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 中式家庭VS西方家庭 孰優孰劣?

人氣 18470
標籤:

【大紀元2013年09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伊鈴多倫多報導)不同的文化背景會有不同的家庭觀念,也形成不同的親子關係。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表現在家庭結構、對孩子教育方式等不同方面。移民家庭既要維護傳統的文化理念,又要適應居住國的本土文化習俗。
  
加拿大專業社會工作者左光渲認為,無論中西方家庭,天下父母對孩子的關愛是同樣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所有父母的願望。由於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的親子關係存在一定差異,包括與孩子的相處、對孩子的期望、教育理念及方式等都有所不同。各有各的優勢,各有各的不足,若能互相取長補短,相信下一代的生活會更幸福。

中國父母對孩子的期待更多

左光渲認為,中國社會結構的根基在家庭,重視宗親關係。中國人血緣關係親合力強。在中國家庭中,子女年幼時依賴父母,父母為家庭作出很多的個人犧牲。重視教育,要求孩子必須讀書,把孩子讀書的錢早就準備好了,期待孩子將來做個成功的人。但同時對孩子的要求要高的多,要求子女更多的服從。
  
華裔父母生活重心基本圍繞孩子。左光渲認為這些從多方面都表現出來了,比如華裔移民買房子,先要進行一番考察,房子所在區域學校排名、考試成績如何,成了是否決定在這個區定居的主要因素。

西方家長重實用教育

左光渲表示,一般西方父母認為,既然賦予了兒女生命,就對他們有撫養的天職,但沒有「養兒防老」索取回報的想法。一旦兒女成人,便應該離開父母享有自己的獨立生活。在西方家庭中,父母與子女之間強調自由、平等、友愛。每一個家庭成員,不分男女長幼都平等地享有主人的地位和權利。
  
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哲學家約翰‧杜威(John Dewey)主張實用主義的教育方法。左光渲認為他的教育理念對西方教育影響很大,強調自由發展,讓孩子自己去發掘自己的才華。因此西方父母更重視為子女提供一個寬鬆、自由的成長環境,並培養他們堅韌的個性和良好的品行,根據社會的變化和子女身心的特徵不斷地調節和選擇自己的培養觀念和方式。
  
「西方教育理念更注重實用,認為孩子遲早都要走向自立,還不如早把他們放出去。因此西方很多家長在孩子大學畢業,有的甚至沒有大學畢業,就希望孩子搬出去住。在這種文化教育理念下,孩子會自動形成獨立的意識。」左光渲說。

嚴有嚴的優勢

左光渲談到,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Toronto School) 是安省非常好的學校,該校接收最優秀的學生,學生需要通過嚴格的考試才能進去。他在前幾年做過調查了解到,在該校學習的學生大部分是華裔;而且考試成績最好的,都是中國大陸來的學生;他們並不都是來自很有錢的家庭,有不少孩子家庭很貧窮。
  
「大陸的學生換了環境,只要他們適應了西方的觀念,他們會以另外的面貌來應對學習,他們的天份會很自然全部顯露出來。」左光渲說。
  
左光渲說:「安省每年會為成績優秀的學生設立獎學金(Ontario Scholarship),每次會有100多個學生獲獎,其中一大半是中國人。多倫多星報也曾報導過,加拿大升大學的狀元基本上都是由華裔學生佔據。
  
安省中國學生的成績普遍很好。所以中國人對孩子的教育儘管看起來比較嚴,孩子們也感到有壓力,但無疑是有成效的。」
 
=========================

了解差異 彌補不足

左光渲表示,「成長的概念就是『在家靠父母,長大靠自己』。孩子遲早要獨立,中國父母把孩子看的很緊並不合適。事實上,不僅僅是孩子要成長,需要受教育,父母也需要受教育。父母對孩子的要求越多,孩子承受的負擔越多,壓力也會更大。隨著移民時間的延長,華人父母遲早都會讓步,早晚都會融入到主流。」
  
他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有許多優秀的之處,十分重視人倫、親情。因此很多中國家庭喜歡保留傳統式文化和教育。在華人社區各種各樣的中文班,其實就是讓孩子在短時間內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傳授最基本做人道理,並影響孩子未來的生活。
  
左光渲的兩個女兒目前都是大學教授。兩人都在加拿大出生、成長,接受本地教育。他說兩個孩子在高中時就已經很自立,每年暑期,她們會自動去打暑期工。兩人也從未想過要依賴父母的金錢。這也是跟中國大陸來的孩子顯著不同的地方。
  
左光渲說自己並沒有在時間、金錢上為孩子花費很多,只是有時講一些中國傳統文化的故事,兩個孩子也樂意聽。如果強行告訴她們,『應該這樣做』『應該那那樣做』,按照我們的生活方式生活,她們絕對不會接受的。
 
================================

聽聽華裔下一代自己的心聲

Brittney今年20歲,是中國獨生子女一代,小學時被送到新加坡留學,後來隨父母移民加拿大,現在就讀滑鐵盧大學。她每周星期5下午坐火車回家,星期天晚上,父母不僅會送她回學校,還要幫她整理室內,把衣服洗好、整理好,然後再離去。
  
Brittney到多倫多實習,儘管需要45分鐘的車程,她父母還是會在星期天晚上把她送過來,還要至少要給她帶足兩天的飯菜。
  
「媽媽平時上班很忙。但下班以後,就會開始關心我的事。她估計我晚上10點應該到家,每天都會在這個時間打電話過來。偶爾特別太忙的時候,也會一整天不打電話。如果我沒有接電話,她會連續打10個。其實沒有甚麼事,這樣一來就讓人很緊張。」Brittney覺得媽媽把這個線拉的也太緊張了,有時感到不舒服。她還說這是華人學生家長的普遍現象,而西人學生家長幾乎沒有這種情況。
  
Brittney表示,作為獨生子女常常感到很孤單。「像白人小孩去公園玩都是一幫子。他們往往跟父母關係不是很密切,反而跟兄弟姐妹或表兄弟關係很密切。而華人小孩只有跟父母去公園散步。平時聚會很少同齡人,只有跟父母和爺爺奶奶玩。如果有姐姐妹妹或堂兄堂弟的話,肯定關係會很好。」
  
「西方父母想懲罰孩子,會把孩子關在屋裡一天,不讓出去。因為西方孩子經常在外面玩,如果被關在屋裡一整天不出去就會很難受。但是我們華人孩子整天呆在家裏,有的孩子在家呆一個月都沒有關係。」 Brittney說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東西方孩子從小生活的方式就不一樣。
  
Brittney有時很羨慕西人孩子很自由,看到西人家庭的孩子很開放,想去哪裏都行;而華人父母總是說:「這個不能去,那個不能去。」
  
「如果這個世界很美好,沒有壞蛋,我覺得也沒關係。遺憾的是這個世界不那麼完美,有太多的缺陷。在這樣的情況下,年輕人不會判斷事情的好壞,那麼中國父母的嚴管會更好一些。因為他們畢竟是為我們好。」 Brittney說。
  
Brittney的同學勞拉來自溫哥華,今年上學期他們一同在多倫多實習,實習結束以後,下一站實習地是渥太華。勞拉平時很少跟父母通電話,一個學期才1、2次;勞拉還有一個姨媽住在多倫多,平時也很少聯繫。
  
「當實習結束時,如果有人幫勞拉,就可以把行李直接運到渥太華,等假期結束後,直接去溫哥華就行了。因為只有15分鐘給學生打包行李,許多華人孩子都有家長幫忙,很順利的辦好託運。勞拉沒有任何人幫助,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打包,只好把行李運回溫哥華,然後等假期結束後,再從溫哥華運到渥太華。」 Brittney說。
  
Brittney認為中西方家庭的教育方式都有缺陷。「西方家庭的的親子關係太疏遠了。如果還沒有完全在社會立足,又沒有任何來自父母的幫助,會感到很無助。中國家庭的親子關係很密切,父母全心全意幫助,但是也覺得有很多無形壓力,能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期待,可能還有『回報』。」
  
「如果將來能有很好的職業,收入很好,在金錢上回報一下父母也是可以的;但是萬一情況不是那麼好,就會有壓力,生活不會開心。」 Brittney說,「如果能夠既擁有華裔父母對孩子關愛,又有西方家庭的自由,那就最好了。」

(責任編輯:岳怡)

相關新聞
推婚姻教育 募集台球場幸福閃光照
范仲淹後代等33對金婚夫妻臺北獲表揚
北市府收回Y17  不再委外
台家庭教育功能不彰  糾正教育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