮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到底的信心。

捷報傳來,舉國歡騰,各地舉行祝捷會,大本營武漢超過十萬人上街遊行,卡車載著李宗仁、白崇禧兩人的巨幅照片為遊行隊伍開路。死守台兒莊的功臣孫連仲、池峰城、田鎮南和在外圍打運動戰的湯恩伯等九位將領均榮獲國軍最著名的青天白日勛章。

◆ 抗日規模最大的會戰——武漢會戰(武漢保衛戰)

1938年6月,日軍在徐州會戰慘敗後,糾集九個師團25萬兵力,外加500架戰機、120艘戰艦大舉撲向當時中國的軍事、政治、經濟中心和戰時首都武漢。蔣委員長把戰區劃分為江南和江北兩個戰場,上將陳誠和白崇禧分別擔任南北兩個戰場的最高指揮官,薛岳、張發奎、孫連仲、廖磊、李品仙上將擔任各自所轄區域的方面軍指揮官。

武漢會戰,國軍總共出動117個師,總兵力110萬人,在四個月時間中,進行馬當戰役、九江戰役、黃梅戰役、廣濟戰役、田家鎮戰役、瑞昌戰役、馬頭鎮戰役、星子戰役、萬家嶺戰役、富金山戰役、信陽戰役共11場戰役,共殲滅10萬餘日寇,從此抗戰進入相持階段。

◆ 抗日首場攻堅戰大捷——桂南會戰崑崙關戰役

1939年12月初,日軍發動桂南之戰,企圖切斷中國通往越南的生命補給線,進一步圍困中國,逼迫蔣中正國民政府投降。日軍大本營陸軍部作戰部長富永恭次更驕狂地宣布:「這是對華最後一戰。」

日本最精銳王牌軍第五師團和台灣旅團分三路進犯桂南,中日兩軍之最精銳軍隊在崑崙關決戰,桂林行營主任白崇禧上將指揮杜聿明第五軍等中央軍和夏威桂系以及張發奎粵系國軍精銳,血戰三路日軍,與敵反覆爭奪關隘,浴血奮戰,終於消滅日本「鋼軍」,兩度攻克崑崙關,粉碎了日軍的亡華企圖。

◆ 殲滅日寇最多的會戰——三次長沙會戰

1939年至1942年期間的三次長沙會戰,由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上將任總指揮官,軍委會副參謀總長兼桂林行營主任白崇禧上將指導監督,軍委會軍政部部長、第九戰區前任司令長官陳誠上將也參與會戰的策劃指導。

這三次會戰,均以白崇禧主持制定的第一次長沙會戰(湘北會戰)「誘敵深入、迂迴側擊」的戰略布署為藍本,在實質上並無多大修改。根據此一戰略策劃藍本,薛岳、楊森等人設計出一套逐步抵抗、誘敵深入、後退決戰的戰法,薛岳稱之為「天爐戰法」。

1939年10月,第一次長沙會戰歷時二十餘天,殲敵約兩萬人,是日軍侵華以來遭受損失最大的戰役。此戰之後,薛岳由代司令長官正式晉升為第九戰區司令長官。

三次長沙會戰共殲滅日軍十多萬,尤其以第三次會戰殲敵5萬6000餘人為最多,這是日本偷襲珍珠港以來,盟國在亞洲戰區中唯一的勝利,也是自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盟軍的第一次重大軍事勝利。薛岳成為抗戰期間殲滅日軍人數最多的國軍將領,被日軍稱為「長沙之虎」。

◆ 最令日軍膽寒的戰役——桂林保衛戰無一人投降

八年全面抗戰,說到最英勇之戰,大多數人通常只知道1943年餘程萬「虎賁師」(74軍57師)常德保衛戰和1944年方先覺第10軍衡陽保衛戰。方先覺本人和第10軍三位師長均獲得青天白日勛章。血戰常德的57師師長余程萬雖未獲勛章,但他和方先覺的英雄事跡早已經公開被海內外媒體報導,常德保衛戰也被大陸拍攝成電影《喋血孤城》。

然而,鮮為人知的是,整個侵華戰爭,日軍承認僅有兩次戰役自己不如中國軍隊英勇:白崇禧任總指揮的1939年崑崙關戰役和1944年由白崇禧做前期布署指導、第四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奎上將任總指揮的桂林保衛戰。

許多侵華日軍老兵一致承認1944年桂林保衛戰是他們在中國戰場上遇到的最殘酷戰役。白崇禧指揮的廣西桂軍被日軍認為是「具有武士道精神的中國軍隊」。駐華美軍司令史迪威稱「廣西士兵是世界上最好的士兵」。

在桂林保衛戰中,絕對優勢的強大日軍對桂林市中心進攻27次,由廣西桂軍和當地民團組成的桂林守軍在外無援兵、內無補充的情況下,面對數倍於己的日軍,孤軍奮戰,英勇抗擊,灕江之水被鮮血染為紅色。日軍最後以毒氣彈進攻,但桂林守軍無一人投降,全部血戰到底,被稱為「最令日軍膽寒的戰役」。

日軍戰報中稱:「我軍遭到了自戰爭以來最凶猛的抵抗,城中到處都是槍聲,到處都是地雷,全城都在肉搏,我大隊900餘人在戰役結束後僅剩70餘人,且多為傷兵,在戰後從敵軍死屍上發現桂林之敵軍的武器竟然大多為我國40多年前已淘汰的火槍,如此簡陋的武器居然令我們遭受到如此巨大的傷亡,雖為敵人,但亦為之忠勇精神而感慨。」

◆抗戰最精采之戰——上高會戰VS.湘西(芷江)會戰

1941年,第九戰區副司令長官羅卓英任上高會戰總指揮官,在敵我雙方兵力對比將近一比一的情況下(日軍為7萬,我為10萬),殲滅日軍1萬6000餘人,擊落敵機一架,繳獲日軍軍馬2800餘匹,輜重物資無數,軍委會參謀總長何應欽稱之為「抗戰以來最精采的一戰」。戰役主力王耀武第74軍在戰役中「拚死力拒,雖血肉橫飛、傷亡慘重,仍不稍退,是日一日間敵我傷亡均在四千以上」,戰功顯赫,榮獲國民政府第一號武功狀和最高榮譽「飛虎旗」,被譽為「抗日鐵軍」。

也有不少人認為,抗戰最漂亮精采的戰役是1945年的湘西(芷江)會戰,軍委會參謀總長何應欽上將任最高指揮官。會戰歷時55天,日軍兩萬餘人被王耀武、王敬久、湯恩伯部國軍分別圍殲。戰役以中國軍隊大勝告終。據當時何應欽致蔣介石一份密電稱,此役日軍死傷大佐以下2萬4300人,俘虜軍官11名、士兵203名。

張靈甫在芷江保衛戰(雪峰山戰役)大獲全勝,被稱為「常勝將軍」,再獲三等寶鼎勛章及美國金質自由獎章,並升任74軍軍長。湘西會戰不但沉重打擊了侵華日軍的囂張氣焰,也為日本法西斯敲響了喪鐘。僅僅兩個多月後,侵華日軍副參謀長今井武夫就來到芷江洽降。

◆ 日機持續轟炸最久的城市——重慶

抗戰期間,重慶是中華民國政府的戰時首都,蔣中正任委員長的中華民國最高軍事委員會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遠東指揮中心。日本侵略者為了徹底「摧毀中國的抗戰意志」,對重慶進行了長達6年10個月的持續轟炸。根據1945年重慶市政府統計處統計,重慶城區1938年到1941年因日機轟炸,只是房屋一項就損毀1萬1814棟、2萬1295間。

抗戰期間,四川省向前線輸送兵源300萬人,為全國第一,其中重慶籍的士兵就多達96萬人,占了三分之一。英勇的重慶還承擔著抗日物資、武器和城市建設、人民生活用品等的製造和生產任務,為支援全國抗戰做出了偉大貢獻。

◆ 人均出兵和徵募勞工最多的省——廣西

上世紀30年代,白崇禧把貧窮落後的廣西創建為「三民主義模範省」,獲得孫科、戴季陶、胡適、徐悲鴻等中外名流的高度讚譽。

抗戰期間,廣西全民皆兵,保家衛國,英勇抗擊日寇侵略,本地人沒有當漢奸的。日軍從1939年開始進攻廣西,幾乎沒能在廣西任何一個城市和村莊占領超過三個月。廣西某地一個不足100戶人家,每三家人合資買一支火槍,也幹掉幾個日本兵。

賓陽幾個年輕人,把日本一個騎兵小隊的戰馬全部偷光。全洲的一個村莊,全村幾千人用火銃和農具,夜晚偷襲日軍,也能奪取一挺重機槍並消滅十個日本兵。

國民政府1945年統計,抗戰期間,1200萬人口的廣西出兵100萬,人數在全中國排第二,按人口比例排第一。廣西徵募士兵及勞工450萬,占全省人口近40%,為全國之最。

黃埔中央軍、中國遠征軍和一些地方軍中都有廣西籍將士的身影。黃埔一期畢業、參加過淞滬、徐州、武漢、桂南等多場大會戰的中國遠征軍第六軍軍長甘麗初就是廣西人。

國軍十大王牌軍之一、被譽為「抗日銅軍」的張發奎粵系李漢魂、鄧龍光第64軍是由桂軍第31軍131師和粵軍改編組成的。1932年的「一二八淞滬抗戰」頭號主力軍蔣光鼐、蔡廷鍇粵系第19路軍中也有不少廣西籍士兵。

抗戰期間,廣西有45萬將士犧牲在滬蘇浙魯皖鄂豫贛湘桂粵滇戰場和緬甸戰場。

中共「平型關大捷」和「百團大戰」的謊言

蔣介石領導的國軍對整個抗戰的貢獻超過99%,曾任蔣中正侍衛長六年的中華民國前行政院長郝柏村這樣評價中共的抗戰貢獻:「『平型關』、『百團大戰』是他們認為最了不起的貢獻,如此而已,從整個抗戰來說,不到百分之一!」

中共以前一直宣傳「平型關大捷殲敵一萬多」,近年悄悄改為一千多人。事實上,林彪指揮的「平型關戰鬥」只是國軍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上將指揮的太原會戰的一個小部分,林彪所部只是襲擊了日軍後勤輜重隊,繳獲若干日軍皮大衣等軍需物質而已。日本軍史記載,「平型關戰鬥」日軍僅傷亡200多人,損失運輸車140多輛。

彭德懷指揮的「百團大戰」,實際上是扒鐵路、炸碉堡的游擊襲擾戰,消滅不足上千日軍。還受到毛澤東的嚴厲批評,毛說此舉幫助了蔣介石,暴露了共軍實力,違背了中共當時制定的「七分自我發展,二分妥協,一分抗日」的內部指示。(1937年8月中共洛川會議祕密決定)

八年全面抗戰期間,中共沒有一個將軍死在抗日戰場。左權是病死的,也有資料揭露說是被中共自己人整死的。新四軍彭雪楓是在偷襲國軍的戰鬥中死亡的。

蔣中正侍衛長郝柏村:大陸抗戰紀念館造假

郝柏村於七七事變紀念日前夕,出版《郝柏村解讀蔣公八年抗戰日記:1937—1945》一書,他提到1945年9月2日,麥克阿瑟上將代表同盟國,在美國主力艦密蘇里號,接受日本政府代表外相重光葵,及大本營參謀總長梅津美次郎簽訂降書。當天蔣公由何應欽上將陪同,乘敞篷車由軍委會廣播後,檢閱沿途民眾,當時他即立在群眾中,狂歡已極。

郝柏村說,他曾經走訪大陸建立的多個抗戰紀念館,發現上海「松滬抗戰紀念館」,對抗戰的記錄「99%都是假的」,就連發生「七七事變」的蘆溝橋,對抗戰的描述也完全不對。

領導八年抗戰勝利,蔣中正披掛彩帶勛章及佩劍的大元帥英姿,照片上為蔣中正親筆題贈的墨跡。(翻攝/鍾元)

郝柏村駁斥中共宣稱抗戰是毛澤東所領導的說法,強調「八年抗戰是蔣委員長領導的,沒有第二個人」。他強調,抗戰勝利的主要因素是蔣公的堅強意志,凝結成中華民族正氣的精神力量。面對日寇的和平攻勢,抗戰陣營內割據勢力的妥協自保,及中共藉抗戰之名奪權之實,汪偽的投敵,乃至美、日的談判,中日休戰三至六個月的陰謀,皆為對「堅持抗戰到底」國策致命的傷害,稍一動搖,整個抗戰到底的民氣便一吹而散。

「蔣公何以能突破這些重重難關,一鼓作氣奮戰到底?」郝柏村認為,主要的原因,是蔣公自始即以一舉復興中華民族,建立三民主義現代化、統一的中國為完整目標,他個人從無偏安、苟安的念頭,在最艱險、絕望的局勢中,亦不放棄奮鬥,甚至回復獨立抗戰,亦毫不畏懼。縱然1949年,中央政府播遷至臺灣,依然維持此一路線政策。

中共賣國勾結日寇 偷襲國軍

日寇侵華,民族危難期間,中共在延安搞整風,種鴉片。其所謂游擊戰更是「游而不擊」,八路軍和新四軍甚至勾結日軍,屢次偷襲抗日國軍。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入侵東北,而中共卻號召保衛蘇聯、工人罷工等,還要以武裝暴動推翻中華民國南京政府。

毛澤東在1937年8月在陝北洛川會議上的講話說:「要冷靜,不要到前線去充當抗日英雄,要避開與日本的正面衝突,繞到日軍後方去打游擊,要想辦法擴充八路軍、建立抗日游擊根據地,要千方百計地積蓄和壯大我黨的武裝力量。對政府方面催促的開赴前線的命令,要以各種藉口予以推拖,只有在日軍大大殺傷國軍之後,我們才能坐收抗日成果,去奪取國民黨的政權。我們中國共產黨人一定要趁著國民黨與日本人拚命撕殺的天賜良機,一定要趁著日本占領中國的大好時機全力壯大,發展自己,一定要抗日勝利後,打敗精疲力盡的國民黨,拿下整個中國。」

毛澤東的前祕書李銳在他出版的中共八屆十中全會回憶錄中,明確證明說:毛要和日寇夾擊國民黨,毛澤東還說:「一些同志認為日本占地越少越好,後來才統一認識:讓日本多占地才愛國。否則變成愛蔣介石的國了。國內有國,蔣、日、我,三國志。」

日寇侵華,民族危難期間,中共在延安搞整風。毛澤東的八路軍和新四軍甚至勾結日軍,屢次偷襲抗日國軍。圖為1947年1月毛在陝北流竄。(AFP)

1947年7月24日,民營的《時事公報》二版揭露了中共在抗日戰爭期間暗中勾結侵華日軍的罪證:「毛於抗戰期間通敵賣國罪證發現,與岡村寧次訂有密約……民國30年8月7日,……雙方訂立如下密約:一、八路軍與日軍攜手共同打擊中央軍;二、日方贈共軍小兵工廠十座;三、共方將中央作戰計畫告訴日方。」

塔斯社記者彼得.弗拉基米諾夫在1942年到1945年間,作為共產國際的聯絡員被派駐延安。他在《延安日記》記敘中共為了發展壯大武裝力量,在戰後奪取全國政權,必須嚴格遵循的總方針是「一分抗日,二分應付,七分發展」。這個總體方針是任何人任何組織都不能違背的。

彼得還披露中共勾結日軍夾擊國軍的罪惡勾當:「我們越來越發現延安在和日本人做交易,他們不僅和日本人在進行貿易,而且他們和日軍的司令部直接聯繫,派了他們最有利的幹部潘漢年、楊帆這樣的人走入日軍司令部和日軍談判,要求和日軍一起來夾擊國民黨,它們等不及了,終於在日本人那裡討到了好處,日本人把蘇北的七個縣城給了他們,條件就是和它們一起消滅國民黨軍隊。」

中共乘國難坐大 毛澤東感謝日本侵華

1972年,中共跟日本建交的時候,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就向毛澤東道歉,「啊,對不起啊,我們發動了侵略戰爭,使中國受到很大的傷害。」

毛澤東則感謝日本侵華,並不要日本賠償。毛澤東對田中角榮說:「不是對不起啊,是你們有功啊,為啥有功呢?因為你們要不是發動侵華戰爭的話,我們共產黨怎麼能夠強大?我們怎麼能夠奪權哪?怎麼能夠把蔣介石打敗呀?」

他感謝田中角榮:「我們如何感謝你們?我們不要你們戰爭賠償!」◇

本文轉自第343期【新紀元週刊】「焦點新聞」欄目(2013/09/12)
想提前看到新紀元更多精彩文章嗎?請訪問新紀元周刊網站:
http://mag.epochtimes.com/

新紀元雜誌PDF版訂閱(52期10美元)

相關新聞
劉子真:本性不改的中共與共產黨基因(二)
辛灝年:為甚麼說「祖國在危險中」
熱傳毛澤東點頭哈腰見美國人照片
組圖:歷史上真實的「鬼子進村」舊照(15p)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